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靡全國的五筆,最終敗給拼音,漢字專屬的輸入法為何這麼難

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了智能手機的發展,也帶來了軟件應用的升級,最明顯的就是輸入法。現在用戶大多使用搜狗、百度等拼音輸入法,而在拼音輸入法普及前,還有另一種輸入法備受追捧,它就是五筆輸入法,

曾經風靡打字屆的五筆輸入法,如今已經被人遺忘

五筆輸入法是一種專屬於中國漢字的輸入法。在計算機剛在國內出現的時候,用戶對於計算機還處於探索模式,計算機上的輸入法是為外國用戶設計的,並不符合國內用戶的打字習慣。因此五筆輸入法便應運而生。

曾經風靡全國的五筆,最終敗給拼音,漢字專屬的輸入法為何這麼難

五筆輸入法的輸入原理是將漢字偏旁部首拆分,再重新組合,熟練運用後,五筆輸入法的打字速度遠超拼音輸入法,但是卻逐漸被用戶拋棄,轉投拼音輸入法,各種原因引人深究。

五筆輸入法產生時,拼音輸入法遠沒有現在智能。最初的拼音輸入法沒有詞語聯想功能,這就意味著幾乎輸入的每個漢字都要翻頁才能尋找到,這就導致輸入效率低下。而五筆基本上只需四個字母就可以打出一個漢字,一旦熟練掌握,打字速度相當快,甚至可以實現盲打。

然而學習五筆輸入法對於入門者來說是一個相當痛苦的過程,不僅需要入門者背誦漢字詞根在鍵盤上的分佈,學習組合規則,需要經過大量的學習和反覆實踐,才能徹底掌握五筆輸入法的應用。最關鍵的是,五筆輸入法需要用戶一直持續不斷地使用,如果中途有一段時間不使用,就可能會前功盡棄。

曾經風靡全國的五筆,最終敗給拼音,漢字專屬的輸入法為何這麼難

如今,拼音輸入法的發展已經不可同日而語,詞語記憶、詞庫更新等功能的發展極大地提升了拼音輸入法的打字效率。就輸入速度而言,拼音輸入法足以媲美五筆輸入法,甚至可以超過。

此外,現在的拼音輸入法不僅可以手動輸入,還支持語音輸入,再轉換成文字,或者語音轉文字功能。最令人驚喜的一點就是,拼音輸入法還能識別語音中的語氣詞,並轉換成表情包,服務相當貼心。

其實,輸入法的選擇與用戶的使用偏好有相當大的關係。許多上了年紀的用戶因為拼音接觸少選擇五筆輸入法。而對於年輕用戶來說,從小接觸拼音可以直接上手,並且拼音輸入法在不斷更新之後,契合年輕人需求,自然就偏好拼音輸入法。

曾經風靡全國的五筆,最終敗給拼音,漢字專屬的輸入法為何這麼難

目前雖然沒有明確數據統計顯示使用五筆輸入法的用戶人數少於拼音,但通過日常生活也能看出,伴隨著用戶在電腦面前飛快打字的無疑是各種拼音輸入法。

現在依然堅守五筆輸入法的無外乎是不會拼音的年長者,或是追求打字速度的專業人士。在忍受長時間的學習和上手即可使用的兩難問題上,明顯更多的人選擇了後者,這也是五筆使用人群侷限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