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權者如何維繫自己的權威?

掌權者如何維繫自己的權威?

導讀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是由馬克斯·韋伯所著、馮克利所譯的《學術與政治》,內容與“得到”《施展·國際政治學40講》的第九講“大革命時代:兩場革命如何顛覆了國際秩序?”相關。

韋伯對於相關問題的分析,構成現代政治分析的基本範型。

掌权者如何维系自己的权威?

就像歷史上以往的制度一樣,國家是ー種人支配人的關係,而這種關係是由正當的(或被視為正當的)暴力手段來支持的。要讓國家存在,被支配者就必須服從權カ宣稱它所具有的權威。人們什麼時候服從,為什麼服從?這種支配權有什麼內在的理據和外在的手段?

1. 權威的三大來源:傳統、領袖魅力、法制

從原則上說,內在的理據——即基本的正當支配類型——有三。

首先,是“永恆的昨日”的權威,即通過源頭渺不可及的古人的承認和人們的習於遵從,而被神聖化了的習俗的權威。昔日的家族長制和世襲君主所實行的,就是這種“傳統的”支配。

還有ー種不同尋常的個人神寵(我稱之為“超凡魅力”——charisma型的權威,它來自極端的個人獻身精神,個人對救贖、對英雄業績的信念,或其他一些個人領袖的素質。這種“超凡魅力型”的支配,由先知們實行,在政治領域,則是由推舉產生的戰爭頭領、靠民眾直接認可而當政的統治者、偉大的群眾煽動家或政黨領袖所實行。

最後,是依靠“法制”,依靠對法律條款之有效性和客觀性“功能”的信任而實行的支配;這些法律,則是以理性方式建立的規則為基礎的。在這種情況下,凡是合乎法規的職責履行,都可望得到服從。實行這種支配的,是近代的“國家官吏” ,以及所有那些在這方面同他類似的權力擁有者。

不難理解,在現實中,服從是由極強烈的懼怕或希望決定的——懼怕魔法的力量或掌權者的報復,希望得到這個世界或來世的獎賞。除此之外,服從還取決於十分不同的原因。這一點我們馬上就會談到。然而,在為服從的“正當性”尋求答案時,我們遇到的就是這三種“純粹’’類型:“傳統的”、“超凡魅力的”和“法制的”。

這些正當性概念和它們的內在理據,對於支配的結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現實中,當然很難找到這些正當性的純粹類型。不過今天我們無法討論純粹類型極其繁雜的變種、轉型和組合形式,這屬於“一般國家學說”的話題。

2. 人們信服領袖,實際上信服的是領袖所象徵的卡里斯瑪(charisma)

這裡我們最為感興趣的,是這些類型中的第二種:人們因服從純屬“領袖”個人的“超凡魅力”而產生的效忠,由此形成的支配。因為天職這個概念的最高表現,正是根植於這個支配類型之中。

對先知、戰爭首領、公民大會或議會中所有偉大的煽動家身上超凡魅力秉賦的效忠,意味著領袖本人被認為是一位內心“受天職召喚”的領袖。

人們服從他,不是因為傳統或條律,而是因為對他懷有信仰。這位領袖如果不單純是個狹隘虛榮、曇花—現的暴發戶,他便是為他的事業而活著,“為他的工作不懈奮鬥”。他的門徒、追隨者、他個人的朋黨所表現出的效忠,針對的是他本人,是他這個人所具有的素質。

超凡魅力型領袖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歷史時期都曾出現。以往,這種素質最重要地表現在兩類人物身上,一類是巫師和先知,一類是戰爭頭領、幫派首腦和僱傭兵隊長。

我們更感興趣的,是從城邦的土壤中成長起來的自由“煽動家”這種類型的政治領袖。就像城邦一樣,這種煽動家是西方,尤其是地中海文化所特有的。

此外,像議會黨團領袖這種形式的政治領袖,滋生於憲政國家的土壤,而這種國家,也是西方的特產。

掌权者如何维系自己的权威?

<strong>米開朗基羅名畫《先知撒迦利亞》(撒迦利亞是《舊約聖經》中的人物,猶大王國的先知)

3. 權威用以維繫其支配權的行政工具:組織化的幕僚、物質獎賞、社會榮譽

當然,這些“受天職召喚”的政治家——從“天職”ー詞最真切的含義說——在任何地方都不是政治權カ鬥爭中唯一決定性的人物。他們所能調動的輔助手段也具有很大的決定性意義。

政治上居於支配地位的權力,如何來維持其支配呢?

這個問題適用於一切類型的支配,因此也適用於所有形態的政治支配,無論它是傳統的、法制的或是超凡魅力的。

對支配的經營要有持續的行政管理,這要求人的行為服從那些聲稱擁有正當權力的主人。

另一方面,支配的經營需要通過這種服從,控制一些在既定情況下行使暴力不可缺少的物質資源。

因此,支配的經營需要控制ー批幕僚和物質的行政工具。

這批行政幕僚,外在地看代表著政治支配的組織。當然,就像任何組織一樣,這個組織通過服從,而不僅僅是我們剛才說的正當性,同權力的擁有者聯繫在一起。

此外還有兩種藉助於個人利益的手段:物質獎賞和社會榮譽。封臣的采邑、世襲制下僚屬的俸祿、近代國家官員的薪金、騎士的榮譽、身份特權以及官員的榮譽等等,構成了他們各自的酬勞。

擔心失去這些酬勞,是僚屬與掌權者結為一體的最後的和決定性的基礎。在戰爭中,追隨者有榮譽和戰利品可得,煽動家的追隨者則可“分贓”,即通過壟斷官職,對被支配者進行盤剝,以及只有政治才能帶來的好處和虛榮心的滿足,這些報酬也都是來自ー個超凡魅力領袖實行的支配。

掌权者如何维系自己的权威?

<strong>中世紀的騎士

4. 掌握對行政工具的所有權,掌權者才能真正意義上擁有對下屬的支配權

正像經濟組織ー樣,利用暴力來維持支配,需要某些物質手段。一切國家都可以這樣進行分類:看它原則上是依靠那些個人擁有行政工具的僚屬,還是依靠那些同行政工具“分離”的僚屬。這種區分,同我們今天說資本主義企業中同物質生產資料“分離”的領薪僱員和無產階級,有著同樣的含義。

對於僚屬、官員或手下無論什麼人的服從,掌權者要做到可以信賴。行政手段可以是錢財、建築物、戰爭物資、車輛、馬匹或其他什麼東西。

這裡的問題是,掌權者是否親自領導和組織行政工作,只將執行權委派給他的個人侍從、受僱官員或個人寵臣和親信,他們都不是行政工具的所有者,也就是說,他們本人無權使用物質的行政工具,而是要受主人的指揮,行政工具所有權的有無這種區別,存在於以往的一切行政組織之中。

有些政治團體,它的物質的行政工具,全部或部分由獨立的行政僚屬自主控制,可以稱這些團體為“身份制的” 團體。

例如,封建團體中的封臣,自己掏腰包支付他封地內的行政和司法費用。他提供自己的裝備和給養用於戰爭,他下一級的封臣也是如此。

當然,這對領主的權力地位是有影響的,他所能依靠的,只是ー種個人信任的關係,和這樣一個事實:他擁有采邑,擁有社會榮譽方面的正當性,其來源則是上面的主人。

但是,從最早的政治形態以降,我們隨處都可以看到領主親自領導行政的情形。

他讓那些奴隸、家臣、隨從、“得寵者”,以及他拿自己庫房的錢財供養的受俸牧師,對他產生人身依附,以求把行政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他力求用他自己的錢袋,用他家庭財產的歲入,支付各種費用;他努力建立起一支依附於他個人的軍隊,因為軍隊的裝備和給養來自他的糧庫、錢庫和武庫。

掌权者如何维系自己的权威?

<strong>封臣向領主宣誓效忠

在“身份制”團體中,領主在獨立的“貴族階層”的協助下進行統治,因此他要同他們分享他的支配權;

親自實施行政管理的領主,或是靠他的家族成員支持,或是靠平民的支持。這是些沒有自身社會榮譽的無財產階層,他們在物質上完全同他拴在ー起,自己沒有任何足以抗衡的力量。

所有形式的家族長制和世襲制的支配,蘇丹的獨裁製以及官僚制國家,都屬於這後一種類型。官僚制的國家制度尤其重要,其最理性化的發展,正是近代國家的特徵。

5. 近代國家最終壟斷了對一切行政工具的正當支配權

近代國家的發展,無論在何處,都是由君主發動的。

對於君主周圍那些自主的、“私人”擁有執行權的人,那些有權擁有自己的行政、戰爭和金融工具,擁有一切可用作政治資本的人,為剝奪這些人鋪平道路的,便是君主。

這整個過程,同資本主義企業通過逐漸剝奪獨立生產者而得到發展如出一轍。

近代國家最後控制了進行政治組織的所有工具,實際上將它們全部集中在一個首腦的統治之下。沒有哪一個官員,對於他所支出的錢,或他管理的房屋、倉庫、工具和武器,擁有所有權。

在當時的“國家”中,行政僚屬(包括行政官員和工作人員)同行政組織的物質工具的“分離”——這是國家這ー概念的基本要素——終告完成。最具近代精神的發展便由此開始,我們親眼看到,那些曾剝奪政治工具,因而也剝奪政治權力的人,也面對著被剝奪的企圖。

至少從領袖已取得了合法的權威地位這個角度說,這場革命大有收穫;這些領袖通過篡奪或選舉,已經取得了對行政班子和物質資源機構的控制權。

無論他們是否有權這樣做,他們從被統治者那裡推論出自己的正當性。在這個至少是表面上成功的基礎上,他們是不是可以正確地抱著希望,在資本主義企業內實行剝奪,這是另外一個問題。資本主義企業的管理,雖然同行政機構的管理有著深刻的相似性,兩者所遵行的規律畢竟十分不同。

今天,我只為我們的思考做ー些純概念的說明:近代國家是組織支配權的強制性團體,它已經成功地做到了在一定疆域之內,將作為支配手段的暴力的正當使用權加以壟斷。

為了這一目的,國家將組織的物質工具集中到其領導人的手中,並且對以往有權支配這些工具的所有自主的身份制官員,實行了剝奪。如今,國家佔據了他們的位置,處在最頂端。

這一政治剝奪過程取得的成功各有不同,但它出現在世界上的所有國家之中,由此出現了另ー種意義上的“職業政治家” ,他們首先是出現在君主的臣僚之中。

他們是這樣一群人,同超凡魅力型的領袖不同,他們不打算自己成為主子,而是隻想成為政治主子的臣僚。在剝奪的鬥爭中,他們站在君主一邊為他所用,通過替君主料理政事,他們一方面掙得生活所需,另一方面也獲得了理想的生活內容。

我們又一次發現,只有在西方,才有這種也為君主之外的權力服務的職業政客。在過去,他們一直是君主最重要的權力工具和政治剝奪的工具。

— 學術考察 —

大觀天下——探索帝國不滅的基因(第二季),正在招募同行者。學術考察將於2020年1月29日啟程,和李筠、施展、翟志勇老師一起奔赴德國、捷克、奧地利的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現場,探索現代秩序的中世紀起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