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海上浮動核電站已經出海,它能適用於中國海島礁嗎?

wind63

近日俄羅斯建造的全球首座海上浮動核電站"羅蒙諾索夫院士"號在3艘拖船的幫助下離開北極港口摩爾曼斯克,啟航前往5000多公里外的楚科奇地區,塗著象徵俄羅斯國旗的白藍紅三色的船身看起來格外的顯眼。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是一艘無動力的駁船,全長144米、寬度達30米、高10米、吃水5.6米、排水量達到了2.15萬噸,船員70人,總造價達到了4.8億美元。

該船一共裝備了兩套KLT-40型核動力壓水堆,每座反應堆的發電量達35兆瓦,兩臺機同時運轉可以提供高達70兆瓦的電力,足夠供應一個20萬人的小城使用。

俄羅斯的海上浮動核電站已經出海,它能適用於中國海島礁嗎?

除了發電之外,該船還能提供高達300兆瓦的熱量,船上的海水淡化裝置每天可以提供24萬噸的淡水,這一點倒是很適合於海島等缺點缺水的地區使用。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的主要用途就是為楚科奇自治區供電,以取代當地的老舊火電站和陸上核電站。該海上浮動平臺除了向當地的居民供電之外,主要的服務對象還是石油平臺,俄羅斯在北極地區有相關的油氣資源開發項目,因此"羅蒙諾索夫院士"號也成了人類位於地球最北端的核電站。

俄羅斯的海上浮動核電站已經出海,它能適用於中國海島礁嗎?

我國的中國海島礁眾多,特別是像永暑礁那樣吹沙填海造起來的人工島更是迫切的需要配備電站設施,像"羅蒙諾索夫院士"號這樣的海上浮動核電站就特別適合這些缺電缺油又缺乏淡水的海島使用。

不過與北極地區不同,中國的南海不僅氣溫較高,而且長年有熱帶風暴,海況也比北極要惡劣許多,像"羅蒙諾索夫院士"號這樣的的無動力駁船使用起來很不方便。

俄羅斯的海上浮動核電站已經出海,它能適用於中國海島礁嗎?

其實我國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投入海上核動力平臺的研製開發當中,首艘平臺的型號HHP-25,該平臺的總噸位比俄羅斯的略小,只有2萬噸,搭載了兩套100兆瓦的分散式佈置壓水反應堆,單機發電功率25兆瓦,總髮電量可達50兆瓦,採用單點繫泊固定,配備DP-3動力定位功能,抗風浪能力遠超俄羅斯的同類平臺。

據傳該平臺目前已接近完工,同時還將研製更加先進的海上平臺和水下平臺,以適應惡劣的南海氣候與海況。由此可見,我國在這一領域並不比俄羅斯落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