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不懂打仗,韓信又從未打過仗,蕭何從哪裡看出韓信是將才

這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之前韓信從未打過仗,蕭何也從未帶兵打過仗,不怎麼懂軍事,他怎麼就知道韓信是一個能統帥三軍的將才,而且還讓劉邦築臺拜將,把軍隊的最高指揮權交給他呢?我試著來解讀一下。

第一,韓信小時候的表現讓蕭何對他刮目相看。

韓信在和蕭何的交往中,蕭何肯定知道了韓信小時候的事情。比如他受淮陰屠夫胯下之辱的事,還有他把自己的母親安葬在最開闊的地方,便於有龐大人馬祭拜的事。這些事,讓蕭何看出韓信是一個從小就有大志向,同時又有強大忍耐力的人。在當時人們的價值體系中,大志向和忍耐力是一個重要的價值評判尺度(比如陳勝從小就有功名心,張良就受過忍耐力的考驗),因此蕭何認為韓信不是一般的人。

第二,韓信豐富的學識讓蕭何對他很是佩服。

蕭何不懂打仗,韓信又從未打過仗,蕭何從哪裡看出韓信是將才

韓信小時候肯定讀過不少兵書,因為他小時候雖然家貧,但經常帶著劍四處晃盪,到有錢人家蹭飯吃,可能是這樣,讓他接觸到不少兵書。不過因為他成名後,對這些事守口如瓶,歷史上就沒有過他學習的記載。他既然讀過兵書,他在和蕭何交往的時候,肯定極力向蕭何展示自己的才學。蕭何雖然不懂軍事,但是他和張良陳平這樣的人有交往,知道韓信說的是比較靠譜的。

同時,韓信是一個長得很高大強壯的人(淮陰屠夫羞辱他時,曾有“若雖長大”的話。韓信最先在劉邦那裡,犯了事,要被殺的時候,也有“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的話,可見韓信確實很高大強壯),因此,這樣能文能武的人,是最適合當將軍的。

第三,韓信在項羽那裡呆過的職場經歷讓蕭何極為看重。

蕭何不懂打仗,韓信又從未打過仗,蕭何從哪裡看出韓信是將才

韓信曾經在項羽那裡呆過一段時間,而且是項羽的秘書那一類。他給項羽提過很多建議,但項羽都沒有采納。最後韓信才離開項羽,投奔劉邦。這一段經歷,讓蕭何極為看重。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可以說,在劉邦的陣營裡,韓信是最瞭解項羽的人,差不多相當於“潛伏在項羽身邊的間諜”。

那時候,劉邦面對的對手,主要是項羽,其餘六國諸侯都不足道。如果讓韓信帶兵,憑著他對項羽的瞭解,一定能夠制定針對性的戰爭方略。所以,讓韓信帶兵,是沒有錯的。

第四,韓信比劉邦所有的將領都強。

劉邦雖然起兵,打下了一些地盤,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因為項羽的咄咄逼人,劉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身邊的將士都在逃跑。這時候,劉邦極需要有個大將來統帥三軍,提振士氣。這樣的大將不可能去別的地方找,只可能內部開發。周勃、曹參、樊噲、灌嬰、盧綰這些人,就是劉邦身邊的將領。

這些人是從小跟著劉邦混的哥們兒發小,蕭何對他們知根知底,知道他們是什麼樣的水平。而韓信和他們顯然不一樣,顯然都比他們強。蕭何就算並不確定韓信真能打勝仗,但如果一定要選個大將來穩住局面的話,肯定只能選韓信。

因此,蕭何極力向劉邦推薦了韓信(就算他自己有猶豫,他也要極力推薦,他不能讓劉邦心中有猶豫),而歷史證明,蕭何的眼光是不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