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小米拉低了手機價格,這話你認同嗎?

大蠶蛹


就算部分人不認同小米拉低了手機價格,但是也要看到小米手機在沒有出來的時候,各種山寨機、高仿機遍天下,諾基亞還在半智能的功能機上發力。


如果沒有小米手機,大家會覺得還有其它品牌出來,但是直到目前為止似乎還沒有一個品牌能夠像小米一樣大玩價格戰,從小米一代開始到小米9Pro,始終圍繞著性價比以極其親民的定價回饋用戶。

我記得小米第一代發佈之前,那些旗艦智能手機的價格都是高高在上的,1999元根本不可能買到最高處理器的手機,而小米手機給了我們一個選擇,原來三四千甚至四五千配置的手機只要1999元即可買到。


就算是低端部分還有紅米手機可以買,多少年啦小米手機給巨量用戶帶來了數十款手機,人人都能使用智能手機,最起碼小米的出現加速了手機的發展。

今天我們應該為小米點個贊,全新的營銷方式打破了傳統的線下銷售模式,將層層中間商去除掉最大化的壓縮了成本直接讓利給消費者,推動了智能手機快速普及,在功能上,小米也沒讓用戶失望,花最少的錢可以享受更多的服務。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愚見,小米手機值得大家尊敬,請不要吐槽它這不好那不好,如果沒有它估計現在買部好一點的手機還要好幾千呢,大家覺得呢?


案案看世界


小米真的拉低了手機售價嗎?

我們先說兩個事實:

第一,iPhone手機在小米發佈後的銷量一直維繫在2億臺左右,且其售價是逐步提升的;

第二,三星的銷量一直維繫在3億臺,其均價信息我沒有,從我的感知來說,三星手機也是在逐步提升售價的。

在小米發展的過程中,有一些手機品牌在崛起,如華為 、oppo和vivo,有一些品牌在沒落,如sony、LG、moto、黑莓和nokia。這些國際巨頭的沒落是顯而易見的,但他們的產品也沒有在小米發佈之後而有一個明顯的降價過程。

所以,說小米拉低了手機行業的售價的說法是不對的,我這麼論證,應該沒問題吧?

我們得記著:手機市場的價格分佈是由社會經濟發展和消費水平決定的,在小米之前,比如傲文兄說的08年,那個時候的手機行業均價是低於小米巔峰的2014年的。

那麼,小米是否就真的一文不值,對手機行業的發展,或者說對中國的手機行業的發展毫無貢獻呢?

當然不是!

實際上,小米對中國手機品牌的貢獻根本就不是拉低了國產手機售價,恰恰相反,小米手機的出現,其拉昇了國產手機品牌的售價,或者說,小米是第一個真正崛起的中國手機品牌,第一個在1999+的高端機市場站穩腳跟,把出貨量拉到千萬級別的國產手機品牌。

在小米之前,做手機的中國廠商很多,包括早期的波導、夏新、金立、步步高,後來的中華酷聯等,但在小米之前,他們要麼規模不足(步步高、魅族),要麼做貼牌(中華酷聯),要麼產品品質與售價不匹配(金立)。

小米是第一個真正樹立起來的國產手機品牌,且是以高端機為突破點。是的,在12年,小米在1999+的價位(部分1499的青春版)出貨719萬臺,2013年出貨1870萬臺,這在當年就是正兒八經的國產機中的高端機,國產品牌中的高端品牌。

小米在1999+的價位站穩腳跟,靠的是性價比,但不是低價,而是高質。在那個時間節點上,中國品牌不缺廉價機,中華酷聯做的運營商定製機價格低得離譜,甚至還有大量充話費免費送的機型。

從這個角度出發,八年前的小米和去年的mate20pro的意義是一樣的,mate20pro以5000+的售價做到比7000+的三星note7配置或者說表現更佳。

不同的是,小米當年靠的是商業創新,把競品3000+售價的產品硬是做到了1999的售價,且還能盈利,這是本事。而華為mate20pro則是自己聯合行業研發競品沒有的東西去提升品質,從這點上出發,華為相較於小米是更進了一步。

對的,關鍵詞是品質,不是低價。

如果我們能夠確定這一點,那麼2016年小米輿論的反彈和2018年小米輿論的再一次反轉就變得理所當然了;那麼,華為在P20pro之後聲譽迅速提升,在mate20pro之後達到巔峰也就理所當然了;那麼vivo NEX之後,vivo從被唾棄到受人追捧,也就變得理所當然了


科技九尾狐


一 山寨機到底是怎樣被掃進歷史垃圾堆的?

作為一名曾經的山寨機產業鏈從業人員,我倒是想先普及下山寨機的興衰。

山寨機的興起,是有歷史機緣的:

03年前後,以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為主的國際品牌賣得很貴,那時候的諾基亞最低端產品也要1000元上下,當時西部很多地級市的房價也就是幾百塊一平米。

中電(CECT)、科健、波導等早期通過資源運作拿到手機牌照的企業一邊自己生產,一邊也在賣入網標給那些渠道商,山寨機時代的老大天宇朗通最早就是三星的經銷商。

早期的山寨機其實品質不差,只是屬於“黑戶”。

當時手機市場的利潤有多高?04、05年山寨機在比國際品牌便宜差不多一半的定價環境下,還能輕輕鬆鬆一臺掙500塊毛利。諾基亞他們當年一臺手機掙多少錢?想想都可怕。

山寨機最紅火那幾年,正好是深圳樓市谷底,龍華好像5000一平米都能買到?當時天天在深圳各大消費場所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不是賣房的,是“做機”的。每年年底,華強北和車公廟的寫字樓裡都在流傳誰誰誰年初投了幾百萬,年底就翻10倍的創富神話。

那幾年的深圳,街頭最意氣風發,志得意滿的一定是山寨機從業人員!

但iPhone引發手機迭代之後,為什麼山寨機就沒落了?

因為山寨機有他的先天短板,就是沒什麼技術含量。當年運營得較為成功的山寨機公司,幾乎都是渠道商轉型而來,所以說這個產業的成功,不是技術的成功,是渠道的成功!

但智能機在資金、技術、團隊組織上的門檻真不是高出了一點半點。

之前做山寨機的時候,許多所謂的手機公司都是租個寫字樓甚至民房(當年的山寨機走量大王星瑪就是在上步南路國企大廈旁邊的民房裡),招幾個人分別幹招商、結構、採購,然後去找設計公司買個以MTK為基礎的一攬子方案。要是能力強一點,一個多月就能從無到有幹出一款手機來!

那些山寨機公司裡最有技術含量的就是結構工程師,許多公司甚至結構工程師都是半吊子水平,圖都不會畫,只曉得拿著BOM表追進度。早期像龍旗、聞泰這些方案公司和設計公司畢竟隊伍是從中興這些大廠帶出來的,還多少經歷過大企業的正規技術薰陶,後來深圳多如牛毛的設計公司真是不好講。

當年結構工程師缺人缺到什麼程度? 許多注塑廠、按鍵廠、模具廠,甚至代工組裝廠的工程師都能混進去,所以也才有這麼多半吊子工程師。

但是智能機時代來臨後,MTK傻眼了,這幫土法煉鋼的老闆和工程師更傻眼了!

小米起步的時候,比小米有錢的山寨機老闆有沒有?肯定有,而且不少。可第一,他們習慣了低投入高回報,叫他們花這麼多錢投入到產品迭代,他們不願意也沒勇氣。

智能機連UI都要自己畫?你開什麼玩笑?當時深圳多數手機設計公司的設計師只會用coreldRAW做ID設計,許多ID設計師連3D建模都不懂不會。他們做的結構設計更是紕漏百出,經常讓塑膠廠和按鍵廠的工程師幫著改模具圖。

第二,也是特別重要的一點,在當時整個國內,特別是深圳,都極度缺乏能做智能手機的人才,別看深圳那時候膨脹到號稱“世界手機之都”,但正正規規做手機的也就華為、中興、酷派很少的幾家。當時的金立也就是規模大一點,產品開發模式也和山寨機公司沒什麼兩樣。金立這個企業,雖然和OV一樣都是小霸王系,但管理水平差得不是一點點多。

智能機時代的開發且不說備料成本,光是團隊人力成本就已經擴大了若干倍!看看華為和藍綠兩家在早期交的學費,看看華為在Mate20系列和麒麟980上投入的金錢和時間,就知道山寨機企業不是不想跟,是不敢跟了!

所以山寨機企業近乎全軍覆沒,沒能搶到智能機的船票,不是某個企業狙擊了他們。而是他們先天的基因缺陷導致。

玩法變了,造自行車的沒法造汽車,就是這麼簡單。就算沒有現在的幾個大品牌,他們同樣也沒法在智能機的戰場裡存活。

二、小米是不是拉低了中國智能手機的價格?

是!但這不能都算是小米的功勞。

正好是在國產品牌做不出有競爭力的產品,國際品牌又高高在上的那個青黃不接的時間點,小米率先打響了國產手機品牌絕地反擊的第一槍。

小米1在2011年年底入市之前,“中華酷聯”都還沒有成型,當時智能手機的國產品牌只有小打小鬧的魅族和酷派,HTC只能算半個國內品牌,而且他們當時也不便宜。小米1的爆紅,宛如黑暗中點亮了一盞燈,讓眾多的國內手機企業看到了智能手機的廣闊前景。

作為開路者的小米,為中國的民族手機工業,在智能機時代來臨後的發展之路探索出了新的可能性,理應得到中國人的致敬。

以下內容特別加粗寫給米粉:從大歷史觀來看,沒有任何企業和個人能夠抹掉小米在中國手機史上的光輝一頁。我個人作為一名花粉,也非常尊重小米。你們不要再無腦噴了,就是你們這些極端米粉反而抹黑了小米。

但開路者並不意味著就要永遠在神壇上不下來,現在中國的互聯網市場和企業如此發達,但網民還有幾個人記得瀛海威?記得張樹新?記得王志東?記得8848(不是手機那個)和老榕?你們如數家珍的卻是兩個馬爸爸,還有張小龍!

以產業發展的歷史回頭看,小米是值得尊敬和肯定的企業,但這並不代表他就要被神化,就要被設定為中國手機行業的“唯一良心”。

以價格換市場這條路,如果沒有小米,一樣會有其他的企業會去走。(雖然有好幾位朋友在評論區說我這是歷史虛無主義,但我們不妨接下來分析一下當時的客觀現狀)。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在中國這樣一個製造業和零售市場高度競爭的市場環境中,靠低價搶佔市場的方法,只有你想不到,卻一定不會有做不到。微波爐的格蘭仕,白電的美的,都是其行業裡的價格屠夫。

其次,在小米1上市之前,“中華酷聯”其實都已經在準備進入安卓機市場。但這些品牌無一例外的都有大企業病:決策謹慎,對新事物缺乏主動擁抱的態度和勇氣,這其中也包括華為。

以下這張截圖是2012年1月中餘承東的微博內容。當時距離小米第一輪正式公開銷售已經過去一個月,華為內部都還不相信小米通過互聯網把手機銷售這件事做成了,而且做到了一個“中華酷聯”當時想都不敢想的量級。在華為早期的產品戰略裡,終端就是設備的附屬品,山寨機剛剛開始火爆之前,華為就已經在做功能機,但人家對滿深圳賣得紅紅火火的山寨機直接當透明,就是安安心心把生產出來的手機跟著設備一起給國外運營商做定製機。

所以即便華為在09年就發佈了第一款安卓機,但恐怕也還是想著給國外哪個運營商做定製服務,他們也沒有非常明確地意識到智能機會是一個新的風口,這是華為手機的高管在文章裡自己承認的。所以我才說小米的偉大在於他們在其他老牌手機大廠舉棋不定,畏手畏腳的時候,勇敢地率先摸著石頭過到了河對岸,一下子讓大家醒悟過來:“呀!智能機這條河並非深不可測!”

我說OPPO和VIVO兩家是承繼段永平“敢為天下後”的產品哲學,評論區一樣又是一堆嘲諷模式。這兩家被你們嘲諷為“廠妹機”的企業,從創立至今,所進入的品類幾乎都是做成了的,而且從沒有在任何一個品類率先進入過。

這篇文章原發於虎嗅網:段永平:所有的高手都“敢為天下後”_營銷13、為什麼說“敢為天下後,後中爭先”?

段永平:所有的高手都是敢為天下後的,只是做的比別人更好。我們公司成功不是偶然的, 堅持自己的“Stop Doing List”,篩合夥人,篩供貨商,慢慢地就會攢下好圈子,長期來看很有價值。

敢為天下後,指的是產品類別,是因為你猜市場的需求往往很難,但是別人已經把需求明確了,你去滿足這個需求,就更確定。(敢為天下後指的是產品類別,後中爭先指的是做好產品的能力。或者說,敢為天下後指的是“做對的事情”,後中爭先指的是“把事情做對”的能力。)

但華為和步步高系在資金實力、產品開發能力、市場營銷能力等幾個大項上,都不是弱雞。OPPO當年的笑臉手機在很短時間內就把那些山寨機甩在了後面,華為能在全球和朗訊、愛立信這些電信設備巨頭搶訂單,能差到哪裡去?

所以就算沒有小米,現在國產品牌的其中一家,難道就沒有能出來打破國外品牌對中國手機市場壟斷的一員嗎?我個人的理解是肯定有的,無非是實現的路徑不一樣而已。

準確說,我的理解是:小米提前將中國手機市場的均價拉低了,從而打破了iPhone和三星當時高高在上的定價權。這第一槍的功勞當然是屬於小米。但如果只是小米一家,足以與iPhone、Samsung兩家角力嗎?如果沒有聯通、電信為了抗衡移動巨無霸,率先吃“小米1”的螃蟹,小米早期又如何得以迅速滲透市場?

三、性價比到底是不是國產智能機的唯一出口?

我們又回到山寨機這個話題上來,山寨機發展到產業成熟的後期,面臨高度同質化(都是MTK或展訊方案)的困境,開始走向了價格戰,最低的時候200塊不到都能買個手機。山寨機在價格一年比一年便宜的同時,品質也一年比一年下降。

商人都是逐利的,山寨機廠商降低採購價格,供應商就降低品質標準,塑膠殼薄一點,電鍍層薄一點,電池容量偷一點,PCB板薄一點。

我記得我剛入行的時候,我們給客戶供按鍵還會做電鍍件、雙色模,到山寨機的後期,工藝水平和品質要求不升反降:塑膠鍵噴塗+鐳雕搞定!電鍍件,砍掉!電鍍裝飾條,砍掉!甚至連噴UV層(增強耐磨度)都要減薄!

這就是一味的價格戰所帶來的苦果,最後是大家集體跳海,眼看著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又捲土重來。

小米一直以來的性價比路線,我個人並不反感,而且小米確實也沒有因為便宜就損害了消費者的使用體驗。但我真心反感部分“米粉”覺得其他手機品牌都是“吸血鬼”的狹隘情感!小米大膽走出了第一步,而且走到今天還能成長,這就是他的價值所在。但這種價值不應當成為米粉去diss其他品牌的理由和武器。不能因為其他品牌走了和小米不同的路,就是壓榨了消費者,就是商業的不道德!

對於企業而言,賺錢就是最大的道德!因為企業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就是要產生利潤,而不是做慈善。但賺多賺少這件事,其實就是各自的考量不同。

華為定價高一點,因為他覺得他需要賺錢來研發新產品,才足以支撐繼續玩下去。OPPO和VIVO認為各自的目標客群就是喜歡外觀好看,自拍漂亮,而且目標客群願意為了這些需求買單。

同理,小米認為就是應該少賺錢,讓消費者得到實惠,也沒有問題。

想必這幾天大家都知道iPhone全線產品降價,我們不妨大膽假設一下,如果沒有華為Mate20系列在5000+以上產品區的猛攻,那國產手機目前還是隻能主要集中在2000~3000元這個區間自相殘殺,那iPhone就完全不必理會這些,會繼續他的高定價策略。因為你在這個價格區間沒得選的時候,iPhone好不好,貴不貴,這個區間的消費者都會去買,也只能去買。

三星S9+在全球銷量都還不錯,為什麼在中國市場卻舉步維艱?除了電池爆炸事件引發的負面拖累之外,我們不妨再大膽假設一下,如果沒有華為的P20Pro和Mate20Pro,國產手機能翻過5000+這個坎兒的幾乎沒有,那三星S9+在中國市場是不是就不會這樣憋屈,爆炸門也不足以對他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華為打破了國際品牌在中國手機市場高端區域的產品壟斷和價格壟斷,讓Apple和Samsung不敢為所欲為。而且最扎心的現實是,華為Mate和P系列搶的是三星的市場,Nova搶的是OV的市場,華為已經基本將於小米PK的任務轉移到了榮耀這邊!

其實市場數據已經證明了性價比的市場到底有多大!中國手機市場的第一陣營裡,華為、OPPO、VIVO都沒有過度強調性價比,一樣賣出了比小米更好的成績。一個人兩個人買這些品牌,你可以解釋為這是信息不對稱,但你能說遠多於小米用戶數量的人群都面臨信息不對稱的窘境嗎?

HOV的勝利,到底是不是信息不對稱的勝利?同樣是評論區的火力焦點,我們不妨又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哪些用戶容易被信息不對稱的現實捆綁?照評論區的說法,沒有讀過大學的。恰好,米粉多數都是大學生以上學歷的較多。我也不知道你們哪裡來的自信?

小米在中國市場的知名度真的不低!就算沒有頻繁去冠名各大綜藝,就他沒有滿大街的鋪廣告,但真的有很多非小米用戶都知道小米。

可人家也真的不會選擇買小米的手機。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對於用戶而言,當然看重產品的價格,但他更看重產品的價值!

幾年前我也覺得買OPPO和VIVO的人挺傻的,但後來我問過許多這兩個品牌的用戶,我發現他們並沒有覺得自己買貴,他們知道小米和華為,甚至他們也知道同樣的配置,小米和華為價格更實惠,但他們依然認為OPPO和VIVO這兩個品牌是他們心目中的第一選擇!因為OPPO和VIVO有他們想要的價值(外觀像iPhone,自拍效果好,聽歌音質好)!

我個人願意買華為,是因為我不打遊戲,SOC不是我關心的價值點!但我喜歡拍照,華為從P9之後的拍照系統就是我認同的價值點!所以我也知道買小米更便宜,但他對我沒有價值點黏度!

米粉朋友們真的應該好好反思一下:水軍帶不動華為如此龐大的銷量和增長速度,鄉鎮經銷商也沒有那個超能力能讓所有的人都去買OPPO和VIVO。而且很多老年人的手機都是子女在買,他們搞不清楚行情,難道他們的子女都一樣搞不清楚?

這個世界的多元和複雜,消費認知的多樣性和不可控,真的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象。我們以為我們是知曉真理,覺醒的個體,但也許我們在本質上就是個糊塗蛋。

我之前還以為電商大環境之下, 手機賣場實體店怕是已經奄奄一息。但事實是機緣巧合之下,我深入瞭解了當下的手機實體店,發現他們是沒有以前好過,但他們也遠沒有到舉步維艱的地步。

各位不妨留意下你們身邊各個城市的商業中心區,手機店是不是都開在房租不菲的鬧市區黃金地段,而且幾乎都是一樓沿街。如果沒有足夠的利潤來支撐,他們怎麼能運營得下去?

現在的房租多可怕?我所在的城市有一條商業街,之前賣女裝的較多,三天兩頭都在貼門面轉讓,後來因為挨著移動公司賣場的原因,許多手機店開到了那裡,我看現在反而很少有貼轉讓的了。

這些現象,你不去親眼看到,你會信嗎?我如果給你說,小米給終端促銷員的獎金並不比HOV低,甚至還高過OV,你是不是又要噴我,說我為黑而黑?

產品“性價比”不是廠商定義的,也不是狂熱的粉絲定義的,而是由真金白銀掏自己口袋裡的錢買產品的個體定義的。這就是典型的“汝之蜜糖,彼之砒霜”!你們沒能說服OV用戶不要再交“智商稅”,你們質疑5000+、1W+的華為能賣給誰?你們鐵口直斷Nova某款型號要仆街,結果呢?OV用戶還是堅定不移,5000+的華為長期斷貨,Nova的銷量並沒有如你們想的那麼差。

做產品的最高段位:不是因為我便宜你選我,而是你明明認為我不便宜,你卻還是要選我。我同樣也覺得現在的華為好貴,可我同樣下一次還是毫不猶豫的選華為。我身邊好幾位從iPhone轉買華為的朋友,他們不是因為覺得華為比iPhone便宜,而是覺得iPhone越來越沒有之前的換代驚喜!所以華為贏得他們,同樣靠的不是性價比!

期待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撕掉廉價的標籤,成為那個讓消費者又愛又恨的“小壞蛋”!都是中國品牌和中國企業,大家應該一起去和iPhone、三星拼刺刀,佔領全球市場!

文章源自Master . Wu


曹先森H


我個人還是很認可小米的低價策略的,儘管很多人說即使沒有小米也會有其它廠商來做低價格高性價比的手機,但是我想如果沒有雷軍和小米提前出現的話,未來可能要等好幾年才會出現小米這樣的高性價比手機品牌。

小米公司在2010年4月成立,2011年發佈了第一款手機產品,在配備了當時高端硬件的情況下把價格一下子拉到了1999元,這在當年的手機市場是非常震驚的大事,要知道,當年想買到同期高端配置至少也要3000元以上的國外品牌手機,而國內一堆低價格產品都是質量不穩定的“山寨機”,非常尷尬。

也正是因為小米發佈了高配置低價格的手機產品才使國內更多的年輕人和大學生擁有購買高性能手機的機會,儘管小米手機一向以來搶購模式非常惱火,但確實給了低收入人群以希望,經過幾年的發展後,小米模式給了各大手機廠商很多啟示,一定程度上也打擊了傳統日韓和歐美的手機品牌,讓國產手機在國內有了更大的話語權。

自從小米手機推出以後,這幾年的國產手機平均價格被拉低了不少,以往喜歡玩低配高價的oppo和vivo也開始注重性價比,甚至到了2019年也開始推出各自的高性價比手機型號,其性價比甚至不輸於小米手機,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小米手機不僅獲得消費者的認可,也獲得了同行和友商的認可。不過在國內手機市場進入新階段以後,隨著消費升級,注重使用體驗的用戶越來越多,所以小米的高性價比模式能走多遠還很難說,但是確實給國內手機價格的降低起到了重要作用。


嘟嘟聊數碼


說到小米是否拉低了手機價格這個問題,我認為拉低的不是手機價格,而是手機行業裡大部分手機的利潤,我們可以回顧下從小米進入手機行業到現在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

小米是2010年成立的,2011年發佈了第一臺小米手機1代,當時1999的定價在手機行業裡造成了特別大的轟動,當時,國內手機行業的競爭是以諾基亞,索愛,HTC,蘋果為主的,當時國產有華為,中興,酷派,聯想,ov,當時的手機市場,手機價格也是有幾百到幾千的,手機賣場主要以線下為主,那時是手機利潤最高的時候,每個機型手機都可以有幾百到上千的利潤,而卻逢互聯網剛興起,網購逐漸興起,小米就是在這麼個背景中誕生的,在這麼多的競爭對手當中,小米想殺出一條血路,採取的是以性價比為主的策略打法,藉助互聯網的優勢,去除中間商的利潤,大大降低了成本,最終以相對低利潤的產品進入了各大手機廠商的競爭中,經歷了幾年的發展,小米模式幫忙小米迅速發展,一度成為國內手機銷量第一,而各大手機廠商看到小米的發展速度,也逐漸改變了傳統的模式,學習小米的互聯網模式,降低了手機銷售的成本,中興,酷派,聯想,華為也開始做性價比的手機,所以手機行業大部分機型的利潤變低了,大家可以去打聽下手機店的狀況就知道,當年的利潤跟現在的利潤相比是低了很多,很多手機賣場也倒閉了,華強北都冷清了許多,但價格從來一直都是有高有低,三星,蘋果,華為,ov自家旗艦,一直都是在相對高的價位上

所以為認為小米拉低的不是手機價格,是手機這行業的整體利潤


追鋒數碼


小米之所以敢賣低價,是因為模式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可遠比技術創新更重要。小米以互聯網模式做手機,直接顛覆了傳統手機廠商。互聯網渠道打破傳統渠道的阻力,把手機直接從廠商到用戶手中,砍掉渠道商的利益,直接讓利消費者,這就是電商的優勢。小米現在的盈利模式為鐵人三項


天天好心情200477378


要說小米公司拉低了中國整個手機行業的價格,這個觀點是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小米1的時候,靠著飢餓營銷的方式,藉著廣大網友的傳播,小米免去了很大一部分的廣告費,這個手機品牌也漸漸的被國人關注,小米一向以性價比為營銷口號,其實用過安卓手機的都知道,包括opoo,vivo魅族等國內廠商在內的安卓陣營,同樣配置的手機其實都差不多,無很大區別,小米的價格低,我覺得原因就在這裡,OV兩廠廣告和電視冠名撲面而來,這是它成本升高的原因之一,而恰恰相反,小米靠著其營銷方式和雷軍本人的明星效應,就省下了鉅額的廣告費用,成本降低了,零售價也會降低,所以大家會看到同配置同時期發佈的手機,往往小米的價格會比其他手機廠商的便宜





碼匠心


談及小米手機我想大家心裡最先想到的關聯詞就是便宜,性價比高,與其他廠商產品相同配置情況下,能便宜不少,小米拉低的不僅是手機的價格而更深層的是砍掉了手機行業中間的利潤,也幾乎擊垮了所有的山寨品牌。

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機1發佈,這一天可以說是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上值得紀念的日子,當時的旗艦級價格高達4000,而小米則定價1999,便宜一半不說,而且還是相同的配置,之所以敢這樣做也是因為模式的創新,放在當時手機銷售主要靠門店銷售,而當時網購剛剛興起,小米也正是藉助網購發展線上渠道,將手機從廠商直接送到用戶手中,直接砍掉了中間渠道商的利潤,真正的讓利於消費者,憑藉線上銷售從而降低自身售價,這也有一個壞處就是搶不到,之前可能也都聽說過小米手機線上有多難搶,我曾經也是搶過一波小米8的首發,無奈沒搶到。

曾經智能機剛興起時,山寨機也佔據了不小的市場,而小米憑藉品質與價格,幾乎擊垮了所有的山寨機品牌,比山寨機做工好還比山寨機便宜,這不僅是小米的成功也為其他廠商打通了道路,行業間的良性競爭,也促進了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


肖嘻嘻


感謝邀請

有人說小米拉低了手機價格,這話你認同嗎?

題主問題的核心是小米拉低了手機價格,這句話你認同嗎?我們確實可以給出肯定的答案,其實簡單的加以思考就知道,在小米之前,確實沒有人這樣做,很多人說小米只是在風口之上,是互聯網時代的潮流,所以小米才會成功。但是我們忘記了一點就是市場,在當初的市場,可是沒有一個企業站出說像小米一樣走性價比路線的,所以可見市場發展趨勢很重要,但是關鍵的是人的看法和做法。

所以在小米成立和成功之後,才會有越來越多的追隨者,而性價比市場一度得到國內眾多消費者的認可,不管是小米,還是其他品牌也好,對於市場的衝擊還是比較大,所以作為傳統企業的OV,華為等等在當時確實價格要相對更加穩定。


一,小米拉低手機價格的第一個理由如下:

在2010年的時候,確實除了小米沒有人去做這樣的事情。很多人說這是得益於產業鏈的成熟,確實是的,但是產業鏈再趨於成熟,沒有人去做這樣的事情,那還是空歡喜一場,所以小米的出現是把供應鏈這種成熟的方案,發揮到了極致,所以造就了性價比。

而與此同時,國產廠商眾多,確實沒有人注意,認為小米翻不起大風大浪,但是我們忘記了一個詞語叫做模仿,而當初的性價比品牌,一夜之間好像出來了很多,小辣椒,大可樂,雖然這是風靡一時,但是你會發現對於傳統市場已經造就了很大的創傷,再者就是隨後中興的努比亞,華為的榮耀,360,以及錘子,樂視手機等等分層出不窮,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性價比本來就死更低的價格,更好的配置,而國產其他廠商確實不敢漲價啦!


二,我們第二個理由就是讓創新成為一種常態。

同樣的一款手機,小米的價格很低,而小米本身也隨著銷量的增多,口碑日漸上漲,所以達到了人們的認同,而這個時候,我們往往就是和傳統的手機廠商相比的,同樣的價格我們比配置,小米的價格更低,性能更強勢。

那麼國產其他廠商怎麼辦呢!創新確實是必要的,但是市場的壓迫讓他們,更高的價格需要拿出來更多的創新來應對小米這樣性價比的創新,如果你的價格高,配置還很低,也沒有創新,那麼人們肯定是不願意的,所以小米的出現無形中壓迫著他們的創新。


三,第三個理由沒有小米,就沒有現在這麼多品牌走性價比路線。

雖然說小米性價比的熱潮持續的時間很久,但是最近兩年的時間,確實再次出現大批的競爭者,比如當初的一加手機,現在的OV,以及iQOO系列等等,讓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如果沒有小米在中間特立獨行的存在,廠商們會想到這樣的做法嗎?會想到和小米做競爭嗎?

大家看到了小米的模式很吃香,所以都想在性價比的市場上面,分一杯羹,也正是因為如此,小米確實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總結:

不過怎麼說呢!有利有弊,我們不能說性價比就是最好的,但是小米確實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個是錯不了的,給手機市場,以及價格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力。而另外一個方面,其實現在很多人已經發現,性價比相對而言,研發更少,創新更少,沒有自己的亮點。所以OV,華為這些廠商,其實他們的銷量一直保持的很不錯,也正是因為有自己的特色在保持,才會屹立不倒。

性價比怎麼說呢!有利有弊,但是小米的出現帶低了手機市場的價格和競爭,這句話是沒有錯的。


回答完畢

歡迎留言發表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科技數碼隨時答


不認同,手機價格降低是供應商的功勞,是技術進步的成果,如果沒有京東方,聯發科,海思這類國產供應商出現,那麼國產手機的屏幕芯片各類配件全部都被國外公司掌握,三星說兩千塊錢一塊屏幕,高通說五千塊錢一顆芯片,各種雜七雜八的東西加起來一部手機成本八千,小米拿什麼去拉低價格?不能像樂視一樣虧本賣手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