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問] 投資人選擇賽道的邏輯

鈦資本週鶴鳴認為,投資在很大程度上比拼的是眼光。每個投資人的眼光不同,但總體上也有一些邏輯可以遵循。瞭解了這些邏輯,對創業者跟投資人交流,比較有幫助。

投資人一般會從三方面對一個企業的價值進行判斷:

首先是用戶(客戶)價值

要判斷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是否是市場上真正需要的,還要分辨是市場的痛點還是癢點;

第二是經營價值

最終企業是要賺錢的,如果企業給用戶(客戶) 帶來了很多價值,但一收費客戶就跑掉,還是沒有經營價值。之所以說“潛在”,是考慮到有的企業暫時沒有表現出來經營價值,但到了一定階段就能盈利;

第三是投資價值

就是要看企業能走多遠,投資人能拿到的回報能有多大。就算企業有了客戶價值和經營價值,也並不能說明就具有投資價值。

比如,鈦資本當前的發展階段,既有客戶價值又有經營價值,但並不具備投資價值,因為它是項目型的企業。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要有投資價值,但如果企業要融資就必須考慮投資價值。

如果往深了說,就要針對企業個案進行分析判斷了,需要分析具體市場環境、競爭格局、可能發生的變化,以及投資機構的屬性和訴求。比如,在高度離散市場的項目,經營價值常體現為大、投資價值則更多體現為強。

在高度離散的市場,達到了市場規模的相對領先只能證明其在當期具備的經營價值,追求業務協同的產業方會較為認可,但對於投資機構的評估來說,更看中項目是否具備持續超過同業成長速度的能力。

[創問]  投資人選擇賽道的邏輯

除了對企業價值進行判斷,投資機構一般還有自己的賽道偏好。

總的邏輯,可以由市場維度、技術維度疊加,構成四個象限進行分析:

右上角,當藍海市場疊加前沿技術,是非常受投資人歡迎的一種情況。這個領域獲得投資的項目最多,而且以美元基金為主。因為美元基金跟隨上一波互聯網浪潮進入中國,當時的互聯網不僅是藍海市場還是新技術,恰好就在這個象限中。

所以,他們把PC互聯網一直到移動互聯網這條線收割乾淨後,接下來要進入ToB了,也沿襲著這樣的思路,但是思路也在調整;

左下角,當紅海市場遇到當代技術,想要獲得投資比較困難,但並不妨礙企業有經營價值;

左上角,當紅海市場用了前沿技術,就是用了新技術在紅海市場做些替代,ToB市場這種情況比較多,特別是To大B。用鈦資本內部的說法,就是用開發區的技術掙著老城區的錢;

右下角是用當代技術面對藍海市場,拼多多就是典型的例子,用現成的技術發現了一個新的市場需求。

看完賽道,再來看看賽道里的選手,也就是標的選擇:首先,投資人基本會自上而下先研究方向、趨勢和賽道,之後再來挑選手。

趨勢之下還有一波一波風口,但周鶴鳴表示鈦資本並不那麼介意風口,因為toB不像toC那樣一個風口可能就持續半年時間,ToB的風口可能在兩年之內沒有太大問題;

其次要看人和事,看事稍微硬一點,看人相對比較有藝術性,剛開始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時只能看背景,所以背景比較雄厚的會佔一些優勢,但是真跑起來就另當別論了。

投資人的派系差異

周鶴鳴用股票市場來對比說明投資人為什麼會有不同選擇。股票市場的信息公開度遠好於創業投資市場,仍然有人選擇買進有人選擇賣出。創業投資市場的信息公開度遠小於股票市場,每個人獲取的信息量不一樣,背景不一樣,思考方式不一樣,所以也會有不同的選擇。

大致上,投資人按照背景,可分為互聯網派系與傳統派系,而不同投資人進入人民幣基金或美元基金也會造成差異:

[創問]  投資人選擇賽道的邏輯

第一,美元基金互聯網派系。站在中國的視角看調性基本上是“由於相信而看見”,但站在美國視角,就有點像投了中國市場再去投印度市場一樣。在一些科技領域中國處於跟隨狀態,美國出現了某類公司,中國可能就會出現一個對標它的公司,所以是“由於相信而看見”;

第二,傳統派系的人民幣基金。投過上一代的製造業,但錯過了互聯網這波浪潮,而且幾乎都是PE投資之後階段的,他們的錢像是搭順風車,本身沒有太大的風險偏好,基金的存續週期普遍來說也比較短,所以比較保守,是“由於看見而相信”。就是別說那麼多,把財務數據拿出來;

但這兩塊也在融合,因為市場本身在融合,所以又出現了兩個比較糾結的象限,這裡的偏差或爭執最多:一個是互聯網派系的投資人到人民幣基金,這時拿人民幣投資就非常糾結了。因為做大B太慢了,哪像互聯網那麼快,技術是領先但過兩年才能有產品出來,還要一個個地去磕客戶,但基金的存續期只有7年。

投資人雖然能看懂前沿技術,但商業變現可能很大程度上趕不上基金的訴求;另一個比較糾結的是傳統派系的投資人到美元基金。因為即使知道技術很前沿,比如美國出現了一家獨角獸公司,甚至幾十億或上百億美金的公司,但在中國不見得長得出來,因為中國的市場基礎和客戶結構不一樣。

簡單來說,如果碰上互聯網背景又在美元基金的,對著美國的情況講的邏輯是對方比較認可的。如果看到傳統派系的人民幣基金,上來就會問營收和利潤。碰到兩種糾結的,不用著急,可以先等對方把糾結的問題解決掉再說,因為想不清楚是不會投的。

周鶴鳴說,投資人這個職業說白了就是“賣錢的”,他們也是有指標的,指標完不成也會很著急。很多時候創業者能不能拿到投資,也是有運氣成分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