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老中青”三代紅色女講解員:“天然紅”,傳遞一片“愛國心”

習近平總書記說:“革命傳統資源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每一個紅色旅遊景點都是一個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

而把這個生動課堂和參觀者連接起來的正是紅色講解員。近期,本刊記者走近福建省“老中青”三代紅色女講解員——她們擁有革命家庭背景,機緣又恰恰賦予她們紅色講解員這個特殊的職業。她們用自己的故事讓厚重的紅色歷史靈動起來、豐滿起來,傳遞著時代的心靈力量。

用青春致敬英雄

連續一個月,賴威都會在每晚熄燈前來到武警福建省總隊史館,站在一幅幅展板面前,開始她一個人的解說。雖然沒有聽眾,但她仍然非常專注地完成將近一個小時的講解。每一個站位,每一個手勢,她都反覆揣摩練習,回到宿舍已是深夜。

賴威曾經是部隊文藝兵,排演節目對她來說不在話下,但接到當講解員的任務時,這樣的工作,她還是第一次接觸。“我最擔心的是普通話不標準。”賴威說,自己是廣東人,剛入伍時,常常因為有家鄉口音而不好意思開口。為了能有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她拿著數萬字的講解稿,在每個字上標註了拼音,有空的時候就看著鏡子對口型、糾正發音,還專程去福建省博物院請教專業講解員,甚至不眠不休地背稿子。

走近“老中青”三代紅色女講解員:“天然紅”,傳遞一片“愛國心”


賴威,這個帶點男孩子氣的名字,是她的外公取的。賴威一直覺得,在外公身上,冥冥中有股力量牽引著自己來到部隊。2012年,賴威入伍,在當兵普查時,看到發黃的兵役證和沉甸甸的和平鴿紀念勳章,她才發現外公竟然是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可為什麼他從未對自己提起過呢?

在她的印象中,外公嚴肅、不愛說話,常常披著一件近乎褪色的軍大衣,看起抗戰劇來就不願意換頻道。後來,她從舅舅口中得知,外公是在戰場上被人救起的,當時他全身已被炮灰掩埋……“但外公從不把自己當作英雄。”賴威說,“他總說戰友們都犧牲了,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這句話在她心裡留下深深的烙印。她曾經試著去感受平時默默不語的外公,他的內心湧動著怎樣的暗流。如今她能做的,則是用一身軍裝告慰已經去世的外公。

當新兵時,她跟著隊伍參觀過武警福建總隊史館,賴威坦言,當時更多的是新鮮感,現在卻滿懷著對歷史的尊重、對英雄的崇敬。有時,她會久久佇立在史館一側立著的一面花崗岩石碑旁,那裡鐫刻著為國捐軀的烈士的名字。賴威想起了自己的外公,雖然他沒有對自己描繪過戰爭的場景,但她能想象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多少人為了國家前赴後繼、死而後已。

走近“老中青”三代紅色女講解員:“天然紅”,傳遞一片“愛國心”


從當講解員起,她開始對上學時不太喜歡的歷史有了興趣。她翻閱資料,瞭解孤膽英雄葉中央的故事,每當講解到“解放福州”“東山保衛戰”時,她總是表情凝重,有意地加強語氣。2018年5月8日,三明市泰寧縣遭遇泥石流災害,回憶起自己身邊的戰士連夜奔赴現場的情形,她在講述搶險救援故事時有了最真實的感觸。一次為原解放軍110醫療隊講解時,她發現牆上的照片就是隊員們當年在福建省軍區的合影,醫療隊隊員們親身訴說救死扶傷的故事,她聽得落了淚。瞭解了肩上的使命和擔當,她更加明白自己這份職業的可貴。

到目前為止,25歲的賴威已經完成了50多場專業講解,佔地1400多平方米的武警福建省總隊史館成為她軍旅生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愛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每一個畫面的背後都有故事,每一個英雄都是歷史的脊樑,每一次解說都有不同的感受。“我將用自己的青春和熱情,為來到這裡的人真誠訴說。”

用信念講述故事

整整37場宣講,每一場,曾麗紅都是流著淚講完的。在別人眼裡,曾麗紅性格樂觀、不怕吃苦,絕不是一個脆弱的人,但每每提起三明市清流縣林畲鎮龍背山的革命烈士墓,她總是忍不住紅了眼睛。

這座烈士墓是一個衣冠冢,40多歲的曾麗紅已經記不清自己到底是第幾次來到這裡。打從記事起,父親每年清明節都會帶著他們姊弟三人來掃墓,那時候她年紀還小,不諳世事。讀小學五年級時,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烈士紀念活動,到達目的地後,曾麗紅才覺得驚訝:這不是我們家的墓嗎?原來自己竟是烈士的後代,她的曾祖父曾富良、爺爺曾其應、奶奶謝玉珠的英魂就長眠於此。

走近“老中青”三代紅色女講解員:“天然紅”,傳遞一片“愛國心”


“沒有人願意把自己家人的傷疤揭開來講,包括我自己。”但現在,加入三明紅色故事宣講團的曾麗紅仍然會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與人講起這些悲壯的革命故事:跟聽眾講,跟自己的孩子講,跟媒體講……

80多年前,曾家是當地貧困農民家庭,靠租種地主土地、做短工艱難度日。1932年6月,紅軍在當地成立鄉蘇維埃政府。這一年,曾家人決定一起參加紅軍。曾其應因作戰勇敢,又能識文斷字,先後任班長、排長、連長,帶著母親、妹妹跟隨紅軍轉戰閩贛兩省。當時,曾富良因腿腳不便,由曾其應妻子謝玉姬留下照顧,但兩人都加入了林畲赤衛隊,當交通員,為紅軍傳遞情報。1934年10月,曾富良在送信途中被團匪抓獲並犧牲,不久後,年僅21歲的謝玉姬也在轉送情報途中犧牲。同年11月,曾其應在江西作戰時犧牲。

曾家上下共六口人,5人參加革命,為革命獻出了三身四命。曾麗紅說,自己一直在思考這樣的問題,在閉塞的山村,沒有先進思想的傳播,為什麼他們會自發地參加革命?答案是信念。

不僅如此,當年清流縣有6000餘人為了共同的信念參加紅軍,可是留下姓名的卻不過248名。想到這裡,曾麗紅感到無比震撼:“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得太不容易了!”

2015年,她調離小學語文教師的崗位,成為清流毛澤東舊居紀念館的一名專職講解員。“我開始瞭解更多關於清流、閩西蘇區乃至整個中國的革命史。曾家的故事不是特例,只是那段歷史的一個縮影。如果沒有當年那些革命烈士,就沒有我們今天的一切。”整整一年,曾麗紅形容自己就像滾雪球一樣吸收著各種知識,這是她教學生涯從未有過的。她把可以結合的故事融進每一段歷史裡,讓歷史有了溫度,讓講解有了厚度。

走近“老中青”三代紅色女講解員:“天然紅”,傳遞一片“愛國心”


“歷史太浩瀚了,”曾麗紅說,“每講解一次就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禮。”隨著感悟的加深,她的講解稿不斷添加進新的內容:她給遊客們講曾家的故事,講紅軍第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如何在清流、寧化一帶鬧革命,講長征時羅炳輝將軍率主力部隊多次進入清流縣,傳播革命思想,領導建立了清流第一個鄉蘇政權,並和當地群眾結下深厚友誼的故事……遊客們駐足,肅穆不語,許多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人物形象在他們腦海裡漸漸地清晰起來。“我們可以告別苦難,但絕不能忘記歷史。不管是作為一名烈士後人,還是革命歷史紀念館講解員,我都有責任和義務把這些故事繼續講下去,讓它們一代一代傳下去。”

用奉獻沉澱歷史

再過一個月,50歲的龔求鳳就要退休了,她在龍巖市古田會議紀念館工作了近30年,難免心存不捨:“就算我退休了也不會退崗,我依然會加入義務講解隊,宣傳好紅色教育,傳承好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

古田會議紀念館管轄古田會議會址、中共紅四軍前委機關暨紅四軍政治部舊址松蔭堂等13處革命舊址,由於參觀人流量大,現有的一支20多人的專業講解隊仍然不能滿足需求,龔求鳳笑著說,“只要一線需要我,我隨時能披掛上陣。”

龔求鳳的家離古田會議舊址不遠,走路只要20分鐘左右,她喜歡每天徒步上下班。隨著時間的推移,腳下的石板路變成了現在的水泥路,不變的是這條路上依然鮮明的紅軍印記。

“'萬福攸同祥綿世綵(彩),原(源)泉有本派衍叉溪’‘學術倣西歐開弟子新智識,文章宗北郭振先生舊家風'",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古田曙光小學勝利召開,這一彪炳史冊的會議是建黨建軍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因此,這條路也叫曙光路。龔求鳳的講解通常從會議舊址大門上的兩幅對聯和這條路說起。

走近“老中青”三代紅色女講解員:“天然紅”,傳遞一片“愛國心”


“為什麼黨領導下的軍隊和別的軍隊不一樣?”這是她問遊客最多次也是解答最多次的問題。在她看來,闡明“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來源,以及為什麼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貫穿整個講解過程的關鍵,古田會議是建黨建軍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古田會議精神則體現了黨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是留給後人珍貴的精神財富。

雖然是在後勤崗位上兼顧講解員工作,龔求鳳憑藉自己的努力,很快適應了講解員的工作。古田會議會場的陳設非常簡單,兩張八仙桌拼在一起就是講臺,幾排長條凳擺放整齊就是坐席,只按照常規講解,不足以讓遊客加深印象。為了讓內容更生動,她就抓住細節來說,例如會廳前廊柱上張貼著的紅軍標語,地面石板上殘留著的炭火炙烤痕跡,甚至是牆上掛著的歐式壁鐘。

每次走到會址當中的毛澤東辦公室,她就會生動地描繪當年毛澤東點著煤油燈坐在桌前批閱文件、找代表談話的場景。曾有遊客趁她不注意,偷偷在這裡放下一根未點燃的香菸,表達對毛主席的緬懷。龔求鳳理解遊客的心情,但景點禁止遊客這麼做,她必須阻止。其實,她是個“主席粉”,尤其喜歡毛澤東詩詞,遇到願意聽的遊客,她還能在解說時背上幾段。

走近“老中青”三代紅色女講解員:“天然紅”,傳遞一片“愛國心”


龔求鳳出生在上杭縣,從小受到紅色文化薰陶,她笑稱自己是“天然紅”,事實上,她與紅色文化的確有著不解的淵源。外公曾在紅四軍進駐閩西時當過情報員;隔著現在住的房子就是當年的紅軍街,隔壁90歲的鄰居奶奶還和自己說過紅軍駐紮的故事;為了追尋紅軍足跡,她在幾年前的“情人節”,跟隨丈夫前往被稱作“紅色盧森堡”的革命基點村——大源村,探訪烈士後代……她感慨,

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能為引領青年工作做貢獻,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即便退休她也會繼續奉獻下去。

【記者手記】

真實的力量最能打動人心。我們為什麼要講紅色故事?因為追溯過去,是為了更好地通往未來。採訪結束了,但紅色文化的傳承卻沒有結束,全國各地還有千千萬萬和他們一樣的講解員、志願講解員。

在紅色故事的講述中,越來越多講解員把紅色故事蘊含的強大精神力量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成為紅色故事的精彩講述者、紅色精神的生動詮釋者、紅色文化的忠實傳播者。

他們用虔誠熾熱的心,將最感人的紅色故事傳播出去,讓紅色精神從符號、理念,變成向我們走來的一個個時代英雄,讓歷史演化為身邊鮮活的日常。他們是穿過歲月探尋真理足跡的人,而我們應當要做銘記歷史、傳承紅色精神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