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為什麼要大聲朗讀?好處多多,現在知道不晚

得語文者得高考,真的不是危言聳聽。

2019年,中小學語文舊版教材,統一改為部編版,而部編版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曾說: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大家都知道,語文重在日積月累,年級越低,越需要重視,因此小學語文的成績,已經更夠和高考掛鉤了。

語文不像數學,數學題目縱使有諸多解題方法,但答案永遠是唯一的。而語文的閱讀理解、作文,失分最多。

所以很多小學生的父母開始焦慮,想著如何才能穩步提升語文成績?

其實很簡單,只需堅持大聲朗讀就好!


小學生為什麼要大聲朗讀?好處多多,現在知道不晚


大聲朗讀,可以改變孩子性格,從自卑到自信。

自卑的孩子,遇到不會的題目,不敢向老師提出疑問,只會默默埋在心裡,長久以往,不懂的知識點越來越多,成績會越來越差。

如果大聲朗讀,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畢竟人都有一個從眾心理,語文早自習,同學們都在讀書,在這種大環境下,自卑的性格會降低到冰點,容易受到影響,跟著一起朗讀。

自卑無非是膽小,治癒膽小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吼一嗓子。

孩子通過集體朗讀,激發膽量,從而潛移默化,慢慢完成自卑到自信的轉變。一旦變得自信,很多學習上的問題,都迎刃而解。


小學生為什麼要大聲朗讀?好處多多,現在知道不晚


大聲朗讀,可以改變記憶品質,從間斷到連續。

《Memory》期刊上有一項來自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研報告,研究人員招募了近百名志願者,測試比較4種記憶方法,包括默讀、大聲朗讀、聽他人朗讀以及聽自己朗讀的錄音,結果顯示,自己大聲朗讀的記憶效果最好,默讀的記憶效果最差。

記憶有3個不同的階段: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研究報告表明:大聲朗讀屬於主動性參與。當我們主動去記某個文字時,將會使得其在長時記憶中具有獨特位置,也會使記憶更加牢固。


小學生為什麼要大聲朗讀?好處多多,現在知道不晚


大聲朗讀,可以改變文字理解,從熟記到烙印。

中小學課本里的每篇文章,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裡面藏著作者那個時代的印記,字裡行充斥著作者的思想靈魂。大聲朗讀,能夠把自身完全融入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裡面去。

或許當時只會熟記某一段話、某一句詩,一旦將來某一天,真的見到文章描繪的場景時,你就會下意識的吟誦出來。

比如:傍晚在河邊看到倦鳥知還,你會想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這是一種文化上的烙印在生活中的呈現。文字的理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大聲朗讀,會無形之中,改變你對某一個字、某一個詞看法,讓你在做閱讀題時,快速弄懂作者想要表達的深層含義。


小學生為什麼要大聲朗讀?好處多多,現在知道不晚


大聲朗讀,可以改變寫作能力,從公式到表達。

不少學生的作文,基本遵循某一種寫作套路,不求滿分,但求不出意外,缺少新穎、沒有亮點,閱卷老師給一箇中規中矩的分值。

這是變相的“作文公式”。

究其原因,在於詞不達意,寫不出自己所想。

大聲朗讀,恰好針對這種寫作現象,因為名篇佳作的音韻、節奏、氣勢,無不是其中的佼佼者,起、承、轉、合,朗朗上口,只有大聲朗讀才能感受得到。

一旦深有體會,作文自然行文流暢,幾個簡單的詞彙,便能表達出腦海深處的那幅畫面。


小學生為什麼要大聲朗讀?好處多多,現在知道不晚


這就是大聲朗讀的好處。

自卑到自信的改變,讓學習不再有障礙;長時記憶的增強,背誦不再有困難;文字烙印在心裡,要用時拿出來便是;寫作能力提高,再也不用對作文有所抗拒。

小學生有了這些,還擔心語文的成績無法提高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