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小学老校长:乡村文化振兴,经济发展是先决条件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这句诗运用在我们广东省梅州丰顺县潭江镇凤坪村的蓝广华老校长身上显得颇为贴切。

蓝广华,梅州市丰顺县潭江镇凤坪村凤平畲族小学的退休老校长。初次见面,老校长总是面带带着微笑,热情地给我们泡茶、砌茶,与跟我们“畲我其谁”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亲切交流聊天,。谈话整个过程十分非常轻松愉快、和愉快自然。身为农村人的蓝校长皮肤黝黑,穿着浅灰蓝色的宽松T恤,看上去精神抖擞,眼角还带着可爱的皱纹脸上带着笑容。蓝校长,。乍看起来与和普通村民并无二致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举手投足间显露出文人云淡风轻的态度自信。交谈中,深刻感受到老校长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视,而且对村子未来的发展充满自信与期待。

专注学生教育,见证学校成长

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校长对于现在过去和未来的一些看法,他对于民族自信的认同感,对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所持有的态度,对于生活对于未来的发展的期望和所呈现出来的那种自信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蓝蓝校长出生于1958年,亦曾曾就读于村里的畲族小学学校,后在谭江镇的谭山中学读书,初高中。高中毕业后回到母校任教。蓝校长出生的那年,村里的畲族这所小学才刚刚成立,2003年,在政府的支持下重建校舍,并一举成为潭江镇唯一一所有着完整教学规制的少数民族学校。1978年,蓝校长开始在学校代课,自1990年至2008年,当了近三十年的校长一职。据蓝校长介绍,学校学生人数最多时达127人,除小学六个年级外,还开办了学前班。教学楼也从最初的一幢木瓦房,到后来修建了两幢水泥房,到现在有着较完备的现代教学设施,蓝校长可谓见证着小学以及整个村落的历史发展。蓝校长在任期间,非常重视学生的受教育情况,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县里也多次取得好名次,迄今为止,村里已出了二三十名大学生,在省内都有着不错的就业与发展。

心忧文化传承,经济发展是先决条件

近年,国家提出美丽乡村要以“五个振兴”为科学论,即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凤坪畲族村在振兴浪潮中,也稳步发展起来。蓝校长在村里生活了六十多年,谈起村里的变化,滔滔不绝。他认为,在经济发展大浪潮当中,民族文化的觉醒会加速,本地文化的一些保存与发展,必定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受到重视,随着人民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的发展的需要,文化的保护呈现出向上的趋势。不过,蓝校长也坦言道:“只有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文化保护和传承才能够顺利地进行”。他一边说一边指着河对岸开辟了一半的公路叹息。

凤坪畲族村的主要经济产业是茶叶。随着凤凰单枞茶名声的愈加广远,与潮州市李工坑村同处凤凰山脉下的凤坪村,也逐步发展起来。每年的三四月,来自山外的收茶人会络绎不绝地驱车前往村里。村里仅有的一条约五米的乡道,已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收茶队伍。为提升凤坪村茶叶的市场竞争力,乡道的交通便利与否成了重要因素。为此,村里在政府的支持下,决定加修一条道路,以便收茶车的进进出出。但河对岸开辟的新公路,却因经费不足而停工,这让不少茶户皱起了眉头,“来年的三四月可怎么办啊”。村民们非常朴素,如果经济问题没有解决,文化传承与保护是他们暂且想不到的话题。

对于教育、村落的发展,蓝校长提出了一些看法。在村落方面,振兴乡村的民生工程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希望政府可以继续支持乡村的道路建设。在教育方面,他强调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要团结起来,把民族教育发展起来了,畲族的未来才可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