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有沒有哪些軍事技術是強於美國的?

ONE萬泉


進入21世紀後,俄羅斯開始恢復軍事工業和軍工技術的發展。但在很多領域裡還是明顯落後於美國了,尤其是戰鬥機和水面艦船方面,同美國拉開了10年以上的技術差距。但在戰略武器和部分新概念武器方面,俄羅斯卻保持住了先進地位,甚至拔得頭籌。其中的代表就是核潛艇,導彈,高超音速武器,潛水器以及新概念坦克。

俄羅斯的傳統強項就是陸基導彈,甚至有一句名言說:寧可賣了克里姆林宮,也不能沒有戰略火箭軍。即使經歷了複雜的歷史鉅變後,戰略導彈部隊始終沒有停滯,一直保持技術研發和新武器列裝。俄羅斯幅員遼闊,無人區也比較多,因此重點發展陸基導彈。推出的亞爾斯和白楊,以及最新的薩爾馬特,都比美國的陸基導彈更先進,威力更大。

第二個方面是核潛艇,尤其是核潛艇的降噪技術,一直保持著先進水平。在美國下一代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問世前,北風之神級仍然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安靜的戰略潛艇。但俄羅斯的潛射導彈不如美國優秀,目前在潛射導彈這塊,還是美國研發三叉戟2D5穩居首席寶座。

但俄羅斯的攻擊潛艇進步很快,尤其是亞森級,它全面超越了美國現有的所有戰術核潛艇。只是俄羅斯受制於經濟水平,無法快速列裝。

然後就是高超音速武器,先鋒導彈的問世讓美國感到意外。其實美俄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幾乎是同時開始研究,沒想到被俄羅斯領先了。美國正在加緊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究,同時設計新的導彈防禦體系。

最後就是潛航器,這是一種神秘武器,功能未知。前不久俄羅斯潛艇的潛航器失事,引發了國際輿論的關注。最後就是T-14阿瑪塔坦克,它超越大部分當代坦克,比美國的M1A2坦克先進一代。


兵說


如果是隻看現役的各種軍事武器,摒除那些還處於PPT上的理論技術,俄羅斯目前好像已經沒什麼是強於美國的了?戰鬥機?航母?驅護艦?潛艇?一個都沒啊,其實在這幾個領域裡,別說俄羅斯了,就是放眼全世界,也沒有比美國更強的,不過說到潛艇,俄羅斯的常規潛艇算麼?在常規潛艇技術方面俄羅斯還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美國海軍現在沒有常規潛艇,全部都是核潛艇,所以,能不能說俄羅斯的潛艇比美國先進?

但是有一點,美國不玩常規潛艇是因為對於他來說這是過時的玩意,作戰效能遠遠無法跟核潛艇相比,而且美國海軍本身就財大氣粗,服役一水的核潛艇完全沒有任何的壓力,既然是這樣,為什麼還要多此一舉去造不實用的常規動力潛艇呢?而且對於一個核潛艇技術獨步全球的超級大國來說,真要花心思去搞,應該也有能力造出世界頂級的常規潛艇。

▲“阿瑪塔”坦克

至於在陸軍武器中,俄羅斯號稱第四代坦克的T-14“阿瑪塔”主戰坦克應該算得上是領先美國的,其實俄羅斯的坦克技術一直都是世界頂級的,在美國的“艾布拉姆斯”沒出來之前,坦克領域整體上蘇聯就要強於美國,而目前的T-14,從數據上看,比如無人炮塔、防護能力、破防火力以及在模塊化、通用化性能上面,都比目前的主流三代坦克要強上不少,而且坦克的炮塔無人化基本上就是下一代坦克要走的路線了,在材料科學沒有重大突破之前,坦克的火力和防護能力不可能再有太大的提高,所以,精度、射速等性能的追求是目前坦克發展的主線,而俄羅斯在這方面算是走在了前面的!

▲美軍“復仇者防空系統”

還有陸軍的野戰防空,在野戰防空方面,美國陸軍完全不能跟俄羅斯相提並論,相對來說,美國的野戰防空就是雞肋(印象中陸軍沒有特定的防空編制),其陸軍唯一的防空手段就是用悍馬搭載的“毒刺”防空導彈發射車,即“復仇者防空系統”,不過按照我的理解,美國陸軍那麼不在乎防空能力,應該是對美國空軍莫大的信任,在現代化戰爭中制空權有多重要大家應該都非常清楚,而爭奪制空權最有效的手段並不是各種各樣的防空武器,而是空軍,且在這方面美國空軍是最有發言權的,所以,有了美國空軍做後盾,三等人還要啥防空導彈?

最後,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在這個領域俄羅斯也是領先美國,美國的核打擊以及核反擊手段主要放在了海基,因為海基核力量是技術難度最高同時也是隱蔽性、生存性最強的,美國在海基核力量方面繼續一騎絕塵,至於陸基洲際導彈,目前服役的僅有“民兵III”,而且還是上世紀70年代的產物了,雖然技術性能依然非常先進,不過跟俄羅斯比起來還是差了點,不管撒旦、白楊還是最新的亞爾斯,比起美國的民兵III來說,都之強不弱,所以,在核武器方面,俄羅斯才是最有底氣的!


哨兵ZH


只要沒有冒犯到任何人,我都會一一解釋的。

1. 核技術:沒錯,俄羅斯的核技術曾經沒落過,因為他們沒有像奧本海默和拉德洛這樣的猶太科學家。但現在它已經超出了有效載荷,比如說50百萬噸級的多彈頭分導式導彈,100百萬噸級的無人潛艇水雷,為探索火星而設計的核離子推進器。

2. 導彈:這一部分我會長話短說。正如上文提到的,2012年,俄羅斯籌劃了一次45天的火星之旅,因為擔心距離太陽太過遙遠導致太陽能電池效能不足,他們選擇了核反應爐為離子推進器供能。2016年,美國宇航局籌劃製造離子推進器,但他們在選擇太陽能電池還是核反應爐供能方面搖擺不定……美國宇航局購買了RD-180發動機和聯盟號火箭,而且伊斯坎德爾、布拉莫斯-2、鋯石等高超聲速巡航導彈也已經投入了使用,或者正在進一步發展中。

3. 雷達:俄羅斯的K-77M上已經裝載了有源電子掃描陣傳感器彈頭。是的,日本引進了AAM-4B空空導彈,但仍然在和英國合作研製JNAAMs新型空對空導彈。日本方面表示,由於採用了基於氮化鎵的有源電子掃描陣列,AAM-4B的射程遜於JNAAMs和K-77M。因為是早期的設計,材料方面選擇了砷化鎵。https://bmpd.livejournal.com/675... 他們表示,蘇-57戰鬥機將採用氮化鎵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以及和K-77M十分類似的64單片微波集成電路。蘇-57可能將成為第一架使用氮化鎵有源電子掃描陣列的飛機。但他們計劃在2020年研發出太赫茲雷達,見With new radar the PAK FA fighter can detect any stealth aircraft和6th-Gen MiG Will Feature Advanced Laser Beam "Protection Systems"Nebo-M雷達使用了甚高頻、超高頻、X波段的傳感器融合,其原理可以參見上述文章。中國東風2號導彈的雷達截面數據為X波段0.002,甚高頻0.6,甚高頻制導欠佳,X波段探測困難,但如果將它們結合起來呢?沃羅涅日、DM、VP以及SM等地面雷達也能夠檢測到甚高頻、超高頻和X波段。有些報告稱它可以延伸至加利福尼亞和英國。連美國人都認為阿道夫·托爾卡切夫的米格-31雷達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無源雷達。

4. 防空:他們擁有許多全新的防空系統,可以攔截多枚核彈,如S-500。相比之下,我們的SM-3系統攔截單枚8-10馬赫的中程彈道導彈也有吃力,比如北極星-2導彈。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研發增程型薩德,以攔截10馬赫以上的滑翔器,比如WU-14。還有他們的墨菲斯、維特亞茲、布克、鎧甲s-300vm、s-300v4、s-400、A-235等系統。

5. 微波武器:未來它肯定非常重要。俄羅斯研發出了能夠燒燬敵方無人機的“死亡射線”。它能夠利用一種被稱為EMs的無形力量破壞和摧毀LEOs飛機上電子設備。而且,俄羅斯的防空輔助系統也能夠在10公里內做到這一點。只要在米格-41無人戰機上搭載微波槍,我們引以為豪的巡航導彈、“蝗蟲”無人機或者普通無人機都將面臨爆炸或者電子設備被破壞的危險。

6. 盔甲:俄羅斯的武士-3是一套為2025年的士兵設計的中心外骨骼盔甲,和升級到2026年的黃銅騎士鎧甲具有同樣的功能。換句話說,同一時間下,它們不分伯仲。

7. 坦克和穿甲彈:“遺蹟”坦克擁有1100-1300毫米的軋製均質裝甲,它的孔雀石保護甲上額外增加了900毫米的裝甲。俄羅斯使用了100公里的掃描陣雷達、4個紫外線傳感器以及能夠抵擋KEPs的高能爆炸槍彈。美國也在研究“瞬殺”系統,但最終選擇了“戰利品”系統,這一阿富汗系統略遜一籌,未來它的速度可以達到1700-3000米/秒……1977-1978年,俄羅斯在穿甲彈上就領先了一步。

8. 人工智能技術:俄羅斯首創無人電子坦克,目前正在研發全自動的T-14坦克和蘇-57坦克。此外,波利亞納-d4m1指揮所還是一個人工智能防空系統。

俄羅斯軍事的野心遠遠不止如此,我們最好不好低估他們。


科技秋田君


術業有專攻,美蘇爭霸期間,蘇聯走的是潛艇路線,美國走的是航母路線,美國注重發展空軍,所以相比其他會稍微若一些,競爭推動科技發展,如果美蘇不爭霸,我想我們今天看不到這些先進的裝備,比如蘇聯的圖160和美國的b2,這個需要強大的科技人才和研發資金,沒有足夠的國力是造不出來的,俄羅斯現在有很多裝備是強於美國的,有很多裝備美國也自嘆不如。

第一:潛艇,俄羅斯的潛艇靜音能力,隱蔽能力,下潛深度,潛射導彈技術,齊射技術,優於美國

第二:超音速巡航導彈,美國現用的戰斧是亞音速的,超音速沒有,俄羅斯研發的布拉莫斯已經三倍音速了,俄羅斯在衝壓發動機,姿態調整,低空突防等技術成熟,強於美國。

第三:高超聲速武器,俄羅斯已經裝備了世界第一款高超聲速武器,匕首。速度10馬赫,美國也研製高超聲速武器,不過進展不太順利,實驗失敗了幾次。目前還沒有研發出來。

第四:s500防空導彈,美國一直都在沿用愛國者,俄羅斯不停的更新s系列防空導彈,s500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防空導彈。

第五:大推力的火箭發動機和渦扇發動機nk32,nk32是三轉子發動機,美國現在都沒有三轉子發動機技術。而且美國目前大推力的發動機不如俄羅斯,火箭發動機還依賴俄羅斯進口,雖然美國的發動機技術很成熟,但是研發新一代的大推力發動機需要時間和研發資金,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遺產,這些技術很成熟。

第六:路基洲際導彈也強於美國,美國不玩路基,只有井基,因為美國海軍夠用了,所以沒必要研發路基洲際導彈。世界最先進的路基就是俄羅斯。

第七:魚雷技術,包括俄羅斯最新研發的海王波塞冬和魚雷在內,俄羅斯的魚雷是世界最先進的,採用超空泡技術,這也是美國最害怕的,因為水的不可壓縮性,一枚魚雷可以擊沉一艘航母,16年俄羅斯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闖入美國艾森豪威爾航母編隊,還拍了很多照片,如入無人之境,美國人都不知道,要是戰時航母已經廢了。


戰略模糊分析


俄羅斯有沒有領先美國的軍事技術,答案是有的。從冷戰時代開始,美蘇就成了世界軍事科技領域的兩大豪強,只不過那時,蘇聯更看重導彈和核潛艇技術,美國則側重於航母和反導體系建設,雙方發展出了不一樣的技術路線。冷戰結束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遺產”,其中就包括相當一部分先進科技。到目前為止,俄羅斯在某些軍用技術領域,依然強於美國。
俄羅斯s-350防空導彈系統

主要講3點:

其一,核動力魚雷。核動力魚雷的研製工作始於冷戰時代,那時候蘇聯就研製出“暴風雪”核動力魚雷,採用超空泡技術,速度和威力驚人。

目前,俄羅斯開始裝備最新的“波塞冬”核動力魚雷,據俄羅斯國防工業人士透露,俄軍計劃未來中超過32枚“波塞冬”核動力魚雷,其能夠攜帶核彈頭攻擊港口與航母戰鬥群。波塞冬核動力魚雷的相關性能數據尚未公佈,但據分析認為,其直徑約1.5米,長24米,作戰距離達1萬公里,最大下潛深度1000米,水下最大航速每小時100公里,每艘波塞冬均可搭載常規彈頭,或2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


俄羅斯“波塞冬”核動力魚雷示意圖

波塞冬有多強?美國媒體稱其為“末日核魚雷”,認為美國就算能攔截俄羅斯發射的核導彈,也無法贏得核戰爭。

其二,防空導彈系統。說到防空導彈系統,就不得不提俄羅斯s-500。s-500防空導彈系統是俄羅斯最新一代防空導彈系統,由金剛石安泰中央設計局研發。s-500技術來自s-400的升級改進,其能同時鎖定10個目標進行攻擊,s-400能鎖定6個,所以s-500發射車也從4管升級為6管聯裝。s-500雷達最大探測距離3000千米,攔截導彈最大距離600千米,攔截飛機最大距離400千米,最大射高180~200千米,攔截目標最大飛行速度51000米/秒(15倍音速),攔截彈道導彈射程3500千米以內。其整體性能十分強悍,說是目前世界上最強的防空導彈系統也不為過。


s-500防空導彈系統

據美國媒體披露,2018年5月俄羅斯曾秘密試射s-500型導彈,其準確命中了約481公里以外的目標,比之前的公開測試幾乎遠了80公里。2019年4月,s-500導彈雷達系統正式通過驗收。

其三,陸基洲際彈道導彈。俄羅斯陸基洲際彈道導彈中,目前最知名的應當是RS-24“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北約代號:SS-27-2。
RS-24“亞爾斯”陸基洲際彈道導彈

亞爾斯是俄羅斯最新一款洲際彈道導彈,2007年首次測試,2010年進入俄羅斯武裝力量服役,2015年在俄羅斯紀念二戰勝利70週年閱兵中首次對外展示。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重49噸,長20.9米,直徑兩米,擁有4個分導式彈頭,作戰範圍11,000公里,最大速度超過20馬赫,經度150~200米。這款導彈屬於戰略大殺器,戰略威懾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是俄羅斯為了保證能夠對美國進行戰略摧毀而準備的。
亞爾斯洲際導彈參加俄羅斯閱兵儀式

相比海基潛射彈道導彈美國陸軍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展相對緩慢,迄今實戰部署的只有研製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民兵lll,儘管依然很先進,但部分參數已經不及亞爾斯。


兵者詭道也



俄-美兩國由於在地理位置上的差異,武器裝備領域的發展思想是有較大不同的,比如在地空導彈領域,蘇聯領土面積2200多萬平方公里,把美國和加拿大都裝進去還有富裕…可問題是領土面積太大未必都是好事兒,需要有人去控制才行!還需要部署大量的武器裝備,否則戰時就給了敵方有趁可機!二戰結束後航空航天迎來了大發展時期,特別是噴氣式飛機時代的到來,各種各樣的的高飛行速度、大航程的偵察機、轟炸機型號層出不窮…加之蘇聯國土面積太大、人口基數相對的少,給國土防空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為了應對這種複雜而不利的空域安全形勢,蘇聯在1950年代中期就開始大力的研製各種型號、各種射程的地空導彈,在全世界率先完善了:超遠程、遠程、中程、近程、超近程地空導彈網!而且這些地空導彈的不論是種類還是性能都超過了美國。
相反美國領土面積雖然也很大

,但是在空域安全這個方面要比蘇聯好得多!北面和南面的加拿大、墨西哥都是他的盟國,其它的拉美、南美國家在任何方面都不能和美國抗衡,所以美國的領空安全是有保障的,加之美國是世界上第一航空大國,各種作戰飛機都是世界上最先進,空域安全更加有保障…也是基於這樣的條件,美國在1950~1960年代“跟風”研製了幾型低空導彈之後,也就沒有再大量的在這個方面投入,只是研製了“愛國者”系列地空導彈,而且“愛國者”目前要應付的也是近程彈道導彈,而非各種飛機。

由於蘇聯的空域安全形勢較為惡劣和美國自身的空域安全形勢良好,在地空導彈這個方面兩國的發展道路肯定是不一樣的,也就形成了目前俄羅斯在地空導彈領域不論是性能還是種類都領先與美國。
俄羅斯“薩爾馬特”液體洲際導彈(PC-28),它是SS-18的改進型,也被稱作“撒旦2”,它是目前世界上體積最大、載荷最高和射程最遠的洲際導彈…除了它之外,俄羅斯還有“白楊-M”固體洲際導彈,也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性能遠超美軍1970年代研製的“民兵-Ⅲ”型洲際導彈,這也表明俄羅斯在“陸基戰略核導彈”方面也全面領先美國!

俄羅斯陸基戰略導彈領先美國的原因仍然是地理位置和領土面積太大的原因,翻開世界地圖就能看到,蘇聯處於北半球最北的位置,所有的出海口都處於北約成員國的監控之下,戰時戰略核潛艇要想進入大西洋和太平洋是很危險的!所以,蘇/俄戰略核潛艇基本都在北冰洋和遠東的“鄂霍克次海”一帶活動,但蘇聯的領土面積大也是有優勢的,在一些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部署陸基戰略導彈很容易!而且挖掘“地下發射井”的投資要比建造戰略核潛艇便宜的多,使用年限也會更長…所以,蘇聯利用國土大的優勢研製的較多型號的陸基戰略導彈,更主要的是陸基戰略導彈的技術等級略低於海基戰略導彈,更利於大量的製造。
根據《美蘇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



而銷燬的美國“和平衛士”陸基戰略核導彈,它的固體火箭技術水平和W87型核彈頭技術水平到現在仍然沒有被其他國家超越。

美國對於陸基戰略導彈的考慮是,美國領土面積雖然大,但是再大也大不過海洋!而美國東西海岸就是遼闊大西洋和太平洋,更有在世界上很多的軍事基地,這就使得美軍的戰略核潛艇可以很輕鬆的在大海深處遊弋,可隨時隨地發射海基戰略核導彈…這種優越的地理環境使得美國對於海基導彈的重視程度遠高於陸基導彈!基於這樣的戰略思想,美軍在“和平衛士”戰略導彈被銷燬後再也沒有研製新型號的陸基戰略導彈,只是將上面的核彈頭安裝在了“民兵Ⅲ”導彈上面,這就形成了蘇/俄在陸基戰略導彈方面也全面領先美國。

總之,俄羅斯和美國在武器裝備需求上是有一些不同的,是根據國防需要專門加強某一方面的裝備的研製工作,反之美國也會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有所取捨。


皇家橡樹1972


當然有,而且不少。俄羅斯軍工主要特點就殼硬耐草,粗獷馬力大。這使得俄製武器會在以下幾個領域強於美軍裝備。

俄軍的導彈技術與反導技術都強於美國。這主要是美國在上世紀走了彎路,美國仗著自己飛行器厲害專心研究戰機,而俄羅斯卻另闢蹊徑彎道超車在導彈領域搶佔先機。我們通過對比得知,俄羅斯導彈的加速度一般會比美軍的導彈快1~2個g的過載。這使得俄軍導彈的衝刺速度或者變軌速度會比美軍快那麼一點,所以俄製導彈不好攔截,這一點我們可以去發現,美國至今沒有攔截過一枚俄製導彈(雙方也沒直接交手);反過來俄羅斯反導系統由於仗著導彈加速度的優勢,可以比較容易去攔截美製導彈,比如s300的反導攔截命中率對比同系列薩德高了10個百分點。

其次,俄製武器耐草。這主要是因為俄羅斯本身環境就比較惡劣,這使得他們自己在生產武器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全天候作戰的問題。比如俄羅斯蘇34戰鬥機,這是一款可以在一天之內從北極圈轉戰中東的戰機,這足以證明俄軍武器的適應戰場能力,而美軍卻沒有同款類型的戰機。

第三,在潛艇的深潛技術上俄羅斯也暫時領先,由於潛艇艇殼的材料問題,俄羅斯潛艇大約可以比美國潛艇多下潛100~150米深。而且俄羅斯潛艇的水下攻擊深度也比美軍潛艇多深50~100米左右。

第四,同樣得益於俄製引擎馬力大的優勢,俄羅斯核潛艇的水下速度普遍高於美軍核潛艇,據現有數據對比得知大約可以高3~5節左右。


優己


各類導彈,幾乎全部強於美國,只有亞音速巡航導彈美國強點。

直升機,這個也是俄系的強項,對面武直比長弓阿帕奇不足,主要是俄國沒這個需求。

坦克,單位作戰能力有t14,規模推有t90,體系上就領先美國,這也是阿帕奇能出現的原因。

遠程火箭炮,這個也是比美國有優勢的。

高超音速戰略武器,俄國最新試驗成果已經領先中國,更領先美國。

最後,軍隊整體戰略機動能力,這個很多人不在意,但確實蘇聯和俄羅斯非常關鍵的能力,大量的裝備可以通過直升機和機械化機動發動突襲,這方面美國想學,但是並不成功。

總體來說冷戰後軍事技術發展放緩,俄國吃蘇聯老本還是有點底子的。美國引領高科技裝備理念,俄國追趕越來越發力,但是美國的路線未必就是正確的,俄國在規模裝備上的現代化改造往往也能出奇有效。


用戶3205286428


我是東斯坦因,認真對待每一個問題,盡最大努力詳盡透徹的回答每一道問題。(當然有時可能篇幅有點長)。希望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的“關注”。


俄羅斯作為蘇聯的繼承者。雖然國力衰落使得俄羅斯無法像蘇聯那樣全面與美國對抗,但是在很多領域俄羅斯都有自己獨到的地方,甚至就算是美國也比不上。

1.武器奈寒

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俄羅斯生產的任何一種武器裝備能夠在-50攝氏度以下的極限低溫條件下使用。而其他國家,包括北約的所有國家規定的極限低溫均為不低於-30攝氏度,這一溫度極限對於非洲任何地方的勘探作業以及中歐的戰爭是完全足夠的。但對於俄羅斯,特別是俄羅斯北部地區來說,這一使用溫度下限明顯是不夠的。可以在武器耐寒方面俄羅斯遙遙領先美國。

2.反艦導彈

蘇俄海軍中反艦導彈一直都是軍中利刃,就算美國海軍在這方面與蘇聯相比,也是差了一籌。

百年的海軍,由於蘇聯在海軍方面起步較晚,雖然奮起直追,但和美國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特別是在航母方面,蘇聯完全無法與美國爭鋒。為了對付美國強大的航母艦隊,蘇聯搞出了“飽和攻擊”戰術,即利用反艦導彈,採用大密度、連續攻擊的突防方式,使敵航母編隊的海上防空系統的反導彈抗擊能力在短時間內處於無法應付的飽和狀態,以達到摧毀美國航母艦隊的目的。

從此反艦導彈就成為了,蘇俄海軍發展的重中之重。玄武岩、日炙、花崗岩、俱樂部、紅寶石等多種威力強大的反艦導彈相繼問世,成為了世界上為數不多可以威脅美國航母的存在。與蘇俄大威力的反艦導彈相比美國主力的“魚叉”反艦導彈威力就要小得多。

兩伊戰爭期間,美國和伊朗在波斯灣曾有過海上摩擦。1988年4月18日下午, 兩架美軍A-6E攻擊機與伊朗排水量1540噸英制MK.5型護衛艦薩漢號交戰,美軍攻擊機先後以兩枚魚叉導彈和數枚雷射導引炸彈命中薩漢號;隨後,美軍驅逐艦約瑟夫·施特勞斯號又以一枚RGM-84D命中該艦,最後滿身瘡痍的Sahand號在當夜沉入波斯灣。三枚魚叉,加上數每制導炸彈才擊沉一艘1500噸的護衛艦,要知道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埃及的兩枚蘇制冥河就將以色列1700噸的“埃拉特”號驅逐艦擊沉。

3.空間站技術

禮炮號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再到現在的國際空間站,前蘇聯和俄羅斯總共續發射並建造了8座空間站,擁有世界上最成熟的空間站設計和建造技術。這方面就連美國都比不上,美國從沒有自己完整的設計和建造過一座完整的空間站。

4.陸軍火炮技術

M1系列主戰坦克選用德國Rh-120型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最新型牽引火炮M777由由英國航宇公司(BAE)研製;1963年服役的M109自行榴彈炮依舊是美軍主力自行火炮。仔細一把原來美國已經有好久沒有自己研製陸軍大口徑火炮了(可能是美國覺得火炮技術含量太低,不屑與此)

2015年5月9日,俄羅斯紅場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週年的閱兵式上,俄羅斯2S35“聯盟”SV自行火炮終於正式亮相,再加上T-14主戰坦克裝備新的125毫米2A82-1M式坦克滑膛炮。種種跡象表明,俄羅斯在陸軍火炮上面依舊走在世界最前沿。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非常歡迎大家來吐槽!!!


東斯坦因


好像沒有耶!

蘇聯取得領先美國的成績,都不是因為技術領先,而是行動領先。比如人造衛星,載人航天。美國很快就趕上來並超越過去。如果是美國領先的成績,蘇聯要追趕好多年。比如潛射彈道導彈,固體燃料導彈,載人登月,隱身戰鬥機。

蘇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迅速實現重工業化,主要就是趁著美國大蕭條,購買美國技術設備。資金來自農業集體農莊化,強行擴大積累。T-34坦克的懸掛就是採用美國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