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教你玉米合理密植,瞭解合理密植的依據,實現增產穩產

今天波雅帶大家瞭解一下玉米合理密植,一起來看看吧!

一、合理密植的增產作用

"密"是農業"八字憲法"的中心。大量的生產實踐和科學試驗結果證明,我省目前玉米產量上升不快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種植密度偏稀。如果適當的增加株數,即能獲得顯著的增產效果。例如,禹縣劉村大隊一九七六年八百九十六畝夏玉米平均畝產一千零三斤,他們對獲得高產的體會是:除了劣種換良種,把白馬牙、新單一號換成了豫農704、鄭單二號和博單一號外,改稀植為合理密植,由過去的二千多株,改為三千五至四千株,是獲得高產的重要原因。

農民教你玉米合理密植,瞭解合理密植的依據,實現增產穩產

博愛縣的經驗也是這樣。過去他們種植農家品種,每畝只有二千株左右,實收一千六、七百株,單產只有二百來斤;推廣新單一號雜交種後,種植密度達到二千六百至三千株,單產達到四百來斤;近年來,推廣了博單一號、豫農704和鄭單二號等雜交種,每畝種植密度增加到三千四、五百株,實收三千株左右,玉米單產達到五百斤以上。

農民教你玉米合理密植,瞭解合理密植的依據,實現增產穩產

二、合理密植的依據

玉米產量是由每畝穗數,每穗粒數和子粒重量(千粒重)構成。這三個因素是既統一又矛盾的。必須使這三個因素協調起來,才能獲得最高的產量。因為密度過稀,單株生長髮育雖較好,結的棒子大,子粒多,子粒重;但每畝的株數少,穗數少,土地、空間、養分、陽光都不能充分利用,因而產量受到限制。密度過大,每畝穗數雖能增多,但由於植株過多,造成田間嚴重封壟鬱閉,通風透光不好,單株生長髮育受到抑制。特別是影響到後期有機營養的製造、積累和轉運,以致空稈增多,穗子變小,禿頂也增加,每穗粒數和粒重顯著變少變小。

農民教你玉米合理密植,瞭解合理密植的依據,實現增產穩產

雖有較多的穗數,但果穗的增加,不能彌補果穗重量下降的損失。因而產量也不高,甚至減產。合理密植能協調穗數、粒數和粒重三方面的關係。

隨著株數的增加,每畝穗數相應增多,在同等栽培條件下,果德重量有時比稀植的雖略有下降,但是穗數增加的幅度遠比果穗重量減輕的幅度大,因而能取得較高的產量。合理密植配合其它增產技術措施,如改進種植方式,適當深耕,增施肥料、灌水等,能充分發揮增產作用。

農民教你玉米合理密植,瞭解合理密植的依據,實現增產穩產

在目前栽培條件及玉米雜交種植株較高,葉片較寬的情況下,玉米開花期的葉面積係數以四至四點五左右為宜。如果植株較矮,株形較緊,葉片短窄上舉的,則葉面積係數還可適當提高。

合理密植由於每畝地上有較多的株數,有較大的葉面積,根系的營養面積也得到增加,相對地提高了對光、熱、水分和礦質營養等的利用率,增加了營養物質的實際積累,可以獲得較多的穗數和較多的子粒。因此,也就能提高單位面積上的子粒產量。增加密度可以增加每畝葉面積,就有提高光合作用產物的可能性。但葉面積增大到一定程度後,由於株間通風透光條件的惡化,植株生長髮育不良,就會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所以,並不是愈密愈好,而是要達到合理的程度,即必須協調好增大葉面積和降低光合作用效率間的矛盾。

農民教你玉米合理密植,瞭解合理密植的依據,實現增產穩產

在這方面廣大貧下中農有豐富的經驗。在深耕、施足肥料、灌溉和加強領導等技術措施下,可以使水分、礦質、營養等條件,更能滿足植物的需要,因而能更有力地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使葉面積達到最大程度後,能夠比較穩定地保持相當長的時間,下部葉片不致迅速變黃,可以緩和葉面積的增加與光合作用效率間的矛盾。

農民教你玉米合理密植,瞭解合理密植的依據,實現增產穩產

合理密植必須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雜交種和不同水肥條件而定。從我國南北方地區來看,總的趨勢是南方的密度要大些,北方的密度要小些。這是由於玉米在南方種植一般生育期較短,植株較矮的緣故。在同一地區,春播,株形高大的晚熟種,密度應小些;中等株形或中早熟種,密度應大些。同一地區由於地勢不同,氣溫可以相差很大。地勢高氣溫較低,玉米生長矮小,密度就應大些;地勢低氣溫高,玉米生長比較高大,密度就要小些。山區狹長形的小塊梯田,通風透光比較良好,因此密度可較平原大些。在一般肥力高,施肥多,水分供應充足(有灌溉條件)的條件下,密度可大些;反之,密度應小些。從玉米的植株形態看,株形緊湊,葉片上衝的,密度可大些;株形高大,葉片平伸的密度可以小些。

農民教你玉米合理密植,瞭解合理密植的依據,實現增產穩產

玉米的密度,根據近年來的試驗結果,在高水肥地(畝產八百斤以上),豫農704、博單一號每畝以四千株左右為宜;鄭單二號的單株葉面積較小,每畝以四千五百株左右為宜。在中等水肥地(畝產六百至八百斤),豫農704、博單一號,每畝以三千五至三千七百株左右為宜;鄭單二號每畝以四千株左右為宜;水肥條件較差(畝產在六百斤以下),每畝以三千三百三十三株左右為宜。試驗結果表明,密度降到三千株以下,都將減產。目前,我省大面積生產上的玉米密度多在三千株以下,因此,適當增加密度,即可提高產量。

農民教你玉米合理密植,瞭解合理密植的依據,實現增產穩產

好了,這次的分享就到這裡結束了,希望可以能幫助到大家,那我們下次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