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该不该被罚款?

杀熟

什么是大数据杀熟?

好比你想要定机票或酒店。

你用手机打开最常用的APP,一看价格,200元。

大数据杀熟,该不该被罚款?

可你的朋友们从来都没使用过这个APP,也没注册过账号,一看他的价格,只有100元。

你“忠诚”的结果,却并没有因此而收益。

反而因为你的信任,被平台狠狠宰了一刀。

最近这件事被暴露出来后,舆论哗然,很多“仗义执言”的媒体、律师都在口诛笔伐这一行为,还想要重重的处罚平台。

当然,这些人表达的观点都是以上全错的。

我们的观点,是支持平台的杀熟行为。

竞争

因为“杀熟”的行为,实际上是降低价格的。

在最初,没有新老顾客的时候,商家给所有人的定价,都是100元。

假设有两个人同时订票,那么商家的收入就是200元。

可是通过大数据的运算,商家给老用户提高了售价,变成了200元。

新用户呢,还是100元。老用户粗心,没有发现这个情况。

这时两个人同时与平台交易,平台的收入就变成了300元。

平台就从老顾客手中“剥削”了100元,于是平台就多赚了100元。

因此,要把平台多赚的钱罚回来。

是不是这个道理?

但是,你认真的想一下这句话:

所有行业都有利润,如果某一个行业利润过大,就会导致其他竞争对手进入分摊利润,并导致利润下降。

就算你没有学过经济学,这句话也容易理解。

消费者与生产者信息并非完全对称,商家动点手脚,消费者不可能完全知晓。

比如今天打9折,你感觉很合适就购买了,可明天就发现买一赠一了。

市场上这么多货物,你作为消费者,几乎没办法每次都能买到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但是,有一个人非常清楚,利润、成本、售价,一清二楚。

这个人一定不是消费者,而是他的竞争者。

好比我们看手机发布会,在介绍完自己手机的数据之后,往往会对比“友商”的数据。

竞争对手的各项数据,他们一定是非常清楚的。

能站在行业顶尖的企业,嗅觉都极其灵敏,从进货、生产、产品参数到利润的轻微浮动,一定摸得一清二楚。

另一个最了解你的,一定是你的竞争对手。

如果一个平台,可以通过杀熟给消费者加价,第一个发现的一定是另一个竞争对手的平台。

所以你看,大数据“杀熟”并非是个例,在你发现之后,早就不是一家平台采取“杀熟”的策略了,其余大部分平台,也都开始采用了这种策略。

记住,生产者与生产者竞争,消费者与消费者竞争。生产者与消费者从不竞争。

能让生产者降低价格的,一定也只能是另一个生产者。

同行之间才是赤裸裸的竞争。

竞争导致的结果,就是利润下降,最终收益的是消费者。

这个道理,连马克思都明白。

所以,大数据杀熟之后,你以为的价格,是新用户100,老用户200,平台收入300。

但实际上,往往是新用户90,老用户110,平台的收入,还是200。

实际利润并没有增加。

剥削

那你会说,这不是不公平吗?

给老用户加价,如果老用户没有发现,这不就是“剥削”了老用户,去补贴新用户吗?

当然,我们对此仍然是支持的。

你觉得,无论新老顾客,都应该是统一价格的,甚至应该老用户比新用户更便宜才对。

可是,哪有那么多免费的应该?

我们讲,无论是100/100还是90/110的收费模式,企业的最终收入只有200。

如果多收,则会被竞争对手用价格战打下来。

虽然最终的收入相同,但效果是不一样的。

我们举个例子。

理发店理一次发需要20元左右,算上洗头、造型,平均一个人需要40分钟。

大数据杀熟,该不该被罚款?

每天开店10个小时,就算一直有客人,一天下来收入才不过200元。

一个月6000元,抛去房租、水电、人工成本,基本上是亏钱的。

单纯靠剪发20元的收费模式,他是绝对无法维持的。

但是除了剪发之外,理发店还可以配套染发、烫发、护理、甚至美容美体等服务。

这些的利润都是很高的,就算每天只有一个客户选择“升级服务”,他的利润就出来了。

就是因为这些高利润的服务,你才能享受20元的理发。

同样的例子,还有网游,最初的网游大都使用点卡制。

无论你是新手还是老手,收费都是一样的,每小时4元。

大数据杀熟,该不该被罚款?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游戏公司发现,免费制卖道具更能赚钱。

于是游戏公司学聪明了,现在的网游,基本上都是免费,道具付费。

而付费比例,可能只有100:1。100个人才有一名付费玩家。

但就是这1%的人,撑起了整个游戏的利润。

付费玩家享受变强的快感,免费用户消磨时间,大家玩的都很开心。

而游戏行业的整体利润,提升了至少10倍以上。

为什么?

因为付费玩家和收费玩家,其游戏体验是不同的。

如果统一收费,土豪玩家和屌丝玩家始终处于同一条件下竞争。

但道具付费就不一样了,土豪一次几万元充值,买了极品道具,一次打你100个,玩的爽多花点钱不在乎。

看似让屌丝玩家少掏了几十块钱的点卡钱,但土豪多掏了几万元,其中的利润可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我们举这两个例子想表达什么呢?

目前很多订票、订酒店的平台,依靠统一收费模式,他是无法生存的。

差价几块钱就能把用户抢走,所以大家都把利润都压得很低,没有额外的收费模式,他是无法维持的。

尤其是新平台,还往往以低于成本加提供服务,以吸收用户。

因此到了平台发展到一定规模,有了足够的用户,就开始“杀熟”。

大数据杀熟,该不该被罚款?

像新的科技公司,大都是数字化公司,利用大数据区别对待,分为90/110两类用户。假设正常的平均利润,仅仅能够使这个公司维持下去,是100元。

新用户90元,是以低于成本为你提供服务的,以吸引你使用。

老用户、重度使用用户付的110元,才是他的利润。

这里的道理就像网络游戏。

免费玩家不付费,还浪费服务器,数据空间和计算资源。

而就是这些免费的用户存在,才能使付费玩家得到快感,游戏也能收回几倍的利润。

90+110和100+100最后的结果,都是200,但最终的利润却有很大的不同。

新用户(轻度用户),少付费,换取老用户(重度用户)多付费,最终的利润当然截然不同了。

如果统一收费,新用户(轻度用户)/老用户(重度用户)比例一样,则会导致成本上升,最终无论是新/老用户,付出的价格肯定会超过110。

成本

那你会说,玩游戏老玩家充钱可以享受变强的快感,那大数据杀熟非但没有带来便利,反而降低了老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的原因在于,信息成本也是成本。

如果你想订一家酒店,手机安装八个APP,研究了半天,最终选择一个了最便宜的平台。

那你的确能享受最优惠的价格。

但同时你也付出了时间的成本。

而这些平台能够在市场种同时竞争,其效率也是大致相同的,差不了几块钱。

你想到得到更优惠的信息,那你就需要付出时间成本。

这才是公平的。

你想少花钱,那就多付出时间。

你想少花时间,那就多付钱。

天底下没有这么多无成本的应该。

结语

你如果觉得能有一个平台,可以不用大数据“杀熟”,对所有消费者都能统一价格,又能在市场的竞争中生存下去,你为什么不去做一个这样的平台呢?

大数据杀熟,该不该被罚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