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獨家,獻給所有解放碑附近出生的娃……

這篇獨家,獻給所有解放碑附近出生的娃……

編|者|按

一篇《解放碑附近出生的娃》(點擊題目可閱讀原文)在短短時間內,炸出一片老重慶,也撩動起大家塵封已久的記憶。隨著母城被不斷的覆蓋,鋼筋水泥代替了青磚木樑,有些故事雖然永遠鮮活,可有些生活已經無法重來。我們在不斷的嘗試嶄新的生活,突然停下來,發現曾經的日子依然那麼美好。

感謝作者,沒有矯揉造作,沒有堆砌辭藻,沒有為賦新詞強說愁,而是帶我們漫漫回溯了一遍兒時光景,說著自己的故事,同樣也是說著這一代人的故事。

老源見評論區裡熱絡異常,時而拍桌捧腹時而熱淚盈盈,遂決定這一期,就把大家最真實的感懷記錄整理下來,願我們都能一直記得此刻的心情,記得那個青春燦爛的自己,記得那段無法復刻的時光。

這篇獨家,獻給所有解放碑附近出生的娃……

首先,一切都從一個字開始說起……

那個應該寫做--佼得很。佼 jiǎo ,形聲。字從人從交,交亦聲。“交”意為“相錯”、“相交”。“人”與“交”聯合起來表示“人通過並肩站立、交錯走步的方式進行外形比較”。佼佼者,即優勝者。

by: 阿貘哥哥

我覺得可以把“絞得很”,寫成“驕得很”這個驕有一種驕傲、猛烈、不可一世的感覺,各位渝中區崽兒你們覺得呀? by: 子牙先森

這篇獨家,獻給所有解放碑附近出生的娃……

於是,一張身份證引發了無數情懷……

身份證,必須是510202的

by: 羅大文

5102021977五一路

by: 。。。還好。。。

510202的才是渝中區的崽兒,我住正陽街,冬天新華路人民公園的溜冰場,夏天就變成了游泳池,每天晚上去人民公園玩官兵捉強盜,還有京劇團外面的大壩子,打毽,修(整)永生難忘。

by: 張同秀

在解放碑生活工作超過30年,就因為16歲去永川讀了兩年技校身份證變成了510229

。小學在鄒容路小學,10點課間操的時候,後面好吃街飄來的各種香味真的是種折磨,還好我同班和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兄弟他媽是高豆花和李鴨子的老闆,經常到他家去吃耙和[呲牙],人民公園對面2米多高的假山經常跳上跳下,最喜歡到朝天門去炸屎。

by: 老張·飛一堂

懷念兒時成長的地方。八一路小學,官井巷全拆遷啦!只剩下記憶中的小洞天湯包,德園的酸梅湯.倫較糕┈

對了,還有勞動電影院路口喊客的中巴車和夏天用瓷碗舀的冰粉.涼蝦相信只有身份證510202的才會理解回不去的從前

by: 無牙大師

510202必須的,依仁巷前焦鹽鍋灰我們家的,絕了。

by: 魏北容

市中區的崽兒是繳得很的,因為我們是510202!後面500103都失去了這種感覺(重慶直轄,城市化發展加速,各區代溝減小、大同、無差別了)

by: M毛毛

從510201到500103 從媽媽到我,我愛渝中我愛解放碑。

by: ___a樂美美

住在民權路中華路,上的實驗二小,一條馬路都是避暑聖地,重百,書店,華華。對面有最喜歡的土特產公司,因為可以兩元買個火柴盒小汽車,買了一大堆,還文具店,有第一隻筆,第一雙白鞋。週末最喜歡的是在解放碑滑滑板,一到節假日有遊行,頭天晚上有武警巡邏…院子裡有個防空洞,冬暖夏涼,必須盜墓筆記,一下勾起好多回憶,現在難得回來次看到的都是高樓大廈…必須510202…

by: 皮蛋豆腐จุ๊บ

510202的長輩們你們好,我們是500103

by: 蒙奇D佳佳

這篇獨家,獻給所有解放碑附近出生的娃……

就敬重主城人民這滿滿的驕傲……

說到重慶主城區的語言,抗戰時期的百萬大移民是有巨大貢獻的,他們改造了原來的重慶話,去除了以成都話為代表的四川話的“娘娘腔”和不文明的“把子”,成為與北方話有一點類似的重慶主城語言。說句不好聽的話,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主城區人找保姆都不要說區縣話的,怕影響了孩子。重慶能逐步發展成為一箇中國範圍的大城市與抗戰有最直接的關係。我父親就是從上海跟隨老闆來到重慶的,母親與父親是一個地方的,定了親的,一個人千里迢迢尋夫,繞道湖南、貴州來到重慶,抗戰勝利,老闆回上海,我父親盤下了那個上海服裝店,進入了以上海人和下江人為主的“群林市場”。抗戰中,捐款修“精神堡壘”,即後來的解放碑,他和冠生園的老闆都出了力的。上世紀五十年代,很多人仍然把它叫“精神堡壘”。

by: runze

還記得我媽說的,週末白天莫到解放碑去打擁堂,平時逛逛就好,星期天別個難得進趟城

by: 夢霧幽魔

城裡人的驕傲~~~為什麼這個原創,留言,轉發,的特別特別多……一點是因為文章圖片不錯,有我們兒時候的記憶……更重要的是再30-20年前,我們真的叫城裡人,城裡人有城裡人的驕傲,我們真的看不上其他區域的重慶人,我們玩的都是最先進最好的……那時候解放碑的重慶崽兒重慶妹兒,只要對方有口音,再漂亮都看不上。跟有口音的談戀愛會被笑話的……我們夏天會去十八梯洞子納涼。會在八一路採購批發零食……有非常大的區域歧視,大家不要不承認……

by: CHRIS

這篇獨家,獻給所有解放碑附近出生的娃……

當然,也有些其他區的娃表示過來吃瓜……

我大龍門浩的娃兒表示一個索道,就"進城"了。

by: 風舞經幡

城頭的娃兒,小時候我們每個星期都要坐索道進城,走親戚,買東西.....那個時候的老重慶腔調真是無限懷念。

by: 瑤瑤

無法迴避的是,這是一個說到吃就停不下來的地方……

說到重慶的飲食文化,從抗戰開始到上世紀七十年代,那時的重慶最受重慶主城人喜歡的餐廳是:冠生園(以粵點和江浙菜為主,粵點以紙包雞和蛋噠、叉燒包最好)、皇后餐廳(江浙菜)、解放碑餐廳(物美價廉的大眾菜,但是基本沒有四川菜,即不辣,爛糊鱔段和火腿魷魚三鮮湯以及蓋澆飯最好)、陸稿薦(蘇州人開的蘇州味滷菜和紅燒肉等)、四象村(湖北味,菠菜肉絲炒麵最出名)、老四川(即粵香村,完全不辣的滷牛肉、毛肚、蘭花豆腐乾和牛肉湯)、稻香村(北京菜)、丘二館的雞湯麵,心心咖啡廳(牛排、黃油煎餅及冰激凌)、杭州小湯圓(湖州粽子、花生漿,後來才改名山城小湯圓)、頤之時(大眾化,有一些略帶辣味的菜)、沙利文(西式點心),還有來龍巷梯坎上的拉絲麻糖和回餅,旁邊的川北涼粉,小湯圓附近的河水豆花都很受歡迎。重慶人現在喜歡吃的煮毛豆(嫩黃豆)、肉丁炒青豆、炒田雞(即青蛙)這些菜都是下江人帶來的。至於火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在重慶根本排不上位置,主要就在臨江門洞子很髒很破舊的小店有二三家,七星崗和文化宮各有一家,基本沒有多少人去吃,因為那個時候的重慶人認為那是不衛生的飲食。火鍋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特別是重慶直轄之後,大量四川人進入重慶,吃辣的人多了,才發展起來的。

by: runze

八一路山西館的水餃,渝之時的醬肉蒸餃,大陽溝的香菇烤雞、涼伴毛肚、黃三姐片片雞,夏天冠生園門口賣酸梅湯一角錢一杯,星期六晚上解放碑禁止通車,星期天解放碑就成了步行街。

by: Asni

想念中華路的楊半天小面,較場口的德元酸梅湯,現在都沒得了。

by: 魚兒魚兒水中游

陸稿薦解放碑餐廳莎莉文星星餐廳八一路的眾多小吃……從未消失過而今只留下吳抄手還依稀存有昨日的韻味真心希望重慶以前市中區的民生小食店恢復原貌像蘇杭那樣親民暖心而非高大上的商業味。

想當年5分錢一個的兔老殼簡直不擺了。

by: May

還記得90年代末到0幾年的時候,解放碑附近巷巷裡面有個小鍋米線,真是絕世美味,可惜後面去了多次,再也找不到了,現在八一路好吃街那些店帶來的幸福感差得太遠

by: Damon

小米市的毛涼粉,胖子媽火鍋,還有蓉味軒的道口燒雞和至今還在的--現在位於原來四賢巷的山城羊肉館

這些總是不能磨滅的記憶!唉!不小心暴露了年齡

by: 石曉

這篇獨家,獻給所有解放碑附近出生的娃……

還有這都是以前誰家的娃,快自行認領……

出生在五一路,生長在臨江門(前身是日本領事大館,後來轉換成公安局和房管局員工的宿舍)。對西方文化的體驗,是老漢每個月帶婆婆和我去沙利文吃牛排,喝羅宋湯開始。會仙樓的燈影牛肉絲是老漢的下酒菜,外公帶我去得最多的地方是人民公園的寵物市場、茶館、溜冰場。八一電影院對面第一家擺水果攤的是外婆,臨江門老城牆下面以前是公交車站,院子裡的小夥伴都會在公交車下面躲貓貓,晚上在院裡用兩根長條凳,放一塊涼板,露天而睡。

by: 莉

較場口崽兒打卡,山城羊肉館兒的粉、德元酸梅湯倫教糕、較場口圖書館、小洞天、小米市打檯球,有共鳴的繼續擺起。

by: 我就是我

鄒容路小學的打個卡,住在五一路,看到這個好懷念。

by: 小唐

棉花街的飄過好懷念以前五一口口的燒烤那才叫真正的燒烤。

by: 東

左營街警備區長大的娃兒出來飄一下,經過幾十年唯獨還在的,就只剩下吳抄手的雞汁鍋貼了。

by: 藍天

慶德里出來的怒刷一記,一直在找慶德里和附近的老照片,但是好少好少……

小時候在解放碑溜冰,跳解放碑的梯坎,門牙噠缺了,現在都還是缺起的,20幾年了……

by: 馬馬★Cornny

臨江支路的打個卡。已看哭,滿滿的回憶,星星,會仙樓,冠生園的伍仁餅,川江賓館的酸梅湯,鹽水鴨還在大陽溝,現在WFC和金夫人之間那個位置以前有賣糧票國庫券。

by: 夢霧幽魔

八一路的崽兒…

by: 舒大丹-捌零弓社

兒時在保安路拍煙盒,抓招招紙。

by: 田園風光

較場口的飄過

by: 安然

從來沒的那個比我住的離解放碑更近,千葉眼鏡樓上住過的飄過(๑ ̄ ̫  ̄๑)

by: 魚魚桃花

中華路的崽兒路過!沙利文的包子、心心的咖啡、寇生園、德園的酸梅湯!

by: zgq

有沒有住公園路的。吃東西都在八一路報道,大陽溝上幼兒園。

by: 姮幽美

我是渝中區上青年路的

by: 龍湖小艾

五一路的來打卡!

by: 領銜主演

出生在來龍巷,成長在八一路,在中華路小學上學,記憶中市中區那個凼凼,市中區妹紙還有哪些?

by: Cindy_電

臨江門的土著飄過...滿滿地記憶。作者寫得好!

by: Catherine Wang

八一路小學的娃兒來打卡老

by: 包包白

沒有和平電影院附近的青年路怎麼行。

by: Bell

新民街崽兒路過,懷念小時候啊!

by: 一隻貓

俺家就在群林市場樓上算是解放碑勺子下的吧?婆婆家在十八梯每日往返其間晚上回群林時偷懶趁機讓老爸揹我爬梯子那溫暖記憶永遠留存心間。

by: May

曾經住在群林市場樓上的“妹兒”飄過~解放碑,承載了太多兒時的記憶~在滄白路翻過石欄杆去摘狗尾巴草,差點遭滾到坎坎下頭~

by: Cissy若水

解放碑鄒容路的崽兒走一個。曾經的山城小湯圓,每天放學回家都要整一碗然後晚上就去碑碑下面捉zhua蜢。

by: 鬼冢英傑

較場口的飄過……

by: 『丸子』

轉來轉去,似乎“城裡人”的關係都離得不遠……

抗戰時期很多中國最著名的演員在群林市場對面的“國泰大劇院”演出話劇,張瑞芳還向我母親借過一件旗袍去演出。

by: runze

小學在鄒容路小學,10點課間操的時候,後面好吃街飄來的各種香味真的是種折磨,還好我同班和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兄弟他媽是高豆花和李鴨子的老闆,經常到他家去吃耙和

by: 老張·飛一堂

依仁巷前焦鹽鍋灰是我們家開的。

by: 魏北容

在人民公園的溜冰場學會了溜冰,夏天裡溜冰場會把入口封了,灌上水就秒變游泳池,於是又學會游泳。

by: 天蠍座穆先生

石灰市的冰糕廠太有回憶了,在2個洞子菜市場的中間。住在倉壩子的時候夏天那裡是每天必須去的地方

by: Baobei_PaPa

大陽溝市場口子賣春捲皮的攤攤,每次路過都要圍觀。派出所旁邊有個油臘鋪,經常去買榨菜,有次買了一包辣椒麵,是一個紙包的三角形,我拙到鼻子聞了一哈,辣椒麵進了鼻子,一路噴嚊鼻涕的打回民權路。

by: 樂百事

那時候放學後,都會跑到路燈下,三五成群各自組合,踢毽、修房、跳繩、打沙包的玩得汗流夾背,耍到大人們陸陸續續的都喚回家再寫作業;我們小時候夏天的涼水是從井裡打起來,桶裡再放入幾顆糖精,裝到玻璃杯,玻璃杯上蓋一張正方型的玻璃擋灰塵,1分錢一杯。賣給趕場的鄉下人,賺的零花錢拿到街尾打米坊換米泡泡

by: 泡泡龍

這篇獨家,獻給所有解放碑附近出生的娃……

最後的最後,難免讓人倍感歲月惆悵……

18歲離開渝中區,在外20年後回到渝中區,覺得還是這兒才能給我根的感覺。

by: 可木石koms

從小在解放碑下跑圈圈的崽兒,一眨眼成了白鬍子老頭,歲月不饒人。記住我們是解放碑的小主人。

by: 東哥

鄒容路17號北方食店旁邊的巷巷下面,77年的我懂你

by: 聖愛

知道龍眼包子的估計至少奔四了,比上海所謂的南翔小籠好吃多了。

by: 洪卓爾

曉得臨江門到一號橋放灘的糞車和滑輪車的崽兒恐怕都50多了喲

by: fxj十月楓香

感謝以上所有願意停下手中的工作,認真讀完這篇文章,然後用手機一字字敲出自己的那份屬於“解放碑附近出生的娃”獨家回憶的人,正因為有你們濃濃的情懷,才有這座城市的性格之魂。有段留言說得好:

“解放碑就是小時候的全世界,在碑腳腳長大的娃兒骨子裡都有一股驕傲,最看不慣別人裝B,都懂的。解放碑早已面目全非,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少人能有這種幸運在幾十年裡親歷故土滄海桑田式的變遷,看見它絲毫不遜色於走過的全世界,許多外哈在碑前咔擦,每天路過總是抱以開心的一笑。”(by: maia)

最後也非常感謝本文的作者,在讀完大家的留言之後,他又跟老源發來了這樣一段文字:

實在沒有想到,一篇小小的文章,會勾起這麼多“土著”的回憶。與我是忐忑,更是驚喜。在諸位的留言中,不僅發現了慶德里的鄰居,還有鄒容路小學的校友。也許,我們一起在院子中間那棵大黃桷樹下逮過貓,一起站在大操場向著國旗敬過禮。那些關於解放碑的記憶,就這樣抽絲剝繭般肆無忌憚地發散開來,濃郁得久久揮之不去。之前一直天真的認為各人對於解放碑的感情無以復加,但我錯了。都說愛情才刻骨銘心,此情此景,誰說又不是呢?

依稀間,耳畔低語:崽兒,來了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