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智聯招聘上的薪資明明是4000元-6000元,一到企業面試就變成了底薪2000元呢?

黑長直的程序猿


這個話題,說明了題主作為應聘者和企業的想法不太一樣,把這個事當成了一種“欺騙”。

而實際上,這個事在大部分情況下是一種正常現象,導致又這種疑惑,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企業與應聘者間的相互不信任。

企業方的薪資設計規則不一致,為了能吸引來人員前來面試,體現真實的薪資市場競爭力,一般給出的就會是綜合工資水平。

首先,目前大部分一線崗位都是工資+提成獎金+津貼+加班費;對於企業來講,其實際支付的綜合工資確實是在4000-6000元(當然大部分情況下會集中在4000-5000之間),也充分說明了這個崗位的市場普遍支付水平也在這個水平。

因為各家企業基於自身考慮,工資設計的固定和浮動工資比不一致,為了保持招聘廣告的充足吸引力,也為了體現真實性,一般都會寫綜合工資。

比方說:A和B企業為了保證人力成本可控,給同一崗位綜合工資都是4000元,但是設計的薪資結構會不太一樣。

A企業是2000底薪++500房補+500餐補+1000左右獎金+加班費結算;

B企業是2600底薪+300房補+300餐補+800左右獎金+加班費結算;

對於A或B企業來講,其實支出的固定成本差不多,但是給應聘者的感受則明顯是B企業更好,因為固定部分時3200,比A企業多了200。

但是實際上,B企業是在提成獎金係數或者是目標設置上比A企業略高一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整體支付成本在可控範圍內。

所以,對於A企業和B企業來講,如果只談底薪來進行人員招聘,A企業必然處於劣勢地位。

企業方和應聘者在薪資上的博弈在於:企業方希望固定工資越少越好,而應聘者則希望越多越好。

很明顯,企業方一般希望以員工的貢獻來付薪,固定工資越少越好,你幹出的業績越大,企業方願意給的越多。

而作為應聘者,從個人心理安全感角度考慮,則希望固定工資越多越好,因為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很擔心會出現意外情況,影響自己的收入水平。

而企業方作為薪資結構的主動設計與提供者,就需要結合企業的薪資策略、成本壓力、招聘人員的難易程度,合理的調整薪資結構佔比,在總薪資成本包一定的情況下,把握企業與應聘者的心理平衡點。

部分無良企業及不靠譜應聘者的行為,破壞了企業與應聘者間的信任,加劇了這種情況的發生

對於應聘者來講,很多企業說話不算話,打著勞動法的擦邊球,除了固定工資,獎金、加班費、額外補貼說改就改,說扣就扣。

吃虧上當了一兩回,就不會再信任企業方的承諾,深信“到手才是真金白銀,其他都是虛的”,情願先拿著看起來更高的固定工資,而不會選擇去搏一把綜合工資更高的工作機會。

而對於企業方來說,其實希望的只是在付出薪資成本的情況下,員工能夠回報相應的產出。

但是不乏有員工在努力一段時間後,就偷奸耍滑、磨洋工、出聲不出力,再加上勞動法的保護和工作態度本身的難以衡量,為了保證企業自身的利益,也為了確保團隊的公平性,體現多貢獻多受益,也會把工資進行結構拆分和再設計,甚至會設計的很複雜。

其原因就在於被不靠譜的員工“嚇”著了,寄希望於通過複雜、多段式的薪資結構,來控制與引導員工的行為與表現。

結語

通過企業規模、口碑、福利、合法情況、辦公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去判斷一家企業是否靠譜,不用僅僅因為招聘廣告與底薪的不符,就一棒子打死企業。

從工資角度出發,好的企業與差的企業區別不是在底薪問題上,而是在能否給出合理的綜合工資水平。(比方說房企銷售,很多人員選擇無底薪,但是賣一套可以吃半年)


我是子佳看職場 ,大型集團企業HR總經理,嚴肅專業,偶爾搞怪的HR從業者,持續分享職場乾貨,關注我,我們一起職場前行

子佳看職場


這個讓我想起我的前一個公司了,說的4000~6000 其實最多也就3500 ,工資太高就會想方設法卡你讓你拿不到這麼多工資,五險一金更是半年轉正才有其實說白就是不想交,而且這個公司壓榨員工很厲害,有的天天干的死一個月才拿了1100元工資,我當時剛畢業沒錢租房子正好這個提供住宿才去的,所以我幹了2個多月就走了,我走的時候想勸幾個老員工走,結果他們根本不聽認為這個現狀就很好了,完全被這個體質給限住了,現在我換了新公司,月薪漲到了5500一個月而那幾個老員工工資還是不到3000。


蔚藍的天23413321


作為基層打工仔,這個套路我已全然掌握。尤其是一些小的私企,都是自己吃虧和身邊人上當得來的經驗和教訓。

1.招聘掛的工資4000-6000,那基本是4000了,實習期三個月是轉正工資的80%,很多人在這三個月就被掃地出門了,一些替代性強的崗位一直在招人,永遠在招人,某些崗位一直是實習生。

2.上班時間8-12個小時,那幾乎都是大於8小時小於12個小時了。

3.招聘信息上說好的五險一金,其實是滿3個月轉正了買5險,工作滿一年買1金。

4.招聘時年假有的,入職後發現是在本單位工作滿三年的員工才能享受。

5.招聘時加班工資有的,入職後發現,晚上8點以後才算加班的,而且是每小時5塊錢。且必須要走加班申請才有,那你說那這樣就不加班不就行了,但是不好意思,公司是有這個加班文化的,領導不走,下面人就不能走,如果還想在這公司呆下去的話。

6.明明招聘時候說的是市場專員,你以為跑跑市場啥的,結果入職發現文員做的,後勤做的,從跑外勤到內勤,從做報表數據到端茶倒水到打掃衛生樣樣都要來,才發現該崗位只是需要一個打雜的,招聘的名稱並不代表崗位工作內容。

7.招聘時說好的每年的公司旅遊團建什麼的,入職後發現只是在本市的某個免費公園或者某個某個郊區空曠地帶的燒烤,以及員工自帶食材的包餃子,自制火鍋等活動。

8.招聘時說的每年對新員工培訓以及外出學習,只是說說而已,從進去的那天起只能自己努力尋找存在感

9.晉升機會,幾乎沒有。

10.年底了嘛,必須說說人人關心的話題,年終獎。這個是有的,只是公司很有辦法的,從每個月工資裡面扣除20%的工資年底做為年終績效考核獎(年終獎)發放,如果期間工作中出現啥問題,那就拿不全那每個月的20%年終獎了,如果你沒幹到年底,那麼不好意思年終獎沒了。

更精彩的是員工辭職或者是公司內部想開除某個員工那真是精彩絕倫,拍案叫絕。


三思縱橫


我是一位資深HR,在智聯上發佈招聘崗位多年,看到這個問題,我自己都笑了。因為我很多崗位都是放著4000-6000的工資,聽我當事人是如何理解的哈。

智聯上招聘崗位的薪資發佈有三方面的考慮點:

第一:迎合應聘者的期望值。這也許也是智聯繫統上的一種間段選擇,很多簡歷的薪資期望值是4000-6000,企業發佈崗位放4000-6000也是首先滿足應聘者的需求啊,要不然期望值都達不到,簡歷沒有收到,作為HR招聘也很辛苦呀。

第二:4000-6000是工資總和而選擇發佈出去的工資。首先智聯繫統不允許發佈面議工資,一般固定選擇間段是2000-4000,4000-6000,6000-8000。2千到4千看著就低,企業不會這麼笨自打嘴巴啦,4000-6000剛剛好,不管是4000還是5000,都說的過去,6000-8000太離譜,企業也聰明的,這樣差距太大,有損公司形象。所以4000-6000最合適,即時最後總工資差一點沒到4000,企業也有說辭:智聯繫統只能這樣選,我也有些無奈。哈哈,所以出於企業的考慮,發佈的工資是要算工資總和才對喲。

第三:4000-6000也是企業對這一崗位的薪資變動說辭。很多企業滿足不了應聘者提出的期望值時喜歡說一句,如何你的能力足夠,我們願意重新衡量你的薪資水平。也就是可以在原來基礎上提升。當然,說辭歸說辭,這裡的能力就要比較強啦,一般這句話會變成萬事具備,只欠你的能力。

所以,你說的智聯發佈是4000-6000,而面試時說是兩千,那就看是2000底薪還是隻有2000啦,如果說是2000底薪,後面加上加班費呀,補貼呀等等也有4000的話,人家企業也沒說大話呀。

當然,如果工資只有2000沒有其他收入啦,卻寫著4000-6000的工資,我勸你還是別談了,這公司太會坑人了,不值得去。

其實面試還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啦,另外誠信的公司也很重要,今天我自砸招牌告訴你們內秘,給個贊吧。


築夢溫情


其實這些都是招聘行業一個人人心照不宣的秘密。因為如果不這樣做的話,誰會去面試?!如果直接告訴你底薪2000元,你還會去面試嗎?


答案是不可能的!而這些虛高的工資常常出現在銷售、健身教練、快遞員、投資顧問、信貸等等職業招聘上面。網上一搜更是一大把。



這些招聘一看就是忽悠人!

經驗不限,學歷不限會有月薪6000-8000元?會有,但是不是一般人能夠拿到!這些招聘只會先把面試者吸引過來,然後再發揮忽悠人的本事,說什麼綜合薪資高於行業水平,福利多,彈性工作等等誘人的條件加起來,讓人忽略其實際到手的工資。


實際情況會是怎麼樣?

大多數公司在招聘的時候都默認是稅前工資。這樣的話,你拿到手的工資就要扣掉個人繳納的五險一金。有些公司面試時候所說的社保、餐補、房補、話費補貼、交通補貼、加班補助等等福利,統統都算到你的工資裡面。有時候工作沒達標,還會扣掉這些福利!


而事實上,很多時候,你累死累活也賺不到上面所說的最低工資!更氣人的是,很可能你到手的工資還要被倒扣!上班遲到,扣錢!沒完成績效,扣錢!公司PK,團隊輸了,扣錢!


如果你看到的是,“急聘!急聘!學歷不限,無需經驗,自帶培訓,月薪過萬,免費住宿”等。而且也半字不提要做什麼工作,對應聘者沒什麼硬性要求。這時候,請注意了,絕對是忽悠人!!!所以在找工作的時候,還是要注意篩選甄別。

吾道(http://www.woodo.cn),中國領先的PPT在線製作工具,你的職場好夥伴。


吾道幻燈片


看到題主這個問題,我想起表妹之前的求職經歷。她大專畢業,在三線小城市,一開始也是不停地在招聘網站上投遞簡歷。邀她面試的很多,她去了幾家就不想去了。

為什麼?期望過高,到了之後發現不過這麼回事兒。要麼臨時給你換個崗位,要麼試用期遙遙無期。後來,她還是通過熟人介紹,才找到一份稱心的工作。

其實,招聘網站的薪資與實際面試時有差距,這不難理解。

一、適度包裝,提升面試幾率

做簡歷時,我們往往懂得包裝自己,以呈現自己最好的樣子。企業招聘也是如此。

同樣的兩個企業,一個寫薪資4000-6000,另一個寫底薪2000,績效另算。你願意去哪一個?

大部分人,肯定都願意去第一個。甚至很多人求職時,篩選時就直接選定薪資3000以上,那些寫底薪2000的公司連露面機會都沒有,更別提招人了。

適度包裝,以吸引更多求職者來面試,是一種手段。

二、底薪不等於最後薪資

薪資4000-6000,面試時卻告知底薪2000,這並不衝突。

底薪,並不等於最後的收入,很多崗位都有業績考核標準,只有達到企業要求,薪資才有可能水漲船高。對於正規企業,真正有能力者,甚至有可能獲得突破招聘網站上標註的上限。

新人初入職場,更需要看重的,是不斷上升的空間。底薪2000並不可怕,滿足於將來拿到6000就好,才真正妨礙進步。

尤其是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選擇一份底薪不高,但進步快、上升空間大的工作,比基本穩定不變的工作,實際上好得多。

三、面試是互相瞭解

其實,面試並不單單隻有用人單位篩選人才,也是求職者判斷工作是否合適的好時機。

一般來說,面試前,求職者都會對面試單位做一大致瞭解。但有時候,網上的信息並不及時,也不準確。面試就是個很好地瞭解用人單位的時候。

剛畢業時,前去面試,就有一面試官很認真地問,“你還有什麼問題嗎?”見我搖頭,他說“有什麼問題現在問,以後我可能並沒有這個時間回答你。另外,瞭解清楚,你才好做決定。”

的確如此。像招聘信息和實際有所出入的,更應該問清楚,再做打算。

如談到薪資時,一定要明確具體績效怎麼算?試用期多久?考核標準是什麼?有無五險一金,什麼時候開始繳納等等。

將跟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逐一問清楚。

最後說一句雞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一家企業不合適,可以換一家。重要的是磨鍊自己的手藝,方能轉被動為主動。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智聯招聘上標明的薪資和實際面試時給出的薪資經常有較大差異,是啥原因呢?作為曾經經常用智聯發佈招聘信息招攬人才的HR,我幫你找出兩個原因。

第一點,智聯並不對企業發佈的薪酬數據負責,也就是說,這個崗位發佈的薪資是多少完全由企業決定,而企業為了吸引足夠的候選人前來應聘,有往高了報數的動機,而且造假幾乎沒有成本。

所以這一點的結論就是,你對企業所發佈的薪資可信度取決於企業的信譽,因此你最好找有一定信譽背書的公司去應聘。當然這很難,那就找外企、國企或者大公司吧。

第二點, 薪資的計算方式不同,數據就有很大的差異。企業標明的4000-6000是一個範圍,而且是你達到績效考核指標拿到提成或者獎金後的數據,而且是你試用期轉正後的數據。而面試的時候給你的是試用期底薪,沒算提成,沒算獎金。再狠點,沒算各項福利。

反過來說,我作為HR,發佈職位信息時只有一個月薪,那麼我可能就把你在正常業績達標的情況下,一年能夠拿到的所有薪酬和福利打包後除以12,作為這個職位的月薪。

所以你在面試的時候,也不要一味陷在“你騙我,你怎麼能騙我”這樣的怨婦式情緒裡不能自拔,你應該拿出主動性,問HR,既然底薪是2000,那麼提成是多少?提成上限、下限分別是什麼?每個月如何考核的?目前這個崗位的在崗人員每個月的績效達成率是多少?大概每個月能拿到多少錢?試用期考核標準是什麼?如果我順利轉正,轉正後是否有加薪?大概能拿到多少?還有沒有別的獎金?公司有什麼福利政策?……


職場三原色


1、因本人是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工作要經常使用招聘網站。個人認為確實存在這樣的事情。

2、造成智聯招聘上的薪資與實際薪資不一致的事情,主要原因是:

第一、智聯招聘網站的功能侷限。在智聯招聘網站發佈職位信息時,網站提供只能讓企業選擇一個月度薪資範圍。而企業的薪資制度對工資的明細項目劃分得比較細緻。工資包括:基本工資(底薪)、績效工資、年度獎金、崗位補貼等項目。

第二、因為每個企業的薪資制度不一樣,工資項目劃分也是不同的。而智聯招聘網站無法把所有企業的工資項目都能一一填寫上去。這是軟件系統的侷限性。只能採取每個企業都能填寫的方式,就是月度薪資範圍。

第三、月度薪資範圍的數字金額給人的感覺是薪資較高,能增加你投遞簡歷的信心。

3、切記,招聘網站提供薪資範圍只能作為參考,真正的薪資金額要以公司提供的為準。

若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及點贊、轉發。你的認可是我最大的動力和支持!謝謝!若對我的回答有其他意見或建議,請在評論區留言,歡迎溝通交流!再次感謝!


願你好2018


這個就是職場套路了!

我當年求職的時候也遇到過。

明明在招聘信息上寫的是"工資6000~8000",結果去面試的時候只有2500~3000,然後主管還會解釋道"只要業績突出,上不封頂"。這些奇葩解釋也只能糊弄那些剛畢業的大學生,真正走進社會才發現,想要找到正規,信守承諾的公司簡直難於上青天!

企業招聘也有指標的,它們故意把工資寫高一點,這樣應聘者就會多,它們的任務也更好完成。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看到工資過高,但是工作內容卻極其簡單(基本是個人都能做的),那麼你就要提防了,十有八九這就是個騙局。剛畢業的大學生需要警惕!





職場領航


記住,用我多年的面試經驗告訴你:

招聘網站上的薪資,幾乎是這個崗位能夠拿到的最高的工資水平,是公司各項福利待遇,獎金之類的總和!!你實際拿的,只能比這個少,不會多。要是多了,不是HR喝醉了就是你遇到百年不遇的好事了!



例如銷售(指那種有提成的工作,工廠裡計件操作工同樣如此),網站上說是5000,那肯定是底薪+提成+補助+獎金+績效的總和。HR發佈的薪資水平,沒準就是公司銷售最好的那個人能拿到的。而實際中,不可能人人都拿到最高的提成,你的各項補助也是按天發放,比如飯補,交通補助之類的,你要是請假,就拿不全!!!



再比如一些其他的非銷售崗位,以我在的公司為例,工資是基本工資+崗位工資+績效工資+飯補+房補+夜班補助,所有的要是能拿全的話,是6000多點,而招聘網站上寫的就是6000-8000,但實際工作裡是拿不全的,請假會扣飯補,績效也有波動,網站上寫的是能拿全的最高工資,不過我們公司還算好的,就算扣,也扣的不多,跟網站上發佈的差不多,不像一些無良企業HR坑人!!!



最後再說一句,一般要是招聘上4000-6000,那實際可能就是4000多點或者不到4000,這樣寫就是為了吸引人;如果實際能拿接近6000,那網站上HR就會寫6000-80000,都是套路。並且這上面寫的是稅前的,就是保險公積金啥都不扣的,扣完肯定比這個少的多!!!

同意老鐵可以點下關注,星宿還會持續回答職場領域的問題,可能表達不是很專業,但是自己從業幾年的所見、所聞、所感,希望能夠對大家以後的工作有一點點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