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喜歡聽李宗盛的歌,大多都是過了四十歲的人?

我就是不想起床


李宗盛獨特的嗓音,加上直戳人心的歌詞,說盡了人世間的滄桑,講述著成年人的故事,有愛、有恨、有彷徨……每一次都能從他的歌中聽出自己的影子,自己的無奈,就如同訴說自己的經歷。

很久之前就聽李宗盛的歌,就像大部分人喜歡他的原因一樣。他的歌詞總能恰如其分的寫到你的內心。

而不知為什麼《我是一隻小小鳥》我從來都沒有想去聽,可能是因為歌名起得太過於直白或者是因為經常聽到別人在唱這首歌的時候都是唱高潮部分 , 我是一隻小小鳥,想要飛卻怎麼也飛不高 ,從而感覺這就只是簡單口水歌而已。前幾天的某個晚上進去洗澡的時候無意間點了這首歌,但當我聽到,每次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總是睡不著, 我懷疑是不是隻有我的明天沒有變得更好 ,的時候,胸口像捱了一記悶拳。

總的來說,李宗盛的歌就像一個特別瞭解你的朋友,你經歷了什麼,身邊的人可能不懂,但是李宗盛卻很懂,這也許就是喜歡他的原因。


鮮娛達人


一歲年紀一歲人,這句話說的一點也不假。很多事情只有到了那個年紀才能明白,李宗盛的歌詞和曲子味道年輕時聽會覺得平淡,年紀大了倒能品出其中的味道。人是感性動物,只有深有同感才會點頭贊同。其實這和年齡沒有絕對的關係的。



一越白


李宗盛被譽為“華語樂壇的音樂教父”很多的明星都以他為標杆,向他致敬。他寫的每一首歌似乎都隱藏著一個故事,都是一段情,一段辛酸的經歷。所以才會有些人說“年少不聽李宗盛”,他的歌你聽懂了幾首呢?

有人說:“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到不惑年,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終人,人生漂泊幾多年,回首鐵淚如斷絃,光陰流逝彈指間,再見不知是何年"


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要說少不聽李宗盛,這話雖然顯得有些過於狹隘,但乍一看的感覺確實是對味的。先不說年輕時候是否能聽得懂他的歌詞,就說那歌詞中多少存在的說教意味都讓年輕人在接受程度上會有所減少。 比如《凡人歌》裡唱的“多少同林鳥,已成分飛燕;人生何其短,何必苦苦戀”,再配上他那粗獷灑脫的嗓音和敘事式唱法,就像在說“年輕人我跟你講,不要急,這些事你慢慢會懂的”。 從他關於人生之類的歌詞角度上來說,某種意義上,上了年紀的人聽來會更有感覺,聽的透徹就是醍醐灌頂的恍然,即便是聽的一知半解也會有一種感同身受在裡面。



在《給自己的歌》裡他說“想得卻不可得/你奈人生何/該舍的捨不得/只顧著跟往事瞎扯/等你發現時間是賊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選擇” 這種經歷過歲月的洗禮後得到的結論,對於年少的人來說,就像一個父輩的諄諄教導,他試圖讓你明白對於時間的珍惜,對於選擇的果敢有多麼重要,而這樣的言辭說教在正是叛逆的年紀裡往往是很難聽進去的。 即便是當時欣然接受,隔日也會忘得一乾二淨,因為沒有經歷過,也沒有嘗過那種苦頭,也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耐心,聽到這種類似的道理太多也就當作大白話給消化了。李宗盛的這類歌詞往往從立意上來說大多都是著眼於“大”,站在一個較為宏觀的層面去思考人生的問題。 他曾經在演唱會和梁靜茹說:希望你永遠聽不懂我的歌,因為不想你經歷我那麼多事情。


他的成就及其故事 從1980年代至今,李宗盛創作、製作了大量經典歌曲和暢銷專輯,有“華語流行音樂教父”和“百萬製作人”之稱,是華語樂壇最具影響力的音樂人之一。李宗盛發掘和提攜了周華健、辛曉琪、張信哲、光良、品冠、梁靜茹、五月天、白安、楊宗緯等多位歌手。 李宗盛的確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在經歷了華語歌壇教父的輝煌,還有情感生活的坎坷之後,迴歸平凡的李宗盛如今是制琴師,他製作的“李吉他”被羅大佑、周華健等一大批歌星採用。

他的經歷 李宗盛因為成績不好,所以只考了個工專,但是在上工專的時候,李宗盛認識了木吉他,結交了一群喜歡玩音樂的夥伴,還組建了“木吉他合唱團”。 1982年,由於當時李宗盛女朋友鄭怡的製作人去了大陸,李宗盛機緣巧合就成了製作人,為鄭怡製作了《小雨來得正是時候》等歌曲。對於李宗盛來說,這可是他人生中最黃金的機會。 兩年之後,李宗盛進入了滾石,創造了陳淑樺、周華健、趙傳、娃娃、辛曉琪、張信哲的銷量神話,也有了後來的《凡人歌》《當愛已成往事》等備受好評的歌曲。


小高拍拍


因為到了這個年紀更能體會歌詞中的心酸與回味,到了這個不惑的年紀,才能明白平凡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