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關於人性妙喻的絕世武功——七傷拳

說起七傷拳大家都會想到金庸先生射鵰三部曲當中的《倚天屠龍記》,這套武功就是出自《倚天屠龍記》。七傷拳本是崆峒派祖師木靈子所創,是崆峒派的鎮派絕學,後來被金毛獅王謝遜搶走古抄本,謝遜習得七傷拳後以此拳法擊斃少林神僧空見。

但是這套絕世武功卻很獨特很個性,小說中對這套拳法有一套總綱,“人體內有陰陽二氣,金木水火土五行,心屬火、肺屬金、腎屬水、脾屬土、肝屬木,一練七傷,七者皆傷,五行之氣調陰陽,損心傷肺摧肝腸,藏離精失意恍惚,三焦齊逆兮魄飛揚。”

一套關於人性妙喻的絕世武功——七傷拳

這套武功對修習者有很高的要求,需要修習者內功達到大成境界,如果內功沒有達到化境,那麼這套拳法修習起來反而有害無益,功力越深對自身五臟傷害越深。所以是先傷己再傷敵。

當初看完《倚天屠龍記》一直覺得這套拳法非常適合謝遜修煉,因為它的意境很符合謝遜一生的遭遇。

一套關於人性妙喻的絕世武功——七傷拳

謝遜和他師父成昆的師徒恩怨可以說是引發了《倚天屠龍記》中一系列故事的發展,是推動小說前進的源動力。

看過小說的都知道,混元霹靂手成昆早年心愛的戀人師妹被明教教主陽頂天娶走,後來成昆與師妹偷情被陽頂天發現,導致陽頂天練功走火入魔而亡,而成昆的師妹心存愧疚自盡而死,成昆一生痴戀師妹而最終卻眼睜睜看著師妹死在自己懷裡,成昆的心念就徹底被魔念所控制,所以他開始處心積慮報復明教,企圖把陽頂天所帶領的明教覆滅。

這個時候成昆發現愛徒謝遜居然是明教四大法王之一的金毛獅王,於是他就從這個愛激動、愛走極端的年輕徒弟身上入手,先姦殺他的愛妻,再殺他全家,誘他復仇。

謝遜果然入套,尋仇未果,便四處殺人,嫁禍於成昆,激他出面,卻不知落入成昆計中,明教事業固然廢棄,而濫殺無辜,為禍江湖,更損害明教聲譽,使明教成為天下公敵,人神共憤,天怒人怨,幫助成昆實現著罪惡目的。

一套關於人性妙喻的絕世武功——七傷拳

謝遜就是在不停的尋找成昆報仇的過程中搶到了崆峒派的七傷拳拳譜,因為謝遜知道自己一身武功為成昆所授,真要打鬥報仇他是打不過成昆的,所以他搶走了崆峒派的七傷拳,就為了苦練絕技去找成昆復仇。

可這七傷拳偏偏比較個性獨特,謝遜當時武功雖然很厲害,但是內功還沒大成,而他內力不濟,又一心復仇,因而變態殺人。

所以這套拳法很有人性深遠的意味:沒有足夠內力的謝遜強練七傷拳,當然是損傷心脈,神智癲狂,兇性難抑;沒有足夠的人生經驗、對大是大非缺少分辨能力的年輕獅王一心尋仇,殺人無度,當然是給他自己留下了如內臟受傷一樣的精神禍根。

沒有雄厚內力的謝遜也就像一頭沒有仁慈德性的狂獅,拳力越大,為禍愈烈,傷己越重;復仇愈切,損德愈深,為害愈慘。當人們傷害他人的時候,看似消滅了對手,清除了對頭,其實損人從未利己,害人必將害己,這是天理。

一套關於人性妙喻的絕世武功——七傷拳

佛性不足的謝遜以惡抗惡,求武技之高明,求報仇之痛快,卻墜入魔道,越陷越深,漸漸使自己變成了野獸妖魔。他瘋狂失智,全然不知所有的傷害,只能使自己受到更大的傷害。他擊出的每一拳,都在摧肝損肺,擊向自己的心脈。

傷害他人從不能使一個人真正的收益。傷害別人使人異化,使人變成世界的敵人,變成那個原本是人的自己的對頭和敵人,變成與自我分離的異類,傷己與傷人是同時發生的。

因此,謝遜非但沒有報得了仇,反而成了敵人的工具,成了成昆實現其罪惡野心的最好幫手,幫他除去了無數武林好漢,幫他損毀明教的聲威,幫他為明教樹敵,幫他混淆乾坤,破壞世界,好讓他乘虛而入,有機可乘。

而謝遜自己得到了什麼?他使自己變成了武林公敵,人人慾得而誅之,他使自己時時狂性大發,如同瘋魔,人性全無;他使自己為無謂的爭鬥瞎了雙眼,孤苦無依;他使自己從一個優秀青年變成了一個血債累累、走投無路的大魔頭;他使自己成了野獸和魔鬼。“一練七傷”,這就是那欲以無比威力——暴力傷害別人而終於反噬自己的七傷拳!

一套關於人性妙喻的絕世武功——七傷拳

最終全書在最後安排了謝遜終於可以將七傷拳派上用場,謝遜與仇人師父成昆決戰於少室山上,那一刻他勇猛出擊,以暴制暴,最終他成功的打瞎了師父成昆的雙眼,廢去了成昆的一身武功,這場糾纏了四十來年的師徒恩怨終於畫上了句號。

大仇得報之時,也是謝遜去除惡根之時,謝遜隨後平靜地承擔了所有的血債,他向江湖群俠們請罪,要求最嚴厲的懲罰,無怨無恨地接受命運審判。仇心已泯,他對自己的損傷方告結束,至此七傷拳的使命也就完成了。於是,謝遜廢去一身武功,立地成佛,遁入空門。

三十年前,空見神僧曾勸謝遜回頭放下屠刀,但那時的謝遜孽根未除,任憑空見神僧也無法勸解,而這位武功超群又有著偉大人性的神僧指望自己將一切罪孽承擔起來,洗濯謝遜和成昆的靈魂。

可惜的是空見神僧終究還是命喪在了謝遜的七傷拳下,而空見的死是謝遜回頭的第一步;空見以金剛不壞體神功硬抗謝遜的七傷拳,但他卻不是因為金剛不壞體神功沒練到境界而死在謝遜拳下,而是因為空見太過於仁慈,關心謝遜猶在關心自己身體之上。

空見這種“非暴力”的反常態度,將謝遜的思考方式從那慣常的以武逞強的軌道上拖了出來,讓他進入了一個從未涉足、難以置信的新天地——充滿人性光輝的溫暖的人生境界,故而空見那佛一般的死在謝遜心中喚起了久已消失的人性。

一套關於人性妙喻的絕世武功——七傷拳

當惡念失去了落腳點,當惡的力量發洩而出,得不到它所期待的反作用力,惡便陷入了空無!空見神僧以至高無上的佛性仁慈點亮了謝遜心中微弱的人性之光,使這頭狂怒兇暴的獅子在純真的人們(張翠山等)面前復萌了人性。

而最後待成昆真相畢露、謝遜大仇得報,則使謝遜得到了徹底的“空”。謝遜終於“謝”離了武林,謙“遜”成佛,得“空”之真諦——即無仇敵,何來複仇?即不復仇,何必傷人?即不傷人,又何能傷己?七傷拳之害,至此盡“空”。七傷拳由此也演繹了謝遜的一生,成了謝獅王由人變魔、由魔成佛的人生故事的象徵。

一套關於人性妙喻的絕世武功——七傷拳

七傷拳不止貫穿了謝遜的一生,它也凸顯出了男主人公張無忌的宅心仁厚,張無忌本身有了九陽神功的深厚內力,又心地忠厚仁義,所以七傷拳在他手上卻不會出現“一練七傷”現象。

反而七傷拳成了張無忌化解矛盾,以德報怨的武功,張無忌以七傷拳和同樣跟謝遜一樣內功修為不夠強練七傷拳的崆峒五老比武,以比武為名,助他們療傷是實,誠心相待,從崆峒五老身上拔除了七傷拳帶來的傷害和為人行事中的戾氣。

所以金庸先生正是通過佛理看出了人性,從而為這套武功起了這麼意味深遠的名字——七傷拳。

其實這套七傷拳我們每個人都會,只不過我們都沒有張無忌那麼寬容和仁義,我們更多的是傷人之前先傷己,在現代社會的壓力之下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會有負面情緒,但是這時候就要多學學張無忌的寬容與仁義,莫讓負面情緒的七傷拳即傷害了別人也傷害了我們自身。

七傷拳真是一套關於人性妙喻的絕世武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