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首屆教書育人模範陳仲本教授


訪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首屆教書育人模範陳仲本教授


陳仲本教授近照

陳仲本,中山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醫學科學技術學科黨總支書記、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院長,原任中山醫科大學醫學院物理教研室主任、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曾任原中山醫科大學設備處處長、機關黨總支書記、兩校合併後第一任中山大學產業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理事,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學物理分會生物醫學流變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醫藥類工作委員會委員,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廣東省醫療器械審評中心特聘專家等,在生物醫學工程研究生、本科教育方面有豐富的經驗,主編全國高等學校國家級規劃教材《醫用物理學》(第一、第二版)和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醫學電子學基礎》。

研究方向與成果:數字化醫學儀器研發、醫學物理學、激光醫學。承擔多項國家級、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研究,曾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廣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獎項。

他潛心育人,因材施教。

他亦師亦友,潤物無聲。

他是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院長陳仲本教授,數十年來,他堅守著春風化雨的情懷,詮釋著關愛師生的精神,在中大新華的校園裡譜寫一曲曲育人的讚歌。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陳仲本回憶當初來中大新華任教的初心:一方面是源於對中山大學的感恩情結,另一方面是源於對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熱愛情結。

傳承中大,孜孜以求:探索獨立學院特色專業之路

回顧中大新華生物醫學工程學院辦學發展歷程,從師資匱乏到實力雄厚的專、兼職師資隊伍;從一無所有到儀器先進的教學實驗室,陳仲本教授不斷在實踐中總結辦學經驗,探索學院改革發展之路。陳教授認為,學院目前正處於發展關鍵期,是發展的轉折點。“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生物醫學工程學院一直傳承著中大新華和母體學校中山大學的優良辦學傳統和理念,緊密結合社會的人才需求,培養“德才兼備,知行合一”的複合型、應用型高素質人才。

在談及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的特色時,陳仲本教授表示,中大新華是廣東省獨立學院中唯一開設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學校,也是廣東省高校中目前唯一開設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院校。與此同時,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是廣東省高校中唯一培養醫學影像技師和腫瘤放療技師的專業。陳教授非常喜歡王安石的詩句“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他認為,獨立學院要有這種氣質,要有梅花傲雪的品格。


訪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首屆教書育人模範陳仲本教授


陳仲本教授在學校春季工作會議上發言

在中大新華育人的過程中,陳仲本教授經常思考一個問題:獨立學院究竟獨立在什麼地方?他認為,一方面獨立學院有獨立的辦學、運行機制,核心是開放、創新,要有效運用各種辦學資源以及靈活的辦學機制,體現出錯位辦學、多模式辦學的獨一無二性。公立學校、民辦學院、獨立學院三者各在其軌道運行,獨立學院對促進中國教育事業的協同發展和內涵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辦學育人方面要更加自信、自強、自立,我們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堅定的方向,這對於獨立學院的發展至關重要。

另一方面,獨立學院存在的意義更與其開設的專業密不可分,獨立學院應該具有屬於自己風格的獨特性質。比如,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就充分利用了這種特殊性與唯一性,整合了良好的資源優勢、創辦了極具特色的專業。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近幾年來利用各種資源優勢等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效果。

傾心育才,開拓創新:為青年師生謀發展、謀未來

夏季的陽光透過玻璃窗灑進辦公室。陳仲本教授的笑容溫暖而親切,言談話語猶如清朗的風,拂過心頭。陳仲本教授篤定地告訴記者:“教師這個崗位最重要的特點就是‘能育人’,大學從一定意義來理解是一個師生共同體,教與學並不是對立的,他們是和諧、統一且相輔相成的。”

陳仲本教授把自己最寶貴的年華歲月獻給了教學事業,把對學術的理解毫無保留地獻給了中大新華學子。在學院大家庭裡,中青年教師可以通過學習培訓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不僅如此,他也盡力在教學與科研方面為青年教師創造更多更好的條件與平臺,採用多種方式提高中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讓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就人才培養而言,陳仲本教授堅持 “優生優培,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在新華學院大膽首創了“分班教學、動態升降”制度,有助於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也是學校創新教改方式。同時,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實現了“前期趨同,後期分流”的專業辦學模式,即前期專業基礎教學共享,後期專業培養分流,形成了“厚基礎,強專業”人才培養風格,同時充分利用母體學校中山大學的資源優勢實現學生的優質培養。


訪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首屆教書育人模範陳仲本教授


2018年,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師生赴香港東區醫院交流學習

訪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首屆教書育人模範陳仲本教授


2018年,學院師生赴香港理工大學交流學習

陳仲本教授提到,中山大學的附屬醫院眾多,附屬醫院的很多教師都是全國知名的專家,後期分流時將學生交給他們,由他們進行專業的對口培養,落實“強專業”。此外,在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實行並推動課程負責人制,學生按層次分班、採取動態的升降級制度、因材施教,培養優秀的人才。同時,根據王庭槐校長提出“三早教育”的理念,結合學院專業特點,進一步細化出“小三早”即早期接觸社會實踐,早期接觸臨床實踐,早期接觸科學研究。陳教授認為,只有守住人才出口,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更好地服務國家的醫療衛生事業,這也是一種社會責任。

陳教授介紹,生物醫學工程學院一直以來秉承創新和發展的精神。比如:學院創建的小型院史館裡陳列著歷屆學子們的創新設計作品,供低年級學生參觀和學習,通過展現專業知識應用的成果,樹立先進典型,做好示範引領和歷史傳承。學院經過一系列有特色、有成效培養,學生就業表現十分出色,受到就業單位的認可,在中山大學的幾家附屬醫院裡都隨時可見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畢業生的工作身影。


訪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首屆教書育人模範陳仲本教授


2017年,陳仲本教授帶隊參加廣東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學物理學術年會

陳仲本教授動情說道:“中青年教師把青春獻給了中大新華,我則把職業生涯的後期獻給了中大新華。”從師生角度出發,他作為教師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體恤關愛,體現教書育人的理念,為學生提供後續發展的潛力;從社會需求和培養合格人才的角度出發,陳教授堅持“優生優培,因材施教”,培養學生樹立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

陳教授利用自身的資源為學生們搭建了許多實踐平臺,他認為學生的培養要樹立愛國的信仰,也跟黨團工作、學生輔導員的工作密不可分。“我們作為老師、作為領導,在完成學生工作、黨團工作時不能只停留在形式、口頭上,而一定要為學生培養、為專業發展而工作,一定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

在我國第35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陳仲本教授分享了他對教師職業的看法:“如今我校正處在高速發展的時期,如何給我們的老師增強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問題。作為大學教師,要堅持自身的職業理念,不管在哪個崗位工作,都需要認定自身的職業追求、目標和方向。同時,教師要有骨氣,要有儒士的風度、梅花的品格,不可有自負、自卑心理。”陳教授希望老師們好好鍛鍊自己的同時,更要有一顆足夠強大的內心,“教師擁有自己奮鬥的目標並努力付諸於行動,才能培養出好的學生,一個學校才能得以前進發展。”

亦師亦友,因材施教:心懷立德樹人理想

貫徹落實“優生優培、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每一屆畢業班都有一批學習成績優異、就業質量高的畢業生,側面反映出嚴把人才質量關的重要性,學生整體素質也越來越高。陳仲本說:“學生不光是要培養專業技能、要接觸科研,更要為將來踏出校門後續發展打基礎;如果學生無科研基礎,將來學生從事本專業相關職業,就會受到限制,沒有發展的後勁。”

李中生副校長在校級優秀畢業設計答辯會上表示,縱覽我校眾多學生畢業設計成果,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的畢業生畢業設計作品是學校的標榜,教學督導也多次肯定學院的畢業工作。陳仲本教授表示,在畢業設計方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一直針對基礎知識、專業技能、臨床實踐“一條龍”去抓緊、做實。


訪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首屆教書育人模範陳仲本教授


2018屆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畢業生設計組團隊

訪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首屆教書育人模範陳仲本教授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陳仲本院長在課堂間隙向同學們提新學期學習目標

2018年,陳仲本院長在開學第一週巡課期間,看到師生上課狀態飽滿、求知若渴,他不由地在課堂間隙走進教室,希望同學們在新學期樹立新目標。他鼓勵學生應以更高的要求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同時注重臨床操作能力,提高實踐能力,成為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兼備的新時代醫學人才。

陳仲本教授在採訪中朗讀了一位在深圳市某醫院工作的學生來信:“院長您曾經說過,能成為師生關係是一種緣分,能成為您的學生是我的幸運,我真的很高興。”陳教授欣慰地談道,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付出了不少的心血,每次收到同學們的來信會倍感開心,這是做老師得到的最大安慰。他認為,對學生嚴格要求、落紅化泥、春風化雨、關愛學生,這是作為教師的職責。


訪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首屆教書育人模範陳仲本教授


2018年,學生為陳仲本教授準備的生日蛋糕,送上桃李祝福和驚喜

陳仲本教授回憶了兩件令自己印象深刻,也潛心反思的師生故事。第一件是一位學習成績優異的已畢業學生髮表論文,沒有聽取臨床指導老師的意見擅自投稿發表,觸及了學術道德規範,導致師生關係一度緊張。陳仲本院長當時及時介入,進行了多番的協調、溝通、教育,緩解了師生雙方的關係,最後得到妥善解決,使這位學生深為感動;第二件事情是一位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症(Asperger syndrome,AS)的學生,學生在課堂上會經常不由自主地做出一些奇怪的舉動,導致大部分同學都不願意與他交流學習。然而,陳教授並沒有放棄這位學生,在下課時經常與患病學生探討他所提出的問題,不斷鼓勵他積極融入課堂。陳教授的教學思維依然活躍,跟年輕學子一起討論問題時,他總能帶給大家深深的感染和有益的啟發。因此,他也得到了學生們的尊重,這位患病學生深情地贈予自己喜愛的光盤給陳教授作為授課紀念。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在課堂交流時間,陳仲本與同學們談就業、談做人。在他看來,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讓他們熟悉課本,融入課堂,這才是因材施教的絕佳體現。“其實,做老師的這麼多年,很多同學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學相長,年輕人的活躍和創新思路讓我更接地氣,讓我的育人夢想更加閃亮。”

陳仲本教授一直重視教學中的答疑環節。每學年學院畢業答辯後,他都堅持對近百名學生的畢業設計作品進行面批答疑,數十年如一日,堅持至今。同學們一致評價道,陳仲本老師在學術上傳承中大優良教學傳統嚴格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卻像是一位慈父,和同學們保持緊密聯繫。


訪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首屆教書育人模範陳仲本教授


2018屆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學士學位授予儀式

2014級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陳家俊同學說:“我最感興趣的便是對人體微信號的獲取和處理。在上陳教授的課時,他跟我們分享了一段他與浙江大學知名教授共同研究該領域的往事,聽得我頗為起勁。人類的所有活動都是通過大腦發出的信號指令完成的,而有的病人癱瘓是因為大腦發出的信號在傳輸途中被截斷了,無法到達相應的部位,這便引起了癱瘓。陳教授認為,可以把大腦發出的某一指令提取出來,通過計算機處理後發送到相應的部位。這邊可以解決信號傳輸過程中被截斷的問題,也就是說癱瘓的病人可以活動了,這是一件多麼神奇的事情。”

一位學生曾經在畢業論文設計中這樣寫到:“在課堂上的他,非常敬業,對於因材施教有著深刻的理解,在生活裡又是同學們的好朋友,我們從他身上學到的不僅有專業知識,還有做人做事的積極正能量。”陳仲本作為一名底蘊深厚的老教師,真真實實地用行動感染著中大新華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的每一位年輕教師、青年學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為中大新華擁有一批來自母體學校中山大學的像陳仲本教授這樣無私奉獻、春泥護花的老教師、老專家而感恩,向他們這一輩情懷深沉的老教師、老專家致敬,道一聲:“老師,您辛苦了!教師節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