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武漢、南京、西安的科教實力

一、高教。

高教在中國承擔兩個主要功能:教育、科研。

a、高校教育

體現在提供多大規模的教育資源,培養多大規模的實體。

排名:武漢》西安》南京

理由:

1、受教規模:武漢》西安》南京。武漢不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規模,都是最大的。大學人數一度是全國第一。說明在提高國民素質方面,做出的貢獻最大。西安的規模又大過南京。

2、資源規模。武漢》西安》南京

學校資源:武漢》西安》南京(2018年12月止),武漢高校84所,其中本科49所。西安63所,其中本科44所,南京59所,其中本科34所。

學科資源:這個沒有做詳細數據。但整體上武漢最全。武漢》西安》南京。包括文理工農醫音體美民族宗教類。

宗教類三城都沒有。其他行業高校武漢齊全。西農算楊凌的話,西安的農科類、民族類缺。南京雖有南藝,但是在音體美更看重行業學校,什麼八大音樂學院,八大美院,行業更認可。

b,高校研究

南京》武漢》西安

其實這一塊,是各種貼吧討論最多的,也可以叫學科精度。個都熟知,體現在學科評比中,因為學科評比主要就是個研究實力指標。

這個很明確,武漢落敗南京,西安相差較遠。

這個不需要數據支撐了。網上一大把。

所以總體看,在高教這一塊:武漢=南京》西安

對於武漢=南京,多說幾句。

這兩城的高教各有優勢。

高教不可能不考慮教育的因素。武漢在這方面顯然貢獻更大,為更多人提供了高等教育資源。不論是規模還是學科廣度,都明顯超過南京。上面有數據。

而高校的教育又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因此精英教育、學科精度又是重要方面。這方面明顯南京強過武漢。不過兩城的學科精度差距,並不是天差地遠,武漢的學科精度雖不敵南京,但把後面拉開很遠。

大致說,國家層面更看重教育,提高國民素質是關鍵,搞科研畢竟很多專門機構。從民間層面看,更看重學科,畢竟學科關係個人前途。個人並不關心別人有沒有上大學的機會。

這也解釋了在國家定位層面,武漢的高教地位比南京高。而在民間,別人更喜歡南京的大學(比如分數線)。

至於西安,不論是教育規模還是學科精度,都比不過武漢。毫無疑問不能爭奪第三。

因此,第三南京武漢都可以,看從哪個角度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