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兵,敢打必勝依靠人民

評論| 我是一個兵,敢打必勝依靠人民

歷史從不偏愛哪一個政黨,戰爭也從不眷顧哪一支軍隊。得民心者得天下。誰能贏得最廣大人民的支持,誰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美國學者亨廷頓在其著作《軍人與國家》中寫道,軍隊只有遠離民眾,才能建立良好的軍民關係。然而,中國人民和人民子弟兵用血脈相依、水乳交融的關係,用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生動實踐,讓亨廷頓的結論完全失效。

在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里,人民子弟兵如魚得水。

1947年,在運城攻堅作戰中,得知部隊需要木料,方圓幾十裡的百姓幾乎家家卸下門板送到前線,總數達到17萬塊之多。

據統計,僅淮海戰役就有支前民工543萬人,用獨輪車運往前線的糧食達4.3億斤,若擺成5列,可以從北京一直排到南京。陳毅元帥曾動情地說:“我就是躺在棺材裡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們用小米供養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

歷史告訴我們,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歸、民力所聚,人民軍隊就能無往而不勝。

“小推車”一頭連百姓,一頭連戰爭,作為解放戰爭時期軍民融合的典範,它滿載著民意、民心,平穩地駛向未來。踏入新時代,“軍民融合”成了熱點詞彙。

2015年3月12日,習主席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首次將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作為國家戰略加以強調:“富國和強軍,猶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依靠人民是我軍挺立於不敗之地的力量源泉,是任何敵寇都難以擊破的銅牆鐵壁。

在廣袤的西藏邊疆無人區,往往“補給重於戰鬥”。雖然運輸路上常年有汽車部隊來回奔波,但運力仍捉襟見肘,而破解這道難題的關鍵,便是“軍民融合”。遠眺海拔4800多米的邊防某團詹娘舍哨所,只見一條細細的索道橫穿群山峻嶺,大大改善了哨所物資運輸保障情況。這條細細的索道,一面牽動邊防軍人的衣食起居,一面拉動起地方的經濟發展,正是這些軍地雙方合力構築的“利益相交線”,生動詮釋著新時代軍隊人民魚水相融的深厚情誼。

軍隊體制編制改革以來,人民軍隊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速度越來越快,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眾多高新技術應用於裝備中,而這些信息化武器的“助推器”越來越多地來自於民營企業。

沉浸式戰場態勢顯示系統、電子沙盤推演系統、陸軍兵種戰術對抗訓練模擬系統、海軍作戰實驗系統、空軍作戰指揮訓練仿真系統、火箭軍戰術訓練模擬系統、高精度移動指揮調度系統、小型手拋偵察機器人、要地無人機防禦系統、無人作戰高速艇、水下滑翔機……一大批先進的自主創新軍民融合產品公開亮相。

站在新時代的門檻上眺望,中國夢、強軍夢的路標早已豎起。護航中國,人民軍隊有著清醒的認識——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臺中央,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

评论| 我是一个兵,敢打必胜依靠人民

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閱兵中,巨浪-2導彈方隊受閱。張志強 攝

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閱兵上,一大批打贏利器豪邁受閱——

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遠程戰略轟炸機傲視長空,具備遠程奔襲、大區域巡邏、防區外打擊能力,對未來的戰略巡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海軍某型艦載戰鬥機作為我國首款艦載戰鬥機,綜合作戰效能達到世界同類型機種的先進水平,這次代表我軍第一代航母人豪邁飛來;

信息作戰模塊的登場亮相,可謂一默如雷:看不見的信息鏈路,牽引我軍昂首邁向信息化戰場……

劍決浮雲氣,弓彎明月輝。手持重劍、劍法過人的三軍將士滿懷豪情,牢記習主席囑託:“我們的英雄軍隊有信心、有能力打敗一切來犯之敵!”

初心如炬,使命如山。

那些可歌可泣的記憶,永遠在激勵著軍營;那些血肉相連的歷史,永遠在昭示著未來:脫離人民寸步難行,依靠人民無往不勝。人民就是那難不倒的“量天尺”、打不斷的“補給線”、摧不垮的“根據地”。

過去如此,永遠如此!

這支“無法複製的軍隊”,蘊藏的制勝密碼,就是“人民”二字。而這兩個字,正是這個國家與這支軍隊共有的名字!

评论| 我是一个兵,敢打必胜依靠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