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社保,不談養老!不做預測,不談年金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年金最為核心的意義——能讓未來有一個穩定且確定的現金流,進而實現子女教育、增加養老收入等目標。那麼接下來我們就要面對一個核心問題,如果我為自己制定一個保險年金計劃,要考慮哪些因素,應該投入多少資金才能實現?接下來我將從社保優勢、養老金缺口預測和保險年金保費設定三個環節來介紹。

社保是最好的保障,繳費基數是關鍵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個觀點,就是繳納社保養老不如自己投資理財來的收益高!其實是錯的離譜,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誤導,僅從3個方面就可以看出社保具有普通投資所無法企及的優勢:

1.確定退休養老金水平高低與退休時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水平有直接的關係。也就是說假如我退休時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漲到1萬/月,那麼我的養老金計發也將以此工資水平為參照基數。這就保證了養老金能跟上社會平均工資的提高,而理財的收益只會與投入的本金相關聯。我們現在還是發展中國家水平,我們能想象20年後的收入水平會漲到什麼程度嗎?

2.目前養老個人賬戶記賬利率遠高與銀行、保險等公司理財收益率。國家公佈的2016年度記賬利率為8.31%,遠超銀行存款和絕大多數的理財產品。銀行絕大部分的理財收益查不到在4%左右,互聯網理財一度高達10%以上,可惜現在都爆雷了;股票類資產收益高但波動性大,需要非常專業的知識,可惜絕大部分的股票投資者都在以賭博的心態在投資。

3.越長壽的老人,其領取的養老金哪怕個人養老賬戶已無餘額,國家仍將繼續按政策每月支付養老金。而個人理財或儲蓄賬戶的餘額用完則止,除非理財的資金量巨大,大到一輩子用不完。

所以,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想在退休時獲得較高的養老金,則要重點考慮我們的社保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該選擇繳費基數高於當地社會平均工資。如果我們的工資收入能超過當地社平工資,就應該按實際來繳納社保,雖然當期到手工資會少一些,但未來會以更好的收益回到自己手中。如果暫時收入低於社平工資,那也不打緊,多提高自己的專業和技能,腳踏實地勤奮工作的人未來都不會差。

確定養老目標及養老金缺口

根據目前國際通行的養老金標準來制定我們未來的養老目標,即養老替代率(領取的養老金/退休前一年的月平均工資收入)55%為警戒線,達到80%為合理

我建議設置80%的養老替代率作為目標基準線,一來可以使得退休後的收入與工作時落差較小,二來能在較大程度上確保生活品質不下降。

舉個例子來說,假如我現在的月工資為6338元,如果明年這個月我就退休了,那麼80%的養老替代率就表示我將獲得6338×80%=5070元的養老金收入,而55%的替代率則只有3486元。如果有5070元的退休收入,那生活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少的那部分就相當於通勤成本。

要測算未來養老費用,我們要做兩個假設,一個是假設物價按2%上漲(國家統計1980-2017年CPI的年漲幅為2.01%),另一個是假設工資收入按3%增長(參照美國近20年工資平均年漲幅)。簡單說就是物價會漲,工資也會漲。

那麼經過測算,我個人的養老金缺口如下,在工作22年,到退休2040年我如果想拿到退休前12144元月工資的80%,即9715元,並且享受到85歲,那麼我還缺58.46萬

不懂社保,不談養老!不做預測,不談年金

測算過程需要有較為詳細的社保信息,以及我個人對一些基本問題的假設,預測的結果只能作為一種參考,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大概瞭解未來退休後的收入範圍,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正確的做法是要每年檢視及調整。測算過程如下(沒興趣就跳過),:

不懂社保,不談養老!不做預測,不談年金

制定保險養老年金補充方案

在這裡我要再次說明為什麼要選擇保險年金而不是投資理財的方式來做為養老金補充方案,主要有以下幾點:

  1. 理財收益率波動性大且存在虧損的可能。如滬深300過往30多年的年收益率達到10.1%,但是期間也經歷了數次股災。由於市場不可測,萬一退休那一年碰到股災或者熊市,我們的養老金可能就大幅度縮水甚至本金虧損,這必將直接影響我們退休後的生活質量。誰希望到晚年還要為錢發愁,為生活而困頓,甚至被欺詐而被迫去拉橫幅追討和打贏官司也拿不回錢的局面。
  2. 投資理財能獲得較好收益也需要持續較長時間直至退休,這是普通人一般難以堅持的。因為中途資金時常會被其他大額消費所佔用,如買房、買車、子女婚嫁、旅遊等等,這些都將導致養老金計劃被迫中斷,甚至到退休時缺乏可以支配的足夠資金。
  3. 保險年金通過合同的方式可以將未來的收益進行確定
    ,其他產品都是預測收益率,不確定性高。只有合同白紙黑字約定好,確定60歲開始領,領取多少錢,80歲可以一次性拿回多少錢等等。心中有數永遠比不知道明天是什麼要更加幸福。

再拿我個人為例,根據上表測算我需要的補充養老金額為58.46萬。這是我22年後提高養老收入所需要的資金,因此我需要在保險年金中推算出應該投入的金額(即年繳保費)。我就選擇**人壽的養老年金為例,我選年繳3.1萬,繳費10年,那麼根據保險合同約定我在60歲退休時就可以每年獲得23958元的返還金,且持續到終身;或者可以選擇在60歲那年退保一次性獲得60.54萬。這樣保費投資是可以覆蓋我之前測算的缺口,實現社保+年金=每個月可以拿到約9000多元的退休收入。當然如果我資金充足,也可以在3萬保費的基礎上繼續加大投入。詳情請看下圖:

不懂社保,不談養老!不做預測,不談年金

不懂社保,不談養老!不做預測,不談年金

小結

綜上所述,以上就是我所採用的保險年金保費測算方法。簡要概述為:當我們選擇用保險年金來作為補償養老時,我們需要先測算大概的養老金缺口,然後把該缺口金額作為保險年金未來所需現金,進而推算需要繳納保費的範圍

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計劃保險年金方案,具有以下2點優勢:

  1. 清楚自己現有資金能否承擔保險年金計劃所需金額,如果現有資金不足,則可以先降低養老金替代率至70%或者55%;
  2. 可以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高風險資產,如將剩餘的資金投入股市、樓市等資產,進而使得未來有機會獲得更高的投資收益,增厚退休後的養老金收入或者實現其他人生目標。

如果您對養老規劃有興趣,歡迎私信聯繫,可以根據您的實際情況做出預測及制定對應的籌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