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的道與《聖經》中的道有什麼不同

《道德經》中的道與《聖經》中的道有什麼不同


正德子

《道德經》是中國道教經典,是道家的丹經之祖。中國道家煉丹修仙有兩部最重要的經典,一部是《道德經》,一部是《陰符經》所謂的道德五千,陰符八百。煉丹之人,必背道德陰符二經。道家所有的煉丹口訣,他的源頭都是《道德經》。

《道德經》中的道與《聖經》中的道有什麼不同

《聖經》是基督教的唯一經典,是基督徒言行的唯一指南,邏輯極其嚴密,是世上唯一具多層次思維體系的經典,也是唯一指出時間空間宇宙從開始到結束,以及世界發展進程的經典。

《道德經》雖是一部修煉的指導經典,但道家的煉丹理論也是從宇宙的運行規律而來,所以說他是一部哲學著作也不為過。可惜的是雖言簡意賅,但極其難明,解釋者眾,然得精要者希,究其原因,皆因其本來確是一部煉丹著作,而自古以來煉成丹者真如鳳毛麟角,而讓普通文人賢士又如何能解得通呢,所以真正能解該經者必是煉成丹之士。

而《聖經》是上帝的默示,是啟示之學,並非悟得,修得,習得,也非觀察總結而得,而是啟示,是上帝籍眾先知而寫,雖成書跨度歷經一千五百多年,但邏輯脈絡天衣無縫。但天上的話,須天上的靈方可明白,必須上帝的靈方可參透上帝的事,對於沒有上帝的靈引導的人,來解此經典,一句話,不可能,這就跟哲人賢士來解《道德經》一樣可笑。當然這不包括一些一看就能明白的淺顯句子,然而從全書來講,解釋起來並不簡單。這個世界最可恨的就是那些自以為懂,但卻並不很懂的人,這種人最害人不淺不說,還誤人子弟,瞎子領瞎子。基督教分支宗派達數千之多,皆因解經失真有關。

《道德經》中的道與《聖經》中的道有什麼不同

中國道家所講的“道”字,根據大部分的道家經典,是指的是兩方面的道,一個是外一個是內,一個是隱一個是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個道是顯的,是自然規律,是含於一切之內的自然;而“道可道,非常道”的道,這個道是太玄之道,也就是慧能六祖講的,本不動搖,本無增減的那個道,也是金剛經中的那個無相之相是謂實相,即涅槃。我相信現在的華人中,已經沒什麼人體驗到了,可以用鳳毛麟角來形容也不為過,因為現代社會誰還會靜下來立定心志去修行呢?縱然你立志修了,也沒這個悟性。這個“道”字,連老夫子也不明白,老夫子向老子問道,問的就是這個道,不然他怎麼會發出:朝聞道,夕死可矣,這樣的感嘆呢。

在《聖經》約翰福音寫到:“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這個太初,就是最初最開始的意思,但要注意的是,這個開始,並不是從有形的開始,而是從無形的開始。這方面有點不符合我們的思維習慣。是從什麼無形開始的呢?是從上帝無形開始的,因為上帝是無形無像的,從來沒有人見過上帝。因為這個開始是從上帝,且與上帝同在,所以這個道,可以說就是上帝。

但這個上帝(道),萬物是藉著他造的,他就是生命,人就是藉著這個生命(光)而出生成長。《聖經》在羅馬書十一章言:萬有都本於他,依靠他,歸於他。以弗所書也講:上帝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又住在眾人之內。以此觀之,這個道他是一切生命,萬有的源頭和依靠。

《道德經》中的道與《聖經》中的道有什麼不同

《聖經》在約翰一書講上帝就是光,上帝是光的本體,在他是沒有黑暗的。在佛經中,多處講涅槃是處在通達無礙的大光明中,什麼叫通達無礙?通達無礙就是無上無下,無內無外,無左無右,無有無沒有,無無也無無無,這種狀況你要是沒有親身證驗,光靠理智是無法理解,就算你理解了,也不是那麼回事。筆者年少時修得涅槃狀態,但筆者本著嚴謹的治學理念,依然有疑問,這個光又是何以存立的呢?假如筆者沒有接觸《聖經》可能也認為這是終極理論,因為已經沒有“有”了。可能是天意,不久即開始研究《聖經》,《聖經》在開始的創世紀中,上帝創造第一天,就造了光。如果我們把這個世界硬是分為兩端,且不論物質,因為物質也是在暗的範圍內,那麼就可分為光和暗。而且是光在前面,因為只要“有”字一開始就有暗了,那麼這個時候的光就是本來具足的光本源了。

關於這一點光的問題,在易經中是很容易解釋的,這個奧秘就在河圖的地一生水,地六成之,這個生水的小白點上。其實這個就是連山易,(有機會專文論述)這個小白點就是本不動搖的道或者是光。而這個小白點依然是有個發端的,這個發端就可解釋聖經中那個有位格的道,就是後要來的基督,顯出後就是八卦中的震象。

這些對於沒有明白連山歸藏易的人,是極難明白的,讀者果真有緣於道,則自可明一二也。否則亦可權當道聽途說閒聊罷了,何必認真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