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彈板是什麼來頭?日本的機槍供彈方式為什麼都那麼奇葩

現代咱們看到的機槍供彈方式不外乎彈匣、彈鼓、彈鏈三種,按照適者生存的邏輯,能活到現在的肯定是適合的。然而在二戰乃至一戰更早,機槍供彈的花樣還是挺多的,尤其以日本和意大利的機槍供彈最讓狗子摸不到頭腦。歪把子的彈鬥供彈我之前已經寫過,那麼今天來談談日本九二式重機槍的保彈板供彈

保彈板是什麼來頭?日本的機槍供彈方式為什麼都那麼奇葩

其實這個倒也不是日本獨創,畢竟鬼子的一水輕武器都是從歐洲那邊抄來的。九二式重機槍也不例外,它的原型是法國的哈奇開斯機槍。

九二式的長活塞導氣、卡鐵起落式閉鎖、槍管上的散熱肋、金屬保彈板供彈全是抄的哈奇開斯,所以要聊這個金屬彈板,就得從法國人身上去找原因。

保彈板是什麼來頭?日本的機槍供彈方式為什麼都那麼奇葩

哈奇開斯機槍第一款出自1897年,那時候正是水冷、彈鏈供彈、槍管後座式原理的馬克沁爸爸一統天下的時候。然而我們知道法國人作為一個陸上強國(偽),在輕武器上邊一直喜歡來點腦洞。

尤其是法國人的殖民地大多在非洲,那塊地方水源不好找,所以看著馬克沁的水冷筒子心裡有點不是滋味。

保彈板是什麼來頭?日本的機槍供彈方式為什麼都那麼奇葩

因此哈奇開斯這種風冷的機槍到1899年被法國人相中,並與1900年正式裝備。

然後再說這個供彈的事兒,馬克沁機槍當時用的彈鏈說白了是帆布做的,平時就這麼捲成一坨丟箱子裡。雖然那麼長一條彈鏈的火力持續性不錯,但哈奇開斯是個風冷啊~ 它散熱比水冷差太多了,戰鬥射速只能維持120發/分才能避免過熱。

保彈板是什麼來頭?日本的機槍供彈方式為什麼都那麼奇葩

既然戰鬥射速只有這麼點,那麼用24發的彈板供彈好像也不是什麼太大的缺點了呢...(題外話:其實在19世紀末,20年代初,機槍的火力需求還真不是那麼要緊。那會的機槍說白了更像是一種小型速射火炮的中近距離火力補充,但很容易被速射炮+榴霰彈克,直到一戰重炮+陣地的模式,機槍的火力持續性需求才成為一個重要指標)

保彈板是什麼來頭?日本的機槍供彈方式為什麼都那麼奇葩

回到那個帆布彈鏈,它可靠性也確實有點問題,沾點槍油或者潮了還容易縮水,導致抽殼或者撥彈間隔出問題。復裝也麻煩,暴力撥彈還容易扯爛帆布。

而金屬的保彈板雖然容量小了點(法雞自己的24發,本子的30發),但原則上供彈可靠性是由於帆布彈鏈的(看動圖,彈板供彈時候,撥彈杆是撥彈板中間的一個個空槽)

保彈板是什麼來頭?日本的機槍供彈方式為什麼都那麼奇葩

另外有人可能會說,供彈板這種暴露式的設計容易進灰卡彈啥的,確實會,尤其是哈奇開斯的暴力抽殼特點(其實本子的那批機槍也都一樣)需要油潤子彈才不至於抽斷殼。但油潤+暴露式設計=髒東西全黏槍機和子彈上了,綜合下來可靠性反而更蛋疼,尤其是在惡劣環境中。

保彈板是什麼來頭?日本的機槍供彈方式為什麼都那麼奇葩

所以說,彈板依舊是個坑爹設計。但從出生那年去看,也確實有時代侷限性。帆布彈鏈有自然有它火力持續性的優點,但這在哈奇開斯這種氣冷重機槍上發揮不大出來。而可靠性上這兩種供彈爛的各有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