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劉表手下名將如雲、謀士如雨,卻不敢北上和曹操一戰,這是為什麼?

用戶50035732909


這個完全就是因為劉表的性格實在是太懦弱了,明明擁有這麼多厲害的人,尤其是有劉備的幫助,而且荊州土地肥沃,就連諸葛亮說這是爭奪天下最厲害的地盤,但是劉表就是偏偏不想要去和曹操真打,只想要保住自己的地盤,相安無事就可以了。



而當時的曹操剛剛和袁紹打完架,跟金尚不穩定,需要能夠和他打一仗的話,或許就能夠真正奪得天下。要是等曹操繼續發育起來的話,曹操在北方扎住了陣腳,那麼就成為了天下第一的軍閥,再也沒有人是曹操的對手了。可是劉表依然沒有在乎這些,反而是想著自己應該把權力交給大兒子還是小兒子。完全是過上了和袁紹當時的生活,這樣遲早是會失敗的。

劉表性格比較懦弱,雖然擁有強大的實力,可是卻不想要去爭奪天下

劉表這個人剛開始還是蠻有野心的,當時來到荊州這個地盤的時候,自己可以說是什麼都沒有,但是經過幾十年的打拼,完全將荊州控制在自己手裡。但是到了老的時候已經是完全沒有了那時候的勇氣,只想要相安無事就可以了,自己得到了一塊地盤,擁有一點實力在這個亂世之中能夠生存下去,對於劉表來講就是謝天謝地了。


劉表當時就是想要安穩的過下去,令他最頭疼的事就是自己應該把地位給自己的大兒子還是小兒子。所以他考慮的就不是什麼外面的大事,而是自己的家事,因為他當時娶了一個老婆,而這個老婆的兄弟叫做蔡瑁,可是掌握了很大的權力,對於劉表是具有很大的幫助的,但是按照漢朝那種嫡長子制度,也不知道該把自己的位置給誰,給了誰都容易得罪。

所以當時想了很久,而且也詢問了劉備的意見,當時劉備也不知道該怎麼講。不過劉備更是偏向把位置給劉琦,劉備是奉行的是當時的正統觀念,自己也是漢室宗親,當然也是要把自己的位子給長子的。可是劉表卻害怕自己死後,蔡瑁那些人就不會甘於這樣子。而蔡瑁知道這樣的情況,想要將劉備殺死的,因為劉備具有很大的威脅力。



所以劉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內部鬥爭完全放棄了,對於外部這麼大的威脅曹操,自己已經是忙得焦頭爛額了,完全是沒有必要去管外面的工作。劉表喪失了這麼好的機會,到了最後劉表死後,他的兒子就直接投降給曹操了。

劉表其實是和袁紹都是世家子弟,最後被曹操打敗也是正常的情況,那就是他們太驕傲了失敗是必然

其實劉表和曹操也交過手,但是最後被曹操打敗了,這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和袁紹一樣都是世家子弟。每個人都驕傲的不可一世,認為曹操具有那麼一點實力,根本不可能打敗自己,所以沒有把重心放在打仗這件事情上,結果自己就失去了戰爭的最好的條件。



當年袁紹可是擁有百萬雄師,在北方可以說是真正的霸主,要是他真的想要稱帝的話,根本沒有人能夠阻止他,但是袁紹這個人卻因為擔心自己小兒子生病了,放棄了攻打曹操的機會。結果讓曹操發育了起來,再也沒有奪得天下的機會了,最後還被曹操打敗。


而劉表也是擔心自己大兒子和小兒子互相殘殺,完全沒有把心思全放在曹操身上,曹操又得到了一次發育的機會,他徹底的整合了袁紹的部隊,奪得了當時北方几乎所有的地盤。而且將北方的少數民族給打敗了,也沒有什麼後顧之憂。現在曹操可以說是自己厲害,而且部隊也非常厲害,各方面都是三國中數一數二的。要是現在和劉表交手的話,劉表也不一定能夠打敗曹操。從這一刻起劉表就已經徹底的輸了,而且他也得罪了劉備,再也沒有人能夠幫助他了。

你們認為劉表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歡迎在下面評論。


史研三國


誰說劉表不敢北上和曹操一戰?劉表不僅是個有能力的人,而且是個有野心的人。

劉表是公元190年董卓當政時,委派到荊州任刺史的,董卓以朝廷號令只給了劉表一紙任命書,沒有給一兵一卒,當年劉表單騎入荊州,聯絡荊州當地的士族豪門,任用蒯良、蒯越、蔡瑁等人,平叛山賊,收復郡縣,一舉控制荊州除南陽郡外的所有郡縣,是何等的英雄!

劉表主政荊州時,也曾四處征戰,不僅抵擋住袁術的侵襲,而且其部下還殺了一代猛將孫堅。



西邊,劉表乘劉焉去世,策反劉璋的將領甘寧、婁發、沈彌造反、與劉璋開戰。

南邊,劉表先是平定叛亂的長沙太守張羨,收復荊南三郡:桂陽郡、長沙郡、零陵郡,接著主動侵入交州之地,與交州牧張津開戰,張津病死後,劉表還派出部屬吳巨為蒼梧太守,並且想接管交州,卻被曹操為首的漢朝廷派出士燮阻止。

東邊,劉表最早主動與袁術爭豫章郡的控制權,後來又與孫策、孫權開戰,終劉表一生,孫權也沒能奪下荊州。

北邊,原董卓部將張濟攻打劉表時,被劉表軍殺死,並且劉表還收降了張繡替他守衛荊州的北方屏障南陽,正是這個張繡先投降後反叛殺死了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將典韋,可以說早就與曹操開戰了。



之後,劉表與張繡合擊曹操 ,互有勝負,張繡投降曹操後,劉表只能獨自對抗曹操。劉表曾派軍主動入侵曹操的南陽西鄂縣,攻佔西鄂縣,又派劉備主動進攻曹操地盤,侵入南陽葉縣附近,但被曹操擊敗。

劉表治理下的荊州,處於四戰之地,雖然劉表主動參與荊州的領土擴張,但戰爭多是在邊界發生,而荊州內部在劉表的治理下,總體還算安穩,沒有太大的戰亂,因此荊州地區接收了大量來自北方及周邊的流民及士人,如諸葛玄、諸葛亮、徐庶、司馬徽、龐統等人。

劉表本人有很高的文采,是當時的名士,位列"八俊"這一,可以說劉表有一定的能力,尤其是在初定荊州時,表現出的英雄氣概,但在用人、處事、軍事建樹上,劉表都沒有太大的作為。

說劉表有野心,是因為劉表曾私自參與祭拜天地,越級乘坐天子用的馬車,這可是謀反大罪,不過在那個亂世之中, 哪個軍閥沒有這樣的野心呢?



郭嘉評價劉表為:坐談客耳。指劉表長於清談,實際處事能力不行。

賈詡評價劉表為:多疑無決,無能為也。指劉表處事猶豫不決,沒有太大的能力。

雖說荊州地區名士如流,但劉表不能任用,是以諸葛亮、龐統等人才蝸居荊州卻沒有投靠劉表,都看出劉表不能成大事,所以並非劉表不敢北上與曹操作戰,而是劉表能力有限,只能取得目前的成就而已。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劉表並不是不敢和曹操一戰,荊州沒有在劉表手裡易主,劉表死後曹操才佔據了荊州。

最初預判三分天下的人不是諸葛亮,而是魯肅,在這其中就有劉表的位置,這一點充分證明了劉表在世人心中並不是懦弱之輩。只不過魯肅沒有想到最終劉備代替了劉表的地位,成為天下三分之主。

劉表幾乎是白手起家成為佔據荊州的一方諸侯, 先介紹一下劉表是如何得到荊州的。

劉表在年少時就成為“八俊”之一,另外七人是:張隱、薛鬱、王訪、宣靖、公褚恭、劉祗、田林,《漢紀》中對此事有記載。劉表因為參加了太學生運動受到牽連,無奈之下跑路。

公元184年,朝廷解除了黨禁,劉表結束逃亡生活。同一年,劉表受到何進的賞識,提拔劉表為北軍中候。在職期間,劉表沒有被捲進黨爭,這和他的城府有直接關係。

公元190年,孫堅殺了王叡(荊州刺史)。當時各派勢力都緊緊盯著荊州刺史出現的空缺,都想把這個關鍵位置納入自己麾下。但是由於互相制衡,互相算計,各方互不相讓,雖然自己得不到也不能讓政敵得到,最終以董卓為首的各派勢力把沒有站隊的劉表推上了荊州刺史的位置。

雖然劉表成為名義上的荊州刺史,但上任的路上要經過袁術的魯陽、蘇代的長沙、貝羽的華容縣等,這些地方大小勢力是不會讓劉表活著到達荊州的。形勢所迫,劉表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單騎單人微服進入荊州上任。

孤身一人進入宜城上任後,劉表結識了蒯良、蒯越、蔡瑁等人,幾人一見如故,彼此之間相見恨晚。此時的劉表有了自己的地盤,也有了自己的“兄弟”,再也不用事事如履薄冰了。每天和蒯氏兄弟、蔡瑁等人共謀天下大計。

當時荊州境內很多官員名義上是劉表的下屬,實際上是其他諸侯的人。劉表下的第一步棋就是邀請這些人赴宴,然後全部斬殺,隨後收編了他們的部眾。這次鴻門宴《三國志》記載斬殺了55人,《後漢書》記載斬殺的15人。因為史書記載的不一致,筆者也不敢輕下結論。此事過後,除了南陽郡外,整個荊州實質性被劉表控制。之後,劉表在襄陽理兵,靜觀時變。

當天下諸侯為了各自利益征討董卓的時候,劉表並沒有參加,而且還推薦袁術做了南陽太守,使袁術放心帶兵征討董卓,這也為袁術日後的滅亡埋下了隱患。

公元191年,袁術派孫堅領兵征討劉表,劉表派黃祖領兵迎戰。孫堅先勝後敗,被暗箭射死於峴山,袁軍損失慘重,大敗而回。此戰過後,劉表成功阻斷袁術的糧道,使其不能盤踞南陽虎視荊州。同時,劉表成功促成袁術與曹操的匡亭之戰,借曹操的手再一次削減了袁術的力量,從此之後,袁術再無覬覦荊州的實力。

劉表坐擁整個荊州後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了,沒有必要過多介紹,比如:連戰交州、坐觀大勢、收留劉備等歷史事件。小說《三國演義》是以桃園結義為主線的文學作品,所以劉備兄弟被劉表收留後的章節寫的比較詳細,書中為了襯托劉備的仁義,把劉表集團藝術化相對嚴重。

劉表晚年比較失敗,由於對小老婆蔡氏的寵愛,使得兩個兒子劉琦、劉琮展開了嗣子之爭,這件事成為日後荊州易主的主要因素。 劉琮在蔡氏一族的支持下佔據上風,劉琦聽從諸葛亮的建議前往江夏避禍。使得劉表集團的勢力分為兩派。

此時,曹操已經崛起,但劉表坐擁十萬雄兵,曹操並不敢輕易動荊州,畢竟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十萬兵馬是可以和任何一方諸侯抗衡的。

公元208年,劉表病逝,荊州失去了劉表這根定海神器後開始分裂,曹操趁勢大兵壓境,在強大的軍事壓力政治壓力和陰謀陽謀下,曹操兵不血刃拿下荊州。


無筆史官


劉表是東漢末年有名的高富帥,年紀輕輕就接管了荊州,時人稱之為“八俊”之一。在袁紹、曹操這些大佬還沒有創業成功的時候,劉表已經儼然是一方諸侯了。

在黃巾之亂被鎮壓後,諸侯們互相混戰的年代裡,劉表跟其他軍閥卻截然不同,他安心高坐荊州,看天下風雲變幻而巋然不動,一手把荊州打造成為了戰亂環境下的一片寧靜祥和的綠洲。

這或許與劉表不懂軍事有關,他作為一個異鄉文人,能較長時間內保境安民,不斷吸納流民,這一點就能證明它其實很有理政才能。

但從古至今許多學者來評論劉表時,都指出了他的兩個比較尖銳的問題,其一,目光短淺,有點苟安荊州的意思;其二,不能善用各方人才。

劉表真的目光短淺麼?

首先來說道說道劉表目光短淺這個問題。在戰亂年代,不知道什麼時候形成了一種地方軍閥,或具有一定政治影響力的人,都要立志澄清宇內,一統天下的觀念,但其實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這樣的野心,稱王稱霸並不是每個人的追求,即便是想要稱王稱霸也需要具備那樣的客觀條件呀。

荊州這個地方,水流順被,外帶江漢,內阻山陵,即所謂的有“金城之固”。荊州巨川嶠嶽的阻隔,成為了抵禦兵禍的天然屏障,利於固守而不利於向外爭鋒;荊州雖然號稱“沃野千里”,但此時的情形跟“天府之國”益州差不多,除了南陽之外,西部南部依然山林叢莽,很少開發,顯然在進行持續戰爭方面,荊州無法提供源源不斷的戰爭物資的。

即便是後來諸葛亮提出隆中對,也是建議劉備控荊、益二州方能成霸 ,就荊州一州之地,而且還是南北爭鋒的要地,顯然很容易遭受到南北勢力的覬覦。

同時,荊州真的沒有什麼本地勢力,無法組織起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就以劉表當時的實力,大致等同於益州的劉焉、劉璋父子,而周圍覬覦他的敵人卻很多。江東孫氏父子,要想建立霸業,荊州必取,不然江東就無法抵禦北方的侵襲;益州的劉璋想要在益州做土皇帝,也需要控荊襄之地,以做戰略緩衝和屏障。北方雖然在大混戰,但若劉表北上爭雄,顯然南方這兩位不會放過這個襲取荊州的機會,是故,劉表只能在戰略上採取守勢。

何況劉表是個外來戶,沒有可以依靠的政治集團支持他,所以只能在政治上多以來本土勢力,然而本土的蒯良、蒯越 、蔡瑁、龐季這些人才不關心荊州的擴張和爭霸,只在乎家族利益和仕途平穩。從這些人後面的表現就能看出來,他們對於荊州歸屬於誰是完全不在乎的。

如此情勢下,劉表又拿什麼去爭霸天下?

荊州人才何其多為什麼劉表不用?

這裡或許存在一個極大的誤解,那就是荊州有很多人才,劉表不能用,簡直是個蠢材。但實際上,不是劉表不用,而是這些人對荊州興趣不大啊。

這些人中,荀攸、繁欽、、邯鄣淳、司馬徽、石韜、徐庶、孟建、王雋、蔡睦、崔州平等主要是為了避董卓之亂而暫留荊州,在曹操平定北方後又都紛紛回到了北方,畢竟此時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在北而不在南。

潁容、趙戩 、杜夔、 司馬芝 、禰衡等以才學而受到劉表的禮遇,諸葛玄、杜襲、裴潛 、王粲與其祖雄凱因族望和世交關係為劉表所厚待,諸葛玄曾被劉表委以重任,但奈何死得太早,而當時諸葛玄的侄子諸葛亮還是個稚嫩青年,顯然不會被劉表所重視。

後來杜襲、裴潛、諸葛亮以劉表非命世之才而不願與其合作、王粲雖然很有才,又是劉表老師王暢的孫子,但奈何劉表是個儒家顏控,嫌棄長得醜而不用。

當然,劉表也有他自己的問題,那就是他對這些外來人士始終持有不信任的態度,這一方面是當時社會環境使然,在另一方面則與他死守儒家德行取才的教條而過分苛求與人有很大的關係。由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打擊了外來人士的積極性。

不用外來人士,然而荊州本土又沒有什麼能人,所以就造成了荊州人才很多,但荊州集團人才很少的尷尬局面。

劉表本身就是一個傳統儒士,他其實有點荀彧的影子,能為人臣,卻做不了人主,何況可能他本人也沒有想過要稱王稱霸,在客觀條件限制下,自然荊州也不可能走上向外擴張的道路。


坍塌的歷史觀


劉表並非不敢北上和曹操作戰,曾經北上在南陽與曹操發生過沖突,雙方互有勝敗,雖然劉表是以守代功,但是曹操當時也確實奈何不了劉表。至於說北上吞併曹操,劉表確實沒有這個想法。

有人說性格決定成敗,劉表多疑少斷不足以成大事。前半句我很認可,後半句不敢苟同。劉表之敗,在於性格與時代不相符。

頗具雄才

劉表年少時知名於世,名列“八俊”。公元190年“單騎入荊州”,到207年病逝,期間恩威並著,招誘有方,使得萬里肅清、群民悅服。又開經立學,愛民養士,從容自保。遠交袁紹,近結張繡,內納劉備,據地數千裡,帶甲十餘萬,稱雄荊江,先殺孫堅,後又常抗曹操。

雄踞荊州近十餘年,佔據四戰之地而未被攻佔,劉表之才智可見一斑。試問一個多疑之主又怎麼會又如此格局氣魄,將匪亂連連、邊患四起的江漢之地治理的海晏河清呢?說多疑,袁術那才叫多疑,說無斷,袁紹才是無斷,兩者都不過十年就湮滅了。

那麼劉表的失敗在於哪裡呢?

性格決定命運

從劉表的成名之路和治理荊州的政策,可以看出其頗有合縱之才,甚喜文脈養民,在軍政上以守為攻,不求遠征。這是什麼樣的性格特點呢?

往好了說是安宅正路、不喜征伐;往壞了說是偏安一隅、故步自封。

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300多年後有一位虎踞河北的豪雄,同樣“不思進取”,後來迫於形勢不情不願的去支援其他勢力,最終兵敗身亡,這個人叫竇建德;又過了800多年,有一位佔據江浙、安徽北和山東部分地區的雄才,同樣“安於一隅”,坐觀成敗,最終被吞併,這個人叫張士誠。

這三個人都有幾點明顯的特質,相對比較仁義,治下百姓安定、財力雄厚、兵精將猛,不喜遠征,他們在有足夠的實力自保之後,都選擇穩固自己的領地,不參與天下紛爭。然而亂世就如鼎中沸水,怎麼可能安得一隅清淨呢?

劉表擁有這種安逸的性格,可能是自身原因,也可能是後期的無奈。劉表年老時溺愛庶子,更無鬥志,荊州雖然表面上一片祥和,實則暗流湧動,如果可以向天再借五百年,劉表自然有信心鎮住宵小,之後坐觀群雄爭霸,適時出手也未嘗不可。然而自身油盡燈枯,子孫不及自己遠矣,這時算再打江山,經歷不允許,子孫也守不住,還不如安之若素、聽天由命呢。

其實不光是劉表,亂世之中豪雄如雲,到最後只有一根獨木橋,又有幾人能走過呢?亂世需要那種“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情,需要“一覽眾山小”的情懷,需要“唯我獨尊”的霸氣,而不需要“坐看庭前花開花落,笑看天邊雲捲雲舒”的閒情。

因此,劉表不北上討伐曹操,主要是因為性格使然,缺乏四下征戰之心,其次後繼無人,無以為繼。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這是古典文化紮根在士大夫腦海中形成的處事哲學,然而這是治世的安身之法,是君子無為不爭的情懷,完全不適合亂世。

亂世有亂世的法則,“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劉表的錯誤在於,站在什麼位置,就應該做相應的事情,否則就會被擁護者拋棄,被敵人消滅。

尹禾有詩云:

少而有為稱八俊,單騎入荊笑風雲。

功在民安邊匪定,君願風雨我賞晴。


尹禾


劉表在荊州的確可以說名將如雲、謀士如雨的,但是就是不敢北上和曹操一戰。這個原因很多,很多人僅僅認為劉表這個人懦弱,我認為其實這不僅僅是性格懦弱的問題。接下來我就說道說道。

一、劉表老了,不復當年之勇。

要知道劉表剛進入荊州做荊州刺史的時候,劉表可以說是無一兵一卒,因此我們都稱他是“單騎入荊州”的。在襄陽世家蔡家和剻家的幫助下穩定了局勢。一個敢於單騎入荊州的人怎麼可以說是懦弱。

進入荊州後,位於南陽郡的袁術覬覦荊州的富庶,一直攻打劉表。但是不僅沒攻下來,還把孫堅送進去了。

袁術之在南陽也,與孫堅合從,欲襲奪表州,使堅攻表。堅為流矢所中死,軍敗,術遂不能勝表。

之後又有張濟死在宛城,還拿下荊南之地。甚至在益州政權交接的時候,唆使甘寧等人反叛,意圖奪取益州。可見劉表是具有進取心的。

但是隨著年齡的老去,荊州也算是日漸穩定,在劉表的治理下,荊州可以說是學風盛行。劉表的雄心也慢慢淡去。

因此,不北上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劉表老了。

二、師出無名,劉表為什麼要北上?

漢獻帝就算是傀儡但是其所在的許都還是當時的都城,政治中心,劉表北上攻許都又沒有接到皇帝的詔書要求其清君側什麼的,這樣貿貿然出兵不僅師出無名,還會被冠上一個反賊的稱號。劉表為什麼要這麼做?

再說,我們姑且認為劉表可以趁曹操攻打袁紹之際攻打曹操,還一舉攻下許都,救出漢獻帝,然後呢?是效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獲得“奸雄”的稱號,還是交給漢獻帝軍政大權,放棄自己之前努力的一切,做個所謂的“忠臣”,以此幻想漢室中興。劉表雖然只是荊州之主,但不管怎麼說,在荊州,劉表就是皇帝,為什麼會想要去給自己找個麻煩來呢?

因此,這也是劉表不會北上的原因。

三、荊州世家心向曹操。

隨著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天下的中心就來到的許都,多少人才不遠萬里投靠曹操。荊州世家同樣如此,雖然在荊州算得上是擁有數一數二的地位,但是要讓家族再往上走,必須進入中樞,而且這個朝廷不管怎麼說都還是當時的正統。這點從曹操要攻打江東時,以張昭為首的文臣主張投降的原因。因此,與其說心向曹操,應該說是心向朝廷。

必須承認一點,荊州在劉表的治理下可以說是當時最為平靜的一處地方。劉表如果身在治世必定是可以出侯入相,一代名臣。可惜身在亂世,身不由己啊。

我是秋心,覺得我說的正確請來個關注哦。


秋心談歷史


既然有如此語句,那麼我們不妨來看看劉表手下的文武大臣有哪些吧

據史料記載,作為荊襄九郡的主人,劉表本是外人,後來單槍匹馬入荊州,憑藉著自己的交際手段和智慧聚集起荊州的世家力量,最後空手套白狼控制了這天下最肥沃的一州

劉表不簡單,底下的大臣也很厲害,數得上的就有張允、蔡瑁、蒯越、蒯良、伊籍等。

張允是劉表的外甥,先後服侍劉表、曹操。其母劉氏,是劉表的姊妹,故允應與蔡瑁有姻親之誼。蔡瑁則是荊州名族,蔡諷之子,姑母(蔡諷之姐)是太尉張溫之妻,長姐與二姐先後嫁給黃承彥與劉表成為繼室。初平元年(190年),劉表代王睿為荊州刺史,其時江南宗賊興盛,蔡瑁協助劉表平定荊州,仕奉劉表期間,歷任江夏、南郡、章陵等諸郡太守,劉表獲得漢廷封賜鎮南將軍時擔任其軍師。此二人雖沒有赫赫名聲卻也是戰功顯著,算得上是名將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道理簡單啊,因為那些謀臣武將都要跟隨劉備的,所以要符合“忠臣不事二主”的劇情安排啊。
如果隨隨便便就被其他軍閥招攬,那劇情怎麼發展?
好了,玩笑開玩說正事


。因為各種原因疊加。下面來分析分析看。先看主觀原因。

第一,性格使然。在我看來,劉表和劉璋差不多,都是那種“守成有餘,進取不足”的類型。也就是說,你給他一個地盤,他可以經營的很好,但是你讓他再有開創,便是難上加難。
第二,說實話,
都說荊州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但是同樣荊州也是“四戰之地”。北有曹操,東有孫權,西有劉璋。再加上本身劉表優柔寡斷,做事瞻前顧後。當年在官渡和曹操相持的袁紹,寫信給劉表,要他和自己聯合,他卻坐山觀虎鬥,表示兩不相幫。結果八年以後,曹操收拾完袁紹家族,回過頭來就打你。不僅打你,還罵你們一家是豬🐷。

再來看客觀原因。

第一,我們說,當年被派出去當荊州牧的劉表。一無錢財,二無兵將,單槍匹馬到荊州上任。光是擺平荊州的地方豪強就夠劉表忙的了。何況劉表上任的時候已經48了……放到現在50不到的年紀,可能說是男人年富力強的時候,正要煥發第二春。但是在1800年前,基本到了可以進棺材的年齡了。再加上要平定荊州各種“土豪劣紳”。等擺平內部問題以後,又面臨交接班的煩惱。再加上後期自己病重,於是就嗝屁了。
第二,雖然荊州隱士眾多,但是由於劉表不想幹也沒法幹一番事業,因此,名臣武將要是跟著劉表,要麼沒出息,要麼混日子。所以,真正有理想,抱負的人,不願意依附劉表。當然,劉表也沒有去尋訪他們。比如諸葛亮,龐統,馬良,徐庶。另外,還有很多堪稱S級甚至S+級別的武將,在劉表賬下,或是得不到重用,或是另投明主。比如文聘(投曹操),黃忠(投劉備),甘寧(投孫權)。

第三,荊州本土勢力過於強大,乃至外來和尚沒經念。本身荊州水路四通八達,蔡瑁張允就是S級別的水戰將軍,連周瑜都說,不除掉這二人,赤壁之戰贏不了。至於蒯良,蒯越,本身也至少是準S級的謀士。乃至於當曹操聽聞蒯越歸降後,就高興得不得了,立即寫信給荀彧說:“我不因為得到荊州而高興,卻因為得到異度(蒯越)而高興。”從而可見蒯越的聲望和才幹,以及其冠絕荊襄的影響力。因此,外來人員很難在荊州有用武之地。說直接點,就是遭受排擠。

所以,由於以上種種原因,造成劉表這種情況。


西索的蘋果


劉表鎮守的荊州,確實人才濟濟,蔡瑁,張允,蒯氏三兄弟,治中鄧羲,以及黃祖,從子劉磐以及黃忠等將領。這還只是明面上的,荊州還有一堆潛在的人才,不為劉表所用,例如司馬徽,龐統(雖入仕,卻無任重),諸葛亮並四友,魏延等等。劉表雖然擁有一州之重地,各類人才眾多,但是說到底,能力謀略遠不如曹操,即使能和曹操抗拒一時,最終荊州還是要易手的。



原因有幾個,第一,劉表的政治主張,互相矛盾,導致人心散亂。第二,劉表手下人才分成兩派,一派是“親曹派”,實力強大。一派是“鷹派”或者說“進取派”,比較獨立,不能成為勢力。第三,劉表和西面的劉焉集團不和,和東面的江東孫氏更是恩怨未了。第四,荊州屬於四戰之地,內部也出現問題,不能全力抗曹。第五,曹操實力強大,有“挾天子”的優勢。其實,劉表要和曹操一戰的最佳時機,就是曹操在和袁紹進行官渡之戰時,當時曹操也最怕劉表,孫策發起北伐。孫策因為遭受伏擊而傷重去世,那麼劉表怎麼沒有發起進攻呢?



關鍵就是在於劉表政治模糊,為人猜忌多疑,部下都不知道劉表在想什麼。早在劉表入主荊州之時,就大可以跟隨十一路諸侯討打董卓,但是劉表不願意呀。他還跟自己的治中鄧羲說:“內不失貢職,外不失盟主,治中何怪?”《三國志》注引《漢晉春秋》。可見,劉表即有擁護漢室的想法,又想順從大勢,想兩頭都佔,結果兩頭都失,所以鄧羲先跑了。官渡之戰,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再勸劉表選擇好”政治站位“,結果劉表依然不聽,這導致一個很大的後果,荊州士人“親曹派”實力更加壯大,連韓嵩也轉為親曹,差點被劉表所殺。



劉表的政治模糊,也導致軍事上受限制樹敵眾多。早在益州劉焉時代,劉表就“捅了人家一刀”,上表朝廷說他有“子夏之論”,從此兩州不和。到了劉璋時,派了元老派趙韙專門對付劉表。孫策在“官渡之戰”前夕,還在攻打劉表的部將黃祖,黃祖被殺得丟盔棄甲,連老婆兒子都被抓了。孫策找劉表的麻煩,固然有當年“孫堅之死”的恩怨,但是,劉表如果擁護漢室,反對曹操,孫策不一定這麼著急進攻劉表,反而可能會提前北伐曹操。不但是荊州外部,劉表的內部也出問題,長沙太守張羨受桓階的遊說下造反了。這時正是“官渡之戰”對峙階段,曹操分身乏術,但是劉表就是攻不下張羨。直到張羨病死,劉表才搞定《三國志.劉表傳》。所以,劉表只有一個南陽張繡可以連合了。

因此,劉表雖然擁有荊州,但從政治,軍事的角度上來說,劉表不是曹操對手,處於劣勢。從人才上的角度,不但不能挖掘,反而讓“親曹派”坐大。周邊環境對荊州來說,更是惡劣,所以,劉表要全力和曹操一戰,只會縮短覆滅的時間。


大飛熊騎士


這跟劉表的個性有關。

劉表這人名聲很好,名列“八俊”之一。在荊州期間,遠交袁紹,近結張繡,內納劉備,據地數千裡,帶甲十餘萬,稱雄荊江,先殺孫堅,後又抗擊曹操,不失為一方俊傑。

然而劉表為人性多疑忌,好於坐談,立意自守,而無四方之志。一句話簡單來說,劉表格局太小,只想守住荊州這塊寶地當荊州王,而不想稱霸天下。因此,他手下雖有蒯良、蒯越、王粲、伊籍等謀士,黃祖、甘寧、黃忠、魏延、文聘、霍峻、李嚴等名將、司馬徽、諸葛亮、龐統、馬良、蔣琬等隱於民間的大才,但他沒有爭霸天下的野心,因此不敢北上跟曹操決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