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簡直就是危樓!“高聳入雲”的艦橋不忍直視

“扶桑”是古日本國的美譽,可日本以扶桑命名的的戰列艦經過不斷的改裝,雜亂而又“高聳入雲”的艦橋簡直不忍直視!這簡直就是危樓。


這簡直就是危樓!“高聳入雲”的艦橋不忍直視



扶桑級戰列艦是20世紀10年代日本海軍建造的日本第一型“超無畏”戰列艦。該級艦原計劃建造4艘,最後只完成了扶桑號及山城號,其餘兩艘伊勢號、日向號因預算不足被臨時擱置,後期針對扶桑級現有的兩艘戰列艦上出現的缺陷加以改進,最終將伊勢、日向劃分為了獨立的一級戰列艦——伊勢級戰列艦。扶桑級設計者為近藤基樹海軍造船中將。該級艦的外形特點是其擁有著極為高聳的艦橋,並且裝備多達六座十二門356毫米主炮。


這簡直就是危樓!“高聳入雲”的艦橋不忍直視



扶桑級戰列艦是日本獨自設計第一型戰列艦,該級艦原計劃建造四艘,最後只完成兩艘分別是扶桑號和山城號。扶桑號1912年3月開工,1915年11月完工服役。山城號1913年11月動工,1917年3月完工。


這簡直就是危樓!“高聳入雲”的艦橋不忍直視



扶桑級的鍋爐使用24座日本設計的宮原式油煤混燒水管鍋爐,搭配2具英國製造的柯蒂斯-布朗直聯式蒸氣渦輪機,渦輪機內有低·中·高壓三組渦輪,每組渦輪機帶動2軸螺旋槳。艦上裝有4千長噸煤炭與1千長噸燃油,可讓扶桑級在14節航速下有著8千海里續航力。


這簡直就是危樓!“高聳入雲”的艦橋不忍直視



扶桑級的裝甲主要由維克斯滲碳裝甲構成,裝甲帶設計為典型的前日德蘭型戰列艦配置,防禦導向為針對1萬米左右的射擊而設計,對長距離大仰角彈防禦力不佳,裝甲總重量為8726噸,約佔總排水量的29%,比起前代河內級的25%略為增加。


這簡直就是危樓!“高聳入雲”的艦橋不忍直視



在1910年代初,日本的工業生產設施生產不出12英吋(305公釐)以上厚度的裝甲,這成為了扶桑級的防護設計最大限制;指揮塔裝甲305公釐,為全艦防禦力最強之部位;主水線裝甲帶厚度303公釐,水線上側面裝甲229公釐;水線下裝甲厚度102公釐;甲板裝甲介於32-51公釐;主炮裝甲炮盾279.4公釐(11英吋),側面228.6公釐(9英吋),頂蓋114.5公釐(4.51英吋);副炮炮盾厚152公釐;船隻的水密隔艙有737個(水面上163個,水面下574個)。


這簡直就是危樓!“高聳入雲”的艦橋不忍直視



扶桑級戰列艦長205米,寬28.65米排水量3萬多噸,裝12門雙聯裝356毫米主炮和16門152毫米副炮,再加上大量127毫米或者76毫米和25毫米高射炮,還可以搭載3架艦載機。開始完工的扶桑號還是英式三桅杆設計,後來為了“站的高看的遠”經過不斷改裝,最後扶桑級艦橋高達15層(計劃改到16層)近60米!


這簡直就是危樓!“高聳入雲”的艦橋不忍直視



雖然高艦橋是日本二戰後軍艦的一貫風格,也是日本雷達和其它光學觀測設備落後的無賴之舉,如長門級戰列艦艦橋也很高,可由於長門級排水量稍大,本身軍艦也高點,看過去總體比扶桑級戰列艦協調多了。


這簡直就是危樓!“高聳入雲”的艦橋不忍直視



1944年10月萊特灣海戰中,扶桑號、山城號被編入西村艦隊。10月25日凌晨,在執行“捷一號作戰”時,西村艦隊穿過蘇里高海峽,迎面遭遇美軍艦隊,扶桑號受魚雷攻擊沉沒,山城號隨後在與美軍戰列艦的炮戰中被擊沉。美國這個“城管大隊”總算拆了這兩座礙眼的“違章建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