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去世有什麼樣的習俗?“三七”、“五七”、“一百天”嗎

俗話說“十里不同分,百里不同俗”,我國各地都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哪怕是在喪葬這方面,雖然大致相同,但是其中也有著很多不一樣的小細節。就拿“燒七”來說,在不同的地區也有著不同的講究。

在我們本地來說,“燒七”是比較重要的一件事,從逝者離世的當天開始算起,每隔七天為“一七”作為一個祭日,要做到七七四十九天,分別為“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其中“頭七”、“三七”、“五七”、“末七”四個祭日是比較重要的。

農村老人去世有什麼樣的習俗?“三七”、“五七”、“一百天”嗎

除了“燒七”之外,還有周年,我們這邊講究“頭年”、“三年”和“十年”,其中比較重要的是“三年”,“十年”的目的大多是為了緬懷一些逝者,表達一下子孫孝意。

之所以“燒七”和“三週年”在喪葬文化中比較重要,是老輩人認為人有三魂七魄,雖說人死如燈滅,但魂魄依然存在,需要時間才能慢慢消散。其中七魄每隔七天去一魄,“七期”過完則魄盡,而三魂則需要每隔一年才能消散一個,所以三週年的時候則魂盡。

至於“百天”在我們這邊更多指的是孩子新生的一種風俗,指孩子出生一百天之後,主家會請親朋好友來吃飯,給孩子祝福,希望新生孩子能平平安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