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清遠事業單位:實踐的三個特徵

2019清遠事業單位:實踐的三個特徵

實踐是主體能動的認識和改造現實世界的一切社會性的客觀物質活動。實踐的觀點是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論觀點。首先,馬哲的根本特徵在於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比其他哲學更加科學的根本原因所在,其次,實踐是馬哲認識論的基本內容,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在歷年考試中,出題概率很高,尤其是實踐的特徵,是一個重要考點。

實踐具有三大特徵,首先第一個是直接現實性,指實踐不是僅僅停留在意識範圍內的精神觀念的活動,而是通過人與客觀世界的實際相互作用而引起客觀世界的變化的活動,是人與世界之間的實實在在的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過程。馬克思認為意識也可以改造世界,但是和實踐相比,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實踐改造世界是直接的,而意識改造世界則是間接的,需要以實踐為中介。實踐的直接現實性又包含了客觀物質性,即構成實踐的諸要素和結果是感知的客觀實在。在這裡,構成實踐的諸要素包括:主體、客體(工具)和對象。例如農民種地過程中,使用的工具、種子、機械、土地以及最終收穫的農作物,都是客觀物質。

第二個是自覺能動性,指實踐是人類有意識、有目的的自覺活動。這就告訴我們實踐是人類特有的,並且是主動的,有意識的去做的活動,因為馬克思認為動物沒有意識,動物不會勞動(不會使用勞動工具)。馬克思說“再靈巧的蜜蜂都比不上一個愚笨的建築師”,因為儘管蜜蜂被稱為“天才的建築師”,它的蜂巢非常的美觀、堅固,不過無論怎樣,那僅是蜜蜂的本能而已,蜜蜂的巢穴總是千篇一律的,而建築師建房子則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人類的房子各種各樣,如鳥巢和水立方,就能充分體現出人類的創造性。

第三個是社會歷史性實踐的社會性指人們總是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中進行實踐活動。實踐的歷史性是指人的實踐力量是歷史地形成和發展的。一方面,社會性強調人是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員,所以人們的活動也是具有社會性的,一個人的活動必然受到社會關係的影響。一個人是如此,一個國家也是如此。另一方面,歷史性指人的實踐活動是具有歷史的繼承性的,人類的實踐經驗總是在不斷的積累。

例:當今國際形勢的新變化,對中國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如果國際關係和平穩定,中國就可以一門心思謀發展,而動盪的國際關係,也會給中國的發展帶來很多的不穩定因素。這體現了實踐的什麼特徵?

A直接現實性 B自覺能動性

C社會歷史性 D客觀物質性

解析: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國際環境,體現了社會歷史性中的社會性,社會性強調人是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員,所以人們的活動也是具有社會性的,一個人的活動必然受到社會關係的影響。一個人是如此,一個國家也是如此。故本題答案為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