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房不如養豬?“金九銀十”漸凍,房企市值被養豬超過

房地產商又遭一記暴擊。 這一回,出手的是“二師兄”。

詳細說來,是A股豬肉概念股裡排行第二的牧原股份市值突破1900億元,超過了房地產概念市值排行第二的保利地產。 這種狀態從10月21日起已延續多日,至今沒有逆轉的意思。

而之所以說“又遭暴擊”,是因為就在不久前,房企中市值排行第一的萬科A,剛被調味品企業海天味業超過——儘管這家以賣醬油聞名的公司,營收只有萬科的十三分之一。

更慘烈的是,以往房地產商的豐收季“金九銀十”,到今年九月、十月已淪為房企混戰的打折促銷季。 但就算是自斷臂膀“以價換量”,9月上半月,國內35個典型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比起8月上半月及去年同期還是分別下降了7%。

曾經閃耀無比的金色光環,正在從房地產商身上褪去。

金九銀十房企“涼涼”

對房地產商來說,2019年的秋天,真是一個難過的季節。

過去的房地產行業,盛行高槓杆、高負債率和高價拿地,房地產商們崇尚的信條也是“手中有地,心裡不慌”,抬價拿地時有發生,各地地王層出不窮。 然而自2018年下半年房地產行業開始新一輪調控以來,在房企融資收緊、房價受限雙重調控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房企正在面臨房子賣不出去、資金收不回來的窘境,甚至是絕境。

今年1-9月全國房價增速降至6%左右,僅有去年同期增速的一半。 也就是說,房價上漲的速度變緩甚至出現下跌跡象了,但商品住宅成交面積還是罕見地出現了連續三個季度下降。 在50個具有代表性的國內城市,第三季度商品住宅成交規模同比下降了1.8%,降幅較二季度進一步擴大。

與房地產的體面相比,養豬看起來像是一門髒活累活,而且長期以來還深受豬週期的困擾。所謂豬週期,指的是豬肉供求與價格關係變化的一種經濟現象: 每當豬肉價格上漲時,母豬存欄量和生豬供應量就會上升,促使豬肉價格下降; 當豬肉價格下降後,母豬存欄量和生豬供應量又會減少,從而孕育下一波的豬肉漲價。 受豬週期影響,豬肉價格往往容易波動大而頻繁。 這是幾乎所有養豬人都要面臨的風險和困境。 在行業處於價格、利潤雙雙上升的時期,能繁母豬(業內指能繁殖的母豬)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生產資料,堪比前幾年房地產商們瘋狂囤積的地塊。

根據有關部門統計,2018年我國出欄生豬69382萬頭,豬肉產量5404萬噸,人口為139538萬。據此計算,我國人均消費豬肉38.73kg/年,人均消費生豬0.497頭。平均一天要吃掉190.09萬頭肥豬。

分省來看,豬肉消費最高的5個地區依次是四川省(第1名,人均吃掉0.88頭豬/年)、湖南省(第2名,人均吃掉0.87頭豬/年)、雲南省(第3名,人均吃掉0.8頭豬/年)、重慶市(第4名,人均吃掉0.74頭豬/年)、湖北省(第5名,人均吃掉0.68頭豬/年)。

豬肉消費最低的5個地區是新疆自治區(31名,人均吃掉0.16頭豬/年)、西藏自治區(30名,人均吃掉0.18頭豬/年)、寧夏自治區(29名,人均吃掉0.19頭豬/年)、山西省(28名,人均吃掉0.21頭豬/年)、內蒙古自治區(27名,人均吃掉0.22頭豬/年)。

從上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收入低的地區,豬肉消費量反而較高。比如人均GDP倒數第二、第三、第四名的雲南省、貴州省、廣西自治區在豬肉消費榜上分別排名3、6、7,至於豬肉消費排第一的四川省人均GDP排在21名。再比如人均GDP前2名的北京市、上海市在豬肉消費榜上分別排名17、21。

總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豬肉消費會進一步下降。由於非洲豬瘟疫情的催化,我們認為10年後我國生豬出欄會降低到60000萬頭左右,中國人一天吃掉的肥豬會降低到164.38萬頭。當然,超級豬週期給養豬企業帶來的,除了超額的利潤空間,還有投資者的好感和青睞。 這不,“賣房不如養豬”的效應,就在股市顯露出來了。在今年9月23日的媒體交流會上,就連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也一半打趣、一半承認: “也許有些同行不服,對賣酒的我早就服了,對賣醬油的反正我也是蠻服氣的。 ” 現在看來,鬱亮這句話或許還說早了。 因為到了10月下旬,養豬概念股裡排第二的牧原股份突破了1900億元市值,一舉超過了A股房地產市值排第二的保利地產——儘管兩者淨利潤相差近十倍。 截至10月25日早盤,牧原股份的股價仍在上漲,開盤不久就迎來了3%的漲幅,市值更進一步突破了2000億元。 看來,“養豬的”也在追趕“賣房的”,並且大有趕超之勢。

賣房不如養豬?“金九銀十”漸凍,房企市值被養豬超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