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養正氣,如何維護好身體的正氣?

正如大家平時所稱“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這個魔可喻為“病邪”,這個道可喻為“正氣”。中醫內科學認為,正氣含義有二,一是構成人體維持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如水谷之氣、呼吸之氣等;二是指腑臟經絡之氣等,包括元氣、宗氣、營氣、衛氣等。

元氣

中醫認為,元氣是先天之氣所化生,發源於中醫所稱的“腎”,借“三焦”之道,貫通全身以推動氣血的運行。

宗氣

由肺吸入的清氣與脾胃運化來的水谷之氣結合產生,可推動呼吸及血的運行。

營氣

運行於脈中,推動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正常運行。

衛氣

行於體表,以抵禦外邪的入侵。

養生養正氣,如何維護好身體的正氣?


與氣有關的疾病有多種,常見虛症的中氣不足與虛弱老邁相關,如先天的元氣不足,臟腑功能衰退,或由疾病等引起。實症多見後天的氣滯,氣逆等。

維護好正氣,抗拒病邪的入侵,即所謂“扶正祛邪”,是維護健康的關鍵所在。

民間稱“活到九十九,還能往前走”,但由於人的正氣常不足,多達不到這個指標。

《黃帝內經》告誡人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其真……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隨著老齡社會的到來,國民平均壽命都有所提高,百歲老人雖不多見,但長壽老人並不少。那麼,想要長壽,如何更好地維護正氣呢?

調理好“心氣”,養病先養心

現代社會壓力大,要做到心氣不亂,對各種矛盾泰然處之。哲人鄭板橋的墨寶“難得糊塗”,不無道理。曾有哲人告誡,如果有兩塊麵包,就應該拿出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可見,心理調解、精神休養的重要性。

不過勞,做到勞逸結合。

即體力、腦力都要適當休息。新聞中常看到一些國家的領導人工作再忙,也會按時度假休息,普通老百姓也應適當休息。

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

應戒菸限酒。健康飲食,保護好“胃氣”。唐代名醫孫思邈稱“安身之本,必資於食,救疾之速,必憑於藥”。

目前,“三高”及腫瘤的預防,任務繁重,有些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中醫強調“治未病”,預防為主。有保健作用的食品有很多,應關注“四氣五味”的偏性,儘量做到辨證攝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