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你人生最有啟迪的一部電影是什麼?

梁徵210


王寶強的《hello,樹先生》。

《hello,樹先生》是一部2011年的電影,賈樟柯導演,王寶強主演。這部電影當時並未引起轟動,但是看過的都說好,評價相當高,下面上張圖,我想大家肯定有印象。這個動圖配上銷魂的音樂,妥妥的能震懾人心。王寶強在裡面的演技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有的人說是王寶強本色出演,我看了好多王寶強的作品,我不覺得是這樣,我覺得王寶強絕對是演技派。

電影講述的是農村大齡單身青年,工作不如意,生活不如意,雖然村裡人每個人都稱呼他為“樹先生”,實際內心都瞧不起他。年紀大了,經過媒人介紹了一個特殊行業的聾啞人,他們相識相戀,結婚後,中間發生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因為小時候他親眼看到父親失手把他親哥哥吊死了,他留下的很大的陰影,後來分不清現實和幻想,徹底瘋了。

開始看到王寶強銷魂的抽菸動作,以為是喜劇,看到後來才知道,很壓抑。讓我產生共鳴的是,農村每個村子裡,都有像“樹先生”這樣的人。雖然被人瞧不起,還是堅強的活著。有時候想想,人生幾十載,人活著幹嘛在乎別人顏色,不給被人帶來負擔,自己活的開心就行。


小童看影視


幾年前的某一個黃昏,我在街頭遊蕩。那段時間過得很不如意,走在街上,如一條落魄的狗。人來人去,唯獨我獨自失意。一抬頭,看到一家電影院,如何打發這漫漫時光,不如看一場電影吧!

1

記得當時海報上放了三個電影,另外兩部都是愛情片,情節溫吞,人物濫情。另外一部就是《速度與激情8》,看了下內容,是關於賽車。這個領域對於我來說,完全陌生。看這幾個字眼,我對它的理解是,這部影片很燃,很激情,正好衝激我半死不活的軀殼。即使走進電影院,我也實在沒指望,它能給我的靈魂帶來什麼動盪。

那個黃昏,看電影的人很少,幾百個座位,空空蕩蕩,只有零星三四個人,分散在各個位置。還有一位情侶,相依相靠,手裡捧著爆米花。我只帶了一瓶水,特意選了一個比較僻靜的位置坐下。

在一段冗長的廣告之後,電影開始了。果不出我始料,開頭的場景便是一段飆車的戲碼。唐開著一輛小破車,向貶低自己表弟的人提出挑戰,賭注是兩人的高檔座駕。整個過程簡直可以說是火花四射,儘管險情迭起,唐老大還是憑著嫻熟的車技,贏得比賽。最後當然是唐贏了,但當對手沮喪地掏出車鑰匙,把它放在唐老大手裡時,唐卻說,NO,我不要你的車,比起車,我更想要你的尊重。這句話一下子就把比賽昇華了。我也放下心頭的千愁萬緒,全身心地投入到劇情裡。

電影院裡很安靜,黑暗裡,不時有觀眾被放映員,引導著找到座位。劇情發展得很快,隨著神秘女子的出現,打破唐和米婭的平淡生活,他們陷入一次次危機,我也被帶入劇情中,心情隨著劇中人物的命運而起伏。

2

當再一次看著屏幕上的車輛,在道路上劃出火花,我忽然醒悟道,什麼是生活和藝術的區別?這就是。縱使藝術可以在想象裡無限馳騁,但生活不是,它始終需要你在一個軌道里行駛,不能偏離軌道,一旦偏離,生活就會脫節。試想,當一輛四平八穩的汽車,突然在公路上行駛出賽車的軌跡,它會怎樣?而如果讓賽車的節奏,走進你的生活,現實嗎?

我的心神突然清醒過來,對一直縈繞在心頭的事情,終於可以放下來。偌大的電視院,我一個人在淚流滿面。

每一部電影,都會給不同的人帶來不同程度的治癒,而我在那個黃昏,恰好遇到《速度激情8》,它由此成為我人生中最難忘的一部電影。因為它讓我知道什麼是生活,什麼是藝術,它們二者之間的區別。請原諒我不能告訴你,我當時為什麼而苦惱。時日已久,我現在也忘了。


清如海蘭


如果人生是一部電影的話,那我的人生電影應該是《當幸福來敲門》,我覺得我的學生時代就像克里斯的第一部分――搭便車,在學生時代的我,根本沒有去多想工作什麼之類的,沒個月都有父母給生活費,那時候的生活就有點像小少爺一樣,生活的無憂無慮,不去擔心什麼事業,學業,一心就想著過日子,平平淡淡過往自己的學生時代,但是和克里斯比起來我遜色太多了,他進一大批骨質器賣不出去的時,妻子離開被房東趕出去的時候,窮困潦倒的時候,他都想盡辦法讓自己過的好一點,而我大學畢業後,去找工作時,到處碰壁,心中除了抱怨自己當初為什麼不好好學習,卻從來沒有想過怎麼去解決當前的狀態,不像克里斯那樣總會想辦法去解決自己遇到的困難。

或許是我的學生時代過分太安逸了,那時候沒有什麼報復,一心只想這混高中,混完高中混大學,混完大學之後,我才發現我在學校裡混日子,出了社會上只能做一些自己壓根不喜歡的事情,當我看到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想我是時候要要點燃我自己心中夢想了?雖然我已經離開我的專業已經有1年了,但是我當初選擇這個專業是心中的夢想,就像克里斯的“實習”那部分一樣,點燃自己心中夢想,不在讓夢想被生活折磨成空想。

在影片中對我感觸頗深的有四處,第一處是克里斯對兒子的對話內容“如果你有夢想,就要去捍衛它,那些一事無成的人,想告訴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這告訴我了夢想是要靠自己去實現,不會自己出現,第二處是在和瑞本去看球賽的時候,他在哪裡認識了許多有成就的人,這一次讓我真正的明白了,你身邊是一些什麼人,你的價值就是怎樣的,第三處是,克里斯被房東趕出去,和兒子地鐵廁所的時候,我看到了作為一個父親心中的無奈,第四處,是克里斯被公司錄取,為自己鼓掌,這時候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當幸福來敲門》是由威爾史密斯父子主演的一部真人真實的電影,希望大家有空去看看這部電影,生活或許是最殘酷的,但也是我們歷練的戰場





憶娟影視


對我來說是《遺願清單》!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部電影,現在我想談談自己的感受。

《遺願清單》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電影描述了一個爛大街卻又深刻的主題:人生的意義。

人生是一場不斷走向死亡的旅途,無人例外,不同的是沿途中的人與事、物與景。

那麼這場旅途不論你現在是在起點還是半程中,亦或即將到達終點。如果此時我們就站在終點,我們該怎麼回首自己的這一生呢?

電影中的老卡特詢問愛德華:在你的生命中,你是否有過歡樂?那你這一生,有沒有給別人帶去快樂?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自古以來就對這個話題眾說紛紜,卻沒有統一的評判標準。那麼今天讓老卡特的問題來談談吧。

關於身邊的人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 -(清)蒲松齡

每一段關係都是從有了交集開始的,就像電影中的卡特和愛德華是在醫院遇見的。

在網絡發達的今天,衍生出各種社交平臺,如微信、QQ、微博、陌陌等,似乎只要我們願意,我們可以輕而易舉的交到成千上百的好朋友。那麼我們一生會遇到多少人?現在有幾個是現在你還記得他們的名字,還有幾個是我們還有的?

時間如同大浪淘沙,它考驗人世間的一切關係,來來回回,有人可以陪你走很久,但也有人匆匆相離。

我想我們不必傷感難過,至少那些短暫出現的人,也曾驚豔了那段時光,溫柔了曾經的歲月。

那些已經離開的人,願他們幸福安康;那些留下的人,一路走來不容易,感謝他們還在身邊。

感謝生命中的那些相逢,感謝那些身邊和遠方的人。

感謝我們曾給彼此的歡樂與淚水!

人生旅途本是孤單,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色彩!

至親健在,知己幾個,愛人還在枕邊那便是很好了。

珍惜有他們陪伴的日子吧,如同愛德華悼念卡特說的:

so one day when i go to some final resting place,if i happen to wake up next to a certian wall with a gate i hope that you are there。

關於財富與健康

廣廈萬間,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

電影中的愛德華是億萬富翁,喝的是世界上最貴的咖啡。

卡特是一個修車工,勤勤懇懇才能供給自己的子女成長。

但在癌症的面前,倆人是平等的。

在兩個人旅程結束回去的時候,兩人鬧的不歡而散。當他們各自回到家中,卡特家人圍繞,笑容滿面與家人共同享受豐盛的晚餐;愛德華一個人在偌大的空蕩蕩的冷冰冰的房子裡吃著便當,後來愛德華找了一些女子陪伴自己的時候,竟然哭了出來。讓人覺得原來有錢也不過如此,親情才是世界上最貴、最美好的東西。

正如了張愛玲那句話: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卡特在即將離去的時候留言給愛德華:

“我們的生命如同溪流,朝著同一條河流奔去。

無論是向著天堂的芳草地,還是要越過瀑布的水霧...

我親愛的朋友,閉上你的雙眼,讓溪流載你回家。"

也許電影看起來有點不真實,那麼看看這些真實發生的吧

2018年10月20日下午三點零五分,互聯網保險平臺大特保創始人兼CEO周磊突發心腦血管疾病轟然去世,年僅45歲。

他的家人把遺言發在朋友圈,以警世人:

“我走了,原諒我還沒來得及同大家一一道別就上了通往天國的列車,列車出發時間是2018年10月20日15∶05分,或許是趕時間習慣了,總是那麼來去匆匆,累了,感謝各位對我在世間的種種愛與恨,願大家珍重!say byebye!”

2018年1月14日,朗科智能董事長劉顯武因過度勞累,突發心梗搶救無效死亡,年僅49歲;

2018年5月25日,聚飛光電董事長刑其彬因病醫治無效逝世,終年53歲;

2018年8月5日,老百姓執行總裁馮硯祖因病逝世,終年57歲;

2018年12月3日,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因食道癌去世,終年54歲;

世人孜孜不倦的追求著財富,但財富只是通向人生幸福的一種途徑,一種工具,應該被我們所掌握,而不是讓財富奴役了我們。健康的人生是我們幸福的根本,而不是換取財富的籌碼。我們可以付出的是努力和智慧來追求一切財富,但不能以犧牲自己身體健康為代價。

健康是一種自由,在一切自由中首屈一指!

我們真的不需要用健康去換財富,家人要的只是我們健康的陪在他們身邊,而不是萬千冰冷冷的鈔票。

人生在世,貴在活的真實、充盈且有溫度就好。

時間給了我們生命,不是讓我們碌碌無為,也不是讓我們馬不停蹄。

如果一天我們站在終點的時候,想起的不是後悔和遺憾,而是說:如果再來一次,我很定還是會這麼做!

這邊是人生最大的意義了。

與君共勉。


思想茶館


每一步電影都是生活中的一個片段,都是生活中的一個故事,給人不同的思考和啟發。

在我認為最有價值的和啟迪的一部應該是《辛德勒的名單》,故事的一開始我是沒有看懂的,因為電影是以黑白色呈現的,我還以為技術的問題,後來發現是一部戰爭題材的影片,採用黑白色劇照更能展示厚重的歷史味道,特別拍攝波蘭的貧民區時,矮牆、磚塊、潮溼氣息,深刻還原時代的真實氛圍。從影片開始到德國納粹宣佈投降,都是用黑白攝影,目的在於加強真實感,也象徵了猶太人的黑暗時代。後來納粹投降,當猶太人走出集中營時,電影卻突然大放光明,出現燦爛的彩色,讓人感到從黑暗中走到陽光下開朗心情。也可以體驗到劇中人解除死亡威脅的高興。下面是最感動我的一個片段。摘錄下來和大家分享。

男主因為沒有自己救下更多的人而深深自責。

奧斯卡·辛德勒:看著,你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告訴我,它對你來說,值多少錢。你看每一個人值多少?


阿蒙·高斯:不,不,不,不。你看每個人值多少!

奧斯卡·辛德勒:我可以救出更多人的。我本可以救出更多。我不知道。如果我試試。我可以救出更多人。

伊薩克·斯特恩:奧斯卡,因為你已經有一萬一千人活了下來。看看他們。

奧斯卡·辛德勒:如果我能賺到更多的錢…我揮霍了太多的錢。你沒有辦法。如果我試試。

伊薩克·斯特恩:世世代代都會記得你的所作所為。

奧斯卡·辛德勒:我做得還不夠!

伊薩克·斯特恩:你已經做得很多了。

(辛德勒看著他的汽車)

奧斯卡·辛德勒:這汽車。高斯可能會買下這輛車。我為什麼要留下這輛車?十個人正在那兒。十個人。十個更多的人。

奧斯卡·辛德勒:這個別針。兩個人。這是金制的。兩個更多的人。他可以在多給我兩個人,至少有一個。一個更多的人。一個人。斯特恩。為了這個。

奧斯卡·辛德勒:我可以得到一個更多的人…可是我沒有!可是我…我沒有!

對於這個提問您有什麼看法,歡迎關注評論。



鹹魚集結號


我不會去說些《當幸福來敲門》或者《了不起的蓋茨比》等等。

在我初中的時候,人生中最叛逆,最瘋的這段旅程中,對我影響最大的電影,是小栗旬主演的《熱血高校》,一部徹頭徹尾的不良少年電影。

可是,它卻給我帶來了很多正面的影響。

他們打架死活不用刀,只准用拳頭,這讓我對武士道精神有了不一樣的理解,男人,一定站得直!!不要做那種卑下,只會耍手段的小人!!!!

還有就是男人之間的友情,沒有那麼多複雜的東西,就僅僅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就可以彼此以生命託付。

這部影片告訴了那個年紀的我,要讓青春,想烏鴉一樣的飛翔,不要讓熱血冷卻,永遠懷抱理想,去攀登頂點,為此付出一切。

劇中的男主角瀧谷源治是小栗旬扮演的。

也是我最喜歡的男星。

在那部劇的拍攝期間,他同時進行多項工作,幾乎付出了一切,在化妝間的時候,當化妝師給他做造型時,他都是直接睡著的,醒了就立馬繼續拍戲,沒有任何其餘的休息時間。

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如此拼命,僅僅是因為熱愛,熱愛這份工作,這個職業。

這些,都是這部電影,所帶給我的正面影響,在那個我最叛逆的年紀裡。


全球影視在線


我本來想推薦《死亡詩社》的,但是同類型的影片實在太多,關於老師和學生,關於船長與迷途者,所以我想起了另一部,它叫《刺蝟的優雅》。

這部電影讓我印象深刻的理由在於,它不動聲色般地呈現了複雜又單純的社會群體,我們來自不同的群體,帶有鮮明的等級特徵,但外表的這些階級屬性不一定能夠說明我們的全部,每個人都是他群體中一隻灰不溜秋,不引人注意的刺蝟,但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宇宙,在其中,他優雅且迷人。

大刺蝟

大刺蝟是女門房荷妮,她體態臃腫,打扮落伍,日復一日以邋遢粗俗的形象出入在豪門貴胄之間。

但這並不是是唯一且真實的形象。關上門之後,她有一個不為人知的隱秘世界,她讀書,欣賞古典音樂,迷戀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堪稱名副其實的文藝女青年。

荷妮擁有著與外表不相匹配的,可以說是更為高級的內在靈魂卻不顯耀,這與我們現今的行為處事習慣毫不相同。在簡歷上,我們可以對這其中的差別略知一二,見過形形色色的人,也看過這些人的簡歷,很多時候我發現人或多或少都會誇大自己,一次經歷就可以作為一種經驗。

荷妮與眾不同,她不顯山露水的原因可能在於,她知道人們習慣以外表評判內在,她不會浪費時間去剖析內心給這些無知的人們看。另一方面,我以為每個人,確切的說是每個內心真正安定而富足,不需要藉助他人的肯定才能來認識自己的人,都不需要完全敞開心門,她在裡頭悠然自得,不需要依靠群體也能體驗到豐沛的人生。

小刺蝟

小刺蝟是芭洛瑪,她來自富裕家庭,天生聰穎,過早地認識到了成人世界的虛偽和喧譁,擔心自己長大也會淪為這樣的庸俗之眾,於是決定自殺。

人的智慧與年齡不一定是完全匹配的,少年可以具有成人也不及的心智,而老人也不見得擁有與其年齡相稱的德行。世人常以年齡論尊卑,在社交生活中,這是約定俗成的慣例,但我們迫於生存法則遵循這種慣例時,不意味著我們需要全然贊同。

不算刺蝟的刺蝟

影片中另一位較為出彩的角色是小津格郎先生,他也是除芭洛瑪之外唯一看破荷妮粗俗外表下的隱秘世界的人。他儒雅大方,給荷妮送書,邀請她共進晚餐,是難得的不苟同於外表和身份,為才華喝彩的觀眾。

世人常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小津先生也許能算上是荷妮的伯樂。這種人在現實中既常見,又不常見。原因在於他們確實廣泛存在,雖然不能在錢權上帶來即時的利益,卻能以睿智與沉穩撫慰人心,但這類人的意義並不常被急功近利的我們所珍視,畢竟他們更像是傾訴的朋友,而不是掃平問題的蓋世英雄。

除了最為常見的普羅大眾,影片著重刻畫了三種人,三種人又代表了三種處世哲學。荷妮告訴我,自己沒有趣,不管依賴多麼熱鬧的人群,你也還是靈魂空洞。芭洛瑪則代表早熟的孩子們訴說著年齡不能完全當作評判行為的依據。而小津先生,他的話語會讓人如沐春風,他和善真誠,身上攜帶著最該被珍藏的友誼。

無論如何,每個人都會自己的世界,我們不見得有機會進入他人的世界,這就意味著我們不要輕易評判他人,一臉苦相的人不見得生活不快,臉上掛著笑容的人也不見得一定生活幸福,我們所能做的,是充分地想象,合理的推測,和謹慎的訴說,畢竟人人都是刺蝟,有我們看不見的優雅。


閒閒魚


電影之所以被稱為世界第七大藝術表現形式,是有道理的,每一部電影都具有自己的調性,每一部電影都有導演賦予它的內涵。

可以說,只要觀影者能把電影從頭看到尾,就可以從電影中吸取一些東西,產生精神上的共鳴。

前段時間看了一部日本的紀錄片,題目是《人生フルーツ》,中文翻譯為《人生果實》。

這部影片以白描的手法,記錄了一小段退休建築師津端修一和妻子英子的晚年生活。

男主角修一90歲,英子87歲,相守30年讓兩個人的晚年生活充滿了人性的光輝,他們的生活唯有愛和慢。

老兩口親自耕種食物、親自修繕房屋、親自制作美食,他們的生活慢到了極致,也精緻到了極致。

在影片的後半段,修一意外的去世了,英子在短暫的悲傷後淡然的接受了事實,一個人繼續“好好的生活下去”。

這部影片讓我看到了兩個耄耋老人怎樣平淡生活、怎樣看待死亡,從他們身上我看到自己想要的晚年生活,以及如何實現這樣幸福的晚年生活。

這部影片給了我太多的人生啟迪。

1、人生的軌跡應當遵循“呱呱落地-幼年讀書-青年拼搏-晚年平淡-歸於塵土”的路徑。

2、人生無論曾經有多輝煌和精彩,終將歸於平淡。

3、人生在世要多做利他的事情,給自己積攢福報。

4、坦然面對任何事情,無需惶恐、懦弱、恐懼、驚慌。

5、找到與自己共度一生的人,相守一生。

6、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去做,不假手於人,時間會回報勤奮的人。

如同這部電影的中文名字《人生果實》,人生也是一場修行,不用去拼命的追趕,只需要慢慢的等待,該有的終究會來,不該有的強求不得。


杜達先生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很多人活了一輩子,回想起來卻不知如何評價自己的一生。這樣的人生是否是白活了呢?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或許是生活所迫,也或許是沒有勇氣,夢想一直被擱淺。其實追求夢想啥時候都不晚,即使今生看不到結局,或者失敗,但追逐夢想的腳步也會散發出奪目的光芒。《百萬美元寶貝》拳擊場上的曇花一現,重拾對生活的信心。

如果人能知道自己確切的死亡時間,你會想知道嗎?如果生命僅剩幾個月,你會選擇怎樣度過?會不會列一個今生想做而沒做的事的清單,用剩餘的時間儘可能的不留遺憾?還是留在家裡,把最後的時間留給家人?活在當下不能只是說說,珍惜現在你擁有的一切,不要等到人生最後的階段再去彌補。《遺願清單》所有的人都想今生不留遺憾,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做的就是讓遺憾再少一些。

阿甘為什麼能成功?說實話就因為他是個“弱智”,因為他做事情專一。也就是說我們還不如一個“弱智”?現在的社會太多誘惑,一不小心就會失足落水,而且現在的人抵抗誘惑的能力太差。人最難做到的就是一生執著,不忘初心。我們每天都在經歷一些事情,而且很多事情會左右我們的思想,慢慢的我們都變了。《阿甘正傳》面對現實自強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當下社會生活和工作往往把我們禁錮起來,我們的身體雖然是自由的,卻沒有閒暇放飛精神上的自由。這種生活方式時間久了讓人疲乏,有人在習慣,也有人在改變。就像《肖申克的救贖》裡的老托馬斯,在監獄裡度過了50年時光,已經被監獄體制化。假釋之後回到社會,天翻地覆的變化讓他恐懼,最後不得不結束自己。怯懦會囚禁人的靈魂,而希望才可感受自由。不奢望做聖人渡人,最起碼做強者自救。


木瓜說電影


肖申克的救贖


20世紀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銀行家安迪(蒂姆·羅賓斯 Tim Robbins 飾)因涉嫌殺害妻子及她的情人而鋃鐺入獄。在這座名為肖申克的監獄內,希望似乎虛無縹緲,終身監禁的懲罰無疑註定了安迪接下來灰暗絕望的人生。未過多久,安迪嘗試接近囚犯中頗有聲望的瑞德(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飾),請求對方幫自己搞來小錘子。以此為契機,二人逐漸熟稔,安迪也彷彿在魚龍混雜、罪惡橫生、黑白混淆的牢獄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求生之道。他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幫助監獄管理層逃稅、洗黑錢,同時憑藉與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間也漸漸受到禮遇。表面看來,他已如瑞德那樣對那堵高牆從憎恨轉變為處之泰然,但是對自由的渴望仍促使他朝著心中的希望和目標前進。而關於其罪行的真相,似乎更使這一切朝前推進了一步……   本片根據著名作家斯蒂芬·金(Stephen Edwin King)的原著改編。

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全劇經典的臺詞之一。片中的年輕銀行家,憑著對銀行財務知識的精通,在獄中,不僅為自己贏得了生命的安全、些許的自由,更為獄友爭取到了物質、精神上的利益。也正因為對財務的精通,也使得男主角最後徹底擊敗殘暴、陰險的獄長,並且使自己獲得物質上的自由。另一方面,看看那六年每週不懈的申請信、N年每週兩封的申請信、用那“600年也挖不出隧道”的石斧日日不懈掘出的隧道、雷電聲中用石塊砸破的下水管道、邊嘔吐邊匍匐爬過的500嗎長的的惡臭的下水道……這一切無不深深刻畫一個詞:毅力。任何一個人,想要最後獲得藍天白雲下的自由,一定一定要具備這兩樣的--過人的才華、堅韌的毅力。

人類是感性的動物,時常受到情緒的支配,這是人之常情。面對殘酷的環境,人本能的反應便是奮力抗爭,而當這個環境惡劣到一定的程度時,人的抗爭之心就會慢慢被消磨殆盡,成為行屍走肉。這兩種情況,都是在許多文學影視作品中可以看到的。

好的電影和好聽的歌曲一樣,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遺忘,反而每次觀看,每次聆聽,都會有新的收穫,有不同的體驗。

在將來的某一天,我可能會和兒子或者女兒一起來重溫這部經典。影片放映前,我或許會說,這是我生命中最深愛的一部電影,今天拿來和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