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蘋果扶貧”花香果紅

2018年以來,山東省棲霞市依託得天獨厚的蘋果種植條件,大力推進國家級蘋果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將貧困村、貧困戶納入產業鏈條,實現多重穩定收益,闖出了一條“蘋果扶貧-產業興旺-鄉村振興”的發展道路。棲霞漫山遍野的蘋果枝蔓間,結出了鄉村振興的“奮鬥果”,貧困群眾的“幸福果”。

闖,一條產業振興的康莊道

棲霞市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採取“產業園+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農戶”模式,由國資公司棲霞市龍騰資產管理公司牽頭成立山東果都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建立起“企業-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的利益鏈條。通過將農戶土地統一納入園區、統一改良土質、統一更換優良品種苗木、統一經營管理,最大程度降低了果樹迭代成本,提高了管理水平,進而提升了果品的競爭力和銷售收益。

在這個過程中,貧困戶“有地無力種”成為明日黃花,坐享保底收益及銷售分紅,為貧困戶扔掉財政輸血“柺棍”、長期穩定脫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棲霞蘋果現代種植園已完成投資3億元,改造果園1.1萬畝、提升2萬畝。

算,一筆長效穩定的脫貧賬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夯實真脫貧,還需細算賬。發展蘋果產業園區,為貧困村、貧困戶帶來真金白銀的收益。

首先是扶貧資金實現長期穩定收益。棲霞市2018年將2041.4萬元扶貧資金確權到村並委託龍騰公司經營管理,龍騰公司年支付委託金額的10%作為扶貧資金收益,帶動貧困人口8000餘戶1.1萬餘人。

其次,貧困村有了穩定收入來源。村集體整合機耕路等邊角零散土地,入股產業園區經營,可獲得每畝價值600斤小麥的土地折股基本金收益(根據小麥時價浮動,當年約750元/畝),還可獲得每年銷售收益20%的分紅(按盛果期每畝年純收益3萬元計算約6000元/年)。

再其次,貧困戶有了穩定脫貧保障。貧困戶通過入股,可以獲得土地折股基本金保底收益(按每畝600-800斤小麥折算價格,約750-1000元/畝),還可獲得每年銷售收益20%的分紅(按盛果期每畝年純收益3萬元計算約6000元/年),還可就近入園務工,每天務工收入約100元。

棲霞市將產業園區建設與脫貧攻堅有效結合,將貧困戶位於園區外的土地通過置換方式納入園區範圍,幫助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目前產業園區已流轉貧困戶土地115.77畝,帶動貧困群眾88戶、136人,盛果期內僅土地折股基本金及銷售分紅即可帶動每戶平均增收9000元。

望,一幅人興業旺的新畫卷

棲霞市現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7萬人,其中60週歲以上貧困老人及60週歲以下的病殘人員1.01萬人,佔比94%。在鄉村振興過程中,“人”這個因素成為最大的短板。

棲霞市建設國家級蘋果產業園區,栽下了吸引人才的“梧桐樹”,吸引或培育了大量優秀人才。每年培訓高素質農民或農村實用人才5000餘人次,引進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農業大學教授束懷瑞,農業農村部果蔬加工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廖小軍等農業領域高層次人才17人,果都公司等企業引進專業人才和返鄉創業農二代180餘人,為逆轉農村人才“空心化”趨勢發揮了積極作用。

站在蘋果產業園區中放眼四望,在農耕機械的轟鳴聲中,水肥一體化的灌溉網絡早已鋪就,村書記化身合作社理事長在忙裡忙外,區域經理和技術員控制無人機在寬行密植的良種壯苗間穿梭,山野之間果木蔥蘢、生機盎然。

如今產業園區所及之處,土地便是聚寶盆,“窮二代”成了入股分紅的“農二代”,幸福生活的序章正在開篇。正如省扶貧工作重點村漢橋村貧困老人劉守寶作詩所描述的:“書記掛帥是棟樑,水池建在山頂上。三個山頭變良田,肥水充足果樹旺。零星土地連成片,人變思想村變樣。富民惠民政策好,飲水思源不忘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