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年後地球上的生物會不會朝著體型越來越小的方向發?

醜得批爆丿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自從地球上的生命誕生之後,地球就不再像太陽其他行星那樣死氣沉沉了。但是生命在地球上生存也需要付出慘痛的代價的,那就是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生物大滅絕。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發現,地球歷史上至少發生過5次生物大滅絕,其中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就是6500多萬年前的大滅絕,那一次使恐龍徹底在地球上消失了。

自從恐龍消失之後,地球上似乎再也沒有體型龐大的動物出現了。如果要說體型比較龐大的,猛獁象應該算是一種。直到人類出現之後,逐漸發展形成人類文明,一步一步走到現在成為了地球的統治者。但是現在人類統治地球的情形和恐龍統治地球的情形很不一樣,恐龍時代幾乎什麼動物都是大型的,而人類時代很少看到巨型的動物。

那為什麼經歷了一次生物大滅絕之後,地球上的生命體型就會變小一些呢?實際上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就是地球上的氧氣含量變化了。恐龍時代甚至是更前的時代,地球上的氧氣含量幾乎佔了大氣的4成,許多動物都適應了富氧環境最後都變得碩大無比。而現在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含量大約為2成,同樣是為了適應環境,動物的體型就只能縮小一點了。

而且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地球上每經歷過一次物種大滅絕,地球上的氧氣含量就會降低一些。而當滅絕危機過後,生命開始復甦,為了適應環境它們的呼吸系統必須作出改變,因此體型也跟著發生了改變。科學家認為造成6500多萬年前恐龍滅絕的原因很可能是小行星撞擊地球,這顆小行星不僅導致恐龍的滅絕,還使得地球的氧氣含量大幅度下降。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發現世界之謎


多數人都知道且只知道恐龍時代的動物體型大,而地球脊椎動物其實經歷了數次體型大型化的進化趨勢,大體型有利於生存。儘管如此也無法確定未來動物的演化趨勢。

地球生物的幾次體型大型化進化都是處於兩次生物大滅絕之間,地球有一段相當長的環境較為穩定的時期,生存競爭等因素使得生物的體型向更大的進化。對於生物來說,體型越大就越利於從它們的天地口中逃脫,所以歷史上出現了大量體型龐大的草食性動物,恐龍時代的恐龍,以及現代的犀牛、河馬、大象等動物。對霸王龍體型演化史的研究也發現,它們從體型和人類相當,進化到高14米左右,但是中間也經歷過數次體型小型化的趨勢,可見物種的體型並不是一直穩定。

也出現過動物體型大型化然後又到小型化的趨勢,比較明顯的例子是史前巨型昆蟲,在白堊紀等時期,蜻蜓、蜈蚣等昆蟲的體型十分龐大,是現今同類的千倍,蜻蜓最長到1米,類似於蜈蚣的巨型節肢動物昆蟲體長可以達到2米左右。但是在後來隨著大氣環境和森林環境的變化,這些昆蟲的體型又逐漸小型化。但總體上來說,很多動物在經歷漫長的生存競爭後體型都有所變化,是多種環境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以現今的生物性狀,難以用於預測未來的生物特徵。

猿人類最初身高也就1.2米左右,而現代的人類平均身高在170公分左右,人類也經歷了體型逐漸增大的趨勢。而現代人類的實力過於強悍,人類歷史上的遷徙路線上很多大型頂級獵食動物都滅絕了,近現代人類快速的發展也佔據了很多優良的草場森林資源,食物鏈頂尖的獵食動物數量急劇減少,世界範圍內野生虎大概只有3000頭左右,獅子的數量也有所減少,近200年還有狼等更多大型獵食性動物的滅絕,對於它們的獵物來說,生存壓力可能會小了一大截,面對體型稍小一些的獵食動物,大體型的生存優勢更明顯,是有可能向大型化發展的。在我自己看來,那些體型較為顯眼的食草動物,體型仍有繼續向更大進化的趨勢。

由於大型食肉動物數量的減少,一些小型的齧齒動物數量可能增加,而它們的食物是體型更小的昆蟲等動物,那些動物體型大被捕獵的機會可能更高,昆蟲體型大意味著行動緩慢,而力量又不像大型食草動物那樣強,體型不可能迅速增大到可以和齧齒動物競爭的地步,它們的體型就可能向小型演化。

在相似的環境中,地球動物有向著大概相似的方向進化的趨勢,但是地球環境還是很複雜的,生存環境的不同使地球所有生物不大可能同時全部向大型或者小型演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