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重山:探索差異化生產,開發超薄花崗石新工藝

沒有中年發福,也沒有啤酒肚,運動員般勻稱的體型彰顯著他自律的生活形態。作為石材行業的後起之秀,今年37歲的吳重山不喝酒、不抽菸、不應酬,每天堅持健身。而這種自律不僅僅表現在他的生活上,也延伸到了他工作的各個方面。

每天早上六七點,他總能出現在工廠裡。這個習慣,他已經堅持了整整11個年頭。自2008年開辦花崗石加工廠以來,他一直紮根工廠一線,不斷精進加工工藝,並於去年成功開發了超薄花崗石切割新工藝,利用普通龍門大切,月產5毫米花崗石板材2萬平方米。

在他看來,要想與客戶保持長期的黏性,不是陪客戶多喝一杯酒,而是為客戶提供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吳重山:探索差異化生產,開發超薄花崗石新工藝

探索差異化生產

作為土生土長的水頭人,吳重山第一份工作卻和石材不相關,而是跑去廣東做了十年的小商品生意。2008年,伴隨家庭的建立,他在家人的建議下,回到老家創辦了錦佳石材,專門生產花崗石條板。

吳重山坦言,回來經營花崗岩廠沒兩年,市場就從供不應求變成供過於求。水頭遍地花崗岩廠,都是生產一兩釐米普通厚度的板材,生產工藝、品種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同行之間也就出現了價格廝殺,利潤越來越薄。

在遇到銷路瓶頸以後,他就開始尋思突破。當時很多做傳統花崗岩生產的,紛紛轉去生產大理石。然而,他並沒有動搖自己的意志,而是不斷深耕、豐富花崗石品種,從最初經營國產花崗岩慢慢擴展到進口花崗岩。

在辦廠的前十年裡,吳重山加工過的花崗石不下百種,這也為他積累了豐富的花崗石加工經驗。同時,他也在不斷嘗試突破加工花崗石的技術壁壘,調整設備數值,將花崗岩厚度從傳統的1釐米-1.5釐米,跨越到8毫米,6毫米,直至5毫米。

吳重山告訴記者,如果工人技術不夠硬,切得越薄,花崗岩越容易斷裂,這是所有花崗岩生產廠家都明白的道理,所以很少有廠家願意去嘗試做薄板,即便有個別廠家有生產,也難以實現批量化。

而在薄板生產的前期,由於技術的不夠嫻熟,吳重山同樣走了許多的彎路,也浪費了大量的花崗岩荒料。但他堅定地認為,薄板一定是花崗石發展的突破口,所以即便困難重重,他依然不放棄。培訓操作工人,調整設備參數,挑選品種結構,經歷一次次地嘗試,他用最傳統的龍門大切穩定、批量切出了低於10毫米以內的薄板。

“在保證機臺穩定性的前提下,我採用的是超薄鋸片,相較其他廠家使用的鋸片薄了很多,這樣一立方米荒料就可以多切幾片板,節約材料的同時也降低了成本。”吳重山說,憑藉價格優勢,他很快打開了薄板銷路。

節能是大勢所趨

近幾年,節能環保成為全球性話題,尤其在建築行業更加註重環保,很多節能環保型建築材料應運而生。吳重山同樣敏銳地嗅到了這個發展契機,他認定薄板市場一定大有可為,而且他手上也積攢了越來越多的薄板客戶。於是,吳重山果斷在仁福村創辦了自己的第二個工廠——福建省超悅石材薄板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創新的‘芯’,做超薄的‘板’,走節能的‘路’。”從吳重山在朋友圈分享的信息裡,可以看出他的決心和發展方向。他告訴記者,傳統花崗岩板材,一片就幾十斤重,為了安裝牢固,安裝前需要搭鋼架龍骨,麻煩不說,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利用新技術,將一片傳統花崗岩板材變成4片,再複合上輕質的保溫材料或者鋁蜂窩,省材不說,安裝也方便了,只要膠泥和掛件就可以上牆了。

他還舉例道,就連國家網紅機場大興機場,都用了大量的保溫複合板,其飾面就是超薄的花崗石。“國家項目都在用節能薄板產品,之後肯定會慢慢普及到商業樓盤和安置小區等項目。”吳重山說,超悅超薄廠建立一年多來,產量一直在提高,現在每個月都能生產2萬平方米,業務更是遍佈山東、河南、內蒙、四川等地。

“進口的石材普遍都是先到水頭,再流通到全國各地。再加上水頭本地廠家加工技術比較成熟,所以很多內陸地區的廠家,從成本上考慮,都會選擇讓水頭廠家將荒料直接加工成半成品或者成品再運輸。”吳重山說,這也是國內很多複合板廠家找他代工面材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