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媽專場KTV背後:那些高大上的“老有所樂”,其實都是情非得已

01

“儘量不讓自己寂寞”

偶然間看到一則報道,講的是北京大媽張秀蘭女士平時約朋友們一起去KTV嗨歌的故事。

張阿姨今年78歲,個性開朗,說話直來直去。

跟她一起唱歌的同伴們基本都在這個歲數。

想唱歌時,她就在群裡吆喝一聲,小夥伴們就緊趕慢趕地到約到某KTV聚會唱歌去了。

每人帶一個菜,一唱就是一天,比小朋友出門野餐還高興。

同時代的人一起唱歌,唱的大多都是一些革命老曲。大家水平相當,張口就來,也不用怕人笑話。

張阿姨跟老朋友聯絡感情的同時,結交了新朋友,甚至還找到了真愛。

有人評論說,年紀大了就別出來溜達了,呆家裡休息多舒服啊,去KTV這種地方鬧騰得很。

張阿姨卻很看得開,她說,KTV唱歌可比護城河邊打麻將好太多了。得失心不重,不用老記掛著身上的養老錢不知道哪天就飛走了。我們唱完歌AA付費,乾淨利索。

心態樂觀,老有所樂。能給自己的歌唱愛好安個家,又不耽誤跟老朋友敘舊嘮家常,是天大的好事。

視頻的結尾,她提到,人老了,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我這個“空巢老人”,給自己的空餘時間找個出口,不讓自己寂寞,就是不讓子女擔憂啊。

聽完,莫名心酸,總有一種哽咽在喉頭,無法舒展。

大媽專場KTV背後:那些高大上的“老有所樂”,其實都是情非得已

02

“儘量不看電視”

鄰居劉老是一位退休工人。

他老伴去世得早,唯一的女兒生活在城市的另一邊,不經常回家。

劉老退休後一個人無聊就窩在家裡看電視,生怕錯過重大新聞。

他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電視打開,直到睡覺的時候才關掉。

一天10幾個小時,穿插著看各類法制節目和新聞聯播。

女兒小劉隔不久回家一次,每當跟劉老說話閒聊,老人家沒說兩句就搬上了電視裡的東西:“你看電視裡面說的誰誰誰……”

小劉總讓老人家少看點電視,應該出去多走走。

可劉老固執地認為自己年紀大了,腿腳不便,又怕麻煩,能在家裡蹲著,就沒必要出去。

如此一來,小劉也拿他也沒辦法了。

這樣的生活才過了不到一年,劉老記憶力下降,經常出現家裡存摺等重要的東西不知道放哪裡的情況。

後來經醫生確診,是患了輕微老年痴呆症。

劉老心疼女兒,心裡有事從不跟女兒說,怕給子女添麻煩,也怕耽誤他們的工作。

劉老說,以後呀就要經常走出去走走,跟朋友聊家常,再也不能座在家裡繼續看電視啦。

他說,老了老了,能老有所樂,把退休生活安排妥當,也是另一種形式的“不給子女添麻煩”。

大媽專場KTV背後:那些高大上的“老有所樂”,其實都是情非得已

03

“儘量發揮餘熱”

徐奶奶是遠近聞名的“託管班”奶奶。

退休後十幾年如一日地幫著小區鄰居照看學齡兒童,她的小房子裡留下了眾多孩子的歡聲笑語。

老人自己的孩子都成家立業了,最小的孫子也都已經成年工作了。

逢年過節家裡人多得很,節過完後就只留下一室冷清,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徐奶奶飯後散步的時候,經常看到小區裡年輕媽媽們帶著孩子溜達,交流下來才知道,原來都是因為家裡沒人幫忙照看孩子,所以辭職在家帶娃。

徐奶奶於是萌生了幫鄰居照看孩子的想法,剛開始是義務幫小區裡的鄰居們照顧幾個學齡前孩子,後來就有更多的小學生往奶奶家做作業。

她家因此被鄰居們戲稱“徐奶奶免費託管班”。

老人每天負責接他們放學,為他們做午飯和晚飯,還給他們講故事。

這一堅持就是十幾年。後來很多孩子考上大學了,參加工作了,出國深造了,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望徐奶奶。

徐奶奶說,看到孩子們成長,還念著自己的好,感到很知足。

她總說,我老了,盡己所能地發揮餘熱,就是圖個精神寄託。鄰居間守望相助,沒什麼大不了的,孩子們都需要我,也就沒時間考慮寂寞或孤獨了。

不給子女添麻煩,還能自己樂呵,挺好的。

大媽專場KTV背後:那些高大上的“老有所樂”,其實都是情非得已

04

讓他們快活地老下去

在電視劇《戀愛先生》中,男主父親程洪鬥是一位典型的“空巢老人”形象:

老伴去世多年,兒子程皓終日忙忙碌碌,留下自己一個人守著空空蕩蕩的宅子。每週等兒子回家吃餃子,似乎成了生活唯一的意義。

剛好相反,劇中羅玥的媽媽就特別潮。

她喜歡穿著女兒的衣服扮年輕,她會晚上敷面膜保養自己,她甚至還玩直播,不在乎有沒有觀眾,只要自己開心就好。

兩個典型的角色,折射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態。

大媽專場KTV背後:那些高大上的“老有所樂”,其實都是情非得已

很顯然,劇中羅玥媽媽這樣有自己愛好的,積極向上的心態更讓人歡喜,然而不是人人能做到如此的歡欣跳脫。

身邊還有各色老年人等,選擇自己慢慢地、孤獨地老去。很多時候,他們有苦不說,有累不提,都抱著一腔不想麻煩孩子的心。

而我們,又能做些什麼?

常常在想,當父母到了80歲的時候,將會是怎樣的一種境況?是滿頭白髮座在窗前期盼子女回家?還是陷入回憶裡不可自拔?

每當腦海浮起這樣的畫面,就忍不住一陣辛酸。

如何讓父母晚年生活“夕陽無限好”,有人說,愛能解決一切。

1、常回家看看

似乎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然而很多人又很難做到。

朋友大鵬大學畢業後,在離家不遠的城市找了份工作,想著就近照顧父母。

剛畢業那兩年,確實還常回家看望父母。

後來,結婚,生子,工作,來回各地出差,他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

每逢節假日,他也只是買些禮物回家轉轉,留點兒錢,就匆匆走了。

平日接到父母的電話,聽到關心的話語,他還覺得煩,沒說兩句就掛電話。

只是沒想到,不到幾年這樣“匆匆”的日子,忽然就得到了母親病危的噩耗。

得到消息,大鵬心如刀絞,馬上請假回家陪母親看病,能做的都做了,無奈母親病入膏肓,不久撒手人寰。

大鵬情緒低落,人也明顯消瘦了不少。

某天,他向朋友們說起母親對他的好時,動情處不禁掩面而泣,一個大男人的傷心,感同身受。

想想,我們是不是也曾經這樣?

總說工作忙,公司沒有大的進展,自己的小家需要照顧,孩子要上學......等等,各種各樣的生活瑣事和工作困境,把我們的“回家看看”一推再推。

然而,人生無常。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趁父母還健在的時候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

因為時間不等人,面對越來越年邁的父母,陪伴他們的時間,真的是陪一次少一次。

珍惜當下!珍惜眼前人!

2、幫他們找到一個愛好,並堅持它

有人說,“對於我們子女來說,最重要的是幫助父母發現生活的樂趣。讓他們晚年生活有個盼頭,有個寄託,圖個樂呵。”

很多老人,常聚在一起跳廣場舞,也願意走進健身房鍛鍊身體,大多活出了自己不一樣的精彩人生。

娜娜的母親從小家境貧窮,沒讀過幾年書,普通話講得不太利索。

幾年前從鄉下搬來城裡和娜娜一起住後,一直不太敢出門,總怕人笑話。

娜娜不想母親的老年生活從此靜水無波,她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帶老人去唱歌,去學廣場舞,去參加各種公益活動等。

漸漸地,娜娜母親整個人變得開朗了,愛笑了,愛美了,聲音也敞亮了,也更獨立、更有主見了。

後來,娜娜媽參加各種健走活動,老年人旅行團,還帶頭組織廣場舞比賽......

日子過得特別鮮活滋潤。

人總要找到一件喜歡的事,讓自己心有所託,也不會胡思亂想。

不是所有的愛好都要有用,只要這愛好能帶給你快樂。

如果不影響正常生活,有些無用的愛好又有何不可?

世人都會老,是優雅從容地老,還是憂鬱孤獨終老,端看自己的選擇,也看子女的建議和照顧。

父母能有一個愛好,活得開心快活,相信晚年生活也會更加精彩幸福。

大媽專場KTV背後:那些高大上的“老有所樂”,其實都是情非得已

05

明天和意外,不知那個會先來。

為人子女,除了常回家看看,多打幾個電話外,能幫父母培養一個興趣愛好,並讓他們能愛上它堅持它,也算是對父母一種走心的孝順。

盡己所能地讓他們快活地老下去。

因為,每一個今天,都將是他們餘生裡最年輕的自己。

怕只怕,“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刻。

大媽專場KTV背後:那些高大上的“老有所樂”,其實都是情非得已

作者:懶茶,有書、富書、慈懷讀書會、卡娃微卡等多平臺原創作者。80後中年美少女,願以最真摯樸素的文字,打動你最柔軟的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