很多人都說北上廣月薪16000塊不抵老家月薪3800塊,為什麼?

兵傳媒


北上廣月薪1.6萬,看起來比較優厚的收入水平。但是,考慮到綜合生活成本,實際上在北上廣深1.6萬的月薪收入並不高。假如屬於非本地人口,且沒有自住的房子,那麼1.6萬的月薪,還是很難在當地落戶紮根的。例如,在北上廣深,購買一套新房子,少則3萬元每平方米,多則6、7萬每平方米乃至10多萬元每平方米的價格,僅僅是首付款,也就需要逾百萬的資金,加上每月的房貸成本,一個月恐怕需要2、3萬的資金開支壓力,1.6萬月薪確實抵禦不住高昂的開支成本。與之相比,在老家有自己的房子,且生活成本壓力不高,即使月薪3800元,但也可以活得比較自由、瀟灑,但發展空間也會有所受限,關鍵還是在於個人的選擇與生活的嚮往。


郭施亮


不管怎麼說吧,各有各的看法,也不能強制說對與錯,那就說說我自己的情況吧!

本人男,在北京,一晃4年多了,目前薪資稅後18000,年終獎大概10萬,以上就是收入。

開支方面,房租3000一個月,吃飯基本1500,出行大部分公交和地鐵,偶爾打車,大概500一個月,買衣服生活用品等大概平均下來1000一個月,其他雜七雜八的也記不清了,按1000一個月吧!

這樣算下來一個月支出共計7000。淨剩11000!還有每個月5000多的公積金,也都是自己的錢。這樣基本上每個月最少淨剩15000。

說說我朋友吧,他在老家縣城,工資每月稅前4000,稅後差不多3600,沒有公積金,基本上也算高薪了,房子是農村自建房,不要錢,吃飯大部分自己做,基本上一天20多,一個月按600算吧,交通都是騎電動車,偶爾打車,一個月按100算吧,其他買衣服什麼的,不細拆分了,按500算吧。這樣算下來一個月支出1200。淨剩2400。

以上,供參考!

個人觀點,幸福感看自己怎麼看待,我傾向於城市的18000!


奔跑的遊俠


有一定道理。

在家鄉,種點菜,不需要房租,平時的開支也比較少。儘管工資低,但節約開支少,還有結餘。

在深圳,消費水平高。住房消費特高,像在羅湖區,租一個六七十平方米的房子,每個月得八九千元。當你能夠領到16000元的月薪,你的消費肯定比月薪3800元要高許多。

有一朋友的兒子,在深圳上了七八班,一年收入有二十多萬元。去年聽他的親戚說至今在外面租房子,每個月租金一萬元多,他還說像他那樣的條件不租好一些的房子,對不起自己,至今還欠外面七八十萬元的債務。

人由儉入奢容易,由奢如儉難,最後也沒有什麼結餘。


金丘說今


胡說八道,一個月16000,租個5000的房好不好,在北京5000足夠租一個不錯的,離公司通勤半小時之內的房子了,我同學3500都能租個人大附近的小區,環境,安全性,交通便利性都很好。出門全打的好不好,一個月1500足夠了,其實租的地方離公司近根本不需要好這麼多錢,吃飯一個月3000好不好,絕逼比你在家做飯吃的好,這還剩6500呢,一個月省著點還能買個蘋果手機呢。現在想看個電影imax都要上百了,你3800的工資,算你有車有房,養車不需要錢嗎,開車不需要油錢嗎,房子不需要交物業費嗎,隨份子不需要錢嗎,你天天自己做飯吃的嗎,不出去吃幾頓?不買件新衣服?你手裡還能剩下錢嗎,家裡有點什麼事你能拿出錢來嗎


紫霞狼45


談的是“幸福感”。

我經歷過這個階段,可以分享一下。



一、幸福感的來源

職場人的幸福感,不是來自於工資收入的絕對值,而是來自於相對值。

16000和3800,在絕對值上肯定是16000更大。

但相對值卻並不一定,尤其是涉及到幸福感。

幾個自己的實際經歷:

① 掙3800的時候,從住的地方到公司步行5分鐘。掙16000的時候,從住的地方到公司單程60分鐘。

我更喜歡5分鐘的,這個行程會讓我更幸福。

② 掙3800的時候,我每月房租300塊錢,租了一個一居室我自己一個人住,悠然自得。掙16000的時候,我花了3500和別人合租,幫要排隊,衛生間也要排隊。

③ 掙3800的時候,每個星期我都有時間和朋友聚一聚,聊聊天、扯扯淡。掙16000的時候,人加班到深夜,週末還要加班。朋友好像都已經不太交往了。

上這幾個案例你可能也要在經歷或者已經經歷過,幸福感可能在3800的時候我更多一些。



二、儘管這樣,為何我們還苦逼的奔赴大城市

朋友問到要選擇大城市還是小城市的時候,義無反顧的推薦他去大城市工作。

去了之後會很苦逼,幸福感會少很多,除了工資絕對值高了一些以外,我們還有很多其他的收穫:

① 在大城市的見識也比小城市更多。

現在的職業發展,你的見識力就決定了你未來的成長空間。

比如在大城市共享單車、自媒體、互聯網金融,對於你而言感覺都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

小一點的城市,這些可能前所未聞。

② 競爭環境讓你的發展更加公平。

越是大的城市,工作環境和工作機會就越公平。當你有能力、只要你上進、夠拼,就有機會到更好的公司去工作。

越是小城市,人情世故和關係就會越重要,這好像也是很多年輕人所不願意看到的。



三、是追求短暫的幸福感,還是追求長遠的發展?

對職場人而言,追求短暫的幸福感還是追求長期的發展,始終要面臨的一個問題。

好比幾年前有一篇叫做《逃離北上廣》的文章,講的就是職場人去追求幸福感,而選擇從北上廣逃離。

但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當你在北上廣工作了幾年之後,發現你根本就無法離開。不是你的人無法離開,而是你回到小城市,根本沒有合適的工作機會。

比如我有一個在百度做地圖研發的朋友,他就一度想離開北京回安徽的一個縣城工作。

但他根本就沒法離開,因為他回到那個縣城可能只是做一個網站維護工程師,他的地圖研發相距十萬八千里。

沒有一個合適的公司,對他而言是最痛苦的。

總結、16000和3800,在數量上沒有可比性,我們能比較的,也只能是幸福感。

但既然工作你就要想好,你是要追求短期的幸福感還是長期的發展?

這一點非常重要。

關注@職乎哲也,國際認證職業生涯規劃師,一個草根奮鬥者。


職乎哲也


那怎麼可能呢,拿著月薪16000塊,如果真的想回去過老家的生活,省吃儉用下, 工作十年不就相當於老家工作20年、30年了嗎。也就是說,回來家生活,不用工作了,那不讓人羨慕呀。

我覺得一線城市近兩萬的工資還是不少的,並不是那麼常見。另外,一線城市比較痛苦的地方是房子,是工作與生活之間的距離,上班去一次一個半小時,每天花在路上就3個小時,這個損失很大。

上次回老家,比較震驚的是,他們上班的,都有午休的習慣,2點半甚至3點才上班,好讓人羨慕呀。

還有,大城市工作考核很嚴格,老家如果有一份工作,估計一天就幹一件事,甚至很長時間都沒啥事,工作壓力沒那麼大。

但我比較不適應的是,地方很小,親戚朋友抬頭不見低頭見,用在社交上的時間太多了。而所謂的社交,就是聊八卦,八卦是什麼,就是把沒影的事說成是現實的事,是大事,天天在誇大著一些故事內容和情緒。

回去過個年,度個假還差不多,天天在那,而且還是上班,估計當個什麼長,局長什麼的,也是沒勁的。


財經作家邱恆明


應該是不一樣的,以自身為例,早些年在四線小城市生活,有車有房無貸款,每月大約2w左右吧,生活沒什麼壓力,每天閒下來想著去哪裡吃,去哪裡玩,每年生活費大約10w左右,生活也就那樣,看有的朋友雙職工,加起來每月8k,還有2k房貸,生活也那樣。後來到了深圳,買了房,還有兩個娃,每年大約生活費6w?不加房貸、興趣班啥的,差不多吧,生活還是那樣,除了不能出門旅遊(孩子還小,帶不動)都還好,所以感覺1.6w在一線還能活,3800在老家,感覺要完蛋


追不上我呀


我早年在老家那個小城市上班的時候,也想過這個問題,明明去了更大的城市有更多的薪水,怎麼著就不如老家三千多的月薪了?

當時身邊的人都是這麼說的:

拋去了房租水電、日用品、交通出行、一日三餐、朋友同事聚會、以及各種計劃之外的花銷,就算是一個月能賺上一萬塊,你能攢夠3000塊嗎?

但是你在家工作就不一樣了呀,不用房租、吃飯不用花錢、而且父母還能幫你分擔很多花銷,幾乎是賺多少錢就能攢下多少錢,前提是你單身的話。

確實,這種說法有道理,一線二線城市的平均工資,的確要比三四線城市要高出一截,但是相應的,其物價、花銷、以及各種消費場所也比較多,想要攢錢會很難。

這一點我也是深有體會,早年在老家,每個月的月薪只有兩千出頭,在來到南方之後,第一個月的工資就超過了五千,整整翻了一倍。

不過正如我上面所說的那樣,扣除了各種花銷,一個月也一樣攢了兩千多塊,這還不是我刻意控制自己消費的結果。

人的消費總是伴隨著好奇,因為初到南方,什麼都覺得新鮮,什麼都想嘗試,但是隨著在這邊的時間越來越久,慢慢的,這種為好奇買單的行為也幾乎就沒有了,能攢下的錢其實更多了。

所以,該攢錢還是一樣的攢錢,在這一點上,很多沒有經歷過的人,只能是通過臆想的方式,在腦海中進行判斷和比對。

其實等到實際走出來之後,你就會發現,在外面生活確實開銷會比較多,但是並不會像我之前那些同事說的那樣,攢不下錢,只要做好消費計劃,想攢錢真的不難。

當然,這個問題也不僅僅是攢錢這麼簡單,其實這裡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幸福感”。

何為幸福感?

其實就是能給你帶來愉悅感和舒適感的環境、事物和行為等等。

如果單看一線城市和三線城市的工資,那麼肯定是一線城市的工資讓你更有幸福感,因為錢更多嘛。

但是卻未必如此,如果吃的不好、住的不好、不敢消費,整天抱怨自己生活的環境差,即便是拿著月薪一萬的工資,也照樣沒有幸福感。

我之前有一位關係不錯的同事,他在北京工作了8年,對於那座城市,他說自己永遠不會在回去了。

原因就是沒有幸福感,交通擁擠,每天忙碌,住的地方不敢選太好的,而且人人都充滿焦慮,這樣的環境對他來說,實在是太壓抑了。

這就是幸福感能給一個人帶來的影響,單從這個角度而言,我這位同事雖然拿著過萬的月薪,但是他內心的幸福指數,可能都不如一個開著電瓶車放著歌的外賣小哥,至少外賣小哥從中能感受到一點快樂。

其實我在當初來南方的時候,也收到了身邊很多人這樣的勸告,他們也在告訴我賺的多花的多,而且沒有幸福感之類的。

但慶幸的是,我當時沒有聽進去這些勸告,毅然決然的選擇走了出來,不然我現在可能還是某國企裡面的一個“無名鼠輩”。

從一個熟悉的環境跳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這其中必然會伴隨著很多困難與挑戰,在老家遇到什麼困難,還可以找朋友、找親戚或者找找其他關係。

但是在外面,遇到了困難只能告訴自己咬咬牙,挺過去就好了,雖然一個人的成長未必要經過多少苦難的洗禮,但是經歷的這些苦難的人,卻是能夠成長更快的。

前幾個月我回老家,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家鄉里的年輕人真的是越來越少了,能看見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就像是發現了“新品種”一樣,這一點我其實特別理解。

因為在一個發展已經趨於成熟的城市裡,一切都變得相對靜態了,不走出去,在家鄉真的越來越難有出路了,但是大城市的發展更加迅速,一切都在動態變化之中,每天都有可能產生新的機會,所以,為什麼不去試一試呢?

一個人想要行動的時候,往往會面很多枷鎖,有自己內心的徘徊,有身邊的人“善意”的勸告,因為這些,你可能遲遲都不會行動,任何一點小小的因素,都有可能放大成為一道阻力。

與其選擇短暫的幸福,不如看到更長遠的發展,一線城市和三線城市在工資上沒有可比性,而且幸福感可能也會下降不少,但也許你收穫的,可能是一份你從未想過的事業。


職男小凡


很簡單,老家的好馬絕對秒殺一線城市的劣馬。何為好馬?老家有房有車有父母輩的各種資源,月薪3千隻是表像,他們可以過著有房有車(父輩資助)甚至可以在父母老去之後繼承幾套幾千萬家產,這是劣等城市的好馬。優等城市的劣馬就是全靠自己從零開始拼搏,前段時間阿里有個p8就這樣,以為自己條件優越,列出各種相親條件,結果被噴了。我去歐美、去日本新加坡,按中位數來說我己經超過他們了。我也去柬埔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這些明顯發展生活不如中國的地方,富豪也一大堆。


你我他說誰


說這話的人一定是從沒去過北上廣拿過這樣薪水的人——盡顯了當事人無知。

北上廣的16000真不如3800嗎?

我們算筆賬:
a北上廣16000:房租2000(合租足夠了)、吃飯70一天,每月2100(早餐10塊,午餐30,晚餐30、)、其他開支算多點3000元,結餘8900,年度結餘11萬,以5年為期限,每年5%利率,合計存款為64萬。
B小城市3800:房租0、吃飯算1000,其他開支800,結餘2000元,年度結餘2.4萬,同樣以5年為期間,每年5%利率,合計存款為14萬。
按照這個數值來算,到第五年時,北上廣的回到老家,不工作,一個月也有2700的收入;而這個時候小城市的人,即便計算利息,也只有4000剛出頭——隨著時間進一步推移,到8年或者10年後,北上廣的人不想呆在那邊了,回到老家,不工作也比小城市的人收入高!
PS:這裡還沒計算16000收入的公積金以及未來收入的遞增,大城市是增量市場,按部就班每年漲薪收入都會很快突破2萬,但小鎮是存量市場,幾年前3800,幾年後還是3800.

從生活質量和機會成本看

從生活質量來看,一個月花7100無論如何也也比一個月花費1800來的高,別人可能用不錯的手機,去不錯的餐廳,看不錯的電影,去不錯的地方旅遊;1800能夠幹嘛?蝸居在老家廝混罷了。

在一線城市所經歷的成長,收穫的知識,得到的眼界不是在其他地方可以比擬的,一個在北上廣拿1.6W的人,去了老家省會大概率還是能拿1W以上。

拿我身邊幾個朋友來說,不少人不願留在上海了,選擇迴歸武漢當地分公司,不算績效,底薪都在13K以上。

你在小鎮,幹著普通的工作,學習的過時的知識,去省會試試,看看有沒有人青睞於你?


總結:說北上廣月薪16000塊不抵老家月薪3800塊,不過是對自己無能的心理安慰罷了,大城市都是大浪淘沙,在老家3800,去了北上廣最多也就5800,沒能力還是底層;相反在北上廣16000的人,哪天不想待了選擇離開,去當地省會或者好些的地方,出路肯定不要比在小鎮待著強多少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