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樑採油廠高青採油管理區:眾志成城,金家油田災後“重生”

本報記者 邵芳 通訊員 傅深洋 鄭強

86口油井受積水影響斷電停井,多處井場水深1.4米,最深處甚至達到了2.5米,整個油區陷入一片汪洋……今年8月11日,超強颱風“利奇馬”攜狂風驟雨,襲擊整個純梁油區,導致勝利油田純梁採油廠高青採油管理區負責的金家油田受災嚴重。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高青採油管理區在純梁廠黨委堅強領導下,在機關科室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幹部員工眾志成城、奮力前行,以百折不撓的決心和嚴謹細緻的態度,全力以赴保生產、護家園。

災情就是命令

災情面前,無需動員。“利奇馬”來襲後,純梁採油廠駐高青採油管理區工作組、管理區黨委立即行動起來,管理區三室一中心和採油四、五站黨員幹部組成“應急突擊隊”,在工作組和管理區領導帶領下,第一時間駐進災區、紮在一線。

52歲的主任師陳捍衛主動請纓。大家都勸他留在生產指揮中心,但他卻說:“我在金家油田待的時間最長,這裡的情況其他人沒有我熟悉,就得我去。”隨後五天五夜奮戰在搶險一線。

生產指揮中心主任趙寶民,因為腰部手術在家休養。看到管理區電工人手緊缺,便主動回到單位,加入搶險隊伍。井場泥濘難走,大家都很擔心他的腰傷復發,而他卻輕描淡寫地說了句:“我當心點走就行了!”

油田勞動模範、第七屆愛崗敬業道德模範張海軍所在的採油五站,受災最嚴重。他連續幾天戰鬥在恢復生產第一線。每天扛著設備泡在水裡,為井場排澇、給設備檢修,創造開井條件。

一個個紅色身影,一幕幕感人畫面。搶險救援期間,應急突擊隊按照積水區域由淺到深逐步推進,對井場、路段,採用泵抽排放、低勢引流等方式處理積水,清理被颱風吹斷阻礙供電和通行的樹木,保持大線來電和進井路暢通。在金家油田南區積水率先退去後,人員分三組迅速配合供電人員在該區域開始送電檢驗和復產開井。

在管理區幹部員工的努力下,很快64口井通過檢驗,恢復了正常生產。

最堅強的後盾

災情剛一發生,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勝利油田分公司總經理張煜,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韓輝,帶著油田黨委的關心和囑託,先後到現場指導搶險救災。

純梁採油廠黨委書記王東營、廠長王志傑等採油廠領導班子成員連續多日盯在一線,靠前指揮。採油廠駐高青工作組組長、信息工程首席專家陳前銀,在組織幹部員工積極抗災自救的同時,給金家油區生活點送來了米、面、油、肉、魚等食品和礦泉水,保證員工每日飲水充足、三餐乾淨衛生。

小清河溢洪區,是金家油田積水最嚴重的區域,水淹油井22口,面積約2平方千米,存水量測算達到了410萬立方米。採油廠基建工程專家孫建奎連續奮戰在小清河溢洪區,現場指揮協調。

410萬方水,相當於三個濟南大明湖的蓄水量。針對這一情況,純梁採油廠積極協調,應急管理中心的消防戰鬥員和勝大水務人員參與搶險救援,增調泵類設備和挖掘機,28臺抽水泵日夜不停,全力全速排水。

為了落實監督每天的排水情況,採油四站站長李偉宏帶領幹部職工24小時輪流倒班,全時監督排水。為了儘早開井,李偉宏他們每天都要徒步涉水,穿越田地走較長的路,逐口井核查井場積水情況,並用竹杆綁捲尺進行測量記錄,常常巡井到天亮。

水位下去了,問題卻又浮上來了。22口油井的電氣控制系統因全部被水淹受損嚴重,要達到開井條件,各井在變壓器、控制櫃、電力電纜等方面都需要不同程度的更新和維修。

面對這一問題,基建工程中心主任王鵬帶領其他廠相關科室組建的協調組,對尚未恢復生產的油井控制櫃,電機、箱變、空氣能熱循環加熱裝置損壞情況進行了詳細統計。同時,他們協調三家加熱裝置廠家,對受損較輕的尚能恢復的設備開展預判,對受損較重的設備提出整改或更換措施。

在生產運行科、基建工程科、設備管理科的協調配合下,共計更換了各類控制櫃28臺、電機13臺、箱變2臺,更新了22口油井的電力電纜,確保了油井及時恢復正常生產。

除隱患保生產

在恢復生產的同時,高青採油管理區高度重視環保問題。管理區副經理胡安海、安全主任監督邱旭帶領幹部員工,穿救生衣、劃充氣艇,對處在深水裡的9口油井進行環保預防。

在J31X62、 J31X63等井周圍佈置吸油氈,形成以抽油機為中心的圓形預防區域,防止一旦出現環保險情後的汙染物隨波擴散。在J102P501平臺,為了防止套管閘門未關造成返油,胡安海穿上救生衣,跳入水中依次關閉五口井的套管閘門。由於預防到位,在復產救援期間,金家油田未發生任何環境汙染事件。

多日浸泡,井場依然十分泥濘,車輛無法進出,很多設備需要人背進去、抬進去。張紅福雖然是個“小個子”,但是他依然是往返抬送設備最多的那個。

井開起來了,拉油道路維護也是關鍵。為了搶修J325-1的拉油道路,採油五站站長王利帶領職工,先將路面存留的淤泥汙水清理乾淨,兩邊的莊稼地以及地勢的低窪對排水都有限制,他們就用盆舀到桶裡,再一桶一桶的提到合適的地方倒掉。拉來的廢棄磚頭平整的鋪在路面上後,塊頭大的石頭就用榔頭敲碎。歷經兩個小時 ,三車廢棄磚頭在他們手裡變成了三十餘米的進井路。

事實上,這次搶險救援,不僅鍛鍊了隊伍,也檢驗了應急預案的科學性。雖然現在一切恢復正常,但純梁廠安全環保和生產運行等部門在系統梳理搶險救援、災後重建工作時,也對應急預案相關內容進行優化,確保第一時間科學應對險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