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馬鈴薯種植史,我們要吸取哪些教訓?

馬鈴薯也就是土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一種蔬菜了。但馬鈴薯不僅僅是一種蔬菜,2014年農業部開始推進“馬鈴薯主糧化”,並在2015年正式提出了“馬鈴薯主糧化戰略”。

歐洲馬鈴薯種植史,我們要吸取哪些教訓?

我國提出馬鈴薯主糧化並非是糧食不夠吃了,也不是替代傳統的小麥、玉米、水稻這三大主糧,而是作為“三大主糧”補充消費品,完善主糧的豐富性,提高糧食的安全性。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國外的馬鈴薯種植史,以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馬鈴薯起源於南美洲,進入歐洲大陸後,漸漸地成了歐洲的主糧之一。馬鈴薯如何在歐洲大陸上興盛的,又如何將愛爾蘭搞的哀鴻遍野的,今天大鄉就帶大家瞭解一下歐洲的馬鈴薯種植史。

歐洲馬鈴薯種植史,我們要吸取哪些教訓?

印加人的馬鈴薯

在西班牙的艦隊沒到達南美洲之前,馬鈴薯在安第斯山區經過印加人辛勤培育,已經產生了大概3000多個栽培品種。這些數目繁多的馬鈴薯品種是在獨特的種植模式下產生的,他們將馬鈴薯種在不規則的小塊農田裡,各個農田種植的品種都不一樣,農田外面甚至還分佈著雜亂的野生馬鈴薯品種,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各種性狀的馬鈴薯被培育出來。

印加人將那些抗病的、抗旱的、低毒的馬鈴薯不斷優選,形成了豐富的馬鈴薯基因庫,等待著歐洲人前去享用。

歐洲馬鈴薯種植史,我們要吸取哪些教訓?

給歐洲探險者分享馬鈴薯

馬鈴薯入歐

16世紀中期,西班牙人征服了印加文明,馬鈴薯作為戰利品裝上了他們的艦隊引入歐洲。

據史料記載1562年馬鈴薯首次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島栽培,在接下來的40多年裡,馬鈴薯作為一種新奇事物在歐洲各國皇室之間傳播,相繼傳播到法國、荷蘭、德國、奧地利、俄國、愛爾蘭等地。

歐洲馬鈴薯種植史,我們要吸取哪些教訓?

歐洲種植馬鈴薯的人

但馬鈴薯初到歐洲並不受待見,因為馬鈴薯的塊莖是長在地下的,陰暗的,被稱為“魔鬼的蘋果”。歐洲人在文化上最初是比較排斥馬鈴薯的,馬鈴薯的價值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糧食不夠,土豆來湊

馬鈴薯引入歐洲一百多年後才顯示了它的優越性,1740年荷蘭遇到了極寒的氣候,小麥減產,但一直默默無聞的馬鈴薯順利地完成了寒冷對它的考驗,出色的收成,讓荷蘭農民大喜,從此馬鈴薯在荷蘭得到重視並大面積推廣。

此後,德國、法國也發現了馬鈴薯的優越性,並開始廣泛推廣。同時歐洲的文化界也接納了馬鈴薯,法國王室曾將馬鈴薯花作為飾品,佩戴於胸前後頭頂。

梵高更是完成了《吃馬鈴薯的人》這幅名畫來讚美勞動者:

歐洲馬鈴薯種植史,我們要吸取哪些教訓?

梵高畫作:吃馬鈴薯的人

“我想讓那些高貴者們明白,那些在昏暗燈光下享受著馬鈴薯美味的勞動者們,他們以辛

勤得食,他們以誠實得食,雖然粗糙和醜陋,但他們有著迥異與“文明人”的生活方式,

他們無需他人批准,更不求他人欣賞。”

愛爾蘭人的馬鈴薯

愛爾蘭懸孤在歐洲大陸以外,中間還隔著英格蘭島,19世紀前後愛爾蘭曾是英格蘭人的殖民地。愛爾蘭農民僅有有限的土地去種植,因此高產、營養豐富的馬鈴薯就有它發揮價值的地方了。

歐洲馬鈴薯種植史,我們要吸取哪些教訓?

愛爾蘭位置

馬鈴薯一度成了愛爾蘭貧農的唯一食物,當地人講“窮人的餐桌上除了小馬鈴薯就是大馬鈴薯”。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1845 年愛爾蘭的馬鈴薯種植面積已經超過 了200萬英畝。

盛極而衰

我們在上文中提到,馬鈴薯經過印加人的馴化,產生了3000多個栽培品種,使每一個品種的雜合很多性狀基因在一起,若在同一塊農田裡經過有性繁殖,性狀容易發生分離,進而造成基因延續的不穩定性。

而馬鈴薯是可以通過無性繁殖來繁衍後代的,即通過塊莖就可以繁殖。無性繁殖可以使個體的性狀穩定傳給下一代,這種繁殖方式不易發生基因突變,但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一旦遇到致命的病原菌或蟲害,就會遭受毀滅性的打擊。

歐洲馬鈴薯種植史,我們要吸取哪些教訓?

馬鈴薯塊莖上發出的芽

印加人的馬鈴薯品種很豐富,但歐洲人帶來的馬鈴薯品種卻很單一,歐洲種了上百年的馬鈴薯一直順風順水,直到遇到了它的頭號天敵——致病疫黴,最終使愛爾蘭馬鈴薯“翻車了”。

致病疫黴

致病疫黴跟馬鈴薯本是“老鄉”,它們都來自拉丁美洲。歐洲人在拉丁美洲的小島上發現了大量的鳥糞,鳥糞作為優質的天然肥料被運往歐洲,同時“悄悄上船”的還有致病疫黴。

致病疫黴是一種主要感染番茄和馬鈴薯的病原菌,其會在馬鈴薯上附著孢子,長出的菌絲吸取馬鈴薯的養分,直到植株死亡,人們將這種疾病稱之為“晚疫病”。

歐洲馬鈴薯種植史,我們要吸取哪些教訓?

晚疫病

1845年夏季晚疫病在比利時發生,僅僅過了2個月左右,晚疫病就遍佈歐洲大陸,同時也蔓延到了懸孤海外的愛爾蘭。歐洲的馬鈴薯對晚疫病毫無抵抗力,使各國的馬鈴薯都遭受了嚴重打擊。

歐洲馬鈴薯種植史,我們要吸取哪些教訓?

愛爾蘭饑荒紀念雕塑

由於愛爾蘭的糧食體系結構較為單一,對馬鈴薯依賴性太高,當時80%的食物來自馬鈴薯,所以“晚疫病”造成了著名的“愛爾蘭大饑荒”。

歐洲馬鈴薯種植史,我們要吸取哪些教訓?

1845年前後愛爾蘭人口曲線圖

啟示錄

馬鈴薯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出在愛爾蘭人對馬鈴薯品種培育意識不高及糧食結構體系單一上。所以我國在推行“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的過程中要吸取歐洲的歷史經驗,將馬鈴薯產業健康、長遠的發展下去。

【大鄉】,專注科普三農領域的“冷知識”、“趣知識”,快來關注、點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