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坑爹小史

坑爹這事兒,其實古代也常發生的。就如明代人,坑爹的活一點也不比當下的人做的差。所以論起坑爹,同天朝其他文化一樣,也是有傳統的。知來而藏往,鑑古以知今,故作此小史,以為有志於坑爹者之"鑑"也。

一、楊稷坑爹

楊稷是楊士奇的兒子。楊士奇(1365-1444)在明代是個大大的名人,他在建文帝朝入仕,歷永樂、洪熙、宣德、正統諸朝,在內閣40餘年,幹首輔就長達20年,是真正的五朝元老了。他是江西泰和人,小時候生活坎坷,年輕時靠教家塾謀生,直到建文二年(1400)36歲時才結婚,永樂六年(1408)44歲時長子楊稷才出生。永樂九年,夫人嚴氏因為楊士奇不事生產,擔心將來養老沒有著落,遂帶楊稷回到了泰和,楊士奇則為她在城東清溪之上購買了田園房屋。大概是這個原因,楊稷長大後就在家經理家務。

中國的文化中有兩樣東西是人們頗為認同的:一是有權就用,走路的架式都是睥睨四海的模樣;一是有錢就牛,鼻子裡出的氣都能翻江倒海。楊士奇幹上了首輔,他的這個寶貝兒子楊稷自然就難免仗勢欺人了。

古代的仗勢欺人,其實不外乎欺男霸女、強奪田產、傷人性命。楊稷大概這幾條都佔了,所以地方官進京時,也往往把這些事告訴楊士奇。只是楊士奇對這個大兒子溺愛有加,每當聽到這些信息時,都會寫信詢問楊稷說:"某某人說你如何如何,果真如此,就馬上改掉。"楊稷當然會給自己辯解,反過來詆譭這個人說:"此人在我們這裡做事如何如何,我因為家鄉的利益阻止他這麼做,所以他就誣陷我。"楊士奇當然相信兒子了,之後就不再相信類似的說法。而凡是在他面前讚美楊稷的,他卻都信以為真。

後來,同鄉王直也向楊士奇說到楊稷在家鄉的不法事,楊士奇於是請假回家省墓,其實是想觀察一下楊稷的作為。楊稷當然心知肚明,所以在楊士奇經過的驛站,都買通裡面的人,不斷在楊士奇面前讚美自己。與此同時,楊稷又派人在外宣揚說:"有人嫉妒您老人家功名之盛,所以誹謗楊稷。"而楊稷還親自在數百里外恭迎父親,穿著樸素,舉止循禮。楊士奇到家一看,家中除了圖書,一無所有,心中大喜,愈發對楊稷信之不疑。當然,他也照例對楊稷"哼哼"教誨一番。他的文集裡有一首寫給楊稷的詩,說的就是當時的事情:

吾兒今年三十二,已近人生半七十。不早轉頭修善行,後來追悔何由及!

但楊稷做事早有圖謀。先前進京看望老父時,居然將皇上給的兩道敕書也偷回家了。有此敕書,自然膽子更壯,所以無惡不作也是有原因的。正統八年,泰和鄉民李袞上奏楊稷豪橫不法百餘事,連帶涉及上千人。楊士奇這才大夢初醒,上疏自陳兒子冥頑不肖、自己失於教訓,並因為牽涉的人太多,希望分主從逮治,英宗於是下令逮捕了楊稷和其他涉案較重的300餘人至京。隨後都察院右都御史王文以及言官群起彈劾楊士奇縱子為惡,糾出了十幾件人命案,楊稷被判了死刑。英宗考慮了楊士奇是幾朝老臣,而且確實品行也不錯,所以並未馬上將楊稷處死,反而降敕安慰楊士奇。只是楊士奇又驚又怕,最終憂鬱成疾,於正統九年三月去世。次月,楊稷也因飢寒交迫,死於獄中。據說楊稷死前,鄉人預為祭文數其惡,天下傳誦。

其實在明代的政壇當中,楊士奇是口碑很不錯的政治人物。只是他這個大兒子實在有點兒不爭氣,最終不僅沒給老爹臉上爭光,反而連累老爹早點送了命。楊士奇沒有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改變判決(文集中有《示長新婦九事》中明確提到楊稷"今得死罪"),除了他本身還有遵從法律之心外,可能和當時的閣權並未達到極盛有關。

有意思的是,明前期輔臣之子坑爹的事情還不止一個。如胡廣之子胡穜,他的正妻凌辱胡穜的妾(一說把妾殺了),妾家上告訴胡穜強取己女,胡穜被下獄判絞邢。胡穜直到臨刑前,才獲准改成戍邊。"三楊"中楊榮的兒子楊恭也是坑爹隊伍中的一員。楊恭任尚寶司丞,楊榮去世後,楊恭回家服喪,過程中與人爭田產,殺人,法司判贖杖還職,但英宗不許,命罷為民。正統八年六月,因遇赦,楊恭再求復職,也未被允許,依舊發原籍為民。此外,"三楊"中楊溥的孫子也因殺人被判刑。只是這幾人被判刑時,他的老爹或爺爺早已死了,不似楊稷坑爹坑的那麼直接。但權臣的子孫如此草菅人命,似乎也昭示了權力帶來的強勢往往會讓人迷失方向。

二、梁次攄坑爹

梁次攄是梁儲的兒子。梁儲(1451-1527)是廣東順德人,明憲宗成化十四年(1478)進士,明武宗正德初年出任吏部尚書,正德五年(1511)入閣。正德十年,因首輔楊廷和丁憂,梁儲順序成為首輔。明世宗繼位後,梁儲於嘉靖元年(1521)年致仕。

梁次攄為梁儲的第一任夫人馮氏所生。馮氏的父親乃是天順四年進士、廣東南海人馮遵。馮氏和梁儲訂婚的時候,馮遵已經是吏部郎中,梁儲當時才中鄉試。次年會試(1475),梁儲落選,隨後迎娶馮氏。馮氏先後為梁儲生了六個兒子、一個女兒,但到弘治十二年(1499)年去世時,兒子死掉了三個。活下來的三個兒子中,梁次攄年紀最大。梁家是軍籍,估計是這個原因,梁次攄就和軍隊扯上了關係。弘治年間,梁次攄通過納粟弄上了錦衣衛冠帶舍人的頭銜,並在弘治末年平定廣東十三村民變時冒功升為總旗。正德四年初,廣西柳慶苗民叛亂被平,兵部論功行賞,在升一級而不賞的64人中,梁次攄也名列其中。那時候,梁儲已經是吏部尚書了。大概是因為老爹不附劉瑾的原因,梁次攄亦被人揭發出冒功升級,被押回原籍為民。隨後不久,梁儲也被放到南京任吏部尚書,一個沒實權的閒職。正德五年,劉瑾敗,梁儲復官,隨即入閣。次年,梁次攄就獲任錦衣衛百戶。

從這個過程看,梁儲的家庭教育似乎並不值得稱道,梁次攄的任職顯然有他老爹運作的痕跡。大約因為如此,梁次攄在梁儲入閣之後的行為愈發囂張,也就不足為奇了。

正德七年三月,監察御史張璉上疏彈劾梁儲,其中一條,就是縱子梁次攄非法致人於死。明武宗於是派給事中劉禔、刑部郎中張文麟會同巡撫都御史林廷選、巡按御史高公韶勘問案情。這個時候,梁次攄居然不以為意,見張文麟等人時依然很傲慢,惹得張文麟大怒,痛斥道:"你是仗著你老爹的權位來這兒嗎,居然敢這麼大的架子來見我!"結果張文麟等人就將案子徹查了一下。

事情的大致經過是:南海縣民譚觀福有田百餘頃,後因作亂被殺,家裡的田被富家楊端等侵佔。譚觀福之子譚振於是把田獻給了梁次攄、已故工部尚書戴縉之子戴仲明以及豪民歐陽元、李閏成,並把楊端的田混在裡面一同獻出,並招人佃種。楊端就帶人去攻譚氏,殺了譚振等四人,之後兩家就相互讐殺個不停。而其他接受獻田的人以及佃戶希望藉助梁次攄的勢力把楊家殺光,以絕後患,於是招來林閏等人去攻楊端,屠滅居民三十餘家,盡殺其居民各姓二百多人,焚其室廬,擄其財畜。楊端家裡有女人躲在水塘裡得免一死,隨後狀告到地方政府。經過調查,所有這些事情的主謀者,就是梁次攄。

正德八年十一月,有關這件事情的處理結果最終出籠,戴仲明發南寧府編管,梁次攄則發邊衛立功五年還職,帶俸差操。一場殺人大案,就這麼輕描淡寫地過去了。這當中,身為閣臣的梁儲自然貢獻了不了力量。

梁次攄後來還職,並升為廣州右衛指揮僉事。正德十五年六月,又升為廣東署都指揮僉事。嘉靖年間,再升為廣東都指揮使。但依然惡行不改,後被豐城人、御史塗敬所彈劾,最後未詳所終。從後來黃佐給梁儲所撰的《傳》以及《雍正廣東通志》卷四五梁儲傳均不提樑次攄看,應該是沒有善終。

梁次攄坑爹與楊稷坑爹有相當大的不同,這就是兩人的老爹雖然都是首輔,但梁儲在利用權力上遠遠超過楊士奇。這也顯示出:到正德末期,首揆的權力已經越來越大。所以到嘉靖時期,首揆如同真宰,也是其來有自的。

三、費懋良坑爹

費懋良是費宏的兒子。費宏(1468-1535)是江西鉛山人,成化二十三年的狀元。費宏正德三年(1508)進入內閣。正德九年五月,因得罪寧王朱宸濠和左都督掌錦衣衛使錢寧,被迫致仕。正德十六年四月,世宗繼位,重召入閣。嘉靖三年為首輔。嘉靖五年,因兒子費懋良犯事為詹事府詹事桂萼、兵部右侍郎張璁所攻。次年初,又因錦衣百戶王邦奇借甘肅邊事攻訐輔臣楊廷和,牽連費宏,費宏遂請致仕。

費宏先娶妻濮氏,繼娶孫氏,此外還娶了妾李氏。濮氏生子懋賢,李氏生子懋良。費懋賢在嘉靖元年蔭為國子監生,嘉靖五年中進士。費懋良則在嘉靖元年蔭為錦衣衛千戶。出事的原因,是因為在清算寧王朱宸濠叛亂涉案人員時,查出了教坊司左司樂臧賢曾受寧王賄賂,而樂工張仁又和臧賢關係密切。寧王事敗後,臧賢被抄家,張仁卻設計逃脫,隨後通關係找到費宏,重新被起用。後來張仁被東廠緝拿歸案,審出曾經送錢物給費宏等事。又查到費懋賢包養了樂婦李解愁,費懋良包養了樂婦高秋兒,每當這兩女人到費宏家裡的時候,費懋賢、懋良都將自己的衣帽給她們穿戴,讓她們如男子一樣隨便出入,並互相贈送詩柬。費懋良因此被逮入獄。費宏亦因次子入獄案情不明,在嘉靖五年十月就上疏請求致仕,雖未獲允准,但還是為張璁、桂萼的彈劾提供了口實,最終在嘉靖六年再次致仕回家。

明人坑爹小史

史籍中未查到對這件事情的更詳細的記載,但從常情推斷,費懋良被逮可能更多是懷疑他牽涉到朱宸濠的案子,而非包養高秋兒。只不過這事兒被張璁、桂萼利用來打擊費宏,卻也是費懋良兄弟素行不謹所致。道德這東西,約束人時沒力量,殺人的時候卻是強大無比。

費宏後來在嘉靖十四年第三次入閣,但不久就去世了。費懋良在嘉靖十六年獲蔭為尚寶司丞,仕至廣西太平府知府。嘉靖四十二年十二月,被御史彈劾"貪肆不職",被革職閒住。

四、嚴世蕃坑爹

嚴世蕃是嚴嵩(1480-1567)的兒子。嚴嵩在《明史》中入了《奸臣傳》,也是大大的有名。說起嚴世蕃,其實本也是個聰明人,自視也甚高,認為方今天下,號稱有才的,不過就是陸炳(承天府儀衛司籍,浙江平湖人,仕至太保、左都督,贈忠誠伯)、楊博(山西蒲州人,後仕至兵部、吏部尚書)與自己鼎足而三而已。嚴世蕃於國家制度以及時務政策也頗曉習,情商也很高。他老爹嚴嵩任首輔時年紀已老,皇帝詢問他一些事情往往回答不上來,於是就讓嚴世蕃代勞。而嚴世蕃代為起草的奏言或青詞總是得到皇上的稱讚,所以老嚴對這個獨子也特別喜愛,以致朝廷官員關白政事,也往往讓他們先行通報嚴世蕃。嚴世蕃之能夠掌握官員的進退升遷之權,賣官鬻爵,就是因此造成的。有關嚴嵩父子賣官鬻爵的光輝事蹟,各類資料很多,這裡就不囉嗦了。

中國古代的政治,但凡朝政一爛,就不可救藥。嘉靖皇帝繼位後,迷上了道家的齋蘸長生之術,所以常常在宮中弄些祭神的事情。祭神的時候需要寫告神文,皇上當然自己不會去寫,就讓輔臣來寫。由於這些文字都是用紅筆寫在青藤紙上,所以稱為"青詞"。從嘉靖初年開始,輔臣中因為寫青詞獲得皇上青睞的就不乏其人,如夏言、顧鼎臣等都是。並且,為了方便齋蘸,還在無逸殿廡廊賜直廬(輔臣值班用的房子),先後有20個人享此殊榮。而其中,嚴嵩在直廬呆的時間長達二十年,有時候一個月才回家一次。正因為青詞寫的深得嘉靖喜歡,所以儘管屢次有言官彈劾嚴嵩和嚴世蕃貪腐,都被嘉靖壓下了。明代朝政到後來不可收拾,嘉靖皇帝也是要承擔相當大的責任的。

嘉靖四十年閏五月,嚴嵩的夫人歐陽氏去世,嚴世蕃當時是工部侍郎,按照禮制應該回家服喪。但嚴世蕃因為戀權,不願回家,最後老爹出面向皇上求情,說是自己已經老糊塗了,不能一天沒有世蕃在旁邊,嘉靖於是允許嚴世蕃留京侍養。但因為是在喪期,穿孝服的嚴世蕃也沒法去嚴嵩的直廬,嚴嵩撰寫的青詞就越來越不能讓嘉靖滿意。那時候,徐階正在仕途上蒸蒸日上,於是利用宮中的道士藍道行扶乩之機,暗指嚴嵩父子為不肖之臣。隨後又逢庶吉士考選,有進士想考選庶吉士但又沒錢,就朝司禮監太監借錢,太監將這事密告給皇上,當日停了庶吉士考選。於是御史鄒應龍上疏彈劾嚴世蕃,世宗因早就風聞嚴氏父子劣跡,加上嚴世蕃居喪期間也照樣淫亂不止,心裡非常厭惡,但還是看在嚴嵩的面子上,只是把嚴世蕃發去充軍。

為非作歹慣了的人,多半都是牛哄哄不知天高地厚的。嚴世蕃在獲刑後,還能化十餘萬金,通過自己過去喜歡過的姬妾打聽到藍道行的許多陰事,把他送進了監獄。之後,他在充軍的地方也沒呆多久,就偷偷跑回北京了。本來這已經是罪上加罪,但嚴世蕃還不收斂,不僅擴修第宅,還因為錢多被小偷盯上,招募了一些武士看家。最後被御史林潤所彈劾,說他意圖造反。這一次,世宗雖然放過了嚴嵩,卻沒再放過嚴世蕃,嚴世蕃最終被棄市。而嚴嵩及其諸孫先前有職務的均被免職為民,其家也被抄掉。

嚴嵩後來靠吃別人家祭墓的食物為生,死時86歲,連棺材也沒有,當然更沒有去弔唁的人。

其實,嚴嵩父子是相互坑,但凡兩人中有一人能夠警醒一些,也不致後來的結局。不過,權力在手的人,大約都是不知收手的,這種文化,也早已深入人心,從未滅絕。

五、潘璧成坑爹

與前面幾個坑爹的人相比,潘璧成的坑爹被記載成了因果報應。只是這個故事中涉及明代的一些社會現象,所以換個角度去看,也還是挺有趣的。

潘璧成是南直隸蘇州人,其父潘守謙,是個機戶,大概因為織錦的技術不錯,因此積攢了百萬財富。潘守謙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叫潘圭,小兒子叫潘璧。潘圭非常有心計,因為不想讓弟弟分家產,就把弟弟毒死了。弟弟沒有後嗣,所以家產自然就為潘圭所得。潘圭後來生了個兒子,取名潘成。潘成年紀輕輕的時候,就入貲成為南京國子監的學生。因為家裡有錢,也就無惡不作。他爹潘圭也不加管教,一任潘成胡作非為。那時候,國子監祭酒未上任,張位以司業兼署祭酒的職位,見到潘成的名字,就有些詫異,因為嘉靖三十六年的祭酒名叫潘晟,讀音一樣。為此,張位將潘成的名字中間加了一個"璧",就變成了潘璧成。這名字當中,就包含了他叔叔潘璧的名字,所以他爹潘圭見到所改的名字也大吃一驚,後來因果報應的說法就因此而起。

潘璧成在南京花天酒地,弄得他老爹給他的錢一點也不夠用,於是就向人借錢,結果借到了開國功臣魏國公徐達的後人那裡,借了數千金。等到潘璧成回家時,魏公府裡面的人就追債追到了蘇州,潘璧成於是逃到了別地不出來相見。他爹潘圭就給他還債,但錢不夠,於是被魏公府的僕人打了一頓,一氣不過,病死了。於是潘璧成就去打官司,告魏公府的僕人打死他爹。結果一查下來,事情本因他自己而起,於是就連他一起給囚禁起來,搒掠甚楚。潘璧成也有個弟弟,也仿效他爹的做法,偷偷把金屑放進酒餚裡面,然後賄賂獄卒給潘璧成吃,吃了快一年,潘璧成中毒,不久就死在獄中。最後變成厲鬼報仇,先打死獄卒,再痛罵他弟老丈人某進士許多陰事致他羞愧病死,最後害他弟在病床上呆了好幾年而死。兩家子嗣也相繼夭亡,最後潘氏就絕戶了。

報應的說法現在看未免荒誕,但潘圭父子各自坑爹卻是事實。從這件事看,"家風"確實是很重要的,

明人坑爹小史

附帶說及,處理潘璧成案子的是御史邢侗,邢侗是山東濟南人,萬曆二年的進士。潘璧成娶了個老婆,是南京的名妓劉八,劉八的漂亮遠近聞名。潘璧成案發後,劉八前去對質。邢侗早已聽說了劉八的美麗,一見果不其然,就支走左右的人,與劉八偷偷相約,待離任後相約某地。於是就輕判她的罪過,發回教坊。不久邢侗離任,就讓人從南京將劉八接入舟中,到家許久方別。可見顏值的作用,有時候是能改變一個人的境況的。據說後來邢侗死於梅毒,也不知是否和他的好色有關。

六、其他坑爹事蹟

明人坑爹的故事還有一些,限於篇幅,這裡把記載簡略的彙集一起述之。

徐元楷、徐元相坑爹。徐元楷、徐元相是徐溥的兒子。徐溥(1428-1499),江南宜興人,景泰五年(1454)進士。孝宗繼位後入內閣,弘治五年(1492)為首輔。晚年的時候,徐溥想效法宋代范仲淹乾點善事,於是作義田以贍宗族。可他在世的兩個兒子不能領會老爹的用心,"多奪鄉人之田以充之"。等到徐溥死後沒多久,因為田產的事情爭訟紛紜,一件好事就這樣辦成了一件壞事。

明人坑爹小史

高拱嗣子坑爹。高拱(1513-1578)是河南新鄭人,嘉靖二十年(1541)進士。穆宗繼位後入閣,次年被罷。隆慶三年(1569)十二月再入閣,隆慶五年為首輔,次年罷。高拱在職時,一直以清廉自稱,並且看起來確實也如此。只是他沒有兒子,所以死後他夫人張氏就照順序選了侄子高務觀為嗣,並承蔭尚寶司丞。高務觀生了六個兒子。但高拱還有一個侄子高務實,仕為鴻臚寺主簿;高務實有個兒子高欐,仕為尚寶司司丞。高務實、高欐就想方設法把高務觀的財產奪了過來,結果高務觀的生母當天就氣死了。於是這兩兄弟之家就把這事告到了官府,說是高拱有"遺貲百萬,分授不均"。於是高拱擁有鉅額財產的事情才曝光了出來。高拱的一世英名,就這樣被這幾個親人斷送了。高務實、高欐最後也被免了職。

孫丕揚嗣子坑爹。孫丕揚(1531-1614)是陝西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進士,仕至吏部尚書。孫丕揚在職時也是以公正清廉著稱,是東林黨中的重要人物。孫丕揚也沒有兒子,所以他死後,他的侄子輩都爭著為嗣,說是他"積鏹若干,寶貨若干",吵個不休,結果事情鬧到官府。當時的西安府推官程策負責處理這案子,就在案件紀錄中列出了具體的數字,於是人們才知道,原來清廉的孫太宰其實也富有的很。孫丕揚的一世英名,也就這麼給毀了。那時候孫剛去世,他的一堆學生都在官場做官,對程策這樣的抹黑做法非常不滿,於是就想法把他也降職趕走了。

楊泰毓之子坑爹。楊泰毓是江南吳縣人,久居京師,善談謔,亦學詩,在萬曆三十五年進士沈聖岐(浙江烏程人)家為幕客。沈當時在作時文方面名聲很響,所以楊泰毓就讓自己的兒子跟隨沈學習時文。可楊這個兒子非常不爭氣,不僅學會了賭博,還經常偷同學的財物。雖然經常遭到楊泰毓的痛打,但就是賊性不改。楊泰毓沒法,就和妻弟張某商量,在郊外把這孩子灌醉掐死了。大概感覺殺人有些心中不安,於是疑神疑鬼,不久張某暴死,楊泰毓也病死了。

金世俊之子坑爹。金世俊(1573-1658)是浙江義烏人,萬曆三十五年(1607)進士,由庶吉士仕至工部左侍郎,崇禎六年因事罷歸。之後想謀求復任,就派了他的一個兒子帶了許多錢進京。誰知這個兒子不幹正事,天天花天酒地,很快把錢用光了。因為擔心沒法交差,就寫信給父親,說是想找來幫忙的那些個詞林臺諫官個個都索要重賄,還開了一張單子放在信裡。送信的人行至良鄉縣,被東廠的人逮住了。名單當中,就有同鄉左僉都御史陳乾陽、翰林院檢討虞國鎮、御史金蘭等人,但這些人其實並沒有拿錢。這些人有苦說不出,無可奈何之下,各自給廠官送了五、六千金,才得脫身。其中為虞國鎮打通關係的,就是罷官後仍住在京城的給事中房之騏,兩人都是崇禎元年的進士。這件事本來就可以這麼無聲無息地處理掉了,但不知虞國鎮的跟班因為什麼事自首了。經過東廠的拷問,整個事情的經過才暴露了出來,並報到了崇禎那裡。結果追查出來的金珠全都入了國庫,並且崇禎還責虞國鎮回話。虞國鎮擔驚受怕,就這樣被嚇死了;房之騏則交刑部擬配。只是金世俊本領大,最後通過行賄成功脫身。他兒子這次坑爹,雖然只是讓他爹破了一些財,卻連累了其他一些人,也算是坑爹史上的奇葩了。

明人坑爹小史

明人坑爹的事情其實還有許多,比如胡大海、高捷(高拱的哥哥)、徐階、戚繼光等的兒子,都有坑爹的壯舉,就不一一羅列了。

大凡一件事情做的有傳統了,傳下去就輕而易舉了,所以青史留名是件簡單的事情:要麼有權,要麼有錢,然後大膽幹一回坑爹的事,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