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版《三國演藝》,關羽定的不是陸樹銘,諸葛亮定的是濮存昕


任大惠也曾化過關羽的妝 94版《三國》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很大程度上也因為演員選得合適。據製片人任大惠介紹,“劉關張”是定得最早的,因為第一個鏡頭拍的就是“桃園三結義”。關羽是《三國演義》中最英武的人物,書中對他的描寫是“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若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

關羽一開始的人選不是陸樹銘,說他像關羽也不是很像,說不像又有一點味道,很猶豫。當時有人開玩笑說,任大惠看著像是關羽。任大惠還真化上關羽的妝看過,但是太老了,最後定了陸樹銘,化上關羽的妝之後特別棒。

諸葛亮最開始定的是濮存昕 諸葛亮本來是想讓濮存昕演,後來他要去幫他父親拍一個戲,諸葛亮就落空了。唐國強最初來試鏡選的角色是周瑜,“因為唐國強當時還是‘奶油小生’,沒那麼大輩分,相對而言周瑜的戲比較少。”

試完周瑜之後,大家看唐國強的扮相漂亮,有一位導演說給他粘上鬍子再看看,大家都明白是什麼意思了,就按照諸葛亮的造型給他化好妝,唐國強的眉宇之間確實有諸葛亮的感覺,王扶林導演就讓唐國強把《隆中對》諸葛亮自白的這段戲練一下,最後順利通過。

《三國》當時選的主要演員大部分是戲曲演員出身,年齡普遍偏大。任大惠說,《三國》和《紅樓夢》不一樣,拍《紅樓夢》的時候有一個很明確的概念,曹雪芹的原作都是十二三歲的小孩,所以,《紅樓夢》選的演員也只有十幾歲。當時有的小演員父母不放心,每個星期至少有兩三天,就在拍攝現場邊上坐著等,看著自己的閨女拍戲。


到《三國》就沒有年齡這個界限了,好像也沒人研究三國中的人物到底多大。“大家覺得看著差不多就行了,偏大一點也行。” 《三國》經常一個角色由幾個演員扮演。像魯肅有三個演員確實有點多,主要原因是演員調度不過來。 《三國》是邁出國門第一炮

《三國》播出之後反響很好,美國大使館給任大惠打來電話說:“任先生,我是美國大使館,您能抽時間來一趟嗎?我們以好萊塢和美國演員工會兩個單位的名義邀請你們來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出國還很不容易,就這樣,任大惠和王扶林等幾位主創一起去了美國交流學習,那也是任大惠第一次去美國。

還有一件讓任大惠印象深刻的事,看過《三國》之後,泰國國王的叔叔特意要接見《三國》劇組,那時候他已經70多歲了,坐在輪椅上,他說:“我跟《三國演義》是有緣的,我從7歲開始看泰文版的《三國演義》,10歲開始看中文版的《三國演義》,我此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其中,我最喜歡趙雲。”


當時劇組演員都化好妝,穿好衣服跟他照相。泰國國王的叔叔說:“你們都從書裡飛出來了,我真的太高興了,今天是我最高興的一天。”“他說的這句話非常感人,”任大惠說,直到二十多年過去他依然記得很清楚。“所以《三國演義》對我們來說,是邁出國門的第一炮。”

為拍黃巾起義跑遍北京郊區 蔡曉晴在拍《三國演義》之前,拍過《三家親》《蹉跎歲月》《中國姑娘》等現實題材劇,從沒拍過歷史劇。“如果說從沒做過的事就不做了,那就會無所作為,什麼也幹不成。”蔡曉晴做了大量案頭工作,“首先把作品讀透,理解《三國演義》的故事、主要人物、各方面的人文風俗,腦子裡裝的東西多了,才能把小說、劇本的內容變成影像化的形式。”

蔡曉晴負責拍攝的部分是第一集《桃園三結義》到第七集《鳳儀亭》、第24集《躍馬檀溪》至第44集《回荊州》,共計28集,“哪位導演拍哪一部分,都是領導小組來安排的。” 由於1994年前的影視作品拍清代的比較多,“當時我們對東漢三國的氛圍不是很瞭解,從皇宮到百姓的生活場景,美術做了大量工作。”


《三國演義》里人物形象的誕生,除了演員本身的表演塑造之外,化妝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關羽,他的鬍子比別人的費勁很多,因為小說上描寫得太具體了,他的外號就叫美髯公,他的鬍子、頭套、眉毛都是化妝師勾出來的,工作量很大,勾多少?多稀多密?多長多短?修成個什麼樣的形式的?都反覆琢磨,才呈現出觀眾看到的形象。”

在服裝設計上,服裝設計師也做了大量的考證,“根據人物出現的不同場合有不同的服裝,比如劉備、關羽、張飛一開始全部都是草民,到後來劉備是主公,關羽、張飛則是將軍,服裝都是有變化的。”

王允和貂蟬在密室謀劃,要離間呂布和董卓父子。據蔡曉晴回憶,這場戲原本在一間小屋子裡拍,當作王允府裡的密室,基本演員的身後就是牆,結果拍出來的效果就是人貼在牆上,沒有景深,效果不佳,“那場戲拍完之後,包括貂蟬的髮飾和王允的服裝,怎麼看怎麼彆扭,於是申請了重拍。”


“虎牢關三英戰呂布”也是臨時搭的景,在延慶官廳水庫邊上的康西草原,“在空地上搭的虎牢關,拍完之後一兩年時間,風吹雨曬的,那個景就沒有了。” 此外,黃巾起義的畫面選在了延慶的天漠,“這場戲的選景也費了很長時間,我們幾乎跑遍了北京郊區。因為拍這種戲,首先必須在荒郊野地,其次不能有電線杆子,否則就穿幫了,再次從畫面的意境來講也要符合,不是說看著一個荒地就可以了。”

後來在無錫建了三國影視城,受蘇聯電影影響很深的蔡曉晴表示,“我當時看《戰爭與和平》,羨慕人家可以拍出那麼宏大的場景,後來看到我們能為拍一部電視劇專門建這麼大的景,所以當時就覺得為了對得起那麼好的景,也只能往好裡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