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景頗族的“三刀半”刀術,驅逐英軍侵略者,令日軍聞風喪膽

景頗族是愛刀的民族,無論是陽光明媚的日子還是戰雲密佈的“拉事木戰”期間,長刀總是忠實地伴隨著景頗人。景頗族的格言說:“長刀是男人的影子,刀魂是漢子的魂魄。”“男人不會耍刀出不了遠門,手腳上沒有刀疤算不得好漢。

揭秘景頗族的“三刀半”刀術,驅逐英軍侵略者,令日軍聞風喪膽


景頗族的遠祖來自青藏高原的“木喬省臘崩”漢語稱為“天然平頂山”。隨著人口的繁衍,景頗族只好拔出長刀,殺出一條向西南遷徙的血路,不斷向遠離故土的異域拓殖推進……大致在元、明、清三代他們陸續進入德宏境內。當時的壩區,傣族封建領主的勢力已相當強大,景頗族無力涉足,只好滯留山地,在山區墾荒定居。

揭秘景頗族的“三刀半”刀術,驅逐英軍侵略者,令日軍聞風喪膽


千百年殘酷延綿的戰爭,使剽悍靈慧的景頗先民總結吸取了血與淚的教訓。他們不斷地改進手中重要的武器——長刀。相傳景頗人起初使用雙殼刀鞘,有年冬天,景頗人搶奪了德昂族的黃牛,在半山坡上燒火宰牛烤肉吃,長刀切割牛肉後,牛油粘滿了刀刃,再插入雙刀殼裡,刀身便被牛油凝固在刀殼內。凌晨,德昂人舉著火把與刀矛突然襲來……景頗刀手卻無法迅速抽刀對抗,只有等著挨砍,大敗而逃。通過血的教訓,遂改用單刀鞘。盈江縣盞西嗯戛曾對戰時長刀的尺寸與質量作了如下規定:刀身長度應從髖骨脊抵眉:刀柄須有三指寬;刀鞘用雞廣藤篾編制,其長以腰部和肘部可以夾緊為度:一律橫挎左側;給人讓道只宜讓左,不能讓右,以防不測時影響出刀。

長期的戰爭,還使景頗人創造了極有殺傷力的“三刀半”刀術。所謂三刀半,即為將一截竹子拋入空中不待落地,就出手飛劈三刀,把竹子斷為四截,當其中一小截竹子尚未落穩地面時,又跳過去補砍一刀,間去半截。

揭秘景頗族的“三刀半”刀術,驅逐英軍侵略者,令日軍聞風喪膽


景頗人的長刀,令洋人發怵。景頗人的三刀半使無數洋鬼子變成了景頗山的孤魂野鬼。1875年,英公使館翻譯馬嘉裡率英兵200人,擅自由緬甸進入我國,行至盈江縣蠻允途中,不聽勸阻並開槍挑釁,被當地景頗族與其他兄弟民族山民用亂刀劈死。侵略軍被一舉趕出境外。

1898年中英在隴川勘界時,英國迫脅清政府把國界線再向中方划進六七十公里,這立即引起德宏各族人民的反抗。景頗族山官早樂東在群眾的支持下,並拿出虎踞、鐵壁二關的碑文拓片,證明這一地區歷來是中國的領士,不容侵佔。然而英軍競武裝進攻章鳳街,各族人民奮起反抗,景頗人用“三刀半”刀法率先衝殺,把英國軍官奧氏打下馬來,嚇得奧氏跪下來求饒,當即答應退出我國國境。

揭秘景頗族的“三刀半”刀術,驅逐英軍侵略者,令日軍聞風喪膽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宏淪陷,瑞麗縣勐秀鄉戶瓦山寨的景頗族在梅乾等人的率領下,用長刀、銅炮槍、藤篾刺、蕁麻和葫蘆蜂擊潰了日軍一箇中隊的數次瘋狂進攻,擊斃了騎著大洋馬不可一世的日軍指揮官,繳獲了耷拉著腦殼的膏藥旗。

長刀既是生產工具,又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時還是戰鬥中至關重要的武器,因而它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一個民族、一個歷史時期的生產力的標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