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企業為何熱衷於投資金融機構,其目的是什麼?

周湘傑888


我來回答。

這個問題問得很是時候。最近金融領域一直不停地在爆出“黑天鵝”事件。去年以及今年上半年的安信信託、包商銀行事件爆出後,讓市場為之一驚!如此背景、如此體量的金融機構其背後竟然隱藏著如此大的金融風險。現在又來了兩個金融“黑天鵝”:其一是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突遭警方調查,後續進展稱主要涉及外包暴力催收;其二是,保險公司百年人壽遭監管進場調查,或涉及股權、違規資金運用等問題。

這一連串的事件,不禁讓諸多看客產生了疑問,這種黑天鵝事件會不會意味著隨後真正的“灰犀牛”要來了?的確,經濟下行,地產低迷就是最大“灰犀牛”,這種背景下,一連串的怪事就相繼發生了。

金融機構背後都有一個共同點

言歸正傳,我們回到問題上來。正如問題所言,近期暴露風險的多家金融機構背後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均有地產公司的背景。就拿百年人壽來講,百年人壽是一家保險公司,其股權變動一直很頻繁,其中均有房地產背景浮現。其第二大股東,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新光控股持有百年人壽8億股股權,佔比10.26%,目前已全數凍結。百年的第一大股東則是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其實,地產行業在金融領域的耕耘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應該說十年前已經開始涉足金融行業了。

房地產企業熱衷於投資金融機構目的何在?

筆者認為,有兩方面原因:

(1)擴大收入來源,參與金融從而獲得金融行業的投資收益。

像恆大、萬達、綠地這樣的大型地產都擁有齊全的金融牌照。通過持照的方式這些房企順理成章的可以控股或參股銀行、保險、P2P、小貸公司等金融企業。這樣地產公司作為金融機構的幕後老闆,也賺著金融領域的錢。

(2)通過金融機構融資來滿足自身的資金需求。

眾所周知,房地產企業不斷地擴張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自身對資金需求越來越大。錢從哪裡來,就成了房企最想解決的問題。當然創新的方法往往是在最困難處實現的。我們看看地產企業是怎麼做的:很多房企通過所控制的金融機構發行產品,穿透來看最終流向了自己的項目。也就是所這些地產控制的金融機構,說白了就是地產公司的“資金池”。地產企業沒錢了,通過金融機構發理財產品、債券類產品便可以融到資金.....當然方式很有很多種,但通過金融機構對地產企業進行資金補給的本質是不變的。


以上是筆者的一些認識,感謝大家的閱讀和關注,更多機會,歡迎大家留言交流,謝謝!


滬深兩市


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目前國家對於土地、房地產商品房的限制越來越多,土地的獲取越來越難,價格越來越高,而國家陸續在出臺對於商品房的購買限制,其實變相的就是控制銷售的價格升高,在越來越高的成本與越來越封頂的價格之間,房地產企業輾轉騰挪的空間越來越小,難度越來越大,而房地產企業也由原先暴力企業,已經過渡過了微利企業,馬上將要進入,高投入、高壓力、低產出的高風險行業。加上金融機構對於純房地產企業的諸多限制,故此在土地、市場、金融等方面,房地產不得不尋求另外的突破點。

那麼房地產企業一般基於原有的經驗,肯定會順勢發展,而不是貿然選擇轉行,所以更多是基於已有土地資源,基於土地做一些文章,那麼進入眼簾的,首先是商貿園區、產城融合、城市綜合體這類,由單一純正房地產,逐步過渡到商業地產運營、商業商貿環境或園區搭建、產業園區綜合發展方面逐漸過渡。但這種過渡,相對房地產企業而言,時間太過漫長,而且期間有房地產企業最不擅長的持續性招商以及更高層次,更宏觀的企業定向問題。

其二,特色小鎮項目,研究透了,可以說是產城人文的有機整合,也可以說是產業園區的再提升,也可以說是去城市化,幫城市降溫,幫大都市降血壓,它不是簡單的單一功能,小鎮的功效也不是幾年就能體現出來,也不是單一小鎮就能緩釋什麼,這是一個大戰略,極大的戰略,換言之,當前的雄安新區,就是國家籌劃的一個較大的特色小鎮,再往遠大了看,一帶一路各個國家的產業園、貿易園,其實是國家在全球佈置的各種“小鎮”,這些東西有機的聯合在一起,才更有文章可作,當然,這點說著說著就跑偏了,我們回過頭來,說房地產企業為何這麼青睞小鎮。

很簡單,一旦獲批,則在土地政策上會收到直接的支持,房地產企業或大或小,有一點大家都十分贊同,那麼就是土地資源今後會越來越稀缺,有土地資源在手,將來升值空間多大,無可限量,但無論如何計算,都是旱澇保收,絕對不會賠錢的,所以靠上小鎮這個名稱,房地產企業的最關心的土地資源就有了。然後,還有金融政策支持,政府、銀行、其他金融機構,會根據實際的情況,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和支持。利息也會放低,所以房地產企業一旦靠上小鎮,就能得到夢寐以求的最迫切的兩個事:土地+資金。

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財經領域創作者


互補又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