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法國世博會老照片,當年有三千萬人蔘觀,口號是和平與進步


法國巴黎常以浪漫著稱,被稱為不夜之城、愛情之城,同時也是世界知名的國際大都市。而在一百多年以前,巴黎就已經是世界上很多人嚮往的城市。我們知道2010年上海世博會,是中國首次舉辦世博會。可是在十九世紀,巴黎就已經五次舉辦世博會,分別是1855年,1867年,1878年,1889年和1900年,這也充分說明了當時巴黎這座城市的發展程度和魅力。著名的埃菲爾鐵塔就是為1889年巴黎世博會專門建造

巴黎在1937年又主辦了一次世博會,這次還在正對埃菲爾鐵塔的特羅卡德羅廣場上,專門修建了夏洛特宮。幸好當時世界上已經有柯達、Agfacolor彩色膠捲。雖然彩色膠片價格昂貴,但是作為世博會這樣的盛會,還是留下了很多彩色照片,展現當時參展的一些美輪美奐的城建藝術作品,也展示了巴黎無盡的榮光。

1937年巴黎世界博覽會的主題是現代世界的藝術與技術,更多地成了各國集中展示自己的秀場。儘管如此,科技與藝術的融合加之諸國出於外交目的的重視,紛紛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於是使得這屆世博會吸引了超過三千萬參觀者。也成了歐美各國展示自我風采的舞臺。 


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巴黎世博會成就了旅遊產業的興起。博覽會上,各國展館發揮各自優勢,介紹本國地理資源與人文特色,旅遊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動。法國更是建造了一座獨立的旅遊館,展示法國多彩的風光。旅遊業作為一種可以推動經濟發展的產業的理念也開始深入人心。

展覽期間,主辦方力圖讓展示更貼近民眾的口味,這也使得“大眾趣味至高無上”的理念在世博會上得到驗證。很多展覽開始把視角側重在了兒童身上。於是還有了專門的概念性的幼兒園展廳。

當時一共44個國家接受了巴黎的邀請,在世博會上建立自己的展館,集中展示本國的文化與資源。瑞典的新型農產品、葡萄牙的貨物出口、瑞士獨一無二的煉乳技術,這些五花八門的展示,均出自各個國家館。

當然當時最拉風的還是德國。德國館由建築師Albert Speer建造。主立面冠以青銅雕豐碑組成“兄弟”, 德國館的內部設計非常的節儉,僅用牆紙上的絲綢作為展覽盒的背景。幾乎沒有照片,只有繪畫和雕塑。據批評家說,設計師伏爾德馬爾布林克曼的作品在內部裝飾用吊燈,地毯和油畫,就像十九世紀的沙龍。

後起之秀美國也參加了這樣的盛會。當時美國的總統就是大家熟知的羅斯福,從1933年開始,美國政府一改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加強了國家的干預,使經濟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天開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開始出現明顯的復興,國民經濟狀況得到顯著改善,成為了有錢的大戶。


另外比較吸引眼球的就是蘇聯的展館。1937年經過十年的努力蘇聯的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業總產值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工業大國。當時各國比例是美國41.9% 蘇聯13.7% 德國11.6% 英國8.3% 法國6.7% 。蘇聯建成了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據統計1937年,蘇聯機床已基本自給,進口的機器只佔需要量的0.9%,拖拉機等產品已開始出口。

當時蘇聯展品還有一個不鏽鋼雕塑,主題是“工人與集體農莊女“,是雕刻家維拉穆罕默娜創建一座紀念碑。這個雕塑描繪了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每個人拿著一把錘子和一把鐮刀。更為有趣的是,蘇聯的雕塑是和德國的雕塑相對而建,有點爭鋒相對的意思,似乎也為1937年之後的歷史埋下了一些伏筆。

1937年世博會在“和平與進步”的呼聲中落下帷幕。最終有16704個獎項被授予,展覽期間超過六百場的論壇也可謂聲勢浩大。諸多新建的展館作為永久性的紀念館與博物館,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旅遊資源,也讓我們從側面瞭解了當時社會的發展情形。可惜的是,這場世博會之後,整個世界就開始於“和平與發展”的主題背道而馳,陷入到了另外一番的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