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闆傾訴:再過幾年,工地給再多的錢,也請不到農民工幹活了?你怎麼看?

簡單286425171


這個問題說的有點絕對了。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只要錢給的多,啥時候都會有人幹活的。重點是不要拖欠工資。但是如果按照目前的情況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幾年後還真的不好找工人了。

1.現在工地薪資待遇很一般,所以年輕人不願意來工地。年齡大的也慢慢幹不動了。年輕人現在可選擇的行業比較多,哪怕去送個外面或者快遞一個月收入和建築工地差不多。

2.大多數工地都喜歡拖欠和剋扣農民工薪資,平時還只是發放生活費,年底才結賬。萬一年底被拖欠,那就意味著這一年可能白乾了。農民工靠著體力賺點錢,再承擔著這種風險。所以就導致了很多人的轉行。

總體來說就是因為各種原因,從去年開始,工地已經出現了用工荒的現象,往後幾年肯定會越來越嚴重。所以只能改變目前農民工的薪資待遇,做出相應的提高。保障農民工的權益,根治拖欠農民工薪資的頑疾。讓建築工人這個行業職業化,同樣享受五險一金等各種福利。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工程人力資源的穩定延續





工地螞蟻哥


作為一個工地從業者,看評論有些話必須得說說了,畢竟老爸,弟弟,我都在工地上,只不過爸爸以前老泥工砌牆抹灰貼磚地面都做,現在年紀大了做貼磚了,弟弟還是在抹灰,不是說再也找不到工人,而是工地的現狀是,是工人的心大了,我弟弟直接說的,做包工寧願在家睡覺也不願去抹灰點工,在海南抹灰做包,只要每個月做20天,一年做200工,日子很滿足了,一個人毛的15萬有的,夫妻檔的。25萬起,而我一年做甲方還沒他多,所以感謝工地吧,也不要擔心沒有工人,要擔心的是以後沒工地了怎麼辦。畢竟藍領的崗位。都拿著超過白領的工資。


土建美食工程汪


工地沒有我是河南的,做一個80後,以前在工地上幹活,工資一託就是一年,託一年就算了,還不給完,小工頭一心向著老闆,還亂扣工時,我們這裡工頭工人各記個人工工時,到時候還得按他記得算,他記得工和我記得工對算一年下來少了十二天,當時都說以後不掙錢不去工地幹活,又髒又累又烙下一身病,還不掙錢,還得給醫院送錢,在工地上,你做的再好工地老闆和工頭記不住,你做錯一次,那你可以走人,工地上都是無情面的地方,工地上的老闆大多數都是從老家帶過來的人多些,有的是管理人員,也有的是打工的,就是有百八十個外地人,人家不把你當回事兒,80後早幾年多數都原意進工廠,外賣,快遞,還有的做了自己的小生意,首先說工廠裡你做的好,工廠加獎你,可工地不會,工廠有提升可能,


下風的窮鬼


在我看來,不是工地招不到農民工了,而是大家的就業方向都發生了轉移。而且現在農村的大學生也越來越多了,都想著當白領,誰都老去幹藍領的工作了。

對於工地招人,以我所在的地區工地來看,來幹活的都是外地招來的工人,大部分年齡都在30多往上,20歲的基本上看不到。本地的人呢,30多歲在工地上幹活的更是少之又少,寧可去工廠幹活,工資少點,也不到工地上幹活,都認為工地工作不穩定,工資難開,季節性強。

人工荒,不僅僅發生在工地上。以我所在的行業來看,估計十年以後,井下如果不能大批的採用智能化作業,煤礦沒有合適的人員,倒逼著都能關停一大批。我就把了解的事情簡單地說一下,大家一看就能知道是咋回事了。作為煤礦,現在基本上老齡化,一線隊伍中,50歲往上的佔到30%,他們5年後陸續退休。45歲以上的基本上佔到40%,10年內基本退休。這樣,一個單位1000多人的一線隊伍,10年後就變了成300多人。

大家可能給出的主意是招人啊。知道招上來的人都多大歲數嗎,基本都是35歲往上,40多歲了,他們基本上都是學業無成,在小煤礦幹了多少年,才到大礦來的。而且有個別的根本去不了一線生產單位,只能到輔助單位幹活。

想招20多歲的年青人,他們真的是寧可在外面打工,也不愛到煤礦下井了。大學生倒有,可都是來當技術員、工程人員的。讓他們到一線幹滿8個小時,那真是天方夜譚了。

現在都提倡什麼了,以機械化換人、以自動化換人了,像什麼井下變電所、抽排水的都實行電子控制了,連皮帶要全部用電子產品看守了,不像以前,多少米就像放一個人看著,節省出來的人力都放到需要的地方去了。

聽說連畫外牆裝飾畫都有機器人了,刷牆也有了,這也是人工少倒逼出來的辦法。


黎濤微世界我在等著你


呵呵 我在昆明一個爛尾復建項目,做水電 。說說我看到的180小工總有幾條鹹魚,老闆降價150鹹魚更多,130!30人做綠化40平一天都沒做完,我們開玩笑這樣老家60我都不給,是人變了!!!其它工地220 90後多的是!唉


會飛的豬3


“再過幾年,工地給再多的錢,也請不到農民工幹活了!”這應該是很多工地老闆、工頭髮自內心真實的感受。

其實,這句話如果僅從表面上來看,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事實上,這些工地老闆、工頭們看到的、感受到的只是社會層面的表象而已。殊不知,這句話並不完全符合客觀規律和普遍通行的經濟規律。



沒錯,從改革開放伊始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廣大的農村由於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提高了勞動效率,充分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生產力完全釋放的結果,就是一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誕生,這就是大批農民工進城務工現象的由來。

現在已經是2019年了,也就是從第一代農民工進城務工到現在,已經整整過去了四十年之久,假如當時最年輕的農民工是20歲的話,現在也已經是60歲的年紀。換句話說,改革開放後的第一代農民工已經慢慢退出了進城務工的隊伍,到了該安享晚年的時候了。

不得不說,這第一代農民工的命運是和我們國家這四十年巨大的進步緊緊聯繫在一起的。沒有他們的吃苦耐勞,就沒有我們國家基礎建設的巨大成就,他們是中國被稱為“基建狂魔”的真正主角。在此,我向他們致敬!

隨著這第一代農民工的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加上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後面的更多年輕人文化水平不斷得到提升;無論城市也好,農村也罷,還願意在同等收入條件下,繼續在建設工地或其它工地做事的年輕人,的確在逐年減少當中,這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或許,這就是本問題中,工地老闆、工頭髮出感嘆的真正原因。

按理說,如果僅僅從勞動強度與工作環境上來看,這些發出感嘆的工地老闆、工頭的說法並沒有問題,但他們卻忽視了一個最基本的經濟規律——價格的決定因素,這個“價格”就是農民工的工作時間價格。

試想,那些原來民眾認為的老大難工作,像殯儀館的工作、環衛部門的工作,由於其待遇不斷提高,經濟槓桿的作用越來越強,現在的不少碩士學位擁有者都去爭搶這樣的崗位,不就是經濟規律的體現嗎?


因此,只要工地的工資待遇不斷提高,生活待遇不斷變好,工作環境不斷往優質方向強化,根本就不可能請不到工人幹活。農民工是少了,其它階層的人員一樣會搶著去幹!這就是價格因素的強大槓桿效應作用。

不信的話,你就試試?


感動時代


請不到農民工做活的原因如下:

一、60後,70後的農民工慢慢退出打工的這個大舞臺

現在工地上打工的基本上是60後,70後的農民工,是工地上的中堅力量,他們這一代正趕上當時改革的步子,從二十多歲就外出打工,積累了很多實際經驗,技術過硬,吃苦耐勞,而到了這個年齡,上有老下有小,養家餬口最重要,如果再去改行做別的行業,也沒有精力和實力了。

可是隨著這些60後,70後的年齡增長,長年的四處奔波,身體各方面體能的下降,有些活就會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幹活的過程中,一些安全問題就會出現,這些也是工地老闆擔心的問題,所以,超過六十歲,大的工地就不會錄用,這些農民工慢慢退出自己的舞臺。

二,80後,90後的這些人,沒有幾個願意到工地幹活。

80後,90後的年輕一代,基本都到城市上班,到工廠一月掙三千,他們不願到工地掙5千,工地基本都在荒郊野外,離城市遠,吃喝娛樂都不方便,沒有年輕人生存的土壤,再說就是有人樂意做,到工地上大工活不會做,就得從小工做起,一天掙100多塊錢,更有人說,連個姑娘看不到。

高樓大廈,鐵路橋樑的建設,離不開農民工,到處都能看到農民工的身影。我們為農民工這個特殊的群體點贊!





簡單286425171


誰說的?哪個老闆說的?站出來看我不撕爛他的嘴;說句現實打臉的話,農民工外出打工就是為了賺錢,以為是出來享受生活來了?出來打工只要賺錢根本不怕吃苦,別說什麼請不到農民工幹活的話,只要錢到位,要多少農民工我幫你聯繫。

我作為新農志的運營者,也是個農村人,我爸爸就是個農民工,我說這個就是為了表明我的身份。哪個老闆說的這種鬼話,有一個算一個站出來,咱們來辯論一下農民工為什麼不願意去工地幹活。如果有其他出路誰願意背井離鄉的外出工作?如果能賺到更多的錢誰又願意去工地?去那麼惡劣的環境下去用命換錢?說話要講良心,別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評判其他人,考慮自己的利益是對的,但也別太過分了。

好歹我也走過南闖過北的,中國的沿海城市也去過很多地方,就從來沒聽說過有工地給錢多招不到人的,這是哪個老闆說的話?都不用過幾年,就是未來10年內,工資只要比行業平均價格高10%,就說要多少人吧。只要工資保準,正常開資,不用五險,就三險就行。多了不敢保證,200人還是可以聯繫到的,但事實是如此麼?那些所謂招不到農民工的老闆,不是工資給的低,就是經常壓資。而且居住環境、工作環境還極其差勁。試問在這種情況下,不能連續的工作,只要放假就沒工資,且沒有任何福利的情況下,怎麼能招到人?

再說個各位老闆不願意聽的話,在工地包活的老闆,真的關心過自己的農民工員工麼?國家三令五申的要求農民工工資不得拖欠,但到現在又有幾家企業是到月開資的?更別提什麼勞動法了,更別提體檢以及其他福利待遇了。有幾個建築商是在遵守《勞動法》的前提下聘用員工的?這些都做不好,還兩條腿支個肚子在那要求農民工這、那的,有什麼資格抱怨?說別人不願意工作之前也照照鏡子,看看自己都為自己的員工做了些什麼。


新農志


農民工上面的包工頭太多,一包,二包三包,實際到農民工頭上的工資很低了,比如,某大公司,或大企業家要在某黃金地段大建設,項目由某人負責,此人與承包方訂合同,此人放出二仟萬,對方自然會回扣一批錢私交涉,二包想得到頭包項目,自然也要付出,三包想得到二包的事做,也要適當付出點,三包請農民I工,邊算盤掛農在胸前,隨人時都要盤算著,總款裡起碼要賺到百百分之二三十,才會心願,由些到農民頭上的工資就降得太低了,老農民工無辦法了,為了生存,再低也要幹,否則,要餓肚子了,二代


空山鳥語168


確實如此。你現在看工地上的農民工,有幾個是年輕的?80後都很稀少,更別說90後了。他們寧願少吃點,吃孬點,也不願吃那個苦、受那個罪了。現在用工成本高,這是主要原因。

應該說,這也與政策導引有關。1997年大學擴招以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古腦的都去上大學,都想當管理者,都想幹體面的工作,哪還有人想上職高、技術學院,幹出力活的?所以才在“問答”上見此類問題:兒子(或女兒)大學畢業了,也不找工作、不出門,光上網,一說還發脾氣……諸如此類。寧願不幹,也不去出大力,幹不“體面”的活。

那些上不了高中、大學的孩子呢,有的死活不上高職、技校,也在家啃老;有的勉強上了,也不好好學,就在那混,混個畢業證出來,又有幾個願意幹所學專業的?寧願幹個營業員,飯店裡跑個堂,甚至跟商家發個傳單,拿個千把塊錢,他也不願意去出力幹活掙錢養家。

就是農民的孩子在家不願呆,往城市跑,也多揀些出力不大的活幹,現在快遞、外賣都招工難,何況頂風雨、頂烈日的農民工?我就親耳聽到農村家族的小輩言:那個活寧願捱餓也不幹!他們之中照樣有混吃混喝不正幹,三天打漁兩天哂網,呆在家裡啃爹媽的。所以才會有提問:既然不能給我好的生活,為什麼還要生下我?(笑)

不過我覺得這個問題也不可怕。時代在前進,科技在進步。據說5年左右伺候老人的機器人都能上市了,那幹建築的機器人也肯定會有。而且現在一些地方建大樓都不用壘牆,而是用板塊組裝了,所以“這都不是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