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板體厚板成形件工藝分析及模具設計

鐵路貨車常用的託板體約23種,起到固定車鉤,防止運行中在動載荷的作用下產生變形位移的作用;常用的安全託板約12種,起到防止車鉤或託板體的脫落,造成行車事件的作用。兩者合計35種,相對應的模具多達7套,加大備品備件的訂貨數量,會顯著增加工裝模具的製造費用。原託板體成形工藝為熱壓成形,板料加熱不僅增加了生產製造成本,而且產品質量勉勉強強,同時板料加熱相應降低了板料含碳量,導致板料的機械性能降低。因此,有必要重新審視新工藝方法和模具結構,實現熱壓到冷壓的工藝轉變。


現狀調查

託板體和安全託闆闆料的厚度均為16mm,材質為Q235A,均為厚板成形件。託板體產品圖如圖1所示,壓形深度為16mm、24 mm、35 mm、40 mm、45 mm、50 mm、55 mm,熱壓後工件成垛碼放,在熱應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兩翼平面度下凹為1.1~1.4mm(圖2),下部A平面度圓弧狀上隆0.8~1.2 mm(圖3),不能滿足產品的技術要求。安全託板的結構與託板體形狀、結構、尺寸類似,同樣存在平面度超差的質量問題。


託板體厚板成形件工藝分析及模具設計

圖1 託板體產品圖


託板體厚板成形件工藝分析及模具設計

圖2 兩翼熱壓圖


託板體厚板成形件工藝分析及模具設計

圖3 底部熱壓圖


工藝分析

成形力的計算

按衝壓模具設計手冊冷壓成形力P=4×0.6×1.3×210×16×16×38/(16+15)=205t,4為板料的折彎次數,0.6為理論常數,1.3為工況係數,210為板料寬度,16為板料厚度,38為材料抗拉強度,15為工件的成形圓角半徑,所以在315噸油壓機上冷壓成形是可以的。

回彈角的確定

壓形模具的設計關鍵在於回彈角和反變形量的確定,成形工件相對彎曲半徑是成形圓角半徑與板料厚度(圖4)的比值,15/16=0.94,數值較小,故不考慮成形圓角的回彈,僅考慮折壓角的回彈,回彈角反變形量的數值與板料的厚度、材料的屈服強度、材料的抗拉強度、成形的角度、工件的形狀、設備的壓力噸位、模具成形的間隙有關,影響因素眾多,其理論計算公式為經驗公式,工件的回彈角難以準確控制,為此進行冷壓逼真試驗並在JSTAMP軟件上進行數值模擬分析。


託板體厚板成形件工藝分析及模具設計

圖4 工件角度示意圖


⑴按模具設計手冊,理論計算的回彈角數值為1.0°,推算出兩翼平面度為1.31mm,下部平面度為3.32mm,數值相對偏大。

⑵用既有的熱壓模具(沒有回彈角和反變形,如圖5所示,在油壓機240t壓力下,進行冷壓試驗,冷壓試驗後工件再修形後鑽孔(圖6),保證試驗料不廢。平面度數值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兩翼實際的回彈量大於理論計算數值,底部實際的回彈量小於理論計算數值。


託板體厚板成形件工藝分析及模具設計

圖5 壓形模具照片


託板體厚板成形件工藝分析及模具設計

圖6 壓形及鑽孔照片


託板體厚板成形件工藝分析及模具設計

表1 託板體冷壓平面度數值統計表(mm)


⑶用STAMP軟件,在260t狀態下進行3次回彈數值模擬運算分析,回彈量僅為0.48 mm,小於理論計算的數值。工件回彈趨勢模擬曲線如圖7所示。


託板體厚板成形件工藝分析及模具設計


對比熱壓、冷壓和模擬分析三者之間的數值差別,同時兼顧模具可能調整的方便性,確定回彈角和反變形量的數值,兩翼的回彈角為1.2°,底部的反變形撓度值為2.5 mm。

模具設計

根據回彈角和反變形量確定壓形模具的數學模型,如圖8所示,兩翼向下旋轉1.2°,底部上翹2.5mm,圓弧中心250的尺寸調整到直線交點尺寸261, 圓弧中心380的尺寸調整到直線交點尺寸370,保證中性層的展開尺寸相等,也就是當模具壓形結束後,期望回彈到工件初始狀態下,使折壓線總長度保持不變,保證模具設計的精準。在CREO2.0三維設計軟件下進行參數化設計,當數學模型發生變化後,相應的壓形鑲塊和模體對應的特徵以及二維圖紙隨之變化調整,圓角半徑R15在模具的工作部件設計完成後進行標註修飾,如圖9所示,便於模具三維零部件快速準確的再生,提高設計的效率,最終得到的模具結構如圖10所示。


託板體厚板成形件工藝分析及模具設計

圖8 工件數學模型圖


託板體厚板成形件工藝分析及模具設計

圖9 原模具結構示意圖


託板體厚板成形件工藝分析及模具設計

圖10 模具結構示意圖 1、3、8-上模鑲塊;2、6、7-下模鑲塊;4-下模體;5-上模體

原有模具的上下鑲塊全部固定在止口裡,當模具壓形鑲塊脹形或鑲塊與模體止口之間存在雜質時,模具更換鑲塊就需要過多的內外部時間,不符合快速換模的精益理念。而鑲塊的固定方式改為上鑲塊取消止口的自由方式,其受力有向中心位移的趨勢,卻沒有變更尺寸工作鏈的可能,下鑲塊依然固定在模體的止口裡,限制鑲塊受力有向外位移改變尺寸工作鏈的可能(圖10)。當模具更換其他產品時,僅僅更換外側的4個鑲塊,而不是更換全部的壓形鑲塊,減少模具的更換時間,並降低模具製造和維修成本。


驗證及結論

⑴反變形量由2.5 mm調整到1.5 mm,模具已批量生產,實現了冷壓的工藝轉變。

⑵適當增加設備壓力,力求彎角處彈性變形回彈角減小,保證工件剛度和尺寸的穩定性。

⑶儘可能進行柔性化模具設計,避免模具鑲塊全部更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