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本昌憑藉《濟公》紅遍全國後,為何再無佳作?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南無阿彌陀佛”,這首《濟公》的主題曲還有多少人能記起?

濟公的飾演者遊本昌也因這部電視劇而走紅,他在劇中飾演瘋瘋癲癲,無懼清規戒律的濟公,助人為樂、劫富濟貧,嘻嘻哈哈,內心向善澄澈。

遊本昌憑藉《濟公》紅遍全國後,為何再無佳作?

這麼多年來,儘管很多影視劇中也一直在重複使用這個人物形象,諸如陳浩民這樣的明星也演過濟公,但最為經典的“道濟和尚”這一角色,當屬遊本昌老師塑造得最為成功。

很少人知道,濟公是遊本昌的第80個角色,前面79個角色基本上都是反派或龍套。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當時條件不好,既不帥又不怪,只能演一些龍套角色。”

沒辦法,我就這個條件呀,也沒想過改行,老師說,你不是衣服面子,你是裡子,你可以當硬裡子。我就是“佐料”演員,條件好的演員是魚頭、是肘子、是海參,我就是不可或缺的佐料。

“青年演員,一定要在劇院裡演兩年群眾演員”,我認真按照老師的教導,30年間,任何一個角色我都沒有輕視過,每演一個小角色基本上都讓導演和觀眾滿意,甚至有一位老演員說我是演小角色的大演員。曾經有一幕戲中,我演了五個角色,從老大爺到俘虜,從小兵到排長。

遊本昌憑藉《濟公》紅遍全國後,為何再無佳作?

就這樣,三十年間認認真真塑造79個“小人物”後,遊本昌終於迎來了“大人物”,經典的濟公形象誕生了。對此遊本昌解釋說,“正是前面對小角色的舉輕若重,才有了對濟公的舉重若輕。”

遊本昌老師在飾演濟公時,從來都不需化妝,帽子和衣服做舊都是他自己設計的,而那把扇子也是他自備的。由於他是演劇演員出身的,所以對人物刻畫部分比較注重。

當年拍完《濟公》後所謂紅遍全國,劇集播出時萬人空巷,其中游本昌那詼諧幽默、妙趣橫生、惟妙惟肖的表演彷彿就是濟公的化身,把濟公演繹的活靈活現。

遊本昌憑藉《濟公》紅遍全國後,為何再無佳作?

後來又相繼扮演了1989年的《濟公活佛》、1998年的《濟公遊記》、2010年的《古剎風雲》、《茶亦有道》裡面的濟公這一角色,這麼多作品下來,遊本昌的濟公形象在大眾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遊本昌彷彿也是為“濟公”而生的。

遊本昌憑藉《濟公》紅遍全國後,為何再無佳作?

濟公形象的大火,既給了像遊本昌老師這樣的演員成名的機會,但是也多了一層束縛,很多演員都曾試圖跳出定型角色,呈現不同的形象。但像遊本昌他們這樣已經非常深入人心的角色來說,是一件非常非常難的事情,觀眾太容易受到他們先前角色的影響而跳戲。

遊本昌憑藉《濟公》紅遍全國後,為何再無佳作?

像《紅樓夢》中賈寶玉的扮演者歐陽奮強,其實也演出過許多電影,曾經是紅遍全國的青年演員,可是,別的戲演得再好,別人也說,那是賈寶玉。

再加上他秉承嚴謹的藝術態度拒絕了很多導演的邀約,因為他覺得有的角色自己演不了。領導來勸說也不行,一來二去得罪了很多人,演藝事業出現了斷檔。

當年那首《哪裡有不平哪裡有我》因為被很多的人盜用,他因為維權的原因也是得罪了許多人,這樣一來肯定是名氣再次受損,這對他來說是很致命的,一個沒有拍新劇,再一個就是不斷的得罪人。

遊本昌憑藉《濟公》紅遍全國後,為何再無佳作?

一晃到了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紀,各種影視作品越來越多,商業化也氣息也越來越重。那些沒有及時轉型的演員,他也就錯過了最佳時機,濟公成了他人生中演戲的一個巔峰時刻,他無法再超越自己,人們對他形成了固化的思維,看到他就想到濟公,就跟我們看到六小齡童就想到美猴王孫悟空一樣。

遊本昌憑藉《濟公》紅遍全國後,為何再無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