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周圍發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少了?

都市微觀察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因為我也是不喜歡發朋友圈的人,由個人的體會談談。發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少了,是因為人們都不喜歡發朋友圈了,我總結了一些原因。

第一種是因為自己性格的原因,天生不愛露臉,顯擺的,從來就不喜歡發朋友圈去展示自己的生活,覺得自己過的不管好與不好,精彩或者沮喪,愉悅或者悲傷這些只在生活中體會了,但都沒有必要去發出來,所以就不發。

第二種就是微信上除了自己的客戶,同事,生意場的人之外,真真正正能找到談心的,能懂自己的人沒有多少,覺得發出來沒有意義。

第三種就是覺得自己的生活實在是太無聊,沒有發生什麼特別需要記載下來去發朋友圈的東西

第四就是覺得自己的微信朋友的人數寥寥無幾,發了出來也沒有人看,沒有人評論,也沒有人去點贊,就像是一個人的自嗨一樣。久而久之就不再發了。

發不發朋友圈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生活中是否過的充實,滿足,愉悅。人生旅途有沒有聊得來的伴,有沒有懂自己,理解自己,體諒關心的朋友。有了這些人,這些朋友的話,無需朋友圈也沒關係。


塵世娛樂匯


為什麼要發朋友圈?因為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的情緒,希望能有人理解傾聽自己的心聲。

當我們發朋友圈的時候,我們希望有人給我們留言,給我們點贊。

你出去旅遊了,發朋友圈,有人留言說:“好羨慕你,可以天天出去玩”。私下的你也許會聽到另一個聲音:“出去玩天天發朋友圈,有什麼好炫耀的!”

你跟婆婆吵架了,憤怒的發朋友圈:“嘴裡說把我當閨女,背地裡卻到處講我壞話,一個表裡不一的老太婆”。很快,你就會聽到有人背後對你指指點點,“那個誰家的媳婦尖酸刻薄的狠,她婆婆那麼好的一個人,她還不知足!”

慢慢的你會發現,你的喜怒哀樂,在手機那一旁的人根本不會感同身受,甚至會添油加醋,你還會繼續發朋友圈嗎?

而且我發現我的朋友圈固定髮圈的都是那一群做微商的“富豪”,哎……舞臺留給她們吧…



筱珍珠


1、朋友圈已經不是“朋友圈”了。現在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發朋友圈了,因為現在微信用的地方太多了,誰微信裡面沒有幾個微商,甚至是經常買東西的商家老闆,飯店老闆,並不是只有朋友才能看到你的朋友圈,什麼無關緊要的大人都能看到,畢竟不可能專門挑出來朋友和非朋友不是,這樣就讓人覺得隱私很容易暴露。

2、朋友圈的友情綁架越來越難以招架。朋友圈剛出來的時候,我們加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比較好的朋友,有什麼開心的事情,有什麼煩惱的事情都可以放心地發到朋友圈裡,只給那些真正關心自己的人看。現在親近的,不親近,領導,同事,客戶都在朋友圈裡,我們的顧忌越來越多。這些平時看到也許都瑟瑟發抖或者不屑一顧的人,完全沒有分享生活和快樂的願望。朋友圈淪為“殺熟”場所,微商推銷保險,都是想賺朋友熟人錢的;拉票投票索要點贊,都是要賺朋友人氣的;還有各種需要你參與的各類活動,不支持不夠朋友,支持哪有哪些時間?與其被友情綁架難受,乾脆關閉,眼不見心不煩了。

3、朋友圈裡無聊的東西太多。朋友圈的東西同質化太嚴重,已經成為信息垃圾。一打開就是賣三無化妝品,雜牌紙尿褲,高仿假包包,無證美容師等等亂七八糟的內容,不是炫娃就是曬美食曬旅遊,不是曬雞湯曬新聞曬段子就是曬佛曬禪曬歲月靜好,反正都是手機大路貨,手機本來就是呼呼給你推送,打開朋友圈還是那些東西,你煩不煩?那些小紅點提醒你,朋友圈又有更新了,但你早就沒有了點開的慾望。現在我也不看了,不得不說,關了朋友圈以後,清淨了許多,剩下時間來看看書追追劇,感覺還是很不錯的。

4、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他發的朋友圈越來越少。現代人每天都被忙碌的生活壓得喘不過氣,而且往往認為自己的努力尚且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人們總是想走得快一點,總是在想方設法提升自己的能力,連發個朋友圈都覺得自己是在浪費進步的好時間,而不願意停下來回頭看看自己的生活,記錄自己的生活。


尜海


“不發憋屈,發了矯情。”

朋友圈,漸漸從一個抒發情緒的“後花園”,變成了你來我往的社交“江湖”。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裡也不再是情緒的宣洩口,你最初想要分享的心情早已消失地無影無蹤。


柒號演播廳


1 因為對方很懶,想起來就發,想不起來就不發

2 對方很忙,3 覺得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事就不發


藍色玫瑰77


1.工作忙,沒時間

2.有什麼開心的事或者不開心的事直接跟自己身邊關係好的朋友聊,沒必要發朋友圈

3.想發朋友圈,但不知道寫點什麼文字,光發圖片顯得太單調,乾脆不發了

4.本來遇到一件有意思的事想發,但因臨時有點別的事,過後就不想發了

5.微信領導,同事很多,有的想分享的還得一一屏蔽,太麻煩了,所以不發了

6.自己的生活自己過,沒必要發出去人人皆知。

7.發了朋友圈,有人回覆,你不回覆吧不太好,回覆吧太麻煩,還是不發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