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臨死前為何說趙雲不可重用。是什麼原因呢?

泰唔國際


歷史上劉備在臨死前的確說過一人不可重用,但是這個人卻不是趙雲,而是馬謖。

《三國志·蜀書·馬良傳》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並稱劉備陣中的五虎將,但是正史中,趙雲與其他四員虎將相比,級別則低的多,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分別對應的是蜀國的前將軍,右將軍,左將軍,後將軍,而趙雲只是一個雜牌將軍。趙雲被稱為常勝將軍,論勇猛程度,戰績毫不遜色其他四員虎將中的任何一位,但是為什麼沒有被劉備重用,是劉備不信任他,還是真的覺得趙雲不堪重用?

長坂坡之戰 ,劉備被曹操擊潰,劉備只能率領趙雲、張飛、諸葛亮等數十騎逃走,後來又和趙雲走丟。對於趙雲的走丟,有人謠言趙雲是投降曹操去了,但是劉備卻並未相信,還直接拿短戟打那個放謠言的人,直言“子龍不棄我走也”。趙雲確實沒有辜負劉備的期望,七進七出曹營,救出了甘夫人和幼子劉嬋。劉備娶了孫權之妹後,因為孫夫人放縱驕橫,從東吳帶來的下人多有不法行為,劉備知道後,讓趙雲掌管內事,約束孫夫人極其下人。劉備入蜀之後,孫權想要接孫夫人獲取,孫夫人回東吳之時想趁機將劉嬋也帶回去,幸虧趙雲及時的截住了孫夫人,劉嬋才得以留下來。從長坂坡救孤,到約束孫夫人等人,劉備能夠將自己的家事都交給趙雲,說明了劉備對趙雲的信任是毫無保留的。

對於這樣一個自己無比信任的猛將,為何趙雲相比於劉備的其他大將,很難得到劉備的重用呢?這必須要從趙雲的性格說起。

趙雲這個人有個特點,就是太過於耿直,這個性格特點如果是一般人倒是沒什麼,但是在官場上混,太過於耿直很容易得罪人。

關羽被東吳殺害之後,劉備一怒之下欲討伐東吳,但是這個時候,趙雲第一個站出來表示反對,給出的理由是,相對於孫權,曹操才是國賊,應該先討伐魏國,報國家的仇,而不是攻打東吳,報兄弟的仇。

《雲別傳》:孫權襲荊州,先主大怒,欲討權。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

趙雲所說的不無道理,但是在當時的情形下,結義兄弟兄弟被殺,荊州被奪,於情於理之間,劉備都不得不伐吳。因此劉備提出討伐東吳後,滿朝文武大臣沒有一個當場提出反對,卻唯獨趙雲提出了反對意見,這也間接說明了趙雲太過於耿直,不懂政治。

因此,歷史上從來都沒有劉備死前說趙雲不可重用的說法,相反,劉備對趙雲無比信任,甚至於將自己的家事都交由趙雲管理,劉備之所以不委以重任於趙雲,更多的是為了趙雲性格的原因,趙雲太過於耿直,不懂政治,無法在政治上與劉備保持一致。


小龍談歷史


趙雲跟隨劉備的時間很長,但是有一點很奇怪,趙雲一直都沒有得到過劉備的重用,在臨死前還說不可以重用趙雲,那麼是不是劉備不信任趙雲呢?其實在劉備心目中,趙雲是一個非常可靠的部下,這反映在很多事情上,當年劉備的妻兒被搶走的時候,他是委派趙雲前去營救的,後來趙雲也沒有辜負劉備的期盼,讓後主劉禪可以平安歸來,如果劉備不信任趙雲,他怎麼會將這個重任交給他呢。

另外如果劉備不信任趙雲,也不會讓他一直在自己手下,劉備身邊除了關羽和張飛,就是趙雲了,可見趙雲在劉備心中的地位是比較高的。而劉備之所以在臨死之前囑咐不可以重用趙雲,其實主要是因為劉備很瞭解趙雲,他希望趙雲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如果讓趙雲參與政治決策,反而錯用了人才。趙雲這個人十分的正直,而且在作戰時很勇猛,這些都是趙雲的優點,但是趙雲為人過於耿直,他這樣的性格在官場上無法順利和其他臣子交流和接觸,時間久了自然會引發各種爭端和矛盾,趙雲也可能會因為自身的這個性格缺點而失掉性命。

所以趙雲更適合作戰,而不適合參與政治,劉備在和趙雲相處的時日裡面已經清楚的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不希望趙雲受到重用,這也可以看做是劉備保護趙雲的一種方式。

那麼劉備這樣看趙雲是不是對他的誤解呢,其實還真不是,通過關羽和張飛被殺之後趙雲的舉動就可以明白到這一點。當時劉備在得知關羽和張飛被殺之後,他當時的第一個念頭自然是報仇,也決定要舉兵征討東吳。這個時候趙雲卻站出來反對,他認為當時不應該先征討東吳,而是應該對付曹操,而且趙雲也有自己的理由。在趙雲的心目中,曹操才是勁敵,如果將曹操滅掉了東吳的日子還能長嗎?趙雲感覺當時也有作戰時機,因為在曹操離世後,他的兒子曹丕開始篡位,曹魏當時的政治很混亂,很適合馬上討伐。

其實趙雲的這些觀點並不是錯誤的,也可以說趙雲的眼光長遠,但是他卻沒有站在劉備的角度上看問題,關羽和張飛可是一直追隨劉備的忠心耿耿的兄弟,他勢必要先給他們二人報仇,而且當時臣子們都支持這一做法,如果劉備按照趙雲的說法去做,那豈不是無情無義,所以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趙雲確實不應該被重用。


歷史小地主


劉備對趙雲很信任

趙雲是小說中的常勝將軍,逢戰必勝,也是正史中的雜號將軍,雖然沒有小說中那麼神奇,但是劉備在現實中對趙雲的信任,比小說中描寫的還要更多。

劉備在新野大敗之後,逃跑的路上十分狼狽,趙雲去救主,單騎奔曹操大軍而去,看見的人都以為趙雲投降曹操了,誰知道稟報劉備之後,劉備順手抄起了一杆戟就朝著彙報的人扔了過去,並且大喊:“趙雲不可能拋棄我離去。”不一會兒,趙雲果然就回來了,劉備很感動,周圍的人也都對趙雲十分欽佩。

“初,先主之敗,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頃之,雲至。”——《裴松之注三國志*趙雲傳》

由此可見,趙雲的實力肯定是有的,做事情也靠譜,最重要的是劉備對他非常信任。

劉備一生最信任的人除了趙雲還有兩人,一個人關羽,一個是張飛。劉備曾經將家小妻子託付給張飛,結果張飛丟了徐州,又丟了劉備的全家,讓劉備非常被動,畢竟家人在敵人手中,難免會受人掣肘,所以,當時的劉備很生氣,因為張飛此舉很可能讓劉備爭霸天下的志向就此結束。

如果劉備不救家人,則仁德之名盡失,爭霸天下就成了做夢,不可能再成就大事。如果劉備要全了仁義之名,那就必須要救自己的全家老小,如果呂布以此做要挾,則劉備從此就要聽從呂布調遣,無法施展拳腳。所以,徐州失去劉備不擔心,但是家小失去卻讓劉備很鬧心。

劉備有了此次的經驗,覺得張飛不行,家小不能給他照顧,還是給關羽照顧吧。關羽更讓他失望,不僅沒照顧好家小,還帶著他的倆媳婦去曹操那裡住了幾年。曹操是有名的喜歡人妻,就算曹操啥也沒做,這名聲也不好聽啊。

以仁德著稱的劉備,只好忍下來,等到關羽帶著妻子歸來的時候,依然接納了他們,其實他都有心砍了這倆女人,敗壞他的名聲,但是劉備被俘的仁德之名太重,自然無法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只好假裝開開心心的迎回了家小和關羽,但是劉備的心裡記住了一點,這二弟也不靠譜,以後這家小可得重點照顧,太重要了,兩番失去家小,兩番險些失去爭霸天下的機會。

這時候的劉備才知道趙雲能夠保護自己的家小有多重要,於是讓趙雲負責自己家小,成為了劉備的中護軍。

劉備為什麼不重用趙雲

最重要的原因已經說了,趙雲很可靠,劉備很信任,這其實也是一種“重用”,只是沒有功勳和無法鎮守一方。

劉備為什麼說趙雲不能重用呢?因為趙雲本身有缺陷,從他的死後封號就能看出來,趙雲為順平候。這說明趙雲主要還是聽話,一個聽話的人就只能做二把手,當不了一方大員,他沒有那股自作主張的勁兒。

趙雲本身武力值沒得說,但是趙雲有一個缺點,那就是為人太直了,在春秋時期可能會是一位好漢,但是在爾虞我詐的三國時期則吃不開。

劉備攻下益州的時候,想要分封百官,趙雲給攔住了,趙雲說應該分給百姓,這一頂大帽子扣下來,劉備非常尷尬,打下益州本來是百官的功勞,理應封賞,而且此時立足未穩,繼續拉攏當地的各方勢力,正好藉著分封,得到他們的支持,結果趙雲的建議一出,劉備只好以百姓為先,失去了最好的拉攏機會,還損失了益州集團人士的利益,讓劉備很為難。這一點趙雲做得很對,但是對於劉備來說,做得特別不對,趙雲卻渾然不自知。

再說夷陵之戰,劉備發誓要滅吳,口號喊的震天響。趙雲一看,這形勢不對啊,應該聯吳抗曹啊,咋能滅吳呢?於是阻撓劉備,劉備特別生氣,心裡暗罵子龍白痴。

劉備與關羽結拜,天下皆知,此時關羽已經死了一年有餘,劉備再無表示,如何當老大?如何當兄弟?而且劉備手下很多人都是荊州集團的人,他們的家鄉在荊州,如今荊州落入孫權之手,劉備如果沒有動作,恐怕人心騷動,引起動亂。

然而這些事情趙雲都看不透,就知道聯吳抗曹的總綱,卻不知道隨著時局變通。如果趙雲成為一方諸侯,雖然正義有餘,卻無法統帥一方。


劉備對趙雲極為器重,但是又深知趙雲的缺點,為了保護趙雲,劉備不重用趙雲,而是留在身邊,時刻指點。



野史日記


簡單來說,劉備臨終前沒有評價趙雲。

《三國志》只記載了劉備兩條臨終遺言,一條是交代後事,一條是評價他人。

交代後事:“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評價他人:“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君其察之。”

這兩條遺言是對同一個人說的,也就是劉備口中的“君”——諸葛亮。

前一條遺言事關蜀漢生死存亡,因為此時蜀漢建國未久,又遭逢夷陵大敗,新君年少缺乏威望,必須要找個人鎮住場子,在劉備看來,諸葛亮就是最合適的人選。

後一條遺言則顯得疑點重重,馬謖此時壓根算不得蜀漢重臣,也沒有太多功績,劉備怎麼會單獨把他拎出來?關鍵是劉備都這麼說了,諸葛亮還是不以為然,北伐時以馬謖為先鋒,導致街亭戰敗,北伐失敗,完全不符合諸葛亮謹慎行事的性格特點。

拋開這個疑點不談,再說趙雲有沒有被劉備重用。

先說一下什麼叫重用,非要像關羽張飛諸葛亮那樣才叫重用?顯然不是,因為這種人整個蜀漢也只是個位數,劉備就重用這麼點人?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的形象被極大地拔高了,長坂坡七進七出、曹操想收為己用、五虎上將排第三,馬超死後感覺就是天下第一、北伐時僅次於諸葛亮、死後追贈大將軍,這待遇直追關張。

正史上趙雲的地位當然沒有這麼高,《關張馬黃趙傳》裡他排最後一位,而且官職也比前四位要低。問題在於,在第一檔的末尾就不是第一檔了?

翻開趙雲的履歷,他跟劉備睡過:“先主與雲同床眠臥”,這待遇跟關張是一樣的:“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

同床共枕簡直就是對他人最大的信任,因為一個人不可能時時刻刻緊繃著神經,一旦睡熟,身邊人有異心的話,抬手一刀就解決了。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劉備對趙雲是極其信任的。

類似的事還有不少,比如劉備在袁紹手下時,要秘密發展自己的人馬,負責這事的正是趙雲。又比如劉備戰敗後與趙雲失散,有人說趙雲往北跑了,劉備一手戟挑了過去:“子龍不會背叛我的!”(先主之敗,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

總的來說,在劉備勢力漸有起色後,趙雲入則為親信將領,執掌內衛;出則為要職,或領太守,或率偏師,或督後軍。

我們可以很輕易地發現,趙雲幾乎沒有獨當一面的機會,這就能證明他不受重用了?很明顯不能吧,恰恰是劉備認清了他是將才而非帥才,所以才沒讓他當一把手,也從側面襯托出劉備的用人能力。

另外,趙雲雖然沒能跟關張馬黃四人一樣獲得前右左後將軍的名號,但他卻是中護軍,這個官職足以證明劉備對趙雲的重用。

在漢末魏晉時期,中護軍的職責是執掌禁軍,兼有選拔武官的權力,因此任此職者往往是君主親信,又為人公正。

如果中護軍反水會怎樣呢?司馬家族很快給出了印證,在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依靠的一大力量就是他兒子司馬師以中護軍身份統領的部分禁軍(此前曹魏中護軍一直由夏侯氏和曹氏族人擔任,司馬師擔任情況特殊,且職權有所削弱)。

在《三國志》中,陳壽把關張馬黃趙併為一傳,不僅僅是因為他們都有諡號,蜀漢有諡號的又不止他們五個,更因為陳壽認可他們的功績是在同一檔次的,只不過檔次內部有高低罷了。

簡而言之,劉備臨終前沒有說趙雲不可重用,他本人就重用了,怎麼會說這種打臉的話。


平沙趣說歷史


劉備臨死前為何說趙雲不可重用。是什麼原因呢?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趙雲在劉備陣容當中就從來沒有充當過主要職責,很多時候他都是作為一個護衛將軍出現,簡單的說就是突擊隊長,從趙雲加入劉備陣容開始,趙雲就一直是劉備的護衛。

在當時劉備進川之前,就有過一次權力的分割,當時他選擇了和孫權有摩擦的關羽鎮守荊州,而不是張飛,更不是趙雲,張飛在性格上自然不合適當一個元帥,當時關羽也是有自己的問題,而且還和孫權有摩擦,這個時候趙雲也未能上位,就可以看出劉備並不看好趙雲作為駐守邊疆的大將。

第二個出現轉折的就是在川的時候,關羽不在了,但了軍中主將的位置還是沒有輪到趙雲來做,趙雲還是作為一個衝鋒隊長。

其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功勞不顯

和劉備帳下其他的虎將相比較,趙雲的功勞其實並不算高。

先說關羽,是蜀國集團最為重要的一員大將,每次劉備分兵,關羽總是要獨自帶領一支人馬的,後來又鎮守荊州,獨當一面,被封為前將軍是名副其實的。然後是張飛,作為蜀國集團次於關羽的大將,張飛也是經常獨自作戰的,進益州所向披靡,後又打敗名將張郃,功勞也是甚大,所以被封為右將軍。馬超的話,對於劉備集團的作用也不是很大,也就威懾了一下劉璋,而且也不得劉備的重用。但是馬超在加入劉備集團以前便已經是威震西涼,名揚天下,又是世代公侯的出身,封為左將軍也是合理。另一位則是黃忠,雖然加入劉備集團的時間不長,但是卻在漢中大戰裡立下了大功,不能不封為後將軍。反觀趙雲,雖然跟隨劉備多年,卻一直是從戰,也就是跟在劉備,要麼諸葛亮的身邊打仗,很少有機會去單獨作戰,更別說獨當一面了。雖然和劉備的關係很好,但是功勞卻不及其他四位,所以只得被封為翊軍將軍。

二.能力不足

很多人可能會不太認可這個說法,畢竟趙雲的名頭這麼響亮。可是劉備素有知人之名,在趙雲長期跟隨劉備的過程中,如果趙雲真的有關羽的能力的話,劉備肯定會委以重任的。比如說魏延當漢中太守的事。雖然魏延跟隨時間不長,名聲也不顯,劉備還是沒有選擇張飛,選擇了魏延,劉備的識人之明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趙雲的綜合全面作戰能力肯定是不足的,否則劉備不可能不重要趙雲的,劉備也是很缺人的。


用戶6682186341289



趙雲,字子龍,三國蜀漢“五虎上將”之一,大名鼎鼎的“常勝將軍”。然而,卻有這樣一個謠言: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說趙雲不可重用,是真的嗎?

趙雲不論是劉備生前,死後,都是受到重用的,下面依據演義及《三國志》中相關內容,分析得出下列三個原因。


其一,劉備與趙雲第一次見面,便對其青睞有加。演義第七回,公孫瓚與袁紹爭奪韓馥的冀州,兵敗被河北大將文丑緊追不捨,幸得小將趙雲相救,五六十回合戰退文丑。隨後,公孫瓚重整旗鼓,與袁紹互相攻伐,被袁紹大軍戰敗。這時,在平原的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不辭勞苦,相救公孫瓚。公孫瓚為玄德介紹新得大將趙雲,劉備與趙雲一見如故,惺惺相惜。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玄德、關、張動問畢,瓚曰:“若非玄德遠來救我,幾乎狼狽。”教與趙雲相見,玄德甚相敬愛,便有不捨之心。


其二,劉備為救援徐州,名為向公孫瓚借兵馬,實為相借趙雲。自從上次在公孫瓚大營中與趙雲相見後,劉備對其另眼看待,認為其是一員猛將,更是一個忠義之人,是值得結交的朋友及收服的大將。在解北海之圍後,聽到徐州糜竺向北海太守孔融及自己求救,劉備自覺自己兵微將寡,沒有能力對抗兵強馬壯的曹操,去了也沒用。他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去公孫瓚處借三五千兵馬,實際上是向其借大將趙雲。劉備去了公孫瓚大營,先說了相借幾千馬步軍,隨後直言借趙雲。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瓚曰:“我借與君馬步軍二千。”玄德曰:“更望借趙子龍一行。”瓚許之。玄德遂與關、張引本部三千人為前部,子龍引二千人隨後,往徐州來。


試想,在單位,如果一個人有本事,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遇到事情,第一個想到的便是你,如果其他單位領導向你單位暫時抽調骨幹,想到的也是你。是個領導都喜歡聽話、聰明能幹、業務熟練之人。誰也不喜歡偷奸耍滑、互相推諉、眼高手低之人。

其三,劉備重用趙雲,將自己的家眷甘糜兩位夫人及小阿斗交給他。古代帝王的御林軍統帥肯定是他的親信,如果不是信任他,重用他,怎麼會將自己的老婆孩子交給他。萬一這個人意志不堅定,被敵人收買,主公剛剛遭到失敗,後方就被人出賣,老婆孩子被總管拿著投奔敵人,邀功請賞去了。


趙雲無疑是忠誠的,自從跟隨劉備後,任勞任怨,不管劉備遭受多大的失敗,都不離不棄。如長坂坡有人向劉備告發說趙雲投降曹操了,劉備堅決不信,說了句“子龍定不負我而去”。這是多大的信任啊,肝膽相照。趙雲曾兩次救小主人阿斗,一次為長坂坡從曹營手中救阿斗,另一次為江邊從孫尚香手裡救阿斗。夷陵之戰,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大敗而歸,正是趙雲千里救援,才將其救回白帝城。總之,趙雲多次相救劉備及劉禪父子,還不求回報。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陸遜聞是趙雲,急令軍退。雲正殺之間,忽遇朱然,便與交鋒,不一合,一槍刺朱然於馬下,殺散吳兵,救出先主,望白帝城而走。”


其三,劉備死後,諸葛亮重用趙雲。劉備死後,後主劉禪年幼,大權在丞相諸葛亮手裡。諸葛亮發動一系列軍事行動。如七擒孟獲和第一次伐魏,都有老將趙雲的身影。尤其是第一次伐魏,趙雲以七十歲高齡出征,作為伐魏的一路軍,和副將鄧芝大戰曹魏眾將。趙雲取得裡陣斬韓德一門五將的戰績。後來,馬謖丟失街亭,蜀漢大軍陷入被動,不得不撤退。其餘方面大軍丟盔棄甲,唯獨趙雲與鄧芝率領的軍隊,沒有折損一人一騎,輜重等也沒有丟失。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二人正欲起身,忽報趙雲、鄧芝到來,並不曾折一人一騎;輜重等器亦無遺失。孔明大喜,親引諸將出迎。”


總結:劉備臨終前,並沒有說不可重用趙雲之類的話,而是說的馬良的兄弟馬謖名過其實。無論是劉備生前,還是他死後,諸葛亮當權時,趙雲都是受到重用的,為蜀漢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不愧為“五虎上將”之一。

關注三國、分析三國、研討三國,為您揭開三國未解之謎。


魁哥說三國


主要還是三觀發生了衝突。

親如手足

開始時,兩人的關係很好,劉備拼命拉攏趙雲,趙雲也認為劉備是雄主,可以投奔。

先主就袁紹,雲見於鄴。先主與雲同床眠臥。

關係好到什麼地步,劉備與趙雲同床睡,還蓋同一條被子。而且那會兒,關羽不在劉備身邊,張飛在不在沒有明確記載,趙雲可以說是劉備最可靠的手下了。

關係疏遠

等到關羽歸來,諸葛亮來投,趙雲似乎就沒有之前那麼高的地位了。

公元219年,劉備攻下漢中後,自封漢中王,並且分封關羽、張飛、馬超和黃忠為前後左右將軍,這是作為一個王能夠冊封的最高軍銜,那麼趙雲呢,趙雲排不上號,只封了一個雜號將軍,一直到死。而所謂的五虎將,根本就只有四虎將!

秋,群下上先主為漢中王。

乾脆棄用

劉備軍旅生涯最後一戰,輸給了東吳年輕將領陸遜。而這一場夷陵大戰,諸葛亮被棄用,趙雲也被棄用。

如果說諸葛亮被棄用可以理解,畢竟蜀中需要有人看守和治理,那麼棄用趙雲,就有講究了,因為倆人的三觀發生了衝突。

孫權襲荊州,先主大怒,欲討權。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

劉備起兵伐吳,趙雲明確表示反對。趙雲說國賊是曹操,又不是孫權。我們只要消滅了曹魏,吳國肯定不戰自服。

有沒有道理,時候來看,正確極了。在事前就能這樣預判的,只能說趙雲有勇有謀,而且有大局觀,完全契合了諸葛亮出山時,與劉備談論的《隆中對》。

哎,一呂二趙三典韋的趙雲,在劉備晚年被棄用,直到後來諸葛亮主政,才煥發了第二春。


李杜文侃三國


也許劉備臨死前沒說這話,而是某個陰謀家說的,劉備雖然沒說這話,但確實沒有重用趙雲。

劉備雖然沒有重用趙雲,但是這並不妨礙劉備對趙雲非常信任,劉備沒有重用趙雲的根本原因就是:趙雲為人太正直,不適合在官場混,趙雲的性格就像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樣清白,容不得有半點渣渣。

趙雲從公元200年開始跟隨劉備,一直到229年去世,差不多近30年,在蜀漢集團中跟隨劉備的時間僅次關羽、張飛,忠誠度僅次於關羽、張飛,但是在蜀漢集團的地位卻差遠了。

趙雲在長坂之戰中,為了救劉備的夫人和兒子,單人單騎向曹軍的方向去尋找,結果馬上有人向劉備告密說趙雲投降曹軍了,劉備的第一反應就是拿起身邊的手戟擲向告狀的人,說:子龍不會棄我而去的。

果然沒多久,趙雲就帶著劉備的夫人和兒子回來,可見劉備對趙雲是相當信任的,第一反應就是選擇相信趙雲。

劉備對趙雲的信任還體現在讓趙雲掌管自已的內事,啥是劉備的內事,就是劉備的家事,比如保護劉備的夫人與兒子,劉備在娶了孫權的妹妹孫夫人後,孫夫人帶到劉備這的侍衛和官吏有不法行為,都是趙雲來約束的。

劉備進入益州,又是讓趙雲保護自己的兒子劉禪,才最終沒讓孫夫人帶去東吳,如果不是信任,劉備會把自已唯一的兒子交給趙雲嗎?

趙雲對劉備忠心可嘉,劉備對趙雲信任有加,但是趙雲也有缺點,也許不是缺點,就是為人太過正直,在政治上缺乏經驗。

劉備拿下成都後,為了收買人心,準備將成都城中房屋及城外桑樹、田產分給諸將,結果趙雲引用霍去病的典故勸說劉備不要這樣做,趙雲說天下還沒有平定,益州的百姓剛剛經歷了戰亂,應該將田產房屋分給百姓,讓他們安居樂業,這樣才能得到民心。

從表面上看,趙雲的建議似乎沒有毛病,以百姓為重,實際在政治上,劉備是需要分賞來拉攏各派勢力,爭取支持,因為劉備剛剛拿下益州,人心還不安穩,但是這裡說的人心並不是老百姓,而是起決定作用的各級豪強、官吏以及跟隨劉備的功臣。

老百姓不是不重要,對於劉備來說,更重要的是隨他一起打天下的各級功臣、各派勢力,人是很現實的,這些人跟隨劉備就是需要得到封賞的,一個不肯封賞下屬的領導是沒有願意跟隨打天下的,不說別的,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這些功臣就受賞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

結果趙雲這麼一說,劉備就不好意思封賞,而那些等著封賞的各級官吏,對趙雲可謂是恨之入骨,趙雲個人就陷入了孤立,至少在劉備手下,趙雲已經成為不受其他人待見了,在政治上陷入孤立,但這就是趙雲的高風亮節,在某些方面,趙雲的正直超過了諸葛亮,但是正因為趙雲如此,所以他不是政治家,而只是一個正直的武將。

政治家考慮問題的角度與趙雲是完全不同的,不是以百姓的利益來考慮問題,而是以統治階層的利益來考慮的,政治家會有一些傷害百姓的作為,比如劉備在益州發行五銖錢,相當於國民黨政府發行法幣掠奪百姓的財富一樣,百姓是窮了,但是政府富有了,這就是政治家的行為。

不僅如此,趙雲還在劉備伐吳前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趙雲說:國賊是曹操,現在曹丕纂漢,應該先北伐曹魏,滅了曹魏自然就能收復孫權,伐吳並非上策。當時並沒有其他人出來勸諫劉備,唯有趙雲一人而已。

趙雲又是不懂政治了,當時連諸葛亮都明白,劉備伐吳是勢在必得,而且是迫不得及的行為,劉備考慮問題是從政治上考慮的,東吳殺你大將,奪你城池,你劉備還能忍住不發兵,這在天下人面前就失了形象,沒有了形象,蜀漢拿什麼作招牌?

而且劉備集團中的骨幹都是荊州人,荊州被奪,這些人就成為無根之水,包括諸葛亮在內的所有荊州派人士,都是贊同劉備伐吳的,要不然故鄉只能成為敵佔區,宗廟、祖墳都在敵佔區,古人可是非常看重這個的,劉備不奪回來,如何向蜀漢群臣交待?如何安穩人心?

但趙雲不懂這些,並不是劉備不信任趙雲,而是因為趙雲不懂政治,沒法讓劉備重用趙雲,劉備重用的是有政治能力的人,比如諸葛亮、法正等人,如果是武將,劉備需要的是能服從並且能打的人,比如關羽、張飛、魏延等人。

所以儘管趙雲對劉備忠誠度很高,而且趙雲人品高尚、道德出眾,但趙雲在政治上並沒有完全與劉備同步,所以劉備沒有重用趙雲。





唐時月宋時風


劉備好慘。沒有說過的話,都要被安在頭上。生生被人扣上屎盆子!

可以說,劉備一生最信賴的武將,出了關張,就是趙雲!劉備從來沒有說過趙雲的壞話。甚至連一句批評都沒有。

第一,趙雲這個人非常謹慎,懂規矩,知進退。

趙雲不是一般無腦的武將,而是很有頭腦的儒將。心思縝密,言行謹慎。劉備對他非常信任,讓他相關自己的騎兵部隊,實際上是劉備的親兵衛隊。征討西川之時,又讓趙雲獨自領軍。漢中大戰,趙雲更是立下不世之功。劉備稱讚,“子龍一身都是膽!”

這樣的信任,簡直是倚為心腹,劉備怎麼可能說出“趙雲不可重用”的話。

第二,“不可大用”,說的是馬謖。

三國志馬良傳中,有一段馬謖的小傳。其中記載,劉備臨終之時,叮囑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劉備有識人之明,他早就看出馬謖只會誇誇其談,難當大任。但是諸葛亮偏偏非常欣賞馬謖。劉備擔心馬謖被重用,誤了大事。放心不下,這才特意叮囑諸葛亮。

沒想到,諸葛亮不聽勸啊。


上將噯福斯


大家好,我是司徒,聽我聊歷史,關注我不迷路。

談起三國,那可有的說了,人物太多,劇情複雜,但是我們今天要聊的是五虎上將趙雲,趙雲這個人我認為大家應該在熟悉不過的了,小說三國裡面是把趙雲這個人寫的近乎齊神,不過趙雲相比關羽而言確實謙遜,又比張飛多了份穩重。也是小說讓趙雲給我們留下美好的印象。

趙雲

早期的趙雲一直在公孫瓚的麾下效力,後來因為哥哥的死,他離開了公孫瓚,時隔七年趙雲與劉備在鄴城相見,從此趙雲便一生追隨劉備,替他出生入死。這是屬於小說部分(作為蜀國的常勝將軍趙雲,雖然名聲響亮基本上沒有打輸過什麼仗,他經歷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等等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趙雲除了軍事才能之外,政治才能也是非常優秀的,趙雲曾經引用霍去病的事蹟來勸誡劉備將農田和房子還給百姓。在關羽張飛去世之後,還曾勸誡劉備不要伐吳。)不過這些來自於小說,也是後人對趙雲的誇獎。真正的歷史趙雲其實沒有那麼的閃耀,趙雲在歷史中只是粗略的記載了兩件事,第一就是長坂坡救主,第二就是與鄧芝在箕谷抵擋曹真大軍,敗而不潰,後貶為鎮軍將軍。

說來話長,長坂坡之戰中,曹操追殺劉備,劉備為了逃命於是弄丟了自己得妻兒,危難之中是趙雲孤身一人去救劉備的妻兒,不過也是沒有七進七出那麼誇張。自從趙雲這一出之後,劉備便認定趙雲的用處在於貼身保護於他,趙雲得武功高強,並且有勇有謀,最適合保護劉備了。劉備不重用趙雲,而是給趙雲名義上的高官,五虎將的其他四位被分為前後左右將軍,官位遠在趙雲之上,趙雲與他們之間的最少差了兩個等級,所以劉備並沒有重用趙雲。趙雲不得重用的原因可能是如下:1.當時門閥制度較為嚴重,趙雲出生布衣,投靠劉備也沒有帶一兵一卒,自然成為別人的嫁衣。2.趙雲做官過於清廉,在朝中不會鞏固自己的勢力,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親信和勢力,只有趙雲單槍匹馬,自然人微言輕。3劉備手下有關羽張飛衝鋒陷陣,人才濟濟,趙雲得不到施展也是正常,趙雲本身也是缺乏領軍的才能,但是趙雲格鬥很強,所以一直在劉備身邊貼身保護。

這個題目的說法並不贊同,劉備也不是不重用趙雲,只是他會用人,會抓住人心,讓他們都在合適的位置上盡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