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前期制度中的“交錯任用”與“宮朝相制”:以群牧司為例

宋代群牧司內部的“交錯任用”

與唐代馬政的變遷及其面對的制度問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唐代馬政的影子裡我們能看到宋代群牧司內部的“交錯任用”之實態。除此之外,北宋前期的“宮朝相制”是如何實現及如何化解唐代以來的制度難題的,這也是有待考究的。

宋初一直實行著唐朝後期以來的使職制度。之後,他們也一直致力於制度的革新,以使政權更加穩定,內廷制度便是在這一時期得到快速發育成長的。

儘管如此,但宋初內部政權不夠穩定,制度不夠成熟這是可以肯定的。它雖在政治上批判唐朝後期宦官專權這一弊端,但在制度上還是照樣採用唐朝的“南衙北司”這一制度。從而為內外兩個官僚系統並立格局的形成奠定基礎,也為後期構建怎樣的制度問題埋下種子。

北宋前期制度中的“交錯任用”與“宮朝相制”:以群牧司為例

內外官僚體系的同步發展勢不可擋,至真宗時期,對於內外官僚如何分權以及構建怎樣的官朝關係已然成為了一個現實又急需要解決的制度問題。最終一套未見於君主詔令和士大夫討論的一套務實、細密的方案被充分貫徹採用。這套方案簡易而言,就是讓兩套官僚勢力互相配合與制約,即在重要的事務機構中實現文官、武臣及宦官的“交錯任用”

想必對於北宋前期制度中的“交錯任用”與“宮朝相制”鮮有人十分了解,那麼接下來,我將從群牧司的成立與“交錯任用”的實現、群牧司官職與人員結構的定型——“交錯任用”的原則細化、劉太后主政時期群牧司的人事看“宮朝相制”的實現這三方面來進行解讀

北宋前期制度中的“交錯任用”與“宮朝相制”

北宋前期制度中的“交錯任用”與“宮朝相制”:以群牧司為例

一、群牧司的成立與“交錯任用”的實現

在宋真宗趙恆即位後的景德二年,宋真宗做了兩件比較有影響力的決定,一是“改諸州牧龍坊悉為監”,其中共計有十四處,真宗分別對它們進行賜名、鑄印二是成立了群牧司,這是他在位以來頒佈的最重要的措置。

至此,群牧司一直被沿用直至元豐五年也就是在1082年被被神宗廢罷。對於群牧司,宋真宗可是下了很多心血和精力的,是他一手精心設計的。那麼究竟有多精心呢,我們往下看:

首先,當時的馬政不斷髮展,並從中央擴張到了地方,而建立一個統領馬政的機構則是大勢所趨,這是有利條件。

其次,若建立群牧司,就必須要先解決其隸屬關係,否則難以實施。為此,初始的群牧司便成為特例的直接對皇帝負責的機構,最後在景德二年後,宋真宗才將樞密使副兼任為群牧制置使,群牧司才得以在名義上受到樞密院的制約

最後,也是最最重要的一點,宋真宗在群牧司內部增設層級,實行文官、武官與內臣的“交替任用”表面上是將群牧司推向外朝,實則是將它由內外兩個官僚政權共同管理。

北宋前期制度中的“交錯任用”與“宮朝相制”:以群牧司為例

二、群牧司官職與人員結構的定型——“交錯任用”的原則細化

群牧司在宋真宗的精心佈局下,以“交錯任用”實現了“官朝相制”。在後續的發展,群牧司制度發生了數次變化。如鹹平三年的制置群牧使是後來群牧使的前身,二群牧制置使又是靜的時新設的新職位,且高於群牧司。

此後,群牧使在多次變化後便多以樞密直學士或翰林學士兼,後在景德四年被群牧制置使所取代。群牧制置使是在群牧使之上新設的職位,後又成為了群牧司的最高長官,權利的集中點

再者就是群牧副使勾當群牧制置司的關係,勾當群牧制置司是群牧副使的

前身。最後就是群牧判官這一職位,長久以來,群牧判官相比其他職位而言是最為穩定的,它至設立以來就一直由文官擔任。“交替任用”這一原則也在群牧司的分層設中也體現的淋漓盡致

北宋前期制度中的“交錯任用”與“宮朝相制”:以群牧司為例

三、劉太后主政時期群牧司的人事看“宮朝相制”

“交替任用”的實行以來它的作用核心便在於保持宮廷與外朝兩股勢力的平衡。然想要兩個同時在一個機構共事的兩派保持穩定,不出爭端,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交替任用”就是在實現“官朝相制”中給高高在上的皇權提供安全感,穩定君心。在劉太后執政時期的群牧司的內部人員變動便很好的將這一點體現出來

天禧四年開始,劉太后便正式走上了政治舞臺成為整個大宋王朝的實際掌權者。至劉太后執政後群牧司的諸多人事都發生了變動,從中也可以清晰的看到“交錯任用”的特點。雖然在機構內部分層設置與“交錯任用”

會導致行政手續增多。降低行政效率,但它起到的作用效果確是不能否認的。

北宋前期制度中的“交錯任用”與“宮朝相制”:以群牧司為例

結語:

錢穆先生曾說過: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宋是最沒有建樹的一環”,宋至於唐,

“有形式推遷,而無制度建設”。這句話在對宋在政治上的總結的確到位。以往宋史界也常流傳著一句概括宋精神的話——“事為之防,曲為之制”

這些都是對宋在制度方面無建樹的闡述。其實,宋初在制度建設方面是有清晰的構建理路的,通過“交替任用”的實施,以及通過“交替任用”“官朝相制”中便可看出。

但有意思的是,儘管“交替任用”被廣泛運用,影響遠大。但宋代君主卻從來沒有對其進行過闡述,而常對具體的人事安排提出公開反對的士大夫群體竟然也沒有一人對這種用人模式提出過任何異議。

這樣看來,這確實是個有趣的政治文化議題。想來通過彼此監督,互相制衡來達成

“宮朝相制”的結果在當時都是被集體讚許的吧。其實,就客觀而言,北宋前期的制度設置之細膩和精密在傳統的中央集權帝制國家中算是比較有新高度的。

參考文獻:

丁義珏.北宋前期制度中的“交錯任用”與“宮朝相制”:以群牧司為例[J].中國史研究,2019(02):123-13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