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黑除惡下不收手:誰給“砍刀隊”壯了膽

■ 觀察家

黑惡現象背後往往牽連著複雜的利益分配與政商關係,也是影響“掃黑除惡”進程的關鍵。

據報道,2010年,“陝西橫山最牛煤老闆,霸道警車當座駕”曾經轟動一時,涉嫌違法的雷宇卻“全身而退”,彼時就被輿論質疑為“有大事化小的嫌疑”。可誰能想到,9年間,這個霸道的煤老闆依然橫行無阻,帶領著他旗下的“砍刀隊”在當地為非作歹。直到最近,雷宇才被榆林警方控制。

多年來,雷宇因以警車為座駕、開賭場、放高利貸等備受熱議。但他最顯著的標籤還是,掌控著一支名義為保安公司的黑社會性質“砍刀隊”,為非作歹。據瞭解,2019年雷宇被列為榆林掃黑重點之一,警方為此成立專案組。輿論認為,隨著雷宇案的深挖,該案背後的保護傘有望被破除。

而較之於“砍刀隊”的兇殘,當地對相關案件的曖昧態度,更讓人驚詫。2010年華商報等媒體報道中,有這樣一個細節:橫山縣公安局韓岔派出所所長張成對於煤老闆開警車的問題表示:“政府都管不住,我們哪有辦法!”而最近報道中,一起案件受害者“被狂砍五分鐘”後,由省內鑑定機構鑑定為“輕傷”,受害者不服,找到北京一家鑑定機構,最終被鑑定為重傷,“但(當地)官方不認可該結論”。且“砍刀隊”製造的多起案件雖被告破,背後的實際責任人雷宇卻“毫髮無傷”。

或許正是仰仗著多年來“全身而退”的能量,即便到了2018年,中央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後,雷宇仍未收手。這除了讓人感嘆其囂張程度,也分明能感受到地方治理上的某種軟弱。如果9年前的“砍刀隊”能夠通過依法嚴懲,如果當年的“警車開道”事件被嚴查,斷不至於形成今天這般“為害一方”之勢。

結合十多年前的煤炭開發及地方治理生態,類似的黑社會現象,很難說是孤例。其背後往往牽連著複雜的利益分配與政商關係。如,村民缺乏合理的維權渠道導致矛盾激發——在地方治理乏力的背景下,煤老闆的“暴力解決”模式被默認——繼而又催生涉黑組織及其保護傘,由此形成一種基層亂象的閉環。雷宇一案的具體定責、定罪,還有待依法處置,但毫無疑問,這樣的“典型”案例長期存在,背後的保護傘及地方治理缺陷,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所以,案件處置必須“拔出蘿蔔帶出泥”,深挖保護傘,並以此為契機,徹底淨化地方的治理生態。特別是,掃黑除惡背景下仍不收手,雷宇的“驚人”能量到底來自何方,必須得給社會一個交代。

此次案件,也重申了涉黑治理的幾點常識。一是,“堅持打早打小、露頭就打、防微杜漸”很重要;二是,任何黑惡勢力壯大背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治理堵點甚至癰疽,只有深挖保護傘,方能正本清源;三是,一些礦區,由於利益複雜,歷史原因多,當成為掃黑除惡的重點關照地區。

□任然(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