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媽媽的公開信:家長的“中立”,助長香港青年的行為愈演越烈

最近,許多香港青年走上街頭參與非法暴力活動,引發家長的擔憂。有一位媽媽表示痛心疾首,卻又無可奈何;另有一位香港媽媽,用公開信記錄下自己17歲的兒子由躁動不安到思想轉變的過程。她勸喻家長:不應該覺得目前的風波和自己沒有關係,就是因為很多家長的“中立”,才助長了這些青年人的行為愈演越烈。

香港妈妈的公开信:家长的“中立”,助长香港青年的行为愈演越烈

看了多封給段校長(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的公開信,我也感到有需要把一些話說出來,我不是經常執筆,很擔心寫錯字,花了整個晚上寫好和改好這封公開信。

一年多前,我的小孩以非常優異的成績完成DSE(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因品學兼優被幾所大學同時接納。當時他還告訴我,中文大學醫學院給他印象很好,所以最後選擇了中大。

我很驕傲,也很放心。醫學院院長在白袍日責成學生向所有到場的家長鞠躬表達感謝,我放下心頭大石把小孩交託了這所大學。原來,這是錯的。

早於去年開學前,他為了爭取入住宿舍,所以參加了什麼校內組織,並用盡方法表現自己,並上了“莊”。真正的萬劫不復的源頭就在這裡,他開始變了。

今年六月發生這次事件,我們一家失去了昔日的他。他變得不理性,所講的口號連自己也解釋不了!但仍然堅持與這些會友一同上街參與不合法的活動,這個完全不是當日的他!

他已不同我們對話,但我知道他仍堅持參與非法活動。我已不敢看電視、聽新聞,怕看見被捕的下一個就是他。多次夢醒都是這些場景,他前途盡毀故事浮現。我已多次夜深獨自狂哭,我很自責,為什麼讓他入讀中大?為什麼讓他參加這些學生組織?為什麼讓他天天留在宿舍?

我很無奈,我真的很無奈。大學,你提供了什麼環境給我們小孩成長?校長,你知道你管治的地方是怎樣?你有想過向家長我們交代嗎?大學生違法,已是無人不知的事實,大學和校長卻視若無睹?

發展到這個地步,你們有否想過失去自己的親人?或目睹自己親人站於懸涯邊等待跳下的心情?

一位痛心的家長

我是一個普通的香港居民。最近發生在香港的事件,網友們非常關注。但是,作為一個香港人,我其實已經很長時間不開電視了,就是因為聽著心煩。直到最近,我發現這次的反修例事件竟然已經影響到了我17歲的兒子,給我的家庭也帶了影響,讓我感到非常警惕和迷茫。

立場

兒子17歲,是一個非常專注於學習、興趣、玩樂的小孩,很純品也很有主見,不會隨便跟風。但這次事件,我發現他也在關注,時不時跟我說現在又正在發生什麼。讓他變得燥動起來的是元朗白衣人打人事件,隨著對事情的關注,他表現出一種年輕人的憤怒和不安。我是他媽媽,基本明白他是怎麼想的。他常用網絡跟同學和朋友交流,應該受了一些他們的影響。

有一天,他突然對我說:“你知道元朗白衣人無差別地襲擊市民嗎?他們是黑社會!”

突然,我就意識到一個問題:立場。黑衣人之前也曾對警察使用暴力,咬斷了警察的手指。同樣是暴力,他卻同情黑衣人。

我對他說:“我不太相信會無差別襲擊市民,這事要等最後警方的調查報告。”

第二天我撫著他的頭輕聲問他:“你覺得你是中國人嗎?”出乎我意料的是,他愣了一下,沒有回答我。我再追問,他很輕聲地答:“是……不過有些東西是會變的。”

兒子的回答讓我很震撼,也很著急,我立即對他講:“無論什麼時候你都改變不了你是中國人的事實!”——我深深地感覺到香港的亂象已經侵蝕到了我們這樣的普通家庭。

往昔

在我的記憶中,曾經那個吸引我的香港,那個人與人之間都友好有禮、出入方便、物質豐富的香港,不是今天這個樣子。

因為工作調動的原因,我和我先生二十幾年前一起移居香港。因為本來的生活離香港不遠,也經常出入香港,所以之前對香港是有一定了解,語言文化也相通。總的來說,香港曾經確實是很不錯的,我也一直很熱愛香港。後來我們一家又在國外生活過一段時間,就是張維為教授說的,一出國就愛國了。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我還是選擇了回香港,但是香港已經變了。

事實上,前幾年從反水貨客、“反陸客”開始,我就感覺不安了,後來漸漸整個香港的氣氛就全變了。反水貨客那段期間,我們一家外出,拖著行李箱坐地鐵,旁邊一個女的就眼神很不友好(可能拖著行李箱的他們就感覺是內地來的訪客吧),那樣的小事例在我身邊發生了很多。

香港人真的熱愛政治嗎?我看不是的。《蘋果日報》最初專門挖香港娛樂圈和藝人的所謂“內幕”、“醜聞”,其實很多和事實都對不上。現在香港沒有什麼讓人感興趣的娛樂新聞了,蘋果這樣的媒體就用曝“政治黑料”來吸引眼球。而香港人依然以八卦的習慣來看政治問題,就像看香港的肥皂劇一樣,不用過腦子。慢慢地,他們的腦子也就被“洗”了。

昨天我聽了一下午的林憶蓮的歌,真有點懷念那個娛樂至上的香港年代啊,至少大家是一心要過好日子、去享受好日子的。

現實

另外一個讓香港人變得如此激進的誘因是現實的困難。

當我兒子在“是不是中國人”這個話題上讓我驚訝之後,他緊接著問了我一個問題:“你知道香港人的住房有多困難嗎?”

我說我知道。我先生的大學同學跟他們公司的年輕人聊天,問他為什麼參加遊行活動,那個青年的回答是很讓人震驚的:我沒人沒物,也買不起樓,不如把香港打爛了,再重新建設。

我跟兒子說,為什麼他們會有這麼大的怨氣?有真實的社會條件所限,也有他們的眼光格局所限,更有他們自己為自己挖的大坑。事實上,既然住房那麼差,政府做出各種規劃時,他們還要跟著別人去做種種抗議:要環保、要保護個人資產、要優先娛樂用地……

我跟兒子說:我之所以跟你說這些,是為了以後你可以生活得舒心,不會像現在這些青年一樣心裡彆扭。不對自己的國家有認同感,又沒能力在別的地方找到出路,只能停留在香港這個巴掌大的地方鬧事洩憤。香港地少人多,機會少,不會把眼光放遠一點嗎?你看你爸爸,他就認同自己的中國人身份,也認可內地的經濟發展,他就心安地回內地辦公司,讓我們有著不錯的生活環境。

住房之外,讓我感覺比較明顯的原因就是優越感的失落吧。我一個朋友說,他們爭是有道理的,不然“一國兩制”就沒有了。唉,我只能嘆息一聲了,很明顯的現實是,他們只要“兩制”不要“一國”啊,大部分人都輕忽這個事實。

在那次對話之後,我開始認真地和兒子交流,試圖通過讓他可以接受的方式一步一步引導他。

改變

我跟他說了我對這個事情的理解:青年人有他們難處,他們畢竟太年輕,被人教唆了,做別人的炮灰,到頭來吃虧的是他們自己。前兩天我聽電臺節目,一位資深主持人勸說:“年輕人,把目光放遠一點不可以嗎?你們的思維不要只停留在油麻地、深水埗啊。”

兒子問,被誰教唆了?我說美英國家啊。他不太信,讓我拿證據。於是我想到了英國的羅思義教授分析香港的文章,裡面深刻有力地分析了英國和美國干預香港事務,以及背後的動機。我拿著這篇文章的英文原文作為“證據”給我兒子看。

他看了以後沒有反駁我,估計就是心裡有些鬆動了吧。之後這些天我觀察下來,他不再那麼焦慮了。我對他說:“想活得不彆扭,就要把眼光放遠點,像爸爸一樣,認同自己的身份,好好生活,以後養妻活兒,而不是像現在這些青年人一樣無路可走。”

經過這些天的聊天,兒子現在不會像之前對我的說法那麼多反問了。早幾天我跟他說了一下我的憂心:香港亂成這個樣子,不知道會不會重演當年的亞洲金融風暴,被人趁亂而入,搶奪我們財富,真那樣的話,股市樓市都會猛跌,很多人會失業,他現有的生活質量都可能會受影響。

這點對他是觸動最大的,因為會是真實的影響,那些看著“正義浪漫”的事,原來會引起這麼恐怖的後果。

後來,電視新聞上,黑衣人也有舉著美國國旗的,他也看到了。7月29日國務院港澳辦開發佈會,他很認真地跟我一起看,可能沒能全部聽明白,就很急地問我:“他們有說香港的經濟受影響了嗎?”我說暫時還沒有影響,但繼續這樣下去,所有香港人都要為這事承擔後果。

我感覺,我已經把他拉回來了,雖然很多事在他心裡還有疑問,但以後會慢慢解決的,以前我沒太重視這方面的教育,現在還可以補救。

反思

教育、司法、媒體,帶壞了香港人。其中,香港的教育是我作為一個媽媽最擔憂的一點。香港的“通識課”洗腦太厲害了——只強調個人自由權利,卻不談個人對國家、家鄉和社區的義務。

我兒子由於在國外出生長大,中文不行。中文不好,就難有中國式思維,也看不到中國的聲音。

現在我最擔心的還是他以後的升學問題。當初,我們為了孩子的教育才選擇從國外回到香港,但是現在的香港高校太過政治化,讓人擔憂。前幾年我就擔心孩子將來上大學的問題,當時他爸對這事還說我太敏感。現在看到了吧,大學教育的影響已經在街頭展現了。

我目前很惆悵,但也作了多方面準備,國外留學、回內地擇校,我們都想過,也會做準備,但也分別有不同的擔心考慮。就業,我覺得最好選擇是在內地發展,兒子將來就是理工男,內地空間大,聽說深圳有很多實驗室,將來一定會是科技重地吧。

總而言之,我家裡的這場小小風波現在算是過去了。兒子是一個優秀的孩子,但只是社會變化得太急,讓他混亂了,相信很快可以靠自己找到答案。就像我對他說的那樣:“你別聽太多自由、民主、人權,這個主義那個主義,其實只有一個主義——好生活主義。內地的生活水平好,就是他們的方法對了。”

但是我最後還是想以一個香港市民和香港孩子媽媽的立場,呼籲家長們,要注重引導身邊的小朋友。不應該覺得目前的風波和自己沒有關係。就是因為很多家長的“中立”,才助長了這些青年人的行為愈演越烈,後果就是到最後孩子失控了。相信只要我們港人能真正認識到這一點,一定可以渡過今天的難關。

一位香港市民陳太太

延伸閱讀:

臨時禁制令來了!香港禁止起底港警及家人

香港高等法院25日頒佈臨時禁制令,禁止任何人非法公開或使用警員及其家人的個人資料,禁止恐嚇、騷擾警員及其家人。禁制令有效期至11月8日。

當天,作為原告的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警務處處長分別以利益守護人、警務人員代表的身份入稟高等法院,要求頒發禁制令,禁止被告(非法公開警員個人資料的人士)在未經准許下公開警員及其家人的姓名、職位、相片、學校地址、電郵地址、生日日期、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社交媒體賬號、車牌號碼、住址等14項資料。

入稟狀還要求禁止被告對警員及家屬(包括配偶、子女等)做出任何恐嚇、騷擾、威脅等行為,禁止協助、促使、煽惑、教唆他人做出這些行為。

下午,高院緊急開庭審理,經過約1小時閉門聆訊後,頒佈了臨時禁制令,內容與入稟狀相若,有效期至下月8日,屆時再決定是否延長臨時禁制令。同時,高院並沒有頒出任何豁免命令。

律政司代表李錦耀表示,從6月起,有人在網絡上“起底”警員及其家屬,令警員家庭受到不同程度的滋擾和恐嚇,對警員工作構成重大妨礙,更有一些“行動”涉及刑事成分,因此要申請禁制令。接下來,會盡快將禁制令詳情、蓋印副本上傳至港府和警務處網頁。

對於上述臨時禁制令,有香港律師分析稱,若發現有人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起底”活動,平臺管理人員有責任將其“下架”;容許相關資料出現在平臺上,恰恰是一種“協助”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律政司早前曾入稟高院,要求禁止任何人堵塞21個警察宿舍及紀律部隊宿舍一帶的道路,以及禁止任何人損壞、非法進入宿舍等。律政司14日向法庭取得了臨時禁制令,案件25日在高院處理。法官在庭上指出,雖然批出臨時禁制令後,暫未有滋擾警察及紀律部隊宿舍的行為,但針對警方的事件仍未停止。法官批准延長臨時禁制令,直至法庭下達進一步命令。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人民日報 北京日報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