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狸貓換太子這件事?

"狸貓換太子"是人們常常提到的一句俗語,在日常生活中,它常常被用來形容以次充好,用劣品換了優品。然而,很多人其實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這個詞彙的使用方式和場合,並不瞭解其背後的故事。

那麼,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狸貓換太子這件事呢?

其實,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最早在元代雜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中,後來被清代小說家石玉昆寫進了其名著《三俠五義》。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狸貓換太子這件事?

在《三俠五義》小說中,這一故事大致是說,宋真宗時期,劉妃和李妃都懷了龍種,但劉妃為了獨霸後宮,便與太監郭槐、接生婆勾結,等到李妃生下孩子,便用一隻剝了皮的狸貓換走了剛出生的嬰兒。事發後,宋真宗以為李妃生下妖怪,便將李妃打入冷宮,而劉妃則因生下皇子成為了皇后。

不過,被換走的嬰兒卻並沒有死,而是被不忍殺死他的宮女輾轉送到了八賢王處,在王府長大。後來,劉妃的兒子去世,宋真宗沒有後代,便從八賢王那裡將其實是自己親骨肉的孩子召進宮中,並封為了義子。後來,這個孩子在機緣巧合下當了皇帝,他就是後來以仁慈著稱的宋仁宗。《三俠五義》將這個故事放在文章的開頭,因為正是包拯將案件查明,並將當年的奸臣郭槐和劉妃嚴懲,還迎接李妃回到皇宮。

從小說的內容看,這個故事一波三折,劇情非常精彩,其中的人物善惡分明,雖然前面部分讀來令人揪心,但讀完全篇便會因最終的圓滿結局而欣慰不已。雖然自古以來,過於戲劇化的故事往往是小說家加工和創造的結果,狸貓換太子一事天馬行空,真實性並不高。不過在真正的歷史上,宋仁宗也確實經歷過類似的事情,這也是故事的原型。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狸貓換太子這件事?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宋仁宗生在宮中,最初,他名叫趙受益。當時,宋真宗已經四十三歲,但自從前五個兒子無一例外的早夭後,便始終沒能再誕下一子,如今趙受益的出生讓宋真宗大喜過望。不過很快,宋真宗又遇上了傷腦筋的問題,那就是趙受益是李妃所生,李妃本是侍女,受真宗一時寵幸才成了妃嬪,但品級很低。

其實,要是宋真宗子嗣成群,那倒也罷了,但趙受益是真宗唯一的兒子,將來是很可能要繼承大統的,而後宮歷來母憑子貴,等到趙受益長大,身為生母的李妃地位自然也會慢慢提高,如果趙受益繼承大統,那李妃更是會順理成章當上太后。這一狀況並非是真宗想要看到的,因為當時他正寵愛著劉妃,希望劉妃能夠憑藉一個皇子無可爭議當上皇后,並且以後成為太后。

在這一想法的影響下,宋真宗默許了劉妃的"奪子"行為。所謂奪子,就是劉妃在趙受益出生後不久便將他接到自己宮中撫養,從小以母親的身份來照顧和教育趙受益。李妃儘管心中滴血,但知道自己鬥不過劉妃,何況連皇上都沒有任何反應,於是不再反抗,而是默默接受了這個結果。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狸貓換太子這件事?

見李妃沒有因趙受益一事而大鬧,真宗鬆了口氣,隨即連忙昭告天下道,趙受益是劉妃所生,並順勢加封其為德妃。至於李妃,只是因識時務而被封為了崇陽縣君,這在當時不過是等同於五品官職,與之相對的,李妃的德妃稱號高居一品。這之後,儘管李妃又為真宗誕下一女,但最終也不過混到了婉儀,而同時期,劉妃已經成了皇后。

在劉妃的撫養下,趙受益慢慢長大,並在受封為皇太子後有了新名字——趙禎。乾興元年(1022),宋真宗去世,趙禎十三歲便登上了帝位,幼主登基,朝政一般都是由太后把持的,於是劉太后順理成章地獨攬大權,一直將並非自己親生子的趙禎不當回事。明道元年(1032),趙禎的生母李妃染上重病,不久便撒手人寰。

第二年,劉太后也病逝後,趙禎的八叔趙元儼終於看不下去,將真實情況告知了趙禎,趙禎追封李妃為皇太后。此外,他還專門建了一座奉慈廟來紀念母親。

自此,歷史上真正的"狸貓換太子"案宣告結束,雖然沒有小說中那麼的富有戲劇性,但這一事件即使在長達數千年的漫長王朝演化史上也是鳳毛麟角,很少發生的。

後世的人們或許是出於對李妃不幸遭遇的同情,便創作了狸貓換太子的故事。

(本文作者為“古今事”平臺邀約作家 煮酒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